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永春乡: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这家的卫生打扫得太干净了,我自愧不如。”在一户海拔位于3千多米的村民家中,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春乡的基层干部和珊通过实地走访后有感而发,记忆中,脏乱差的环境卫生在这里已成为“过去式”,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该县“四美”工作创建以来的蜕变缩影。

维西县永春乡: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和珊发朋友圈感叹“自愧不如”

自脱贫攻坚战以来,永春乡工作亮点频出,通过制定接地气的村规民约,开展比学赶超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创新,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镜头一:“限酒令”纳入村规民约

据介绍,在永春乡的一些偏远村寨,农户建房时全村老少都会来帮忙,结束后大家坐在一起吃饭喝酒庆祝,有时一天就能喝掉200多公斤酒,酒钱比工钱花的还多,这样的“酒文化”让村干部们头疼不已。

美光村村民李柱某不仅长期嗜酒如命,还好吃懒做,是典型的缺乏内生动力的建档立卡户。有一次挂钩户看望慰问他时,拿了一些物资及200元的春节慰问金,希望其能添置一些年货过好春节。谁曾想,李柱某竟将慰问金直接拿去买酒喝,酒后还驾驶摩托,最终发生了车祸,受伤入院。

如何破解这个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习?永春乡宣传委员和珊说,美光村把“限酒令”纳入了村规民约,并让村里少数“酒鬼”作出不酗酒、不醉酒的承诺。村里办事聚众喝酒、酗酒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据了解,该村执行的规民约对村民实行积分管理,基础分为10分,按照制度规定酌情加减分,年底若分数低于5分,在一些评选方面将受到限制,直至新的年度。

维西县永春乡: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村规民约通过积分管理

“在村规民约的震慑下,像李柱某一样的‘酒痴’慢慢纠正陋习,开始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增收致富上,良好的风气逐渐树立起来,这接地气的村规民约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和赞成。”和珊表示。

镜头二:文艺节目唤醒村民集体意识

在基层,一部分村民只关心自己的经济利益,有些人只顾“小家”而忘了“大家 ”。在这种背景下,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文艺队伍建设等多种方式,对逐步唤醒群众的集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永春乡聘请舞蹈老师教授编排藏族、傈僳族广场舞,在每个自然村组建了一支文艺队伍,还创作了一批大家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富了村民茶余饭后的精神文化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元宵、立夏等传统节日,村里举办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四美、齐心协力促脱贫”的文艺活动,编排 “懒汉脱贫”“再见尼爬(傈僳族人的“尼爬”是祭祀的人和卜卦的先生,是傈僳族封建迷信传统中的治病救人者,神的附身)”等小品,生动演绎了“懒汉”如何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自强奔小康的故事。

和珊说,小品演出后,一些群众“对号入座”,有位村民正在喝酒,正巧遇到村干部下乡,竟然害羞的把酒瓶藏起来,被发现后称:“我可不想成为‘懒汉’,那很丢人的。”

此外,乡里还将每月的11、12、13日设为便民服务日,挖掘组织有特长的党员和青年骨干,对村民家庭内务、个人卫生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服务,在互帮互助中进步。

镜头三:“骏马旗”“蜗牛旗”评比催人奋进

维西县永春乡: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骏马旗”挂在门口,是一种荣誉

在永春乡庆福村河西村民小组,记者走访时看到,无论是村民家里,还是院坝外的小路上,环境卫生十分整洁,让人心情愉悦。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当地开展了“骏马旗”“蜗牛旗”评比,逐步实现了村庄整洁、家庭整洁、个人整洁。

据和珊介绍,通过制定村组环境综合整治6条标准及农户家庭环境整治6条标准,经客观评比后,村组环境卫生和农户家庭卫生优秀的将获得村里颁发的 “骏马旗”,排在倒数的则获得“蜗牛旗”,这两种不同的旗子起到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的作用,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氛围。

拖枝村村民汉某武家中被悬挂了“蜗牛旗”后,跑到社干部家中哭诉,称在村里失了脸面,而且也担心会影响下一步享受惠民政策。在社干部耐心劝说下,汉某武回家后便开始在房前屋后、家里家外开展环境整治。自此,拖枝村的家庭环境卫生,村民生活习惯及个人精神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维西县永春乡: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道路平坦舒适,门前干干净净

镜头四:表彰“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永春乡以传统情人节为契机,表彰114名勤劳增收致富奖及“最美家庭”“最美人物”,营造了勤劳致富、自主脱贫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作用。还发动基层群众参与非遗文化展演、广场舞普及,通过网络直播等方法进一步扩大基层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振民族精气神。

庆福村河西小组村民郭鹏是勤劳增收致富奖的获奖者之一。他的主业是在县里干工程,仅村里就有30多名村民跟着他一起做工。今年10月,郭鹏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刚起步不到半月就赚到近八千元,这让他高兴得合不拢嘴。

维西县永春乡: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郭鹏在家中开起了农家乐

“我们村距离县城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村里有一棵百年历史的杜鹃花,花开时慕名而来的游客较多,且村里没有配套的饮食服务。”郭鹏和其他开农家乐的村民一样,瞄准商机,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大展身手。

据了解,永春乡认真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狠抓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庆福村河西组、东山组,拖枝村红坡组、营盘组,菊香村菊香组,三家村桥头大村组、七一组等傈僳、纳西、彝、白、普米五个民族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实现各民族在脱贫致富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