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醫療器械行業十大事件

據Evaluate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4050億美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5945億美元,複合增速約為5.6%。從子行業來看,體外診斷佔比仍然最大,其次為心血管、影像設備、骨科。在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劇、消費升級的刺激下,醫療器械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那麼在2018年,醫療器械行業都發生過哪些大事件呢,來看看新材料在線?的盤點吧。

(以下以事件發生時間為順序,不分先後。)

亞馬遜聯合摩根大通、巴菲特成立醫療公司

2018年1月30日,亞馬遜、JPMorgan 和 沃倫·巴菲特旗下的Berkshire Hathaway 公司聯合宣佈,計劃成立一家“不受利潤激勵和約束”的獨立醫療公司,旨在改善美國員工的醫療條件。新公司運作初期重點關注科技解決方案。互聯網巨頭的入局,將對醫療保健行業的現有格局造成衝擊。

西門子醫療在法蘭克福交易所成功上市

2018年3月16日,西門子醫療在法蘭克福交易所成功上市。西門子醫療的IPO是德國規模最大的IPO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IPO之一。此次西門子醫療IPO籌資42億歐元(52億美元),將用於公司未來的收購和投資,從而增強西門子醫療的獨立價值。據西門子醫療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影像業務是目前西門子醫療利潤最大的驅動力。2018財年西門子醫療實現營收134億歐元,其中影像業務收入佔比60.7%。

GE醫療宣佈將獨立運作

2018年6月26日,GE醫療集團總裁兼執行長通過內部郵件宣佈,計劃將其醫療業務獨立成為醫療公司。獨立後,GE醫療將擁有更大的自由和靈活性,以強化GE在醫療領域的領導地位,並在未來進行技術領域的投資。根據計劃,GE醫療股份的80%歸GE股東所有,剩餘的20%用來產生現金流。GE醫療的獨立將在未來的12-18個月內完成。瘦身後的GE將把航空、電力、再生能源作為核心業務。

丹納赫宣佈牙科業務獨立上市

2018年7月19日,丹納赫發佈公告宣佈,意圖將其牙科業務分拆成一家獨立上市公司(DentalCo),預計將在2019年下半年完成。拆分完成後,牙科部門現有的Nobel Biocare、Ormco和KaVo Kerr將構成全新的DentalCo。當牙科業務獨立後,DentalCo將更有成效,更注重投資機會。丹納赫牙科業務在2017年營收28億美元;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淨收益為6.73億美元,同比增長20.0%。

邁瑞醫療(300760)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2018年10月16日,邁瑞醫療在深交所開盤上市。邁瑞醫療的上市,創造了創業板有史以來的最大IPO紀錄。此次總募集金額達到59.3億元,邁瑞醫療計劃將本次募集資金用於光明生產基地擴建等7個項目。邁瑞醫療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的研發、製造、營銷及服務,產品覆蓋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以及醫學影像三大主要領域。2018年1~9月,邁瑞醫療實現營收102.8億元,同比增長23.2%。

西門子醫療投資30億元在滬新建實驗室診斷工廠

2018年10月19日,西門子醫療上海實驗室診斷新工廠的奠基典禮圓滿舉行。新的實驗室診斷工廠將成為西門子醫療在亞太地區的首個體外診斷試劑工廠,生產臨床化學和免疫分析試劑。此外,上海園區也將成為西門子醫療在該地區的首個結合體內和體外診斷產品的生產基地。

國產高端醫學影像診斷設備PET/MR獲證推向市場

2018年10月28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上海聯影醫療科技公司宣佈,經過1500多例臨床驗證,國產首臺一體化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成像儀/磁共振成像儀(PET/MR)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正式推向市場。

強生與九州通簽訂40億元大額訂單

2018年11月6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九州通與強生簽約,前者將向後者採購約40億元的超聲刀和吻合器。九州通與強生有著長期的合作,此次簽約金額佔九州通全年進口額的1/4。

史密斯集團宣佈將剝離醫療業務

2018年11月14日,英國“工程師”史密斯集團(SMIN.L)宣佈計劃剝離其醫療保健業務,專注於工業技術。目前史密斯醫療估值約為37億美元。史密斯醫療公司因產品發佈延遲,在新法規下失去認證資格以及在美國失去兩份合同而受到打擊。2018財年,史密斯醫療實現營收11.3億美元,同比-7%,佔史密斯集團的比例為28%。史密斯醫療的業績不佳拖累了整個集團的增長,成為了剝離醫療業務的導火索。

2018年11月27日,中國移動湖北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簽署了共建合作協議,雙方將開展5G技術和醫療行業應用、智慧院區、智能化運維、自動化物流等方面的合作與研究,打造湖北首家5G智慧醫院。根據協議,湖北移動與武漢協和醫院將在新型診療、急救、智慧院區等領域開展大量創新性研究,重點建設遠程診斷、遠程手術、機器人查房、可穿戴醫療設備等項目。

附2018年醫療器械行業併購事件盤點

2018年4月2日,GE醫療宣佈以10.5億美元的價格向私人股本公司Veritas Capital 出售其信息技術業務,該業務包括財務管理、門診護理和員工管理軟件三大資產。

2018年5月15日,Illumina宣佈收購Edico Genome,據發言人證實,收購金額為1億美元。Edico Genome公司提供新一代測序(NGS)數據分析的加速解決方案,可減少數據佔用空間和獲得結果的時間。

2018年6月5日,飛利浦宣佈斥資5.37億美元收購成像製造商EPD Solutions。EPD 是Hobart Group companies旗下公司,致力於改善微創導管手術治療心律失常的療效和效率。此次收購將使飛利浦擁有一套可用於介入成像技術的3D心臟成像系統。

2018年6月6日,強生收到Fortive Corporation 收購愛惜康(Ethicon, Inc.)旗下高級滅菌產品事業部(ASP)的約束性要約,交易總價值為大約28億美元。愛惜康的高級滅菌產品事業部(ASP)在創新的防感染解決方案領域處於領先地位,2017年淨營業收入為大約7.75億美元。

2018年6月14日,Platinum equity以約21億美金收購強生旗下糖尿病業務LifeScan。強生的糖尿病業務包括Animas Corporation、Calibra Medical Inc.和LifeScan。LifeScan, Inc.是美國血糖監測系統的領先廠商。自2012年起,由於競爭加劇,強生的糖尿病業務收入持續下降。2017年,強生宣佈正在對其所有的糖尿病業務進行評估和戰略選擇。

2018年7月3日,遠大醫藥和合作夥伴鼎暉投資以14億美元收購澳洲肝癌治療器械生產商Sirtex Medical。澳洲Sirtex Medical公司主攻腫瘤介入治療,主要產品SIR-SpheresY-90樹脂微球是一種永久性單次使用植入式醫療產品,用作治療一期和二期肝腫瘤。

2018年7月12日,國藥控股宣佈,向國藥集團購入中國科學器材有限公司60%股權,對價為51.08億元。

2018年8月30日,骨科器械製造商史賽克宣佈14億美元收購脊柱微創上市公司K2M。K2M是一家總部位於Virgina Leesburg的上市公司,年銷售額達3億美元,是3D打印植入物複雜脊柱市場的領導者。

2018年9月,強生收購德國3D打印脊柱植入物製造商Emerging Implant Technologies(EIT),收購金額未披露。EIT是一傢俬人控股的3D打印鈦椎體間植入物製造商,用於脊柱融合手術。

2018年9月6日,波士頓科學宣佈以5億美元預付現金,及在完成指定銷售里程碑後支付不超過1億美元的付款協議收購 Augmenix。Augmenix 開發並商業化了 SpaceOAR 水凝膠系統,旨在減少常見的前列腺癌放療的副作用。

2018年9月20日,美敦力宣佈以16.4億美元(約合112億元人民幣)收購以色列骨科機器人公司Mazor Robotics。Mazor Robotics是一家以色列醫療設備公司,是全球領先的脊柱外科機器人引導系統製造商。

2018年9月27日,美年大健康宣佈旗下全資子公司美愛投資擬出資2200萬美元,認購艾迪康5%的股份,並簽署《股份購買協議》。

2018年11月9日,生物梅里埃宣佈以2500萬歐元收購蘇州長光華醫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54%的控股股權。蘇州長光華醫專業從事自動化免疫檢測業務。

2018年11月16日,TIAA銀行以15億美元收購GE醫療設備融資資產。

2018年11月22日,波士頓科學宣佈以42.4億美元(約33億英鎊)的價格收購英國醫療設備製造商BTG,以增強其介入醫療產品組合。BTG是一家國際化的醫療設備製造商及製藥公司,致力於開發商業化的重症監護、腫瘤、神經及其它 疾病相關的醫療產品。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臺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