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院情」幸福的记忆——保山师专“小平房”记事



「保院情」幸福的记忆——保山师专“小平房”记事


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老校区位于保山城易罗池西边半山上。20世纪90年代初,城市住房还未实行商品化,职工住房由单位安排。因为住房紧张,学校在老校区图书馆西边,建盖3排简易石棉瓦房共 20多间,加上原保山师范学校农场修建的砖瓦结构房屋共4套,构成保山师专独特的住宅小区——“小平房”小区。

「保院情」幸福的记忆——保山师专“小平房”记事


从1990年至1995年,分配到保山师专工作的青年教师,大部分入住小平房。小平房确实小,红砖墙,石棉瓦,每间面积只有12平方米。室内陈设十分简陋,配有“三木”家具:一张单人木床、一张抽屉木桌和一把靠背木椅。小平房确实大,它接纳了一批一批大学毕业生,大家分到了宿舍,有了一个自由的天地,家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们的人生、事业从这里起步。

「保院情」幸福的记忆——保山师专“小平房”记事


「保院情」幸福的记忆——保山师专“小平房”记事


在我的记忆里,先后入住小平房的女教师有杨锐、周梅、余丽、余树娟、罗琼、杨文彬、杨亚敏等。男教师有字唐秋、李东、杨志稳、李明生、孔治有、李毅斌、宋琨、田学云、马晓龙(已故)。原保山师范学校农场修建的砖瓦结构房,虽修建时间较长,没有卫生间,但面积稍大,一套有3间共30多平方米,4套砖瓦结构房成为小平房小区的“豪华”房。南边第一套,入住的是数学系徐祖华老师,另外 3套先后入住段家开、孙兴胜、张以航、李变秀、邢妍、尹康平、董盈红、杨庆辞、刘有菊。杨正清(已故)从乡卫生院调入学校成为校医,全家挤在2间小平房里生活。

「保院情」幸福的记忆——保山师专“小平房”记事


在物资相对匮乏而简单的年代,小平房小区的教师欢聚在一起,工作方面经常交流,相互学习,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照顾,亲如一家人,小平房充满了快乐,流淌着满满的幸福。

「保院情」幸福的记忆——保山师专“小平房”记事


「保院情」幸福的记忆——保山师专“小平房”记事


在教书育人方面,入住的大部分是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是首要的任务,大家忙于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做学生思想工作,生活忙碌而充实。在那个年代,还没有使用电脑,也没有互联网,教案全靠手写,查阅资料要到图书馆。因此,小平房的教师谁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谁到了图书馆,谁去上课了,其他的人都清楚。有时候,大家集在一起,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甚至激烈争论。青年教师任班主任,学生和教师年龄相差不大,有共同语言。小平房的南边就是一字排开的三幢学生宿舍,当时学校没有要求教师要到学生宿舍做学生思想工作,有时几个青年教师一起到学生宿舍走走,与学生吹吹牛,学生非常欢迎老师的到来,师生就像朋友一样交流探讨。当学生到小平房班主任宿舍,很多青年教师就过去凑热闹,和学生交流、讨论,师生之间建立了纯真的友情。当时学校办学规模小,只有600多名学生,因为交流频繁,学生大都认识老师,青年教师认识大部分的学生。2017年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学校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我到丽江市、香格里拉市和龙陵县调研,当年经常到小平房与教师聊天交流的学生,对小平房的青年教师当年发生的故事,如数家珍,对学校、对教师充满深深的眷恋。

「保院情」幸福的记忆——保山师专“小平房”记事


「保院情」幸福的记忆——保山师专“小平房”记事


「保院情」幸福的记忆——保山师专“小平房”记事


在生活方面。学校领导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杜少美、董家富、张修道等到小平房和青年教师拉家常,了解青年教师的所思所想。办公室主任庄伟,下班之余到小平房和青年教师打打扑克,下下象棋,聊聊工作生活,其乐无穷。

「保院情」幸福的记忆——保山师专“小平房”记事


「保院情」幸福的记忆——保山师专“小平房”记事


小平房青年教师的生活简单,有时无聊,就吆五喝六,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当时的摩托车是奢侈品),下山进城耍一耍,吃吃烧烤,喝喝啤酒,转悠转悠,然后回到“山城”。遇到周末,三四个人待在某个教师的房间,用游戏机连接一台黑白电视机,玩当时最酷的游戏“打坦克”,那是智力和体力的较量,第一组失败,第二组接着打,玩得尽兴,通宵达旦。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大学毕业,婚姻是大问题,成家才能立业。住在小平房的男女青年,谁谁处了对象,交了异性朋友,其他的同事都要帮衬着看一看,“把一把脉”,聊一聊。但直到今天,我也没有搞懂的问题是,入住小平房的男女教师,为什么无缘到没有一对成为“一家子”。

「保院情」幸福的记忆——保山师专“小平房”记事


居住在小平房小区的徐祖华、杨正清家庭,在生活方面十分关心青年教师。徐老师有3个孩子,为供孩子上学,家庭负担较重,经过学校同意,在小平房东边第一间,开了一个小卖部,青年教师到小卖部购买日用品,都享受进货价,学生到小卖部购物,徐老师及其家属,热情服务学生,经营的小商店只有微薄的利润。徐老师是数学系教授,是计算机“易通码”输入法发明人,在1996年曾获得北京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徐老师对学术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创新,深深影响了小平房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到学校食堂打饭,带到小平房就餐,因两排石棉瓦房面对面,中间有四米宽的通道,大家集在小平房的中间走廊,边交流边用餐,徐祖华老师和杨正清医生把家里腌制的咸菜,或者煮好的特色菜,送给就餐的青年教师品尝,两位年龄稍长的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关心关爱青年教师。

「保院情」幸福的记忆——保山师专“小平房”记事


回忆我们的走过的路,转眼20多年如白驹过隙,当年居住在小平房小区的小清新们,现在已是“五十而知天命”的年龄,有5人成为教授(周梅、邢妍、尹康平、杨庆辞、刘有菊),有15人先后任处级干部,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我想,这与我们是保山师专人有关,与居住在此的教师广泛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共同奋斗有紧密的联系。(段家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