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武之人練出了“胯弓”,使你的功夫步入正軌

平生多磨礪,男兒自橫行。站得是個人,躺下是條蟲。醫不自治,一家人,不給一家人看病。或又說,教不了自己小孩,不是東西不行,是望氣不行。沾親帶故,心不純單,眼光就濁,看不出來了。到哪裡都一樣,主觀不受干擾,客觀才明辨是非。主觀決定成敗,客觀決定條件。主客都到位,事兒沒有不成的。平庸之事,無傷大雅。虎狼之藥,能治大病。練拳要調火候,火候就是強度,要鬆鬆緊緊的來。從速度,強度,頻次上隨時調整。關鍵是,整勁要先出來,勁整指的是身上。整不是僵,整是瞬間聚合,腹肌平時松和,遇事突然剛成一塊鋼板,這能力要具備。豎脊肌,脊柱兩側,一邊一條,練得跟兩根大槍似的,挺勁十足,腹腔丹田彈蹦,壓強還大,都是整勁所要具備的。有了整,在求沉。沉勁是讓你消耗最小,收穫最大的勁。沉勁,是自然之勁,不會太快,需要積澱。沉勁一旦上身,也不容易退。

習武之人練出了“胯弓”,使你的功夫步入正軌

五點擴張,一身六弓。脊,胯,胸,三弓為主,膝,肘,肩,三弓為輔。主弓吃勁,輔弓拉弦。根節抻勁大,位移不大。中節抻勁長,位移也長。四肢中節是膝肘,脊柱中節是胸椎。膝蓋別老擰吃,也別蹲壓邁腿,會落下毛病。功夫不在蹲多低,也不在拔多高,在於合適。開合之間,顯功夫。常人動態,大多不合適,所以日常也動,但出不來功夫。凡不過腦子的,都不合適,其實是失控。先別說,無意當中是真意,那是過來人說的話。動腦子了,就有了意,有意就有了拳。太極十年八年,不算長,能開了竅,就沒白練。打拳,懂了什麼叫合適,就知道什麼叫抻,哪個叫撐,何處是拉,怎麼是拽。不是門道多,歸根結底,說的都是一個事兒,度。沒度,不是拳。刀的目的,是砍。弓的目的,是射。什麼目的,出什麼形,各有要求。抻是放長,撐是擴圓,拉是單向,拽有定點。一道好菜,吃得香,兩筷子就沒了,怎麼做出來,可是門道。一味料,出不來那個味兒,都是複合效應。頭條號太極浮屠。拳也是,贏在蠻橫,和贏在道理,是兩碼事兒。大功夫不欺人,讓人知道,輸在哪了,處處都是啟迪。不傷人,不是不能傷人,這是太極要做的。打人,不如扶人。所以老話講,打人容易,扶人難。

習武之人練出了“胯弓”,使你的功夫步入正軌

胯弓。有人打拳,沒矛盾意識。膝蓋和腹股溝,一塊往後來,那叫撤勁。膝蓋定不住,胯就抻不上勁,都代償了。人家沒動你,自己先撤了,這不是化勁。躲是為了出頭,老躲著叫窩囊。有動,就有不動,才叫陰陽。沒矛盾,就是白的。定住膝蓋,才能拉腹股溝,大轉子頂得上勁。舔著胯,折腰,發不出勁。什麼叫舔胯,就是腰椎前逼,骨盆跑位。填胯不同,骨盆和腰椎不動,不影響鎮固命門,依舊中正。腰椎折,經不住衝擊,背勁也薄。胯,最應該有弓勁。人都會在特定場合,運用最有利於的結構。比如商人與工人體態不同,老師與學生的體態不同。體態不同,結構就不同。結構不同,勁就不同。百米大賽,都有個掖胯蓄勁,運動不同,道理相同。沒見過,隨便站著,插著兜兒,當預備式的。打拳,練的就是預動勢能。胯能出弓勁,要注意,頭領住不動,膝不動不退,掖胯後拉腹股溝韌帶,猶如蓄勢開弓。不只是胯,拽的也是背後兩條筋。走路摸摸後腰窩,有兩條筋在起伏,位於腰背筋膜內。掖胯能拽到後腰兩條筋,這算是勁通脊背。筋不只在關節竅和肌梭,還有肌肉與湊裡之間。胯弓彈背筋,功夫就講究了,內勁不是一般的大。人是整體,不要局部看問題。

習武之人練出了“胯弓”,使你的功夫步入正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