聚合數據衝刺IPO,微信、京東、滴滴都是客戶

最近首次披露招股書的4家擬IPO企業,均“鍾情”深交所。天聚地合(蘇州)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聚合數據”)就是其中之一。

聚合數據本次由天風證券獨家保薦,計劃發行不超過1500萬股的新股份,募資29541.31萬元,全部用於大數據平臺和大數據研發中心的建設,按此估算,聚合數據的預計發行價約為19.69元,以最新的2017年每股收益0.89元計算,市盈率為22.12倍。

聚合數據對自身的定位是互聯網數據服務商和科技創新企業,一是提供數據服務,二是數據應用。

聚合數據披露的客戶名單中,不乏知名企業的身影,諸如:微信、京東、360、58到家、平安、聯通、天翼等。

聚合數據有什麼看點?

京東金融參股

聚合數據的實控人為左氏夫婦。

招股書顯示,目前,左磊直接持股42.93%,其妻直接持股0.15%,兩人通過蘇州一聚六合間接持股7.81%,左磊通過蘇州六聚六合間接持股1.85%,上述股份合計52.75%,兩人是當之無愧的實控人。

而左磊系1985年9月出生。

除左磊外,直接持股第二名的股東則是京東金融,持股比例為16.59%。

聚合數據成立於2010年,京東金融則於2014年通過增資方式入股聚合數據,當時的交易作價是1950萬元,對應了175萬元的註冊資本,約合11.14元/股,假設發行價為19.39元/股,則該筆投資大致可實現增值74%。

由於京東金融同樣是聚合數據的客戶,兩者之間形成關聯交易。

除了偶發性關聯交易外,聚合數據與京東發生的關聯交易整體佔比並不突出。

以2017年為例,聚合數據向京東旗下企業共計採購金額不到540萬元;京東旗下企業向聚合數據共計採購金額約為340萬元。

淨利不足5000萬

聚合數據屬於互聯網相關服務業,具有輕資產的特點。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母公司口徑計算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5.58%、14.91%、9.3%、11.68%,整體呈現走低態勢,且絕對值不高。短期償債指標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表現也很優異。

以聚合數據主營業務毛利率為例,報告期內的毛利率分別為72.98%、83.67%、63.38%、59.16%,維持在較高區間,但整體呈現了減少的趨勢。

2018年上半年,收入佔比最大的驗證服務毛利率僅為40.51%,其他業務的毛利率基本均在75%以上。

聚合數據選取的可比對象為3家新三板公司和1家上市公司的部分業務,聚合數據的同期毛利率均高於可比行業平均值,2016年高出21.24個百分點,2017年則高出3.33個百分點。

聚合數據認為是自己的業務更新穎,且客戶需求多樣化,故而議價能力強。

最終,報告期內,聚合數據歸母淨利潤為767.01萬元、-354.1萬元、3983.29萬元、2498.13萬元,同期的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55.7萬元、3456.47萬元、3186.91萬元、2498.13萬元。

2016年出現300多萬元淨虧損的原因是確認了4300多萬元的股份支付費用。

目前來看,聚合數據淨利潤始終不到4000萬元,而市場普遍對淨利潤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過會更有信心。

需要指出的是,聚合數據的收入季節性比較明顯,2016年和2017年的第四季度收入均佔比在47%-50%之間,照此趨勢估算,2018年,聚合數據淨利潤有望突破5000萬元。

數據服務為收入主力

數據服務具體指依託自主開發的聚合雲數據平臺,通過整合單一分散的數據源渠道,以標準化的API數據接口為技術手段,利用互聯網作為媒介,為下游客戶提供一站式數據服務,主要包括:驗證類(身份驗證、銀行卡驗證等)、生活類(天氣快遞查詢、車輛違章查詢等)、充值類(話費、加油卡、禮品卡的充值)。

數據應用主要指對數據進行採用清洗、機器學習、行為分析等手段,用來進行數據分析、精準營銷、數據可視化、商業智能預測等。

對於普羅大眾而言,前者的應用場景無疑司空見慣,而後者,則顯得更加“高大上”。

聚合數據的招股書報告期從2015年開始,到2018年6月結束(下稱“報告期內”)。報告期內,聚合數據的

營業收入分別為2524.91萬元、6772.73萬元、9609.27萬元、6790.86萬元(半年)。

數據服務始終處於主流地位,且佔比不斷提高,報告期內分別為79.9%、78.3%、92.08%、96.36%。數據應用的佔比在2018年上半年萎縮到3.64%,收入僅為247.24萬元。

數據服務的三大類型中,今年上半年,驗證類業務收入佔比突破5成,生活類佔比突破3成。

從收入佔比看,聚合數據更像是由驗證類和生活類數據服務撐起來的公司。

數據主要靠外援

聚合數據的數據服務業務主要靠提供API數據接口實現,數據應用則包括提供定製軟件以及定製報告等。

因而,聚合數據的客戶基本屬於對公類型。

招股書顯示,聚合數據的客戶創收有明顯的“二八效應”,即大部分收入有少部分客戶帶來。

報告期內,大客戶(收入10萬元以上)穩定貢獻了聚合數據收入的80%以上。

2015年-2017年,聚合數據的客戶總數增長迅猛,從3266家增至18073家,但是,自2018年上半年以來,聚合數據的新客戶僅增長120家,增長率不足1%。

而聚合數據最主要的供應商則是數據供應商。

現階段,聚合數據主要通過向外接供應商獲取數據,少部分利用公開網絡資源獲取公開合法數據。外部數據源往往掌握於政府部門或少數大型企業之中,其通過授權代理商開放部分數據調用權限。

聚合數據表示將保證每一項數據源有多家合作供應商,保障突發情況下公司能快速切換到備用供應商,實現公司數據服務的高可靠性,並提示了數據服務最終來源方較為單一的風險。

這並非杞人憂天。

在競爭對手介紹裡,聚合數據提到了國政通,關注資本市場的讀者應該不陌生。

2017年11月,創業板企業華銘智能(300462.SZ)發佈公告,計劃收購國政通90%的股權,該併購已通過證監會審核。

然而,2018年8月,華銘智能表示,交易標的國政通與學信諮詢(國政通供應商)的合作協議已於2018年6月30日到期,且學信諮詢要求與學歷學籍核驗客戶(國政通的客戶)直連,上述調整可能對國政通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國政通將喪失該部分的直連業務,該業務在最近年度收入佔比一度超過40%。

2018年10月,因國政通表示受上述影響,當年預計無法完成業績承諾,華銘智能表示終止該項收購。

聚合數據表示,數據服務行業內的企業對擁有最終數據的政府機構或大型企業均形成最終數據源依賴。

若上述數據最終來源方變更服務提供方式、價格,或調整數據服務政策,甚至停止提供服務,則將對互聯網數據服務行業產生系統性影響,從而可能導致公司提升提供服務的成本升高、質量降低,甚至無法提供正常服務的風險。

聚合数据冲刺IPO,微信、京东、滴滴都是客户

[email protected]

聚合数据冲刺IPO,微信、京东、滴滴都是客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