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少年弑母案:我捧出全部真心,终于变成你最恨的人

12岁少年弑母案:我捧出全部真心,终于变成你最恨的人

12岁少年弑母案:我捧出全部真心,终于变成你最恨的人

01

前几天,湖南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杀人事件,凶手是一名刚满12岁的六年级的小学生,而死者却是他的母亲。据了解,这一事件可能刷新了近几年弑母事件的最低年龄。

这一案件让人惊悚的是这样小的孩子,其恶毒和淡定到了令人乍舌的地步:

起因:偷抽烟被妈妈打。当天,他在家里偷偷抽烟,气愤的妈妈发现后,拿起了皮带就对吴某一顿狠狠的抽打。

结果他直接和母亲动起了手,被愤怒冲昏头脑的他去厨房里拿起了菜刀。接连对母亲疯狂砍了20多刀,母亲当场死亡。

残忍:把妈妈的双手砍断。据孩子的外公事后陈述:当他从窗户外看到女儿时,当场吓懵了:“屋里到处是血,凳子都倒了,女儿浑身是血倒在地上,双手被砍断,手腕里的骨头露了出来,脖子上有一道很深的伤口,头皮血肉模糊,身上至少二十多道伤口。”

12岁少年弑母案:我捧出全部真心,终于变成你最恨的人

事发后外公叫门时吴某康才把门打开,见到外公,这个孩子却镇定地说“我妈去外面了,没在家。”

看到当时这个孩子衣着整洁,外公并没有多想。 实际上,当时吴某康将二楼卧室门反锁,把沾了血迹的衣服换下,作案的菜刀也被扔到房屋后的鱼塘中,神情镇定地应对着外公。

不仅如此,这个孩子居然用母亲的手机向老师请假,他跟老师发信息说,“我孩子明天请假行不,他感冒了”。

据邻居所说:警察带他回现场了解情况时,那时的他站在楼下,居然还在笑。他也不知道害怕,他说:“我杀的又不是别人!杀的是我妈!”

悲剧足够惨痛,不知那个死去的妈妈,如果在天有灵是否会在反思。

12岁少年弑母案:我捧出全部真心,终于变成你最恨的人

根据最新消息,由于小康未达到法定年龄,不能进拘留所或少管所,目前已被警方释放。家长通过讨论后决定把他送回校园继续上学,多接受教育。

但这一决定却遭到很多同学家长的强烈反对,不少家长表示担忧:再杀人怎么办?才12岁就能狠心杀害自己的亲妈,事后还麻木不仁,毫无忏悔之心。

02

从这个家庭中,我们几乎能找到问题家庭中所有的症结。简单地说就八个字:“爱的缺席,不讲道理。”

爱的缺席。小吴是一个留守儿童,妈妈刚生下他之后,还没做完月子,就把他留给自己的外公外婆照看。也因为如此,小吴从小就和自己的父母不亲,却和外公外婆比较好一点。

没有陪伴,哪来的感情。“为了挣钱养活孩子”这是多少父母缺席孩子成长的绝佳借口。但这种借口是多么的有毒。孩子和狼崽不同,狼崽只要有吃的就可以长大,但孩子更需要的是爱的滋长。

那些以挣钱为借口忽视孩子的陪伴和精神需求的父母,其实是把孩子当狼崽。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爱?

不会爱,血缘就是毒缘。这个妈妈是几乎不会爱孩子的妈妈的代表,在与短暂的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这位妈妈也许内心里充满了对孩子的爱意,但实际的表达呢,她不会爱。

包括孩子的父亲也是一样,据了解,这一对父母在对待小吴的错误行为时,只会直接拳打脚踢。所以小吴的心里很痛恨自己的父母。

12岁少年弑母案:我捧出全部真心,终于变成你最恨的人

当记者采访为什么杀母亲的时候,他恶狠狠地说:“我恨她”。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直至今日,这个孩子内心为何只有恨,而没有对杀死妈妈有任何悔意。

缺失爱的教育,不是教育,最多只是恨的教育!

不讲道理。不讲道理的爱不是爱,要么走向溺爱的极端,要么走向暴力的极端。这两种极端,都足以毁灭一个孩子。

这个事件中,外公外婆的教育代表着溺爱的极端、父母的教育代表着暴力的极端。两个极端遇到一起,如同开水倒进冰冻的玻璃杯,只有破裂的结局。

“这孩子习惯不好,喜欢偷别人钱物。”村民刘梅(化名)告诉记者。仅仅从村民的反映就可以看出在父母缺席的情况下,外公外婆已经溺爱孩子到了什么地步。

当父母以挣钱为理由缺席孩子的教育时,隔代教育往往以无能的溺爱方式毁了孩子。这往往成了许多留守儿童的宿命。

溺爱是最不讲道理的教育。因为他不讲是非,而不讲是非的教育,势必培养出不懂是非的孩子。不懂是非的孩子已经不是孩子,是狼崽!

2018年11月,济南一名24岁男生,捅死了陪读的母亲。原因是,她的母亲对他异常溺爱,却也让他及其敏感、自卑。因为一点小事争吵,就产生了杀机。

同样,暴力教育也是不讲道理的教育。这一事件中,这个孩子的妈妈成了代表人物,当发现孩子有错的时候,孩子的妈妈却拿起皮带抽孩子。

虽然孩子的外公说:“女儿看他抽烟、经常玩手机,不听话,会骂他,但是很少打他。反而是他经常不高兴就打他妈妈。”但骂孩子同样是一种暴力,是一种不讲道理的暴力。这一暴力教育,管教出的孩子同样是不懂是非。

12岁少年弑母案:我捧出全部真心,终于变成你最恨的人

03

我付出全部真心,却把自己变成你最恨的人。

我为了你倾尽所有,却最终惨死在你的刀口。

多么悲哀的中国妈妈,多么痛心的人间悲剧。

生活的艰辛,打工的漂泊,让很多底层妈妈,无法在孩子童年时给予有效陪伴。等孩子逐渐长大,出现诸多问题,她们想去引导,为时已晚。

丈夫的缺席,内心的焦虑,让她们要么一次次用嫌恶语言和粗暴行为干预孩子,最终成为孩子最恨的人;要么一味妥协娇惯,听之任之,让孩子在无法无天中,触犯法律。

而那些一直陪在孩子身边的妈妈,在忙碌生活和焦虑状态中,过早放弃自我的成长,因过于担忧孩子犯错受伤,无视孩子的身心发育和独立愿望,对他的人生指手画脚,强加干涉,在一次次触碰孩子底线后,最终站到孩子的对立面。

曾经来自妈妈的孩子,成了妈妈的痛楚;曾经付出全部的妈妈,成了孩子的敌人。

但这一切,都是妈妈的错吗?

12岁少年弑母案:我捧出全部真心,终于变成你最恨的人

04

多少悲剧发生,多少母子成仇,我们才能明白:

好的教育不该只有妈妈。

爸爸成为影子,家庭才缺少阳光,孩子才扭曲生长。

好的家庭,是爸爸长情地爱着妈妈,妈妈平和地爱着孩子。

爸爸听不见妈妈的话,妈妈的话就会传到孩子的耳朵里;爸爸让妈妈不安,妈妈才会控制孩子。

好的妈妈不该只有孩子。

孩子的生命来自妈妈,但他有自己要去的远方。

他的未来,妈妈没有去过,所以不轻易审判,不过多干预。妈妈的余生,当为自己而活,你活得越出彩平和,孩子才会越坚韧执着。

当妈妈们替孩子挡住所有风雨,也剥夺了他看彩虹的权利。

好的孩子不该只有成绩。

相比奢望孩子优秀,考上名牌大学,接受孩子终将成为平凡的普通人,才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因为,生命之中,生活之上,还有比成绩和面子、学业和名望更重要的事儿,那就是亲人间的爱和信赖。

12岁少年弑母案:我捧出全部真心,终于变成你最恨的人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孩子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的父母,提供的稳定而健康的土壤。

这土壤里,有妈妈的陪伴,更有爸爸的身影;有童年的亲密,更有少年的尊重;有无私的给予,更有得体的退出;有及时的提醒,更有信赖的满足。

愿儿子弑母的悲剧不再重演,希望更多的孩子生活在明事理的温暖家庭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