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汨羅江-平江

神奇的汨羅江

神奇的汨羅江-平江


  汨羅江是平江的母親河,說她神奇是因為她的特殊地理屬性和人文性,孕育著世代的平江人,並賦予生息於斯的平江人許多獨特秉性。具有五個方面顯著特徵:

  第一,汨羅江的源頭在平江,因受高山阻攔,最初只能向外省流,在外面流一圈後仍然迴流平江的特徵,賦予了平江人外向型發展的性格。

  汨羅江的源頭在我縣虹橋鎮天嶽村境,地處幕阜山支脈鳳凰山的東麓、小地名叫土地坳的地方,這裡是一片高山沼澤地,從這片沼澤地中流出一股清泉,這裡海拔731.2米,西面受主峰阻攔,泉水只能往東面下流。說來也巧,水流兩三里就到達江西省修水縣一個也名土地坳的地方,逐漸彙集了其他幾條小溪而形成河流,在修水縣差不多繞了一個圓圈後又從我縣龍門進入縣境,再自東向西流。

  世世代代的平江人,因為地處崇山峻嶺之中,山多田少,在本縣難以有大的作為,於是養成了到外部世界找出路的習慣。平江人“在家是條蟲,出外是條龍”的特徵非常明顯。且不說清朝民國時期走出去的許多商界大亨和數以百計的將軍,就說改革開放以來,蜂擁至深圳、上海以至全國各地,跑運輸、加工建材、熟食的平江人,可其成功者也不可勝數。再次印證了平江人具有外向型發展的特徵。然而,正如汨羅江的流向一樣,平江人不論在外面有多久,最終仍然回到故鄉,說平江有座回頭山是假,汨羅江有個回頭灣倒是真。

  第二,汨羅江在崇山峻嶺中迂迴曲折奔流的特徵,賦予了平江人敢幹敢闖、不怕困難、百折不回的性格。

  汨羅江全長253公里,除去在江西省修水縣境流程50多公里,其餘基本上流經我縣全境。平江是個山區,幕阜、連雲兩大山脈橫亙南北,山上流出的114條小溪匯向汨羅江。汨羅江源頭海拔731.2米,其江出口處磊市花園口河底,海拔僅30.5米。整個河流落差700餘米,除形成眾多彎道迴流外,僅長壽街以下就有險灘70處。汨羅江是一條從高山傾瀉而出的河,是一條曲折流出的河,同時又是一條多灘多險阻的河。自小生長在汨羅江邊的平江人,看慣了江上的風帆,經歷了往來的險灘,磨礪出敢於克服任何艱難險阻的品格。因此,平江人素以吃大苦耐大勞而著稱。清朝光緒年間,左宗棠在歷經苦戰收復新疆後,向朝廷申奏中稱“大小數百餘戰,輒以平勇負戟為前鋒”,可見當年平江人組成的平勇在戰鬥中衝鋒陷陣的傑出表現。此後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許多平江人都以敢打敢拼而聞名,彪炳史冊。平江人的吃苦精神成就了多少成功人士更是不勝枚舉。

  第三,汨羅江東水西流,卓爾不凡的特徵賦予平江人不隨流俗,剛正不阿而顯倔強的性格。

  常說,一江春水向東流,然而汨羅江卻是水往西流。要說山水育人還真有靈性,歷來平江人認理不認人,看準道理堅持到底,牛也拉不轉的倔脾氣,還真大有人在。明朝的艾穆,清朝的餘蠻子,當代的李銳、喻傑,以及解放軍將軍中的鐘偉、傅秋濤、吳信泉等,都很好地詮釋了平江人這種性格。

  第四,汨羅江的通江達海特徵,賦予平江人胸襟開闊、自強不息的秉性。

  汨羅江是一條通江達海的河流,舊時的汨羅江是條黃金水道,據《岳陽市交通志》載:汨羅江在民國初年載重390噸的鹽船可抵縣城,就是1950年枯水期仍可行12噸,豐水期可行50噸的船。平江縣運出貨物無須經過其他口岸週轉就可直達武漢、上海,因而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效率。平江人貨加速外流,既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又增長了人的見識和眼界。因此平江縣境曾以茶、麻、油、紙四大特產名噪一時,成為全省經濟發展之姣姣者,素有“一湘鄉、二平江、三醴陵、四瀏陽”之稱。

  第五,汨羅江是一條文化的江,深厚的文化底蘊使歷代平江人才輩出。

  一條縣域的母親河,聯繫著兩位世界文化名人的歸宿,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神奇。如果說公元前278年屈原懷著報國無望的滿腔悲憤懷沙自沉於汨羅江、杜甫於公元770年冬末在流寓湖湘兩年於北歸途中病終汨羅江上,具有偶然性的話,那麼,屈、杜兩位名人的崇高人格,不朽詩作在汨羅江兩岸人民中的世代相傳就是必然了。我們的縣名就是以屈平而稱,杜甫的墳塋歷千三百多年而完好。屈、杜的歸依,恰恰又是公元前690年帶著黃河流域先進文化的楚國附屬羅子國移民。這種文化的嫁接,給予汨羅江兩岸人民的生活習慣、民風民俗深刻影響。尤其是道德觀念的傳承更是溶化於人的血液和骨髓之中。臺灣學者余光中稱汨羅江是藍墨水的上游,那麼平江人就是喝藍墨水長大的,歷代人才輩出,也就順理成章了。

  汨羅江的子孫們,我們更應珍惜和加緊保護我們的母親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