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公司在年底裁員,是為了不給員工發年終獎嗎?

用戶7682048239711


社會需要和諧,用工關係也需要和諧,這樣想問題實在是有些片面,通常來講公司在年底裁員,絕對不是就為了不給員工發年終獎。一是裁員也需要給補償金,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的補償金,不滿半年的支付0.5個月,如果裁掉一些工作年頭長,工資高的員工,可能比年終獎還多呢。二是把人裁了,活兒誰幹呢?公司大規模裁員也是需要向勞動管理部門報備的,否則可能會被認為是違法解除。

年底,各個公司都在做當年度的決算和預算,如果當年業績目標完成情況不好,或是某些業務模塊連續幾年業績都不理想,老闆動了心思想裁撤,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業績目標情況不好,再加上不斷上漲的人工成本,導致房租、原材料等等都在上漲,公司資金壓力,只能節流。

2018年這個年底,裁員風是愈刮愈烈,2019年社保歸由稅務管理,公司再也不能少報保險基數,面對無法避免的人工成本大幅增加,只有裁員這種解決辦法了。


HR老槍


畢業兩年多,待過兩個公司,不巧的是,這兩個公司都在十一月進行了裁員。我覺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1、公司沒融到資,或者公司沒錢了,通過裁員減少運營成本,度過難關,以便有機會撐到下一輪融資;2、到了年底,公司為了各項經營指標好看一下,會進行組織架構或者戰略調整,將一些不賺錢的項目和不符合公司發展戰略的項目砍掉,當然這些項目組的人也就面臨著裁員;3、年底裁員比年後裁員要省錢,年底裁員只需要支付N+1的賠償金就可以了,而拖到年後裁員,不但要多支付幾個月工資,還要發年終獎,還要支付N+1的賠償金,再說,裁員這種事情越快、越早執行對公司影響越小。

如果公司裁員那些人會被優先考慮呢?據我的經驗來看。1、工作能力弱的人,這種人有時候對項目進度不但沒有好處,還會拖延整個項目。2、態度不好的人,工作態度總是差不多就行,對項目敷衍、應付者。3、工資高的人,有時候公司裁員是為了減少運營成本,所以工資高往往被優先裁掉。

總之,公司什麼時候都可能裁員,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持續學習,增強自己的能力,增強競爭力,在工作中游刃有餘,自然不怕被裁員了。


青衣


看到你發的這條問題,觸動了我的內心。 我以前從來沒有在一家稍微有點福利的公司上班,去年陰差陽錯跑去面試了一家外貿公司,在裡面做美工。聽說那個老闆很有實力,光是廠房出租一年就可以讓他有兩百多萬收入。他自己的外貿公司還做得很好。只是,後來又聽說這個老闆很摳,特別的摳。給員工吃的飯菜,一頓只出四元。不過沒辦法,打工嘛,有包吃就挺好的,沒要求太高。 慢慢又聽說這個老闆脾氣很不好,經常罵員工,很多員工都被他罵跑了。而且他很會算計。罵跑的員工,很多工資都沒拿。 一旦你正常離職了,他會雞蛋裡挑骨頭,各種扣錢。我內心其實是有點擔心啊。沒想到,害怕什麼,什麼就讓我遇到了。 年底了,電商部門業績不好,老闆準備裁員了。聽說那個運營做得不好,老闆一直想把他踢掉,只是沒招到人來頂替他,暫且留他一馬。但是美工哩,有兩個,不是因為我做得不好,而且還有另外一個比較便宜的,可想而知,走的人是我。老闆在年底的時候找我進去他辦公室談話,我在想,估計是要黃了,沒想到對我劈頭蓋臉的批了一頓,然後後來還假惺惺的說:我希望你從這裡出去,能怎樣怎樣的,我是為了你好才跟你說那麼多,不然我直接叫你走人也是可以的。一向認慫的我,也冒出一句:我知道我做得不好,你可以隨時把我叫走..... 後來我真的走了。好不容易呆了半年,年終獎沒有一千也有五百。這輩子遇到這麼摳門的老闆,我也是醉了。很想在這裡跟大家爆料一下是哪裡的,想想還是算了。 我是泉州的,那家外貿公司是賣工藝品的。不知道有沒有跟我是同個公司出來的,歡迎留言。現在公司在惠安黃塘。


閩農小哥大峰


20年老職場,只講升職加薪實在話,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謝謝!

當然不是!

年終獎不是勞動合同法的硬性規定,是完全由公司自主決定的,說白了就是公司可以有年終獎,也可以沒有年終獎;就是有年終獎,年終獎怎麼分配,也是公司自主決定的。我不裁員,但我就不給你發年終獎,你能咋地?答案是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所以說,公司喜歡在年底裁員,肯定不是為了不給員工發年終獎。而是用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利益。說句人話就是:各個高層大老闆們要先保住自己的飯碗。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只要是裁員,一定要給補償金的,而補償的金額最低也是N*月平均工資,通常都是N+幾。這個N指的是服務年限,月平均工資指的是算上獎金以後的12個月平均工資。也就是說裁員就意味著要拿出一大筆錢減人。


可是,注意這個可是,高層大老闆們在年初制定計劃的時候,這筆錢是不在預算範圍內的,而且各個部門的指標都是按照既有人數制定的,如果中途裁員,首先,錢怎麼辦?其次,各個部門的KPI怎麼辦?或者說工作怎麼辦?


如果年初定的各種計劃都成了放屁!怎麼向投資人交代?怎麼向董事會交代?這麼向更高管理層交代?除非是最高層嚴令立即裁員,否則一定是要拖到年底的。


到了年底,員工該乾的活都幹完了,大老闆們的各種指標看起來也好看了,公司也需要重新制定預算和計劃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動刀子裁員了。所有的事情並不複雜,所謂管理就是更高層利益可能受損時,都會優先考慮讓下一層承擔,如此而已!


職場再出發


一言蔽之,裁員多數是企業沒有辦法了,逼不得已的自保行為。整體而言,國內企業的負擔確實很重,當經濟形勢不好,銀行為了防範風險,貸給企業的錢很少,導致企業融資難。行業的市場一落千丈,企業為了生存下去,往往不得不通過裁員活下去。至於是不是為了不發年終獎,見仁見智吧!多數規範的企業,在裁員前會做多方面的考慮、評估,裁員時,會安排用人部門,人力資源部面談,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後,給予經濟補償,好聚好散,避免勞資糾紛。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要求,員工離職補償金,基數按照員工前12個月的平均收入作為基數,含工資、補貼、績效獎金、年終獎等。所以,如果僅僅考慮不發年終獎,可能最終得不償失,甚至會違反勞動合同法。


Alpshine


真正的裁員計劃,那肯定是當初做的銷售計劃與最終的結果有差距才會裁員。當初招一大批人進來的時候,那肯定是擴大業績的。所以當裁員的那時候,那就表明了,銷售業績達不到理想。而傳承這一部分人,就感覺是跟了一個項目的臨時工而已。

那麼這樣說法就很簡單。一個項目落實到點的規劃很多時候按一年算的。只有大規劃才會按年度份計算。所以一般高層以及領導們。排除沒有背鍋的影響,基本都低層開始裁員。這樣等於是一個項目的一個換血,重新制定計劃,繼續開始。


柏拉圖攻略


並不是只為年終獎。年底了在大城市打工的都要回家過年,春節假期加上年假就夠一個月了,不早點裁員老闆除了年終獎還要白付一個月工資和社保,負擔大呀。


打官司找我


你可以要求經濟補償,而且這樣的公司很多時候就是為了節約成本。很多公司到了年底,基本上就沒有業績了,所以年底裁員是很多公司會做的事情。面對這樣的情況,一定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不要認慫,因為老闆也害怕麻煩,一定要讓他賠償。維護起自己的權益。


逗比也有春天


我打工十多年,年終獎長什麼樣子我都不知道


週一個好人


我們公司更扯淡,今年的年終獎,到明年10月份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