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失敗案例大反思:遠離這6種幻想

99%的投標人【關注】劍魚招標訂閱,都中標了!

劍魚招標訂閱

4000+萬條招標信息免費看

100000+條項目信息日日更

1000000+萬名投標人天天用

更有定製推送等各種功能0元享

想要掌握最新項目信息嗎?

私信回覆【中標】,劍魚菌來告訴你!

成功的PPP,背後的套路你很難去複製,所以我很樂意去和他們分享那些失敗的PPP是如何失敗的,因為在失敗中你一定可以從中吸取到一些有用的教訓。

股神巴菲特畢生唯一的搭檔,投資界教父級大咖查理芒格說過:

我要是知道自己會死在哪,那我永遠都不會去那裡。這就是我和巴菲特能夠常勝的法寶。

通過這篇文章我想盡量為大家弄清,在前往PPP的路上,你到底可能會倒在哪裡,弄清這些誤區可能會幫你走的穩一些。

01幻想一:掉餡餅

90%的人沒搞清當下的PPP和之前的PPP大有不同

PPP失敗案例大反思:遠離這6種幻想

當下的這波PPP浪潮並非國內的第一次PPP浪潮,在此以前出現兩波PPP浪潮。一次是90年代時外資參與中國的基礎建設,另外一次是2002年,建設部推行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制度改革。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其實是第三波PPP浪潮。那這第三波和前面兩波有什麼不同呢?

最大的不同就是,民營資本的參與度。前面兩波一個是外資參與,另外一個是城投公司(這也就是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

前面兩波PPP做的風生水起,當時民營企業發展很薄弱,還是個小孩,很難也無力參與進去,只能看著別人發財。而如今這第三波PPP來了,重點是民營資本可以參與,而此刻民營資本經歷了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年了(不少民營企業家自己是這麼認為的),憋了這麼久,機會突然降臨,自然會滿腦子發財夢。

而這其中忽略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風險。這波PPP是重點鼓勵民營資本入場,入場意味著可以吃蛋糕可以賺大錢,但別忘記一個最基本的經濟學規律,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

這麼大的好事,我們是不是忘了其中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自己的小身板有沒有仔細掂量過,能不能承受得住那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如今一些風險已成為現實)?銀行的槓桿如何使用,裡面有什麼坑,我們都摸清了嗎?

心急火燎的隨大流,認認真真做功課的沒幾個。

PPP失敗案例大反思:遠離這6種幻想

02幻想二:我有項目還怕沒資本

他們是奔著基建去的,不是環保

這幾年環保很熱,但資金很冷。不得不說,我們這幾年環保政策的出臺實在是太有效率了,這對環保行業、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都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這麼熱的環保,資本差點就投進來了。對,是差點就投進來了,結果呢?就差那麼一點點。

為什麼資本在如此高漲的環保政策面前表現的像個性冷淡一樣?氣氛營造的已經很不錯了,資本來都來了,最後又扭頭走了……

因為資本發現環保行業不是個賺快錢的地方。以下三點就足以把他們嚇跑了:

1.回款週期太長且不確定風險太大;

2.服務太過個性化,模式很難複製,不易迅速做大;

3.很多公司不是缺錢,是缺關係,是甲方能給的穩定預期(這些資本幫不上忙);

所以,最後發現資本很少會流入環保行業,即便進場的資金,大多也只會選擇環境運營類的企業或者像危廢這類偏工業的優質項目。

資金都跑哪去了?

基建。

就在剛剛發佈的國辦發101號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國家通過“大基建”穩增長的用意很明顯。從銀行貸款,政策性貸款到保險資金,大基建幾乎得到金融的全面支持。

而PPP作為這幾年來地方政府提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會隨之回暖,但請記住資金雖然有了,流向哪裡是市場的選擇,環保公司並不是首選。

PPP失敗案例大反思:遠離這6種幻想

03幻想三:還能沒人給我兜底?

PPP所有的付費都是使用人付費

我們很多的項目要依賴於政府的付費,我見到很多朋友對政府參與PPP在理解上出現很大偏差或者叫心存幻想。

我們對10%的約束尚有很多的傳聞或是偽命題,如果今天我們把10%當成一個偽命題的話,那麼明天一定會遇上大麻煩,希望大家能夠重視起來這個10%的約束,因為這是對於政府的刺激性消費,又不能過多的保障。

10%的本質是個引子,而不是兜底。

PPP失敗案例大反思:遠離這6種幻想

不少投資人,特別是民營投資人,不考慮地方政府的財政承受能力,放心大膽地去搞各種項目,完全不評估、不考慮項目實際的質量。

現實往往是地方最終若無力償還,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投資人中途停工,留下爛尾工程;地方也喪失了信用,一旦到這種地步,就是個鐵定的死局,沒法破,只能願賭服輸。

有一個基本的邏輯我們必須搞清楚,實際上我們所有的付費都是由使用人付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政府付費的PPP項目,由於財政預算的原因,是有很大的預算約束的。

所以,如果我們做的話,只有通過企業的創新 ,產生合理的回報。(注意,一定是合理的回報,我們要明白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

PPP失敗案例大反思:遠離這6種幻想

04幻想四:績效考核不是個事兒

重建設,輕運營,環保PPP很少提環保指標

合夥做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醜話說在前面。

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是什麼呢?談合作的時候大家喝酒吃肉,一團和氣,還沒等醒酒,合同就訂好了。

接下來的就是一大堆麻煩。

PPP最大的風險就是在驗收環節,為什麼講他是最大的風險?

因為能走到驗收環節的,說明你已經All in了,也就是全部投入進去了,這時候出問題意味著所有的努力和投入全部化作泡影。

當我們大舉進入環保PPP項目的時候,面臨的不再是之前的單一的工程指標,這裡面最重要的是環保指標。

而環保指標恰恰是大家最不願意提及的,也是後期面臨的最大風險。

PPP失敗案例大反思:遠離這6種幻想

我看到現實中很多環保類的PPP項目,大家只談工程總造價,比如這個汙水處理廠要修多少萬噸,汙水管網要修多少公里,卻從來不考慮工程總效益,水域水質改善程度,廢水處理回用量等等,諸如此類的環保指標;在當下最熱的黑臭水體治理PPP項目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甚至更離譜,之前有位朋友問我一個問題,我們公司接的黑臭河項目,這河裡的底泥挖出來要放到哪裡?

如果環保PPP這樣幹,那我們做的還是環保嗎?這實際是破壞生態系統的工程。

兩個人合作尚要把醜話說在前面,兩個大的機構合作,那醜話更要說在前面,而且最好窮盡所有醜話,把醜話說都說完了,風險也就降低了。

PPP失敗案例大反思:遠離這6種幻想

前期雙方的一團和氣往往是做生意最大的風險。

05幻想五:出了事還有法律途徑幫我

遇到問題,可能找不到相關法律

上面第三點的最後我談到:一旦到這雙方鬧掰的地步,就是個鐵定的死局,沒破,只能願賭服輸。

這裡說的沒“法”破,也包含了沒有法律破解你遇到的難題。因為PPP是個新玩意,之所以這麼多問題就是因為它新,很多規則還沒上升到法律的層面,而各種地方性的文件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甚至是可能出現朝令夕改的,簽約時是一個說法,幹完工程後又是一個說法。

因為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部門,這口徑會變的。屁股決定腦袋是個基本邏輯,所在單位都有自己的短期考量。

PPP失敗案例大反思:遠離這6種幻想

就拿PPP立法這件事來講,我們同樣面臨屁股決定腦袋的問題。

不同市場主體的專家們參與PPP立法的討論,基本除了院校會保持相對的中立,其他各方的本位主義一時半會很難破除,每一方都會盡量爭取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做企業我們要深刻理解一個事實,能保護企業的只有法律。

當我們做的事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時,你要麼乾的是違法的事要麼乾的是可能會違法的事。這件事會有高額的利潤但同時也一定會面臨極大的不可控風險,這個時候前期的準備工作以及給自己留好後路就顯得更加重要。

PPP失敗案例大反思:遠離這6種幻想

06幻想六:靈丹妙藥

那些把你帶進坑的PPP諮詢公司和協會

之前一位做PPP項目的朋友給我講過一個段子:

諮詢公司某種程度上很像理髮店,第一次進店時,洗頭小哥哥發現你是個新客戶,然後接待你的是他們的總監(理髮店總監很多,能叫總監至少也是個基本功過關的),給你各種專業的意見,剪的也很認真,然後勸你辦卡,等你辦完卡後,下來的時候連洗頭髮的小哥哥面無表情,給你剪頭髮的變成了一個實習生。最後,你很生氣,但錢已經交了,用不用你看著辦。

去年在江西的一位做黑臭水體治理的朋友,在PPP諮詢上遇到了幾乎完全一樣的情況,首次接觸諮詢公司,人家看他肥頭大耳的,一定是個不缺錢的主,接待他的(可能)是個專家,後面呢,具體辦事的是一群剛畢業的大學生,按照一套標準的word模版操辦著上百萬的生意。

結果呢,項目被清庫存了…

我問他和諮詢公司打交道,是不是有種去保養車子的感覺,反正自己什麼都不懂,只能任人宰割。

不懂就會被宰,這是一定的。大多數情況下,那些保有契約精神的,只是因為他們的客戶很懂行。

PPP失敗案例大反思:遠離這6種幻想

用專業的服務,要想保證質量,前提是我們自己也要至少是內行人,

不精通但一定得懂。這就像在公司裡做領導一樣,你不必什麼都會,但你必須懂業務。

講這些並不是說PPP諮詢公司都是忽悠人的,而是當我們要用諮詢公司的時候,自己先把課補好,切勿人傻錢多抱著想在諮詢公司買一份保險的心態,這是萬萬不行的。

保險是不存在的,如果他們真的掌握了商業的真諦,他們早就自己去幹了。這就像那些給我們推薦股票的,他們要是真知道哪個股票行,發財還輪得上我們嗎?

無論是專家還是諮詢公司,做完事兒後大家都只是拍拍屁股為了拿到自己那份報酬,沒人會對項目最終負責。

我們要記住,再牛的專家、再牛的諮詢公司都只能當你的顧問,決策的人是我們自己,我們必須具備獨立判斷和決策的能力。

PPP失敗案例大反思:遠離這6種幻想

07寫在最後

在絕大多數PPP的敗局裡面,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為什麼?

因為大家進場時滿懷揣著的都是賭徒心理,而非經營之道。投機的心理不除,PPP很可能就是企業的墳墓。

之前和一位朋友覆盤時他有一段反思很深刻:

做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從想法落實為商務合同,中間隔著魄力和金錢投入;從商務合同落實為營業收入,中間隔著推動、摩擦、引誘、妥協、心血、耐心、形勢、運氣。

共勉。

PPP失敗案例大反思:遠離這6種幻想

關注劍魚招標訂閱或者下載劍魚APP,獲得更多最新招標採購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