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看待《開學第一課》惹爭議這件事?

生活要有儀式感


“開學第一課”本來是老師的課,不是教育部和央視的事!



我是六零後,我們從小到大上學都是聽班主任和科任老師上“開學第一課”;八九年當了老師,也是自己給學生上“開學第一課”。教育部與央視聯合主辦“開學第一課”是近十年的事。當初雖然號召各中小學收看,好像也沒有下文件必看。不可否認,當初看電視上“開學第一課”新穎的形式還是吸引了不少學生和家長,但老是一樣的套路,就讓人感到越來越形式化,越來越脫離學生實際。

沒想到,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更是引起眾怒,使得央視不得不出面道歉。我建議,教育部與央視的“開學第一課”還是別搞了,把它還給在一線工作的教師們吧!


“開學第一課”要給學生講什麼,我想是所有老師都會精心準備的一堂課。每個老師面對的教育對象是不同的,第一課肯定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爭取最好的教學效果。那麼“開學第一課”要上些什麼呢?

一、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二,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三、讓學生思考學習方法。四、讓學生憧憬未來……總之,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老師,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來上這一課,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為實現本學期的目標打好基礎。


央視的“第一課”,雖然經過導演的精心設計,在思想內容上的勵志選擇當然要認真思考。但是,央視畢竟不是教育機構,不太瞭解當今教育的現狀,也不太瞭解學校教育的實際。因此一味“高大上”的東西就會讓人“水土不服”,再加上“商業營運”的考慮,選擇榜樣的“失誤”,怎麼不引起全國人民的吐槽呢?

所以,建議央視不要再接教育部的“任務”,取消“開學第一課”這一欄目,讓孩子們在老師的引領下去實現未來的夢想吧!

打個廣告:歡迎閱讀“書劍談道”對教育的的評論!這一招,也是從央視“開學第一課”中學到的!謝謝朋友們!


教育問道


教育部和央視必須公開道歉

教育部和共同推出的《開學第一課》,上成了廣告第一課,營銷第一課,遲到第一課,失信第一課,追星第一課,娘炮第一課,招致全民吐槽和嚴勵批評。這些吐糟有理有據,恰如其分,令人信服。

面對洶湧的輿情,教育部以只製作節目,對編輯、播放不知情為由,甩鍋給央視,而央視一揮手,讓以牟利為宗旨的廣告中心背鍋。廣告中心避重就輕,以廣告過多致致歉,繼續忽悠觀眾。因此,事態繼續發酵,家長、教育工作者和關心下一代的有識之士,持續抨擊《開學第一課》深挖央視與教育部的商業化弊端,可以說,這《第一課》己成了一堂全民參與討論的公共課。央視和教育部不能繼續無動於衷,必須站出來承擔責任,公開道歉。

《開學第一課》存在以下問題:

1.通知20:00開課,實際延遲13分鐘播出,這是不守時,不講誠信。

2.本是公益節目,卻長時間播放廣告,用強制和欺騙手段推銷服務和商品。

3.廣告內容是推介校外培訓和教輔材科,而這正是國家特別是教育部要嚴厲整治的。

4.娛樂明星冒充教育導師。某大腕漏稅,濫情,孩子吸毒,他怎麼能指導家長,教導學生?

5.小鮮肉誤導下一代。讓一些娘炮在孩子面前塗紅唇,柒黃髮,嗲聲嗲氣,妞妮作態,誤導孩子的價值取向。

6.節目中置入廣告。多個鏡頭對準節目中孩子手腕上某品牌智能手錶。讓某大學培訓機構負責人在節中亮相露臉,暗中推介校外培訓。

7.更讓人不能容忍的是央視娛樂節目編導王科雅,竟然以極惡劣的態度怒懟批評者,說什麼13分鐘不算什麼,公然侮辱家長不會自我思考,只能跟著別人瞎起鬨。

《開學第一課》存在的問題與節目的製作、編輯、播放都有關係,皆由央視和教育部管理不善審查不嚴所致,兩部門領導負有不可推卸也難以推卸的責任。他們必須認真反醒,深刻檢討,真誠道歉,切實整改,吸取教訓,把以後的《開學第一課》做成對成年人有啟迪,對青少年有教益的優質課,精品課;如果堅持用傲慢的態度冷對甚至怒對公眾的批評,今年的《第一課》可能會成為最後一課,明年和以後的《開學第一課》,即使發通知下文件,恐怕也沒有多少會收看了。


荷風68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全國人民吐槽央視沒有守時。

2018年9月1日晚8點,在央視一臺中上演了《開學第一課》節目,而且是面相全國中小學生,所有人都能看。

《開學第一課》一直備受家長和學生推崇。然而作為今年開學季的“頭道菜”,節目前一段十幾分鐘的課外輔導廣告,在朋友圈被刷屏“吐槽”。很多中小學生拿著筆和紙坐在電視機前,從8點等到了8點15,看了15分鐘的廣告(有的等了半個小時)。15分鐘裡,央視把很多產品、課外班、輔助都播報了一遍,仗著自己是綜合頻道。小孩兒說:我寫感受要把開頭廣告寫上,央視在這騙小孩播廣告。



“開學第一課”變成“廣告第一課”,往年也有類似的情況,難道這個節目就是教學生不守時嗎?一個告知孩子品德素養的節目難道就可以在守時上有缺陷呢?一個告訴孩子人生哲理的節目,竟然不守時,這一點真的被廣眾吐槽、拍磚、踩了一番。

這個《開學第一課》晚點了15分鐘影響還是很大的:

1.小孩不耐煩

廣告時長15分鐘,實際上7點55,就有不少小學生坐在電視機前,等待開播,結果等了20分鐘,才開始,這對那些沒有耐心的學生,非常不好,那些學生有的都等的生氣了。

2.開播晚,終播晚,影響休息

全國很多學生第二天要報道,都要寫觀後感,正常晚上8點開播,9點半就能終播,孩子寫完觀後感10點半,大概也要11點才能睡覺,結果開播就晚了15分鐘,終播都接近21:50了,而學生們還要寫很長時間的觀後感。



3.廣告內容不適

在這15分鐘的廣告當中,很多廣告都是和輔導課、購買學習輔導書、上一對一課,而一開始卻提倡要學習減負,可後來卻說,要給孩子買學習的教輔,這不是矛盾嗎,很多孩子看了這些廣告都氣憤。

因此,還是希望這個央視的節目,儘量要準時,千萬不要把廣告放太長時間,畢竟是一個人生哲理和道德灌輸的開學第一課,結果上來,自己就不守信用,何談道德?


深海蛟之龍


教育部沒有錯,換在任何只要有這樣一個部門的國家,但凡他認為對孩子的成長有好的作用,能起到好的引導,當然會希望孩子們能更多的關注。

央視也沒錯,企業一盈利為目的,在看到收視在增加之後,自然會增加廣告的投放量,至於超時?哎,我又沒有壓縮正片時間。至於內容?見仁見智吧!不找小鮮肉,不找對孩子們有吸引力的明星,小孩子做的住嗎?我們要掙廣告的錢,就得要有持續的流量收視做基礎。

可惜,這兩碰到一起就顯然讓人不爽了。大多數國人在孩子開始正常上課之後,是不允許孩子輕易去看電視的,這是常識。如果有什麼樣的電視非要去看,那就得聽老師的,老師聽校長的,校長聽教育局的,教育局聽教育部的,那教育部是誰攛掇的?收視能提高,孩子們也願意看,廣告當然就要多放下嘍!

其實,真的應該講節目做好,做到大多數人都認為確實有意義,那樣即便沒有要求去看,大家也會自發的去看。電視的廣告減少了,網絡的廣告不是還可以做嗎?可比要一網撈盡呢?央視該好好的給自己上上開播第一課了!!


知味深長


這是央視的商業化文化和教育部所倡導的教育文化之間的不同引發的矛盾。

央視商業化文化的特徵:廣告對應人群,明星鮮肉大咖主導,主持調侃調節等

教育部倡導的教育文化:避免銅臭味兒,誠實善良和美德主導,嚴謹守信動情和積極向上

所以針對這個開學第一課呀,如果你是從央視的商業化文化的特徵來看呢,非常正常。但是如果你是從教育部倡導教育文化這個點來看,這一課呀,充斥了許多的問題。比如針對學生集中做課外輔導的廣告,充滿了銅臭味兒。說八點播,大家都等著,結果他播了十多分鐘廣告;不誠信。鮮肉側重於臉蛋,注重表面的功夫,忽略了內在的品質。明星有汙點,還過來當學生的引導者。另外主持人調侃,一點都不嚴謹。

這些都是引發了這場爭議的具體原因。而根本原因其實是兩種文化的衝突。


heinigo


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我們的專家、學者、輿論導向有了病毒。

在這個戲子成為偶像的年代,

青年何在。

在這個不在出現大師的年代,

希望何在。

在這個徒有虛名的節目,

誰在言歡。

在那個無視未來的時代,

誰能無愧。

1919年 誰在統領風騷 僅北大: 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章士釗、胡適、辜鴻銘、劉師培、魯迅、錢玄同、吳梅、劉半農等。 中國之大,大家眾多。 2018年。 尋遍中華大地,找不到一個魯迅。

青年, 導師何在。

悲哀, 誰在樹人.



心靈伊甸園


堅決不贊同央視取消《開學第一課》。我和我們班的孩子們說過了這個事情,這些孩子都是北京海淀區某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聽完之後孩子們都鬧翻了,甚至還有少數孩子說著說著就哭了。他們說:如果央視的《開學第一課》被取消的話,那每年央視大概少了上億元的廣告收入吧。因為孩子們擔心,如果這樣的話導演會不會被解聘,央視臺長會不會被要求寫檢查,主持人撒貝寧他們會不會沒有錢買盒飯。我聽了孩子們這些話都笑翻了!不知道大家聽了這些話有什麼看法,對於孩子們的這些疑問我們應該怎麼去做解答呢?急盼……



薄霧籠罩著的故鄉


我看對小孩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完全寄託於《開學第一課》上,更沒有必要費時費力去討論《開學第一課》時該不該安排廣告節目,但當前我們急待要做的事是,挖掘、樹立全國性的學生典型。為此我要呼籲:國家教育部門和宣傳部門及新聞媒體抓緊時間整理、樹立全國性的品學兼優的學生(或好少年)典型,廣泛宣傳其事蹟,可作巡迴宣講,並印成書籍,以便家長們教育孩子時有活生生的事例,具有說服力,更使孩子們學有榜樣。當年在全軍、全國範圍內廣泛開展學雷鋒活動影響多大、效果多好、評價多高啊!


太湖159408967


"第一課"爭議聲一片譁然的情況下,央視廣告部的道歉,連同標點符號31字,是惜字如金的。而節目製作人,惜時如金的怒懟網友:廣告不長!廣告商是廣告部與節目製作人的合作伙伴,是利益一致的發聲同出一轍的。

廣告的時間長度是與金錢利益的多寡高度的成正比例的。利慾薰心,銅臭熏天,沒了羞辱感,失去了職業道德底線的人們,是什麼事情都可以用三寸不爛之舌自圓其說的。

挑戰公眾的智商,明顯的知錯不思悔過,於公眾輿論監督譴責的一片呼籲聲而不顧,是在拿自己顯赫的地位和具有制高點意義的影響力,在與公眾掰手腕搞搏弈爭高低。贏得的是金錢利益,堅持的是私慾的不斷膨脹,失去的是觀眾的熱情,是公眾的支持與耐心及民心。

長此以往,既影響了精神因素正能量傳播的質量,又會某種程度上毀壞電視傳媒相關產業的。需要強有力的諸多觀眾的支撐才能生存的產業,忘乎所以的一旦涼了觀眾的心,跳崖式的失去公眾觀眾支持,走下坡路的速度是致命的。後悔晩矣!


莫忘初心242650426


的開播由於種種原因引發廣泛爭議遠遠超出了它本身的意義。帶來很多需要反思的問題,開辦的宗旨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不僅是給學生們上了一課,也給家長們上了一課,給主管部門,權威媒體(宣傳部門),也是深夜的一課。給以後的第一課提供了很好的經驗與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