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对话者:

时任浦东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黄奇帆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对话者:

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

首任总经理 朱晓明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对话者: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 曾峻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对话者: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秦畅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秦畅:

我们现在站在上海中心118层眺望浦东,整个陆家嘴高楼鳞次栉比,而就在28年前的浦东,这个地方不要说楼房,连厂房都很少见,基本上是一片农田,每到晚上的时候从浦西望向浦东,那就是一片的黑寂。当时上海人均道路全国倒数、人均住房面积都是全国倒数,若干个倒数反映了上海人逼仄的生活场景,浦东的开发开放被提上议事日程。

☆浦东新区:

先定个规矩,今天我们就不提床和房的老梗了。

☆秦畅: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浦东开发开放和上海往前走的过程中有一个名字不得不提——邓小平。

☆黄奇帆:

1991年春节,年初四的时候,小平同志视察浦东,在当时对朱镕基和我们讲了一番非常深刻的,感人肺腑的话。他说,“浦东开发晚了,现在要起步。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的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着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浦东开发开放将带动上海推动整个中国的经济开发开放。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1992年2月,邓小平视察上海时,观看浦东开发区模型

☆黄奇帆:

当时朱镕基向小平同志汇报,说上海的浦东开发是“金融先行,贸易兴市,基础铺路,东西联动。”小平同志听了以后,非常赞成,老人家即兴讲了一段振聋发聩的话: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这个要好多年以后,但是现在就要做起。” 这也是上海浦东开发不同于五个特区开发的定位。

☆秦畅:

1990年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正式成立,预示着浦东正式开放了。在浦东开发办成立之前,黄主任和朱总都在哪里?是怎么到了这个当时谁都不愿意来的地方?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1990年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

浦东开发办公室正式成立

☆黄奇帆:

我87年到90年初在上海经济信息中心当主任。1990年的4月21日,我得到市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我到浦东开发办当副主任,第二天下午就去参加黄菊主持的浦东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这样我就到浦东开发办报到了。

☆朱晓明:

我是1985年当了纺织工业局副局长,那个时候浦东就是一片农田和郊区。到1990年,那个时候市委市政府领导包括黄奇帆也在,面试了我。党员干部服从组织需要是第一位的,于是我很快告别了原单位和老同事。

☆黄奇帆:

那时是战斗岁月,接了通知一声令下就上班的。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1978年左右的浦东陆家嘴一带

☆秦畅:

两位到了浦东之后,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什么?

☆黄奇帆:

我上任后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负责把中央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十条政策形成具体的落实文件。十条政策的全部内容十分简单,就两页纸。一是15%企业所得税、10年期两免三减半;二是区内自用物资免进口关税、增值税;三是区内企业内销替代进口,可补税后销售;四是外资搞基础设施,盈利后十年五免五减半;五是外资可办商业;六是外资可办银行及分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七是可办保税区,可从事转口贸易、出口业务;八是区内中资企业也可减免所得税;九是区内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50年至70年,即土地批租;十是未来十年新增财税留给浦东。要把这十条变成差不多十万字的一系列文件,两个月里面拿出来报中央,最后批准才是真正的启动了。

☆浦东新区:

一千字变十万字,而且中央有关部委、各兄弟省市都没干过,也没相关文件,可以说件件破天荒,件件都是烧脑的重大创新突破。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浦东开发开放前的陆家嘴地区全景

☆黄奇帆:

9月10日,在锦江小礼堂,召开了一个由上海市政府和国家各有关部委参加的浦东新区具体政策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这几个文件。这十条政策和落实政策的十份文件,我之所以仍记忆犹新,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这些政策可以说条条都代表了改革开放的内涵,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足,是各种政策文件中罕见的。正是由于这些政策特点,当时有一天,朱镕基同志对我们说了浦东新区命名的内涵:“新区新区,不叫特区,不特而特,特中有特,比特区还特。”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1990年9月,上海市政府发布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

☆秦畅:

第一件事其实是最难的,因为它是从无到有。

☆朱晓明:

我那时去金桥当总经理,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基础设施几乎是在农田上开始的。什么都缺,缺资金,缺经验,缺人才,缺项目。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把四个缺做起来,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找钱。先是中中合资,然后中外合资,接着A股B股上市。缺经验我们就上门取经,远学深圳蛇口,近学闵行、漕河泾开发区,另外开门学习,包括市政院做管道设计,我也在旁边边看边学。缺人才怎么办?各大工业局输送人才,我们优选研究生,用心留才用才。缺项目我们就用“四个千”的方法,千方百计、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言万语,想各种办法争取项目进来。

☆曾峻:

今天我们再回望浦东开发开放,我觉得有三个特点比较明显。第一,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实际上是给上海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我觉得当时上海的干部,包括黄主任、朱总肯定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强烈的愿望。第二,上海能不能在已有的那些经济特区基础之上,有新的作为,新的谋划,以新的面貌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现,这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对浦东开发开放早期来说,资金筹措非常困难,怎么样把浦东、浦西各个方面工作兼顾好,当时也处理得很好。

☆浦东新区: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黄奇帆:

浦东开发一启动的时候,钱确实是最大的问题。朱镕基同志当时说,陆家嘴、金桥、外高桥三个开发区,每个开发区至少投入一百亿,十年内至少投入一千亿,但市政府当时只能给三个功能区各3000万元的开办费,实际开发的资金筹措,要浦东新区自行想办法。我用了一周时间,形成了一个三管齐下的找资本金方案。一是按照浦东新区允许搞土地批租的政策,在土地使用权转让中找钱,资金空转,土地实转;二是陆家嘴、金桥、外高桥三大开发区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成立股份制开发公司找钱;三是利用浦东新区开办证券交易所的政策,近水楼台先得月,让三个企业上市融资。三管齐下找到足够的资本金,而有了资本金开发公司就可以从银行贷款融资,进行征地动迁、基础设施开发,成熟后再通过土地开发转让,形成三个公司100亿元以上的滚动开发资金。

☆浦东新区:

到2000年,浦东开发的第一个10年,通过土地批租、股票市场、外资、内资及金融机构融资贷款筹集了近万亿元的开发资金。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到1994年8月外商在浦东投资的企业从开发前的37家增加到2299家

☆秦畅:

金桥出口加工区当时也会面临资金的问题,这当中还涉及到园区规划的问题。园区规划好了,项目、企业才可能来,有项目了才会有钱,所以当时金桥是如何规划的?

☆朱晓明:

当时我们跟黄奇帆一起讨论过,怎么样做一份很详细的总体规划去吸引外资。其中包括: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方面,我们做了一个“九通一平”。增加的“二通”,一是集中供热,所有进区企业不能建锅炉房,所以金桥开发区没有烟囱林立。有人问我那个时候就考虑到PM2.5吗?那个时候我连PM10都不懂!还有"一通"就是小口径的卫星通讯,这对于全球性的跨国企业非常重要!此外,产业规划必须要有一个定性分析或者定量分析。黄奇帆当时说过,一个开发区做得好,一平方公里应该有一百亿的产值,金桥做到了。当时招商时,会被问:“教育环境如何”?我们可以很自信的回答,金桥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国际学校,三所大学,还有中欧工商学院,一应俱全。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

☆浦东新区:

成功之路,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

☆黄奇帆:

浦东的城市规划灵魂是东西联动。浦东浦西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从而实现浦东浦西资源优化配置,浦西大都市的人才资源、经济基础支撑浦东开发,浦东的开发开放政策引领带动上海成为国际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

☆秦畅:

筹钱的前提不仅有政策空间,还有规划先行,对于整体长远的战略思考。

☆曾峻:

怎么样把国家给的政策用足,甚至没有的政策也要找政策,这需要我们今天好好地思考。黄主任和朱总都提到,当初的设想都变成了现实,关键先把规划做好,按照规划一步步来,保持必要的稳定性、连续性,过程中会调整,但大的思路没有变。最后一点启发是,搞非线性数学模型,用实证方法,好的主意或者理念,怎么落地,需要严谨地论证,不是光拍脑袋,这些也需要我们今天学习。

☆秦畅: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开发是浦东新区城市开发的起点。1992年10月的一天,浦东开发办公室召开了陆家嘴中心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会议,参与的各国著名设计师达30多人。现在我们见到的陆家嘴“厨房三件套”还有沿江的设计规划当时是怎么做出来的?

☆黄奇帆:

当时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和我国五个世界著名的设计事务所最终形成了五个方案。最后我牵头成立了联合深化小组,将这五个成果扬长避短,综合成一个方案。记得有一天联合深化小组的几个人坐在地上看着五个模型,当时的五个模型的最高楼层只有40—50层。我说纽约、芝加哥各有三幢100层左右的超高层,上海作为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有必要搞三幢超高层。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认同,我们拿了三个筷子,在模型上比划摆放,选择确定了合理的位置,形成了现在陆家嘴金融区三幢超高层的雏形。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浦东新区:

难怪现在叫“厨房三件套”,原来还真是用筷子做的模型。

☆黄奇帆:

当时我们想在陆家嘴的另一端建一个中央公园,是受到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纽约中央公园启发。浦东有一条世纪大道,那就叫世纪公园吧。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远眺陆家嘴1990—2008

☆秦畅:

看到浦东美景美图,回头看看,有什么遗憾吗?

☆黄奇帆:

遗憾的地方就是,陆家嘴各栋大楼之间的连接通道或者地下通道建设的不够到位,现在只有我们这栋楼外面有一个连接通道,这样的连接通道如果再多一点的话,可能陆家嘴的交通更方便。

☆秦畅:

浦东开发开放过程中的故事太多太多,现在听来依然让人心潮澎湃。今天的上海又承担了很多新的国家战略,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当下,如何汲取当年从无到有的经验和科学的方式方法?

☆黄奇帆:

浦东开发有一个非常好的战略,这个战略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高起点的规划,东西联动的规划。第二是金融先行,贸易兴市,基础铺路,工业联动。第三是多渠道筹资,综合性筹资,一启动就是几百亿上千亿的发展逻辑,但是政府背债并不多。这三大战略是当时的精气神和特色所在。浦东开发的精神归结一下的话,就是我们的时代主旋律——改革开放创新。用开放引领发展,用开放倒逼改革。浦东的改革是啃硬骨头,不拘一格地采取一切措施解决各种问题,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是问题导向产生的改革。浦东开发的时候,千军万马十分活跃,在浦东工作的人,不管我和朱晓明还是其他同事,都会怀念那激情燃烧、如火如歌的岁月,一辈子有过那段工作就不留遗憾了。

☆浦东新区:

☆朱晓明:

作为一个开发公司的总经理,我感觉到无论是开发初期,还是浦东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包括现在,都要有大的宏观思维和创新精神。就像现在站在上海中心118层,我心潮澎湃,从现在世界第二,中国第一高楼望去,变化如此之大。我们经历了那个艰辛和磨难,但是却非常非常的享受这段岁月给我们带来的磨砺。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上海中心大厦

☆曾峻:

听了二位的分享,我印象很深的是他们的担当精神。没有担当的精神就很难有激情,没有激情就不可能有“把一天当作几天用”的拼命三郎的劲头。他们为浦东发展,为上海的发展,为这个城市的兴盛作出了贡献。历史会记得,自己回首人生也会觉得是一个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过程,这点非常需要我们现在的年轻干部去学习、去弘扬。

☆秦畅:

历史会记得那些创造者们。历史创造者告诉我们,如果今天大家满怀激情,面对问题不退缩,继续愿意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广度、创新的开放度迎接问题、解决问题,其实每个人都会成为这个时代的历史创造者。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尘封28年,听黄奇帆、朱晓明讲述浦东开发的激情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