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别》:浅尝螺丝起子的滋味

用了很久的时间,才把《漫长的告别》读完,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迟迟萦绕在心头,若再翻到开头处看一遍,只觉得人生的相遇以及相知充满了人世间无奈的巧合。

缘分使然,一句话,一杯酒,就注定往后的种种。

记得主人公马洛与特里两次相遇后,在酒吧喝上了一杯“螺丝起子”,名字俗却奇特。百度之后才发觉,原来这杯酒的滋味,不亚于是整部作品被作者雷蒙德·钱德勒精心的酿造与勾兑。

《漫长的告别》:浅尝螺丝起子的滋味

螺丝起子,由伏特加或金酒加青柠汁、柠檬、西柚或柑橘类果汁调制的鸡尾酒,又名渐入佳境。

说真的,这本书看了很长时间,一开始读得磕磕绊绊,是源于对文风的不习惯。

尤其是作为“侦探”这一形象,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阿加莎的“波罗”甚至是东野圭吾的“汤川”,对于我来说都算是珠玉在前。

再加上我对作者雷蒙德·钱德勒确实不了解,除了知道他的作品出现在各个读书榜单上,是个有各种盛名头衔加持的作者外,其他一无所知。

就这样,慢悠悠读完这部书,恍惚一下,确实觉得作者不负盛名,文风紧密,行云流水又不乏简洁大气,叙事能力强,又将人之间的情感描绘的淋漓尽致。

关于爱情、关于友谊,关于忠诚与背叛、关于相聚与离别,以及,关于死亡,这些元素,不仅让故事更加好看,也让人物本身更加丰满,就像是那一杯鸡尾酒一样,渐入佳境,甘之如饴,造成让人回味绵长的目眩神迷。

《漫长的告别》:浅尝螺丝起子的滋味

偶遇,是故事的开始。私人侦探菲马洛偶然结识醉鬼特里,并将无人照顾的特里带回了家。

随后,又是一次偶遇,依旧是烂醉如泥的特里在大街上被人为难,马洛出手相助,将他带回了家。

从此,特里对马洛推心置腹,不,也许不是推心置腹,而是当做了朋友,用以慰藉孤独。

特里娶了一个富豪的女儿西尔维娅,但是因为一些原因离了婚,自己去了拉斯维加斯,西尔维娅对自己念念不忘追去,两个人便再次结婚回到洛杉矶。

马洛与特里时常相约去酒馆喝酒,期间两人也往往话不投机,特里似乎并不幸福,但马洛也不想询问过多。直到有一天,特里拿着一把枪来马洛家找他,说自己的妻子西尔维娅死在了家中,希望马洛能帮助自己离开,马洛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即便被警察锁进警察局,也没有出卖特里的行踪。

可惜没过多久,便传来特里开枪自杀的消息,他承认自己才是杀害妻子的凶手。几天后,马洛收到了一封信,写着不一样的事情。

至此一场涉及到解密与追逐的好戏,才正式拉开序幕

马洛与特里的相遇,总是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小说中其实并没有在两人的友谊上着墨过多,甚至连马洛的内心独白都没有,但是,后期追寻真相的执着又似乎总在不断印证这俩人对于对方友谊的重视。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毫无由来的情意,不妥协的追逐,直到完成自己的那份坚持,才能将这一段彻底放下。

有人说:“特里和马洛非常不同,马洛是坚强的,被打倒后会挣扎着爬起来,自己舔舔伤口又挥拳出击了;而特里太脆弱,受伤害时,他需要有人把他扶起来,给他处理伤口,并安慰他。”

这两者,互为表里,特里是孩子气的马洛,而马洛是男人版的特里。

《漫长的告别》:浅尝螺丝起子的滋味


《漫长的告别》一书,与其说是作为侦探小说在抽丝剥茧的追寻快感,不如说是硬汉侦探马洛与另一个自己相遇。

马洛作为硬汉侦探,淋漓尽致的发挥了“硬”这一品质,更是将自己的名言:“我是个侦探,虽然这一行没什么前途,但我还是坚持我的原则”贯彻到底,在追逐真相的过程中,有人数次劝他放弃,他依旧选择继续向前。

原则,不能退让,这也能间接说明马洛究竟为何从洛杉矶地检处的一名调查员,改行做了私家侦探,原因嘛,就是因为不服从命令被解雇。

阅读《漫长的告别》,像是展开了一副新画卷,毕竟行文风格以及内容不同于我所熟悉的推理小说。这个世界,绵长,悠远,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过于真实的人物设定以及形象描绘。

读完,如喝螺丝起子般记忆留白,方知什么才叫“渐入佳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