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究竟要不要“文采”?

公文在语言表现上素来以追求朴素平实的风格而著称,加之写作中以理性思维为主,便给人一种印象:公文的语言只需要把事情陈述清楚明白即可,无须所谓“文采”,并且一提到文采就会与文学性表达里的“抒情”划上等号。这样使得不少写作者在写作公文时不愿,也从未想过在“文采”上下工夫。这样写出的公文往往言辞呆板、平淡肤浅,不要说受文者不爱读,就连自己读来也味同嚼蜡。那么如何把握公文的文采?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公文写作究竟要不要“文采”?


公文写作是人们精神活动的过程。人秉七情,文章亦然。人没有感情,就不可能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识,也无法从事写作文章这样复杂的精神活动。公文写作者在提笔之前,除了要去领会有关政策要求外,都会经历一番情感的体验,对行文内容,行文效果都会有所感受。如:上行文,能否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下行文,其中的精神实质能否被下级认真贯彻执行;平行文,能否获得其他部门或兄弟单位的理解和认同,这都是写作者预先将要考虑的。这样的情愫自然也会驱使写作者在写作的谴词造句方面,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有所反映。因此,公文写作的过程本身是贯穿着“情”的过程,而“文采”就是写作者情感的化身,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一)是“准确”的美

所谓“准确”是指公文的选词用语讲求准确、得体,具有精确的分寸感。就是用最贴切、最恰当的词语表达客观事物的本质,不似是而非,不含糊其词。“准”本身就是一种美。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写到:“对于统一战线中各种不同的同盟者,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有联合,有批评,有各种不同的批评。他们抗战,我们是赞成的;如果有成绩,我们也赞扬。但是如果抗战不积极,我们就该批评。如果有人反共反人民,要一天天走上反动的道路,那我们就坚决反对。”作者在这里极准确地运用了“赞成”、“赞扬”、“批评”、“反对”这几个动词,表明了对“参加抗战”、“抗战有成绩”、“抗战不积极”、“反共反人民”等各种同盟者的不同态度做到了措词贴切,旗帜鲜明,同时给人分寸美和清晰的层次感。

另外,公文的实用性和权威性也决定了公文词句的使用必须准确。如在批评性通报中,对通报对象所犯错误的程度的界定,措辞一定要准,要把握好用词的分寸,否则就会给受批评者造成心理上的影响,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正如人们所说:“一字人公文,九牛拔不出”,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简练”的美

“简炼”即简洁、洗练。公文中那些可有可无的语言,公式化的陈词滥调,只会妨害主题的表述。

如有人在通知中确定举办培训班的时间时写到: “兹定于2008年7月5日在风景如画、环境宜人、食宿舒适的xx宾馆举办xx知识培训”。这样写既累赘啰嗦还缺乏庄重严肃的效果。公文写作者应努力培养自己表达简洁、凝炼的能力。

刘勰曾提出过衡量表述是否简练的标准,我想仍可作为借鉴。他说:“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意思是:不因为少一个字而使文意不完整,也不能因为多一个字有碍全文,给人以多余之感。他还说:“句有可删,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意思是说:词句如果还可删,便可见它仍然松懈;文字如果不能再减,才知道它已够严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立教师节的决定》全文只50个字,文简而事明;第23届奥运会的开幕词,里根总统只用了27个字:“我宣布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并祝愿当代第23届奥运会圆满成功。”作者直奔主题,没有一句多余的内容,自己的思想、所要交代的事情,无一不表述的清清楚楚。可谓言简意明,文约事丰。当然,简洁并不是单纯地追求字数的多少,或强调内容的单调和浅陋,更不是随意的省略,它应该是语言智慧的结晶,是提炼洗选的结果,是“豪华落尽见真谛”的境界。

(三)是“朴实、生动”的美

是指运用精心提炼富有表现力的群众语言、恰当的专业术语或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公文的文采是能增强公文表现力的词藻,但它一定不是华美的语言词藻的堆砌,因为这样并不能产生文采,只会使文章更加空洞无物。相反那些能激起人们思想活力,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语言;甚至那些浅中见深、平中见奇的俗言哩语却反而能使公文顿生文采,倍增活力。

  如:有一篇《述职报告》的开头,作者在介绍自己所担任的工作职责时,他是这样写的:

述职报告

一、伸手要官

担任副县长3年来,我的主要工作是分管全县的招商引资。200x年初,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决定成立xx县招商局。当时局长人选成了难题,我便向县委、县政府提出,由我担任招商局长。县委、县政府同意了我的请求,决定由我作为副县长兼招商局长,只管一项工作——招商引资。

作者在这里用了“伸手要官”这样一个朴素同时极富有表现力、生动诙谐的小标题。其实从接下来一段质朴的叙述中我们就会发现,作者并不是伸手要官,而是主动请缨去承担毫无基础的困难工作。而这一交代形象生动,既增加了读者想要读下去的吸引力,又为后面内容的叙述打下了基础。

现代公文作为“经国之大业”的重要工具,尽管其语言表现和文学作品语言有许多本质上的区别,但语言的高度简洁、准确、朴实、生动仍应是公文语言应当做到的。总之,我认为现代公文的写作不应该拒绝文采,恰恰相反,要增强其实用性,还应让它更具文采的魅力。只有具备文采美的现代公文,才能传之久远。(作者:刘 琍 来自: 文学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