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打獨鬥的中國車企,何時聯盟併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Waymo One正式商用,最先將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真正商業化的不是車企,而是科技公司,這對於車企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奇恥大辱。怎麼迎接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是擺在所有車企面前的問題。

自動駕駛技術要商用,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全球能獨立完成這個技術商業化的科技公司和車企屈指可數,至於初創公司,那就是更難了。長期依賴供應商體系,失去對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的車企,如何面對自動駕駛的挑戰呢?

併購一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可能是車企最好的選擇。一方面,對於初創公司來說,技術需要商業化的過程,離不開車企,同時,初創公司的資金也存在問題;另一方面,對於車企而言,併購能解決內部研發能力不足。

單打獨鬥的中國車企,何時聯盟併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01 歐美經驗

在美國,通用的動作最為迅速,在2016年的時候,通用10億美元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Cruise的消息,當時在業內是引起了轟動。隨後,福特也在2017年同樣用10億美元“收購”了僅有兩個人的Argo。

隨著Waymo的商用,車企越發緊張起來了,大眾正是其中一家,豐田也手忙腳亂。早在今年8月份,大眾密集接觸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希望併購一家,當美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rora傲嬌的拒絕大眾的併購後,大眾看上了福特此前併購的Argo。

按照大眾首席執行Herbert Diess的最新說法,目前大眾和福特的談判進展順利,除了在製造方面的合作,還會在智能網聯和電動化方面,展開深度的合作,有可能會形成類似現在全球最大的車企聯盟日產-雷諾-三菱的聯盟。

單打獨鬥的中國車企,何時聯盟併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實際上,福特收購Argo的例子,現在來看算不上是成功的,因為自動駕駛技術需要源源不斷的燒錢,這對於現在的福特來說,是一件亞歷山大的事情。因為汽車銷量的下滑,福特的資金面出現困難。

無論是資金面還是車型技術,福特都需要大眾這樣的強援。對於大眾來說,美國市場和Argo是吸引最大的地方,大眾早前因為“柴油門”事件,被重罰百億級美元,也需要與本土企業去合作。

實際上,大眾和福特的合作,還受到了通用與本田合作的刺激。通用在收購Cruise後,發展不錯,在今年6月份是獲得來自日本財團軟銀22.5億美元的投資,隨後獲得了本田27.5億美元的投資,雙方還在自動駕駛領域達成合作。

實際上,自動駕駛時代的大聯盟,已經有了新的苗頭了,這也是車企抱團應對自動駕駛技術挑戰的方式。這種合作,既能夠共享技術降低成本,也是互相藉助對方的優勢,進行互補性合作。

02 中國車企

目前為止,還沒有中國車企併購任何一家自動駕駛領域的初創公司。造成這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初創公司成立時時間短,技術水平還有待觀察,更為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車企自身的戰略選擇問題。

造成這種戰略選擇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資金。中國車企裡面,除了手握合資品牌躺賺的幾個車企,自主品牌的車企,日子過得好的並沒幾個,目前,可能還處於面臨著傳統汽車製造生產壓力問題。

目前,自主品牌車企中,已經有車企很困難了,在這裡就不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銷量去,極有可能會在這一波的寒冬中倒下一批,對於這部分車企,併購一個自動駕駛團隊,已然不是考慮範圍內的事情。

單打獨鬥的中國車企,何時聯盟併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對於現在日子過好的車企來說,銷量還不錯並且有資金出手的車企包括了一汽、上汽、東風、北汽、長安、廣汽、吉利、長城等幾家,除了吉利,其他都有合資品牌在握,長城與寶馬mini合作了。

但是,因為股比的放開,上述手握合資品牌的車企,可能要面臨著外資品牌對提高佔股的訴求。在合資企業中,中方本來就處於弱勢,因為外方手握核心技術,同時不對中方開放,這也是這些車企存在的問題。

那麼這些車企為什麼沒有出手併購一個自動駕駛初創企業呢?這可能與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技術積累和估值有關。現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當紅炸子雞Momenta的最新估值超過10億美金,併購價格必然高於10億美金的估值,

另一方面,還是創始團隊的目標問題,作為初創公司,在受到資本追捧的時候,並不希望被併購掉,大眾看上的Aurora就選擇了拒絕。那麼,這事情難道就沒法談了嗎?

其實,這一波資本寒冬,可能是車企出手的好機會。

03 做好準備

對於車企來說,資本寒冬的出現,一方面的提高了併購的成功率,另一方面的降低了併購的成本。對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來說,一方面面臨著生存壓力,另一方面面臨併購機會,又怎麼選擇?

共享單車領域的兩家頭部企業,摩拜單車和ofo就是很好的例子,面對併購的機會,摩拜單車接受了,ofo拒絕了。現在,摩拜單車還活著,但,還是繼續燒錢,ofo,已經很難有生機了。

對於車企來說,一旦併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一定要做好燒錢的準備。

單打獨鬥的中國車企,何時聯盟併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這方面,福特的經驗是值得借鑑。併購Argo後的投入,對福特來說是個負擔,所以,不得不找到大眾。

對於中國車企來說,形成聯盟,對自動駕駛初創企業進行共同的併購,這可能是一個較好的選擇,但是,這個難度很大。一方面併購的車企要做好協同,另一方面,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初創團隊,在併購發生後,是否能夠繼續貢獻,這也是風險。

因為現在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基本都是從大公司出來創業的,一旦再度迴歸到大公司的體系,如果沒有良好的激勵措施,可能也會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問題,這方面問題,是必須考慮清楚的。

車智君的建議,就是車企需要併購初創公司的話,在2019年Q2、Q3可能是比較好的時間,資本寒冬的到來,看不到商業化前景,同時,業務量低、燒錢嚴重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可能會率先出現資金問題。

這個時候,是車企最好的出手機會,前提是,車企自身要有錢!並且做好併購公司核心人員管理的準備。對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而言,能被併購,可能是最好的結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