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的“鐵娘子”——記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第一書記王豔紅

精準扶貧的“鐵娘子”——記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第一書記王豔紅

王豔紅給南溝村村民發放停車場分紅(左二)

通訊員 馬志青 本報記者 朱佳雨

“別看王書記年紀小,卻是個能幹大事的‘女漢子’。”

“王書記為我們村辦了太多的大實事,就是說上兩天兩夜也說不完……”

村民口中的王書記就是南溝村駐村第一書記王豔紅,在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村民只要提起她都紛紛豎起大拇指。

1986年出生的王豔紅,從2010年參加工作起便在南溝村工作,先後擔任南溝村大學生村官、村黨支部副書記。2017年3月,被組織任命為南溝村第一書記。她用8年的青春走遍了南溝村的山山峁峁和家家戶戶,通過真誠的服務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她用精細的工作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從“三難”到“三變”

自擔任第一書記初期,王豔紅第一時間把中省市區扶貧政策全部弄懂吃透。她利用一個多月時間把中央和省市區的脫貧攻堅精神傳達給每家每戶,並逐戶逐人核查信息、調查剖析,詳細記錄每家每戶情況的變化。

有了詳盡的村民資料,王豔紅與村“兩委”研究制定了整村三年脫貧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幫助貧困戶找準產業項目,制定幫扶措施。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能讓全村人都佩服的幹部,王書記算一個。”村黨支部書記張潤生說。

南溝村位於安塞區高橋鎮有7個村民小組,337戶1002人,貧困戶46戶130人,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低,村集體經濟薄弱。群眾調侃說南溝是難溝,南溝有三難:出行難、娶媳婦難、村幹部幹事難。

如何讓南溝村群眾脫貧致富?王豔紅與村“兩委”通過多次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村民代表大會,最終,決定引進張維斌的延安惠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村上建設生態農業示範園,發展鄉村旅遊。同時,王豔紅和村委召開會議商議確定了“支部聯動、村企共建、定期會商、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群眾變股東”“三變”改革,讓南溝村走上了騰飛的路子。

在“三變”改革中,為了保證群眾利益最大化,王豔紅對村民有異議的撂荒地、溝窪地、灘塗地和山林地逐一進行查證和實地丈量調查,保證了22500畝全部折股量化,入股到惠民農業公司。公司每年保底給合作社固定分紅60萬元,合作社按佔股比例給群眾進行分紅,有效地將“死資源”變成了“活資產”。王豔紅還組織全村1002人以土地、人口等要素入股安塞格桑花谷生態旅遊農民專業合作社,226人以土地入股蘋果專業合作社,發展起了矮化密植蘋果示範園,預計明年掛果。她積極與南溝景區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合資興建了旅遊扶貧停車場,今年每戶貧困戶分紅2000元。

經過幾年的努力,南溝村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親們脫貧致富的信心也與日俱增。如今的南溝村已成為集現代農業、生態觀光、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全市鄉村旅遊示範村、全國旅遊扶貧示範村、國家3A級旅遊景區。截至目前,共計接待遊客近150萬人次。

通過“三變”改革實現了南溝村由一個偏僻落後的拐溝村,發展建設成全市鄉村旅遊的示範村,由一個班子軟弱渙散、集體經濟薄弱的空殼村,發展成班子堅強有力、村集體經濟每年有12.4萬穩定收入的經濟強村,由一個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元的貧困村,發展成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萬元的富裕村。

她把南溝村當成了孃家

8年多的工作生活,王豔紅已經完全把南溝村當成了自己的孃家,把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由於工作認真負責、表現突出,包扶單位兩次讓她調回區上工作,她都婉拒,在她心裡,南溝村才是她的家。

王豔紅經常與村幹部一起同吃同住,逐戶走訪貧困群眾,幫助理清發展思路,因戶因人制定具體可行的幫扶措施,為貧困群眾工作做了許多實事好事,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2016年,村民張志貴因患腰間椎盤突出、高血壓,不能幹重活,女兒又患有過敏性紫癜,對日常飲食要求高,需要妻子陪讀,眼看著家庭生活難以為繼。王豔紅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積極協調為張志貴安排了景區保潔員的工作,暫時解決了生活的困難。但要想讓他徹底脫貧致富,必須得建成長效產業。在認真瞭解張志貴的發展意願後,王豔紅幫助他申請資金,建起了養豬場。日子越過越紅火的張志貴逢人便說:“多虧了王書記的幫助,我才有信心建養殖場,如果過年能出欄20頭豬,可以賣個四五萬元。明年我還要擴大規模,我不但要養豬,還要加強管理果樹技術。”

“我們趕上了好政策,也遇到了好乾部,在王書記的幫助下,我家的好日子也有盼頭了。”80多歲的吳海生老兩口緊緊地握著王豔紅的手說。之前由於吳海生夫婦倆沒有勞動能力,王豔紅便幫助他們的兒子搞起了蘋果產業,今年蘋果收成不錯,再加上停車場分紅,老吳家的日子也越來越好。

照顧好了“孃家人”,陪伴自家人的時間和精力卻少了。去年9月,王豔紅婆婆突發腦出血,鎮上領導主動給她放假,但面對脫貧攻堅工作任務繁重,她依然堅守崗位。老人住院要照料,王豔紅就白天上班,晚上去醫院照顧。“雖然自己辛苦點,但是不能讓扶貧工作落下半步。”她說道。

今年6月,王豔紅的媽媽因乳腺癌住院,這對她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一下子孩子沒人帶了,她就只能帶著孩子上班。

“每次女兒喊我‘爸爸’,雖然只是孩子口誤,但我心裡只有歉意、愧疚。”王豔紅說。但即便如此,為了讓貧困群眾早日脫貧,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工作。正如她自己所說,“作為黨員,脫貧攻堅是政治任務,必須堅守崗位。作為父母,教育孩子不能缺位。作為子女,照顧老人也要兼顧,所以就只能比別人跑得更勤、付出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