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裡跌的錢去哪裡了?誰拿走了這些錢?

Laura-wei


首先,我們要明確股票下跌是市場成交率低的結果。股票價格的高低取決於市場需求。

股票的市值隨著市場交易的變化而變化,只要有人願意高價買賣,那股票市值就會不斷的上漲。反之亦然。如果股票無人購入,持股者只能通過降價急著出手。買賣雙方都達成交易,股票形成最終價格。股票下跌,市場上的錢並沒有減少,只是在交易過程中錢從買入一方轉到了賣出一方的口袋裡面。

股票的錢最大的去向是莊家,股票市場上有莊家跟散戶,莊家擁有大量的資金控制股票的價格。正如我們剛才講到的,股票市場成交率高,價格自然上漲。莊家通過控制多個賬戶,不斷的賣出買入,推動股票價格的上漲。普通的散戶看到股價連續上漲會跟進買入,在莊家與散戶資金共同推動下,股票價格進一步上漲,即使散戶在此過程中賣出股票,但資金量較少,不足以影響股價的上漲趨勢,莊家有足夠的資金買入散戶賣出的股票,以維持股價穩定。莊家與散客不斷推高股價的價格,股價上漲到一定高度後,莊家會拋售所有手中的股票,將錢收入囊中。

另外,還有一部分錢用於支付交易手續費和印花稅。目前股票交易佣金最高達到成交金額的千分之3,最低至成交金額的千分之0.2 。交易手續費買賣雙方都要收取。印花稅收取賣出者成交金額的千分之1,而買入者則不收。從買入到賣出一支股票,這一過程大概產生5%左右的費用。


道悟金銀趙志國


沒有人拿走,所以股市大跌的時候才說蒸發了多少多少錢。這樣說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我們還是細緻分析一下吧,先從股票怎麼定價開始。

比如我們20塊錢每股買的1000股股票,這是我們的成本,為了方便我們就不計算什麼印花稅之類的了。



股市還在交易,股票價格也還在變化,變化的依據是什麼呢?是股票當前的交易價,當前成交價就是股價,比如現在有人22塊錢成交,那你手裡的股票就變成22塊錢一股了,相應的你盈利了10%。同樣的道理,如果這個時候的交易價格是19塊錢,你手裡的股票價格也是19塊錢,相應的你就虧錢了。

在這個過程中你什麼也沒做,但股票價格卻在別人的交易中被重新定了價。

所以我們可以把股票價格理解成當前成交價,比如你是種白菜的,白菜今天8毛一斤,明天1塊錢一斤,這個價格都關係到你手裡的白菜能賣多少錢一斤,沒有本質區別。



股市裡的錢,沒有賣出去落袋為安之前都不是你的錢,只能反應出這支股票當前的成交價。只有能按這個價格賣出去才是錢。

所以股票下跌的時候沒有人掙錢,大家都虧錢,大家虧的錢也沒有進誰兜裡。如果非要說進誰兜裡了,就是進了在這個過程中成功賣掉股票的人兜裡,問題是他們很可能也是虧錢賣的。除非是你買的時候成本很低。


坤鵬論


股票裡跌的錢去哪裡了?誰拿走了這些錢?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弄清一個問題,股票價格是怎麼定的,一個公司上市前的每股淨資產是1元,這是真實的股票價格,IPO上市後是每股價格是10元,市盈率是10倍,這是虛擬價格,當股價漲到100元時,市盈率是100倍,股價上漲了100倍。這個時候如果上市公司業績成長與股價是成正比的,證券市場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都認可100元的股價,上市公司繼續成長,股價繼續上漲。

如果上市公司上市是人為包裝上市的,公司上市後業績大幅下降,股價從100元跌到了10元,假設在股價100元買股票的投資者投入了100萬,這個時候就賠得只剩下10萬元了,投資者賠了的90萬都哪裡去了呢,市場蒸發了,本來價值1元的股票,IPO上市時價值是10元,後來漲到了100元,在100元買的人又從100元跌到了10元,是實實在在的每股賠了90元。

股市賺錢的人是從10元買入後漲到100元能賣出的人,股市最大的贏家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們,因為,他的每股成本是1元,他們什麼時候變現都是賺大錢的,而在二級市場參與的投資者只有在低價買入後,在股市的低位買入後,又選對了能上漲的股票,才能在股市賺錢,股市為什麼大部分人在二級市場都會賠錢,因為股票到底值多少錢,非常難判斷。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股市就像兩個人在弄堂裡賣燒餅。甲先10元錢賣給乙一個燒餅,乙又100元錢賣回給甲,甲又1000元一個又賣給乙,這時乙還想10000元一個賣回給甲,沒想到甲拿了1000元裝進口袋後,突然大喊一聲“我不玩了!”,隨即快速跑出弄堂消失得無影蹤。乙愣住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拿著1000元買來的燒餅,蹲下來抱頭痛哭“我真是個大燒餅,花1000元買了個燒餅,我真是個大燒餅……”

這時丙走過來,看到乙手裡拿著個燒餅,就對乙說,你把燒餅賣給我吧,乙一看,以為救星來了,就說便宜點,900元賣給你,我一千元買的。丙一聽就怒了,說一個燒餅你賣我900元,我看你才是個燒餅吧?乙一看,心裡一涼,想完了,遇到懂行的了,就說,那100元吧,丙還是不要,又降到10元,丙依舊搖頭,乙看了看丙,良久一咬牙,說1元!愛要不要!這時丙終於笑了,說好!成交!

這就是把股市抽象成一個簡單的三人買賣燒餅的場景。開始是甲手裡有一個燒餅,乙手裡有1000元錢,丙手裡有一元錢,最終結果,甲手裡的一個燒餅變成了1000元錢,多了999元,乙的1000元變成了1元,少了999元,丙手裡的一元錢變成了一個燒餅。燒餅的價格從最高的1000元,跌到了1元,請問跌掉的999元到哪裡去了?答案很明顯了,去了甲的口袋裡。也就是說,股市跌掉的錢都進了高位套現的人的口袋裡。

股票跟燒餅一樣,價格是用交易的價格來確定,也就是說,當你還沒有賣出股票的時候,你手裡的股票價值是以別人的交易價格來確定的,你所有的盈利、虧損都是賬面的。在甲乙交易的時候,相當於燒餅的價格從初始10元,漲到100元,又漲到了1000元,後來由於乙丙的交易價格是1元,所以燒餅的價格又跌到了1元。

最後還需要指出的是,錢一個人的口袋轉到另一個人的口袋裡,發生轉移的量一般會小於市值跌掉的量,因為只要不交易,錢就不會轉移。比方說上面那個例子,假設市面上總共有一百個燒餅,初始價格都是1元,當燒餅價格從1000元跌到1元的時候,只有冤大頭乙虧了999元給甲,其他持有燒餅的人並沒有虧錢。


鹹魚學院


在回答問題前,先來講講經典的荷蘭鬱金香泡沫的故事。

17世紀,鬱金香在荷蘭流傳,投機商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


1634年,荷蘭全面炒作鬱金香,1000元一朵的鬱金香花根,不到一個月後就升值為2萬元。


1635—1636年,荷蘭鬱金香合同價格的上漲幅度達到驚人的5900%。據說,一種名叫奧古斯特的名貴品種,每株價格可以換取阿姆斯特丹運河邊上的一棟豪宅。


1637年2月4日,突然經紀人喊低報價,賣方瘋狂拋售鬱金香球莖,價格崩盤。一週之內鬱金香跌落地農貿市場上的洋蔥價格。

1637年4月27日,政府宣佈終止所有鬱金香合同。


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金融泡沫的故事。其實,鬱金香與股票有共通之處,都是獨特的“符號”,關乎金錢、操控、資本、秩序、慾望和群體狂熱。差價在交易中是最驚豔的東西,擊鼓傳花在交易中是投機者最擅長的把戲。股票中跌的錢在高賣低買中蒸發掉了,接你盤的人在差價中獲得了更低的成本,然後繼續賣給下一個接盤的人,最後會落到有意囤貨的人的手上,然後製造泡沫,在泡沫中完成出貨,以此循環,使得交易市場生生不息!


小白讀財經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很多人都奇怪,當股市大跌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虧錢,那麼這些虧得錢去哪裡了呢?

首先這些錢肯定是不會不翼而飛的,所謂的金融實際上就是一個遊戲,總量基本上是恆定的,通過遊戲的博弈,有的人錢變多了,而有的人錢則變少了。實際上這就是股市的玩法,擊鼓傳花一樣。

我們舉個簡單的離職,比如S公司有10000股股本,上市時是1元,後面漲到10塊。最後有跌回了5元。在這種情況下,虧得錢都去哪裡了?

好,先看下買賣的情況,A、B、C分別在不同時間段買入了S公司的股票。A買的時候是1元,他買了100股。當股價漲到10元時,A選擇賣出了這100股股票,而此時B買入了這100股股票,也就是說A每股賺了9塊錢。但B買了S公司的股票後,股票就開始大跌了,跌到了5元。無奈之下,B只有割肉止損,於是在5元的時候賣了。這時候C先抄底,便5元買進了這些股票,也就是說B虧得錢被A賺走了。

除此之外,還有佣金和稅費。如果按照上面的價格來計算,三人的稅費一共為31.5元。而這家S公司在三個價格的市值為10000元、100000元和50000。所以雖然公司市值蒸發了很多,但並不是實際虧損的錢,虧損的只有稅費而已。

也就是說炒股就是擊鼓傳花的遊戲,而少的錢只是少在了手續費和稅費上。


正商參閱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股市下跌,錢都哪去了。今天首席投資官給大家講解一下。

股市有投資和投機兩種參與方式,散戶參與股市多是投機,依靠股價波動賺錢差價。這種投機是與其他股市參與者博弈,用錢換來股票,再用股票換回錢,錢和股票都沒有變多或減少,屬於零和博弈。這時你賺別人就虧,你虧別人就賺(注意持有股票的浮盈不算真實收益,賣出拿到現金才算)。因此即使股市下跌,錢也沒有被人拿走,而是在賣給你股票的人手上。

這與大家的認識不符,因為股市裡多數人是虧損的,並不是有人賺有人賠呀?

這是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交易成本,二是上市公司融資。

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券商的佣金,交易所的手續費,國家的印花稅等,一般交易(一買一賣)一次的成本在千分之1.6,看似不多,但對於喜歡短線交易的散戶來說,一週換手一次,一年的交易成本就有8%,就是說短線選手一年不賺8%都不夠交各種手續費的。這就和打牌時棋牌室老闆收的桌費一樣。

另外一個是市場資金的主要流向,就是上市公司融資。新股上市,上市公司定增,公司上市前的股東在二級市場減持,都會從市場裡帶有錢,留下股票。散戶接手之後,他們拿錢生產、消費、買車、買房去了,原本在市場裡博弈的錢離開了市場,自然最後大家核算自己收益時,發現都虧損了。

所以現在市場大跌,所有人都虧錢,和第二個原因關聯度比較大。

您明白了嗎?

關注首席投資官,獲取更多理財知識。


首席投資官


跌的錢哪也沒有去,跌的只是一個虛擬數字。

比如,我買了中興公司的股票,100元/股買的,買了3股,我在股市裡一共投資了300元。

後來中興股票跌到了50元/股,這樣我賬戶裡的股票就只值150元了。那少去的150元去哪了呢?那也沒去。

股票的價值來源於哪呢?來自於所有炒股的人(投資人)的評估,每個人的評估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我覺得中興公司股票值100元/股,所以我就買了,有的人覺得中興公司股票不值100元/股,所以就沒買或者把之前買的股票都賣了。

所以少的那150元,是表示來自投資人的評價少了150元。就像一輛二手車,A評估值1000元,後來B評估只值300元,你看直接少了700元。

那有的人說,可我實實在在的賠錢了啊,我投資300元,收回來的只是150元啊。這是因為你把股票賣了,那就不是虛擬數字了,而是真實數字了。


解憂時間


總有人問這個問題,在瞭解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得清楚股票裡出現了多少錢?

就拿茅臺為例,茅臺的價格700元,於是大家高喊著茅臺市值7000億。問題是,是真的出現了7000億在茅臺裡嗎?不是!這裡的市值是按照當時的成交價格計算的,哪怕700元的位置只成交了一股,市值也是按照700元來計算。

當股票下跌時,茅臺從700跌到了650元,市值就減少了500億嗎?也不是,也許這裡只成交了500股。這裡的錢減少了嗎?

假如茅臺從700跌到650,只是因為某個人在650元的位置賣出了500股,那麼也就意味著實際上有人在這裡以同樣的價格買入了500股。錢並沒有減少,減少的只有市值。

因此,股票的下跌並不是錢實際減少了,每一次的賣出都意味著有人買入。如果某個價格例如700元出現後,從此沒有人賣出,那麼,價格永遠不會變,錢也不會少。

可是確實發生了虧損,什麼原因?因為有人要賣出,當人們不計成本的賣出的時候,價格就會下跌,買入的人的錢來到了賣出的人口袋裡。

至於買入的人是否賺錢,那是由下一次,當你決定賣出的時候,成交的價格所決定的。這個時候,你拿到的錢就是花錢買你股票的那位。

因此你的錢被買你股票的那位拿走了,而你又拿走了買入你股票的那位的錢。就像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遊戲的目的是儘快扔出手中的花!


瞌睡蟲的窩


每一次股市大跌導致的市值縮水,就會有人多朋友去問,股市裡的錢去哪裡了?又是被誰拿走了?


實際上,這個問題之前有回答過多次,所以不願再去多說。但基本上這些錢的去向目前看都逃不出幾個方面。我們就借用鳳凰財經這個圖通俗易懂的瞭解一下:


看了這個圖,應該會很容易瞭解錢去了哪裡!實際上,就三類人:

一是國家和券商。收取印花稅,佣金等。

二是上市公司股東。他們往往套現,低成本下獲得巨大利益。

三是市場賺錢的投資者。也就是在股市中整體賺錢的人,你虧的錢,又一部分被他賺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