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在日本最新講話:外界說我強大,實際上我還是啥也不懂

任正非在日本最新講話:外界說我強大,實際上我還是啥也不懂



總 裁 辦 電 子 郵 件

電郵講話【2018】129號 簽發人:任正非

任總在日本研究所業務彙報會上的講話

2018年11月21日

一、經常搞櫻花樹下喝小酒、薰衣草邊座談會,名字就叫數學家會、光學家會……。匯聚全世界科學家一起喝咖啡,把全社會先進的東西粘在一起,集成的產品就是最有競爭力的。

在日本可以把歐洲研究院等的科學家召集過來一起開學術研討會,比如在高山祭的時候,白天活動,晚上開學術會,大家高高興興咖啡一喝、酒一喝,就冒出宇宙火花,點燃日本科學家的頭腦。這樣全世界的科學家一會兒在日本匯聚,一會兒在法國匯聚,互相在一起,就能產生一種學術上的衝撞,這種衝撞就能推動我們研究所走向世界的前沿。我們在日本可以邀請不僅僅是內部科學家,還有外部科學家,外部科學家可以送點好的禮品。

你們以後都要向我學習,我其實什麼本領都沒有,我讀大學的時候剛好碰上文化大革命,大學讀了三年,相當於一個大專生,大家都沒有學問,我稍微高一點,就爬出來了,你們都是博士碩士大學生,我比不過你們,但我也很有本領,提了一桶漿糊,把大家粘在一起,外界說我強大,實際上我還是啥也不懂。將來我們的手機、系統設備等也是一桶漿糊,我們把日本的技術、法國的數學,全社會先進的東西粘在一起,集成的產品就是最有競爭力的,賺了錢大家一起分,這就是分享制。

二、研究走在世界前沿的時候,要多路徑、多梯次投入,要鼓勵失敗,失敗了也要漲工資。

在日本,你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研究走在世界前沿的時候,再往前走,我們要鼓勵失敗。失敗了,大家一起討論,看看失敗有沒有道理,有道理一鼓掌,就漲工資,大家都去嘗試,就算大多數失敗了,人才也培養出來了。總會有一個成功,一旦成功,所有的失敗者往成功路上去的時候,帶來了通過失敗增加的知識、能力、經驗,匯聚到成功的管道上,就會更成功。這不是單一的方法,而是多個方法的匯聚,這就是多路徑前進。

現在你們從事科學研究,首先不要管他有沒有用,你們只是對一個奧秘不斷探索、往前走,失敗的人也要正確評價。正如我在上海研究所講話,科學實驗A團隊做科學樣機,B團隊做商業樣機,C團隊就做多場景化應用,D團隊做人類最優秀又最便宜最簡單的產品,循環起來。在離我們有10億光年的地方,至少投一個芝麻;離我們200光年的地方,投一個蘋果;離我們5公里的地方,投入範弗裡特彈藥量。我們不要擔負起引領世界的責任,我們引領不了,但是在最前沿的地方給一些資助是可以的,這邊給芝麻,這邊給蘋果,這邊用範弗裡特彈藥量全力投入。在投入的過程中鼓勵失敗,不要老鼓勵成功,鼓勵成功眼光會看的太近,鼓勵失敗,在失敗中找到成功的機會和可能性,科學家也會很高興,失敗了還能發獎金,其實科學家也很想失敗,他們的理想都很遠大的。

各種技術創新,本身就不可能絕對正確,失敗了,這個路徑你講清楚,邊界充分論證,告訴我邊界在哪裡,到了這個邊界,走不通了,就是成功。比如說石油工業,石油幾千萬年來不斷地聚集在這個窟窿裡面,如果我們打油打到這個窟窿上,那是頂呱呱的水平,但是地下能搞得準嗎?電磁波也穿不透,我們打到這個地方,發現沒油,後來又打了那個地方也沒有油,再後來打到這個地方有點油了,難道打早的那兩點就不算成績,三年就不能漲工資?早打的兩個點就告訴你這個油層的邊界在哪裡,根據這個邊界和油層厚度就能算出儲量。打一次是很難打到油的,就多打幾次,不能認為打在邊上的都沒有功勞,只有打到油的才有功勞,那中國石油工業就沒有了,所以不成功的科學研究也是一種成功。

三、在產業合作方面我們永遠不要傷害日本企業,要合作共贏。

在產業合作方面我們永遠不要傷害日本企業,決不準侵犯日本的專利,我們來這裡做研究、辦企業,不是挖日本企業的牆角,而是增強我們這方面的能力,也促使日本企業更成功,使我們在系統集成上更成功,我們要本著這個原則進行產業合作,就不會出現衝突。

在日本做研究與合作,不能說這個零件我們會造,就不讓日本企業造,這樣日本社會就不會歡迎我們,如果這個零件日本企業會造,我們合作研究之後會造得更好一點,然後我們請日本企業利用合作成果幫我們造,這樣實現共贏,就沒有矛盾了。我們應該利用日本的優勢資源繼續增加研究所、實驗室數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