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吃米飯饅頭更容易長胖?日常主食又該如何選擇?

吃下去的脂肪≠肚腩上的肥肉

陶比斯教授(Gary Taubes)在《穀物大腦》和《我們為什麼會發胖》這兩本書裡面,提出了一個打破很多人常識的觀念:吃下去的脂肪並不會直接轉化成你身體裡的脂肪儲存起來,發胖的罪魁禍首是糖(快速碳水)。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是,我們吃下去的各種食物營養成份,都需要經過消化,轉化為小分子才能被身體吸收,然後再在身體裡面重新合成為需要的物質。

我們吃下去的脂肪,在膽汁的乳化作用下成脂肪微粒,然後在腸脂肪酶和胰脂肪酶作用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分別被血液和淋巴吸收入體內(脂肪的消化產物主要由淋巴吸收),吸收入體內的甘油和脂肪酸參與體內物質的代謝。

只有身體有更好的能量來源, 不需要脂肪參與代謝時,它們才會進入肝臟,合成甘油三酯,並儲存在腸繫膜、大網膜和皮下的脂肪細胞裡。

為什麼吃米飯饅頭更容易長胖?日常主食又該如何選擇?

更好的能量來源是哪個?碳水化合物,雖然碳水提供的能量不如脂肪多,但它代謝和吸收快啊。

你吃下去的碳水和脂肪好比混動汽車的電池和汽油發動機,雖然電池功率其實沒有發動機大,但響應迅速啊,所以在起步和低速階段,是以電動輸出功率為主,只有到高速之後,發動機才接管動力系統。

而我們日常吃的主食,精製米、面,都是糖的集合,澱粉會在體內非常快速地消化轉化為葡萄糖(高GI值)。

為什麼吃米飯饅頭更容易長胖?日常主食又該如何選擇?

碳水轉化為脂肪的機制

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碳水化合物的來源主要是大米,面,以及精製糖。

這些碳水化合物在體內快速分解為葡萄糖,經過血液運輸到身體各處,才能被細胞直接的利用,這裡引入一個概念:升糖指數(GI值),顧名思義,GI值指某種食物吃下去後,你體內血糖升高的速度。

細胞吸收利用葡萄糖,主要是通過胰島素來控制的,胰島素與你的身體要不要儲存脂肪,關係非常大。

打個比方,細胞是草原裡的一個羊圈,葡萄糖是草原上的狼,它們迫不及待的想要進入圈裡,胰島素就是負責守衛的牧羊犬。

平時狼可能一個兩個偶爾來偷襲,牧羊犬沒看見就被它們得逞了,這是正常的葡萄糖吸收過程。

可要是羊圈門口擠滿了一大堆狼呢?牧羊犬肯定會趕緊預警,叫主人拿獵槍來,一隻狼都別想進來。

這就叫胰島素抵抗,表現就是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無法快速吸收利用葡萄糖。大部分胖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

狼們怎麼辦呢?一部分直接跑了——變成糖原儲存起來,主要是在肌肉和肝臟中。

還有一部分去了別的牧場,沒有羊,牛也可以——葡萄糖在肝臟內經過分解又合成為脂肪儲存起來。

為什麼吃米飯饅頭更容易長胖?日常主食又該如何選擇?

別忘了,除了狼,還有狐狸(脂肪代謝產物)等在那想進牧場偷雞呢,沒的說,狼都跑了,狐狸也各回各家吧——於是它們也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在脂肪細胞中。

至此,身體完成了從進食後到儲存脂肪的整個過程。

那麼主食應當怎樣選擇?

聰明的讀者如你可能已經想到了,除了不吃糖,我是不是還需要不吃那些會快速升高血糖的主食?

正確!

比如你的把下圖內容作為主食,你的血糖會比吃米飯饅頭面條的明顯要升的慢,飽腹感也持續更久。

為什麼吃米飯饅頭更容易長胖?日常主食又該如何選擇?

上圖這些紅薯玉米芸豆黑豆燕麥糙米高粱小米等等,就是我們日常雜糧,混合搭配起來代替三餐吃的米飯麵條,搭配的種類越多越好!

我們家用上述十來種材料混合來煮飯,代替白米飯作為主食有好幾年了,對於家人都維持合理體重和均衡營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注1:雜糧含較多膳食纖維,腸胃消化功能差的讀者需慎食,提前泡一晚會讓它們更容易煮熟。

注2:本文絕非在鼓勵不吃主食不吃碳水的減肥方法,一些低碳水的減肥方法比如生酮的害處,下次再談。

從營養的角度來說,精製米、面,除了碳水化合物,大部分脂肪酸、礦物質、蛋白質都在加工的過程中隨著種皮、糊粉層、胚芽的去除而被幹掉了。

所以如果從肥胖和營養價值的角度,老楊給垃圾食物進行排名的話,大米白麵當排在前列,原因是因為營養成份單一,跟我們說漢堡是垃圾食品一個道理,漢堡熱量也很足,但營養單一不均衡。

為什麼吃米飯饅頭更容易長胖?日常主食又該如何選擇?

下面列出常見食物GI值和GL值表,供讀者參考。

食物單位:每100g

為什麼吃米飯饅頭更容易長胖?日常主食又該如何選擇?

為什麼吃米飯饅頭更容易長胖?日常主食又該如何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