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阿司匹林就不需要用泰加了嗎?這兩者之間用一個就行了嗎?

周翩翩


阿司匹林和泰嘉(即氯吡格雷)都是我們臨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臨床上兩者都可以單獨使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中。但由於兩者具體的抗血小板機制不同,所以臨床上在特定條件下兩者也可以聯合使用,以加強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具體如何使用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切勿偏聽偏信,以免貽誤病情。



阿司匹林的藥理作用明確,是我們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一般情況下,對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建議首選阿司匹林。但由於阿司匹林會直接損害胃黏膜,也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繼而造成胃黏膜損害;而氯吡格雷對胃黏膜的損傷較輕微和短暫,也不會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引起消化道出血等風險明顯低於阿司匹林。所以當我們使用阿司匹林過程中出現不能耐受的嚴重副作用(如胃腸道不適、出血等)或存在胃潰瘍時,可以使用氯吡格雷來替代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常單獨使用,但在一定特殊條件下,兩者也可聯合使用。臨床上,對於心臟支架術後的患者,我們建議在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礎上,應聯合使用至少一年的氯吡格雷,以加強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和減少術後再狹窄的風險。同時對於少數不穩定性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房顫並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患者,在醫生評估後也可以聯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希望大家正確認識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切勿偏聽偏信、私自調整或停用,藥物使用過程中要注意監測有無副作用發生,並注意定期複查。


全科掃地僧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泰嘉)都是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病情,兩者即可單獨應用,也可聯合應用。

阿司匹林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的一、二級預防用藥,其屬於環氧酶抑制劑,通過不可逆地將血小板花生四烯酸通路的環氧合酶1(COX-1)絲氨酸殘基Ser 530乙酰化,抑制血栓素A2(TXA2)合成,達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氯吡格雷(泰嘉)屬於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體阻斷劑,通過抑制P2Y12受體干擾ADP介導的血小板活化,達到抗血小板的作用。所以兩者雖然都是抗血小板藥物,但作用機制是不一樣的,對於一般的心腦血管疾病治療或預防,一般單獨選擇阿司匹林即可,如果胃腸道不能耐受或者出現阿司匹林抵抗,則可選擇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

但也有一些時候是需要兩者聯合應用,協同發揮更佳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比如對於高危的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急性心梗患者,冠脈支架術後一年的患者等均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雙聯抗血小板聚集。

簡單講,對於病情相對穩定的患者,一般僅選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一種抗血小板藥物即可;對於高危的人群,是需要兩者聯用協同發揮更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醫患家


首先的明白我們的“雙抗”治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對於心內科有過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放完支架的病人,術後會常規服用雙抗治療一年,可以預防再次堵塞,可臨床上往往因為宣教問題,很多病人並不能長期服用,甚至最後的單用阿司匹林也做不到。

1、對於65歲以上或對於一般的心腦血管疾病治療或預防,一般單獨選擇阿司匹林即可,如果有胃病或者阿司匹林不適宜服用的患者,則可選擇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

2、支架和搭橋都是解決一時問題(急症或緩解心絞痛病狀的權宜之計)——醫學上稱姑息療法,治標不治本。他汀+雙抗是一類治本的藥物。

3、如果沒有長期藥物控制,支架內不但長期存在發生血栓,導致再次心肌梗死的風險,而且支架內也會逐漸復發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變得狹窄。

4、為什麼這麼多支架患者把阿司匹林停了呢?一是怕傷胃。阿司匹林確有這方面的副作用,如果有潰瘍病或食管返流,應認真治療。可實在不行不也是還有鋁鎂匹林(加了護胃)嗎?


超級小醫生


泰嘉是國產的氯吡格雷,所以這個問題可以理解成“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之間在哪些情況下選擇吃一種,哪些情況要聯合吃兩種”。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療的基石。是目前應用最廣,療效最確切的兩種抗栓藥物。目前醫生選擇冠心病抗栓策略多是在這兩種藥裡取捨或聯合。

最常見的是單吃阿司匹林。因為阿司匹林是目前抗血小板作用最確切,效果可靠,同時最為經濟的藥物。短期及長期用藥的獲益和副作用都已經研究的非常透徹。是目前醫生的首選藥。對於得到有效控制的冠心病,往往是單用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是阿司匹林的極大補充。它的出血風險相對較低。對於一些服用阿司匹林胃腸道風險較高,或者高齡的患者,往往會選擇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

對於冠心病支架術後,或是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心絞痛反覆發作,需要強化抗血小板治療,此時就必須兩種藥物聯合才行。帶病情穩定後在根據實際情形選擇藥物雙聯或是單聯服用。


心血管內科張醫生


“心內科喵醫生”觀點:

1、阿司匹林、泰嘉(氯吡格雷)都是“對抗血小板藥物”。

2、但是,“阿司匹林”是基礎用藥!是首先選擇的藥物!

3、只有,使用阿司匹林以後,一部分人出現副作用時,才考慮“氯吡格雷泰嘉”代替阿司匹林。

4、阿司匹林於氯吡格雷同時使用,通常在冠脈支架、心梗等情況使用。


心內科喵醫生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泰嘉)同為抗血小板藥物,可以通過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釋放發揮抗栓的作用,兩者的作用機制不同,簡單地說,阿司匹林是抑制血小板代謝藥物,而氯吡格雷(泰嘉)是阻礙血小板活化藥物。

目前有多項研究證實,阿司匹林在預防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外周動脈疾病等動脈粥樣硬化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對於已經診斷為上述疾病的患者,長期小劑量的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顯著降低心肌梗死、缺血性腦卒中和心源性死亡的風險。

具體來說,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預防血栓的疾病有:

  • 慢性穩定型心絞痛
  •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
  •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後
  •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後
  • 外周動脈疾病
  • 缺血性腦卒中
  •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 生物瓣膜置換術後
  • 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後

阿司匹林價格低廉,抗血小板作用強,其臨床地位不可動搖,但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常見的不良反應有:

  • 胃腸道反應:損傷胃腸道黏膜,引起潰瘍和胃腸道出血
  • 加重出血傾向:抑制血小板聚集,出血時間延長
  • 過敏反應:出現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甚至過敏性休克
  • 阿司匹林哮喘:服藥後出現呼吸困難,誘發哮喘患者的哮喘發作
  • 誘發痛風:抑制尿酸排洩,引起尿酸渚留,誘發痛風

因此,有很多患者不能耐受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這時就可以選用氯吡格雷(泰嘉)進行替代,氯吡格雷(泰嘉)的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作用同樣十分明確,不作為首選是因為,第一,氯吡格雷(泰嘉)和阿司匹林療效相當,但價格要比阿司匹林貴很多;第二,氯吡格雷(泰嘉)是一種前體藥物,必須先通過肝臟代謝才能轉化為活性藥物,發揮抗血栓的作用,但是人體肝臟內的代謝酶有著明顯的遺傳差異,有一部分人群的代謝酶活性較差,就會影響氯吡格雷(泰嘉)的抗血栓療效,所以服用氯吡格雷(泰嘉)需要進行代謝酶的基因檢測,如果基因檢測顯示代謝酶活性較差,那麼就會有治療失敗的風險,需要更換其他抗血小板藥物。

當然,臨床上有幾種情況需要聯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泰嘉),包括:

  • 不穩定性心絞痛
  • 急性心肌梗死
  • 冠脈支架置入術者
  • 房顫並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

但是,聯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並不能進一步降低死亡率或再住院的風險,卻增加了危及生命或嚴重出血的風險,所以兩藥聯用不是長久之計,只是為了預防短期內血栓的再形成,所以一定要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參考文獻:

抗血小板治療中國專家共識.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3年41卷03期,183-194 頁.

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6年44卷05期,382-400頁.

阿司匹林腸溶片說明書

氯吡格雷片說明書


南開孫藥師


兩者雖然都有抗凝作用,但是作用機理及效果不同,如何選擇使用是根據患者自身的綜合病情來選擇的,根據病情才能確定是選擇一種還是兩種同時服用。


依舊如初168


都屬抗凝藥物,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因人而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