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笛王”生命不息,笛聲長鳴,願為人民吐盡絲,值得敬佩!

歲月的風霜,在他臉上刻下深深的皺紋,儘管身材瘦弱,但眼睛依然清亮。一襲白色西裝、白皮鞋,配上鮮豔的紅領帶,這位虛齡97歲的老人氣定神閒地吹奏起了《節日舞曲》,在2017上海國際樂器展上引起不小的轟動。

他就是陸春齡,國家級非遺項目江南絲竹傳承人,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南方笛派代表人物,有"人民的音樂家"、"魔笛"、"神笛"、"笛王"等美譽。今年是陸春齡藝術生涯90週年,陸老不僅推出了個人紀念郵票和影集,還獲得了大世界基尼斯頒發的證書———年齡最大的笛子演奏家。

97歲“笛王”生命不息,笛聲長鳴,願為人民吐盡絲,值得敬佩!

陸春齡接受採訪

97歲笛王獲基尼斯紀錄

兩年前,陸春齡就有一個夢———"我想上基尼斯",如今,這個夢想實現了。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新聞發佈會現場,陸老接過"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證書,眉眼裡全是笑意。1921年9月14日出生,7歲開始學笛,陸春齡從藝至今已有90個年頭,他是第一位將中國笛子音樂通過廣播向全世界傳播的藝術家,也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97歲高齡仍活躍在舞臺上的笛子演奏家。

97歲還能上臺表演?眼見為實。發佈會現場,陸春齡穩穩地站在臺上,嫻熟地吹奏了《節日舞曲》等曲目,引得在場的觀眾紛紛拿出手機拍下這段珍貴視頻。曲畢,陣陣掌聲,而陸老卻依然氣定神閒,笑容滿面,有著孩童般的天真。電視臺記者問他有何獲獎感言,陸春齡對著鏡頭說:"這個不能驕傲,有生之年要再接再厲,要更多地培養年輕一代。

" 若不是親眼所見,根本難以想象,這位97歲高齡的老人,早早就趕到上海新博覽中心,一上午忙著《神笛天籟———陸春齡藝術生涯九十週年紀念(影集)》首發式,同時接受數輪媒體採訪,還在眾人的期盼中上臺演奏了兩回!坐回輪椅上,陸老剛想退場,又被樂迷圍住要求在影集上簽名,陸老欣然應允,簽名飄逸流暢。更為難得的是,當日下午3時,陸春齡還與竹笛演奏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唐俊喬同臺,一同講述傳統笛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趁著午休的間隙,記者才得以與陸春齡邊吃盒飯邊閒聊。關於影集,關於基尼斯紀錄,關於高齡登臺演出,關於養生之道,關於九十載藝術生涯中的大事記,陸春齡和他的親友向記者一一道來……

4個多月前舉辦演奏會

在休息室,記者才看清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證書上的文字:年齡最大的笛子演奏家(年齡:95歲8個月)

陸春齡(上海)1921年9月出生,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南方笛派代表人物之一。2017年5月29日在上海音樂學院建院九十週年系列活動"陸春齡笛藝九十春—笛簫作品師生音樂會"中登臺表演笛子獨奏《鷓鴣飛》、《歡樂歌》、《喜報》、巴烏獨奏《節日舞曲》。

距離那場演出,不過4個多月,陸春齡記憶猶新。

為了慶祝陸老從藝90週年,上海音樂學院風風火火地舉辦了"陸春齡笛子藝術節",內容包含音樂會、研討會、講座、展覽等,慶祝活動從5月28日持續到6月2日。那幾天,陸春齡嫡系弟子、旁系學生從全國各地蜂擁趕赴上海,六代弟子共同見證這一盛事。

5月29日晚,陸春齡在弟子們的眾星捧月下登上了賀綠汀音樂廳的舞臺。能以這般高齡登上舞臺獻藝,已是奇蹟,而他當天的獨奏,笛聲婉轉清亮,與百人樂隊伴奏的笛子協奏曲,也是配合得天衣無縫。演出完畢,觀眾們全體起立,報以持久而熱烈的掌聲。接過鮮花的陸老也是激動不已,久久不能平靜。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陸春齡回憶道,儘管演奏的都是他的保留曲目,但為了演出效果,他堅持每天練習幾小時,還多次來到上海音樂學院,與百人樂隊進行排練,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因為年歲不比壯年,他還對演奏曲目進行了精心改編,以適合他這個年齡段的演奏。

"一早出門,下午走場彩排,晚上演出,那天我中飯、晚飯都沒吃。"陸春齡向記者叫苦道。他還表示,當天一口氣要接待這麼多人,除了吃力,還緊張得不得了,不過心情又是雀躍的,還帶著一絲感恩。當演出落幕,陸老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幽幽地說了一句:"我以為今天會倒在臺上,下不來了……不過,就算倒下了,我也願意。

97歲“笛王”生命不息,笛聲長鳴,願為人民吐盡絲,值得敬佩!

" 紀念郵票、影集相繼問世 "

人家說你九十多歲了,不要吹了,休養休養。不對,你有一分力氣就要發一分光,吹不動了要講,講不動了要做,要為培養新生力量做榜樣。"一年來,陸春齡活出了最勤奮的97歲。

去年10月,陸老與上海民族樂團在上海大劇院合作進行"海上生民樂"的演出;同月獲得上海市"老有所為"十大傑出人物獎。今年3月,陸春齡專題節目在上海人文電視頻道播出;5月29日舉辦"陸春齡笛藝90春音樂會"等,6月24日參加中國無錫第三屆國際笛蕭節;9月10日陸春齡笛藝九十春紀念郵票在滬發行,10月11日紀念影集舉行首發式;重陽節前後,他還有一系列活動要參加。

說起桌上這本精美的影集,是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廠長王國振與上海音樂出版社社長費維耀一起親手交付到陸老手中的。該書執行主編王曉君透露,它是《敦煌國樂系列》叢書之一,以圖文的形式展現一位笛壇宗師絢麗多彩的藝術生涯。"6月20日才開始編書,到刊印僅用了3個月。雖然編輯時間很短,很多珍貴的照片沒有選用,但陸老的藝術人生大事年表是最新的,還加入了今年6月在陸老寓所的文字採訪。

" 作為陸春齡的超級粉絲和研究者,王曉君告訴記者,陸老影集的出版、基尼斯紀錄申報,都有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支持。自上世紀80年代起,陸老就擔任企業的技術顧問,他大力參與笛簫生產研發、笛子演奏教學、笛子製作比賽,這兩年還到廠裡參與了《中國樂器》紀錄片拍攝以及《敦煌國風》節目錄制,為中國笛藝的推廣、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當得知陸老有意申報"年齡最大的笛子演奏家"後,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立即給予協助,材料遞交上去才一個月,就傳來了好消息。至於陸春齡的紀念郵票,王曉君說:"才發行不過一個月,已經升值啦!"

司機工人翻身成笛子演奏家

採訪期間,攝影記者向陸春齡打招呼:"陸老,我以前採訪過你,還去過你家。你現在還住在吳興路嗎?"陸春齡點點頭,還在那個老房子裡,一直沒有搬。

老人對住房沒有特別的要求,不過幾年前還是狠狠心裝修了一下,敲掉陽臺的牆壁,把一間臥室改成了客廳。客廳牆壁上掛著毛主席接見他時的照片,還有友人贈予的字畫,桌上擺著幾十根竹笛,衣櫥裡掛著平平整整的演出服。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家,陸春齡始終感恩黨和政府對他的培養和關懷,以及廣大觀眾對他的厚愛與支持。要知道,他出生於貧苦的工人家庭,拜師的民樂高手只是弄堂口擺攤的老皮匠。儘管13歲時,陸春齡就登上商業電臺演奏竹笛,但為了生計,青年時期他蹬過三輪車,當過出租車司機,在江南造船廠當過車工,還開過救護車。

新中國成立是陸春齡從藝之路的轉折點。他從工人轉變為音樂工作者,任上海民族樂團笛子獨奏演員,還進入上海音樂學院任教,使得民間藝術重獲新生。憑著這支竹笛,他先後八次受到毛澤東的接見,六次為其演奏《鷓鴣飛》;他還出訪過70多個國家和地區,各國首腦都聽過他曼妙笛聲,堪稱音樂的文化使者。他的內心有一種強烈的翻身感,對藝術更有一種執著的追求和熱愛。

記者追問,從工人轉變成音樂家,這需要怎樣的努力?陸春齡坦言,他的師傅雖然笛、簫、笙、二胡、琵琶樣樣精通,但沒有瞎子阿炳那樣那麼多的創作,也沒有流芳百世的作品。要從一個民間吹笛手轉為專業演員,再到笛子表演藝術家、音樂學院教授,少不了勤奮、好學、鑽研。陸春齡顯然青出於藍,經他整理的笛子曲有《鷓鴣飛》《歡樂歌》《小放牛》《中花六板》,除了演奏外,他還創作出《今昔》《喜報》《江南春》等樂曲。趁著出訪的機會,他還將一些外國民歌改編成笛子曲演奏,汲取了世界各國的音樂養料。"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不僅將江南絲竹搬上了舞臺,還讓世界人民聽到了中國的笛聲,使笛子走向了世界,這自然而然提升了笛子的品位和身價。"

97歲“笛王”生命不息,笛聲長鳴,願為人民吐盡絲,值得敬佩!

為工人服務為人民演奏

7歲開始吹了一輩子笛子,談及往昔歲月,陸春齡最念念不忘的,不是走過多少個國家、獲得過多少獎項,而是深入礦山、醫院、農場、部隊、學校、街道,為大眾演奏。他驕傲地告訴記者:"我曾經下到礦井,單獨為一個礦工演奏樂曲。

" 據悉,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陸春齡奔赴江蘇、山東、江西、海南等工礦企業演出。而在解放前當過工人,深知道勞動人民的困苦,在他年輕時,也是靠著竹笛自娛自樂,緩解內心的苦悶,用笛子表達內心思緒,那麼,他也要把笛聲和歡聲帶至一線工人的耳朵裡。

有一回去某地煤礦,活動本安排在大劇場,但陸春齡卻耍了一次"大牌",他不顧勸阻,硬要先下礦井,理由是"為一線礦工演出,不是做做樣子"的。他真的是爬到礦井底,到作業點為礦工們吹笛,還不時與工人交談。而礦工們滿臉烏黑,滿頭大汗地聽他演奏,也是感動不已。當陸春齡聽說有一位礦工沒有聽到他的演奏後,專門跑去為單獨為那人吹奏了十幾首曲子。別說60歲下過工礦企業,陸老84歲時還去南京礦業站在平板車上演出呢。

不妨看一看陸老深入基層、體驗生活後創作的笛子曲目,如《工地一課》《練兵場上》,而他自己也因在文藝上的出色貢獻成為勞動模範。隨著時代的變遷,陸春齡也用民樂奏響時代的旋律。1997年香港迴歸時,他創作了樂曲《普天同慶》;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他創作了主旋律樂曲《抗震救災精神放光芒》;在倡導"和諧社會"時,他創作了大型笛簫協奏曲《天和》;他還把笛子和浦東說書結合在一起,譜寫一曲《中國夢》。

願當"人民的音樂家"

97歲依然精神矍鑠,還能登臺演出,有何養生秘訣?陸春齡給了十個字的答案:"決心,恆心,虛心,耐心,愛心。"

他一生都與笛子打交道,身體也像竹子一樣輕盈硬朗。陸老表示,對他來說,吹笛就是運氣,運氣就是健身,這也是他養生的要訣之一。每天堅持吹笛,少則一個小時,多則三四個小時,門牙脫落照吹不誤,裝完假牙後吹得更歡了。唱歌、寫書法同樣也是他的愛好,飲食方面沒有什麼忌口,他喜歡吃紅燒肉、炒蝦仁,菸酒絕對不沾。他還時常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希望上舞臺、上講壇、上電視,心態像個老小孩,總想著為中國民族音樂再做點事。陸老總結說:"長壽的主要原因,還是自得其樂,吹笛使我快樂,與眾同樂,知足常樂。"對陸老來說,小小的竹笛不僅有他對生活的感激,更是飽含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魔笛"、"神笛"、"笛王",陸春齡有著各種美譽,但他本人卻自封為"人民的音樂家"。幾年前他就發出了這樣的呼聲:國內從事音樂的團體成千上萬,而享有人民音樂家稱號的僅有冼星海、聶耳、施光南、賀綠汀這幾個人,未免太少了,"當今時代,我期待有更多'人民音樂家'出現,為人們寫歌譜曲。"生命不息,笛聲長鳴,願為人民吐盡絲———這便是陸春齡身體力行的終極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