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疆域面積網上爭議很大,那麼明朝疆域有多大呢?爭議點在有哪些?

龍拳舞秀


明朝的疆域在網上確實爭議很大,為此經常引發漢明粉、清粉之間的互撕罵戰,主要爭議點是明朝前、中、後各時期的疆域面積變化很大,以及羈縻管轄區能不能算作疆域領土這兩方面。

先來說說羈縻統治算不算疆域領土,我認為是算的,現今學界也普遍採用!古代沒有當今的“領土”、“國際法”概念,我們就忽略這些區別,作習慣性通稱。在中國古代,只要歸順,就算作疆域(領土),而臣服、藩屬、冊封等這類地方政權則也可按程度深淺來算作疆域或勢力範圍(一般是算作勢力範圍)。而羈縻統治是中國自漢朝以來幾乎各個朝代都採用的對少數民族部落的特殊統治方式,是以歸順的形式接受中央統治管轄的。其實跟現代的“自治區”是異曲同工之理。由於這些地方是少數民族生活區域,為了方便管理、節約成本以及減少各民族之間相互摩擦,所以給了他們較大的自治自主權,駐軍往往也較少,甚至不駐軍。但也由於這個原因,當王朝實力強大時,這些羈縻區通常會比較安分順服,但當王朝實力衰弱時,也最容易脫離控制或叛亂。在中國古代王朝,這是常態!其作為中國封建時代兩千多年對少數民族邊疆區的特色統治手段(也包括清朝),毫無疑問這就是疆域、領土!

那麼說清了羈縻統治區的性質,再來談談明朝各時期疆域的大小!我們知道,明朝推翻了元朝,繼承了正統,前期鼎盛時納降西藏設烏斯藏、朵甘宣尉使司,朱棣時收東北設奴兒干都司,而新疆設有哈密衛等關西七衛,南到短暫收回的安南,疆域大約1000萬平方公里(古代疆界模糊,尤其是羈縻偏遠地區,不可能做到精確劃線統計,只能大約估算,網上有些過於誇張的面積只是少數激進者、明吹的說法,沒必要太去較真)。中期以土木堡之戰後轉入守勢防禦期為起點,疆域縮水至七八百萬,西藏及東北大部仍在,且保持了一百多年穩定期。後期末年則相繼失去對青藏、東北的控制,約還剩下350萬,但仍然是名義宗主國!這就是明朝疆域變化的全貌。

對於一個王朝疆域版圖的大小,我們通常用鼎盛期版圖為標準,比如清朝的疆域也多是以中期全盛的1300多萬為模板,說唐朝疆域也多以全盛的前期1200多萬為基準,為何到了明朝就出現了爭議而有以明朝末年的殘土為基準了呢?是誰喜歡刻意忽略甚至壓根不承認明朝中前期的疆域?答案只有一個:某些自感優越的滿遺清粉喜歡這麼幹!

或許是清朝近代太過屈辱及不好的歷史評價,讓某些清粉們總想在其他方面找點面子回來,所以老想在領土貢獻方面找優越感,你說清朝疆域大、比明朝大,沒問題,都承認,但故意找黑明朝版圖甚至完全否定中前期疆域就讓人看不過去了,是個正常人都會很反感。對於有的人說“清朝留給後世1100多萬,而明朝只350萬”、“沒有清朝就沒有今天的中國版圖”等說法,我表示只能用短淺無知來形容!看一個朝代的歷史要看全部,提疆域版圖的時候要提全盛期的版圖,而不是像某些清粉那樣居心不良的只算明朝末年!假如明朝就亡於土木堡事變或者永樂末年,那這些人又怎麼來算明朝的疆域?

自秦以來,中國從來都是領土政治大國,作為一箇中央正統王朝的遺產又怎麼可能只算殘存疆域,他的正統繼承權、中央王朝、天下共主位置、宗藩體系宗主等等這些才是最大的遺產、資產、法統!而這些都被滿清完全繼承了,豈止是明朝末年的350萬殘存疆土能概括?
不過,雖然清粉讓人反感,但若真要說清朝對中國領土的貢獻還是很大的,不能否定,今天中國的疆域也確實是在清朝的疆域基礎上演變而來,他的法統性很重要,現今我們很多領土主張都需要以清朝近代疆域法統為依據,畢竟他離現代最近。但同時也要指出,兩千年來中國一向都是大國,今天的版圖也是幾千年的開拓積攢而來,新的王朝通常也都會開拓,各朝各代都有貢獻。如果沒有清朝,另一個漢人王朝接手相信也不會很小,但究竟多大終究是個未知數。歷史無法重來,誰怎樣如何假設、斷言或貶低都沒用。


龍拳舞秀


採用的標準不同。比如,

行政直轄範圍

行政控制範圍

軍事佔領範圍,軍事力量輻射範圍

如果以西方邏輯,不雙標的話,自然是最大的那個

再有,既然元是中國,那麼北元控制範圍當然也是中國


二千栩栩


有啥好爭議的,在我看來,國之大小,不論疆域。清朝疆域大吧,土匪一炮就轟趴了,倭寇彈丸之國,世界沒人敢小瞧吧。疆域再大,沒實力也守不住啊


dai請告訴她我還想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