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制作烫样的专门机构为样式房。在清代,出现了一个雷姓家族,他们先后七代在样式房主持皇家建筑设计,被世人誉为“样式雷”。样式雷留下来的烫样,涵盖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万春园、颐和园、北海、中南海、紫禁城、北海、景山、天坛、东陵等处。不只是故宫,圆明园、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慈禧陵墓等3/5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来自于这一个神秘的家族——样式雷。

独辟蹊径

建筑世家首创“烫样”

“样式雷”的名下,是一个极其庞杂的建筑体系。大到皇帝的宫殿、京城的城门,小到房间里的一扇屏风、堂前的一块石碑,都符合“样式雷”的种种规矩,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高超与严谨。

样式房一直以来的主管都是姓雷的,多少有点世袭的意味,但老雷家作为皇家建筑家族,从平凡到显赫,靠的就是精湛的手艺和智慧。“烫样”,便是样式雷最大的贡献。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圆照园万字房烫样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长春宫烫样

孜孜不倦

淋漓尽致表现建筑细节

建筑施工前,大多只要一张图纸就能敲定,然而大清事无巨细,为了方便和不懂建筑的王公贵族这些甲方沟通,烫样以纸板、秫秸和木头作为主要原料,用簇刀、剪子、毛笔、腊板、小型烙铁制作成形,因制作过程中需要熨烫而得名。其实,烫样就是建筑的微缩景观,建筑的每个部分都可以自由拆卸、组装,制作十分精细。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养心殿戏台烫样

“样式雷”的烫样作品具有层叠性和灵活性,结构之间互不影响,各个建筑细节有所联系又各自独立,其屋瓦、廊柱、门窗甚至内部陈设的桌椅、几案、床榻等每一个小部件都是活动的,每一块小板子都能移动,从里到外将建筑结构和形态表现得十分明确,一目了然。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建筑草图

建筑草图,囊括了投影图、正立面、旋转图等。详细记载了工程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每一个结构的尺寸。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同一建筑的不同角度图

烫样是专门为皇帝设计的建筑模型,因此才有如此精巧灵活的设计。万一皇帝对某个部分不满意,设计者可以随意拆装、修改。可以说制作烫样既是设计者设计过程的一部分,也属于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更加全面、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示建筑细节。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清西陵烫样

此外,烫样是按比例制作的,一种是分样,一种是寸样。例如五分样、寸样、二寸样、四寸样、五寸样等,不同的规格模式,与实物的比分别为1:200、1:100、1:50、1:25和1:20。

也正是多亏这些烫样的留存,我们还能够看到被八国联军焚毁的圆明园的旧貌。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圆明园清夏堂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圆明园廓然大公烫样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圆明园廓然大公留存照片

从外到内,小至外檐内檐、山石树木都一一呈现在小小的纸板上,这和您在房地产大厅看到的小区模型还不一样,这些宫廷建筑模型是可以层层拆解的,不仅美观,更是精致。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量体裁衣

不同材料功用不同

“样式雷”的烫样十分精细逼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不同的材料。如烫样中墙体的制作,先要在高丽纸(具有质地坚硬、光洁的特点)的一面刷上水,另一面涂胶,一层层与元书纸、麻呈纸粘合到一起晒干,制成一种较硬的纸板,纸板厚度可根据需要增减。然后依据形状、式样和大小进行裁剪,并涂绘上颜色、图案。一些型体较大的烫样的墙体则需使用木板制作,以增加强度。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烫样的组成部分中,屋顶是非常重要的。“样式雷”在制作烫样的屋顶前,根据屋顶的形式、尺寸用黄泥制作胎模,再粘上纸张、填色、画图。屋顶瓦垅可以用油画工所用的粉筒子或用线香粘接。此外,还有用秫秸和木头制作的柱、檩、柁、枋等,不同的房屋部件所采用的原料各不相同,从中可以窥见“样式雷”的精心巧思。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慈禧太后御船

一丝不苟

标注建筑设计中所有细节

“样式雷”制作烫样时,不仅用料精细,制作过程更是十分严谨,需要经过锯截、培塑、裱糊、沥粉、彩画多个步骤。无论按照什么比例制作,“样式雷”都会一丝不苟地在烫样中贴上黄色标签,在标签上注明建筑的名称、各个部位的尺寸以及施工方法的说明,无一不记述得详细清楚。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圆明园勤政殿烫样

无论大到台基、柱枋,还是小到桌椅、屏风,都形象逼真、精细无比。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圆明园廓然大公烫样局部,

揭开的屋顶下,内部格局清晰可见

另外,不仅建造新的工程需要制作烫样,修缮工程也要做出烫样,并在烫样中将建筑残损状况、需要维修的部位和做法进行说明,在故宫博物院现今留存的“样式雷”烫样中可以看到“夹陇捉节,刷浆见新”“檐头糟朽,挑换椽望”等标签内容。如此精细的模型令人难以复制,足可见“样式雷”对修缮建筑也同样抱有极大的耐心和细心。

设计图纸确定后,还会绘制“现场活计图”,即施工现场的进展图。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施工设计图

从基础开挖,到主体施工,从屋面完成,到室内装修,都详细绘制,为精确施工提供依据。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施工进程图与装修陈设图

从平面到立体,原理与现代建筑的三维空间设计如出一辙。模型小样进呈内廷 ,以供审定。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烫样上的黄色标签俗称“黄帖”,

注明了建筑的名称,尺寸以及工程做法。

即便是图档也精细到极致。各种角度的立面图一一绘制,甚至还绘制了“活计图”,就是现场施工图,也正是这种“强迫症”让后人看到了辉煌的清朝建筑。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颐和园平、立面图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圆明三园(样式雷史料)


改变中国建筑史的“样式雷”建筑烫样


紫禁城宫殿设计图(样式雷绘制)

写在后面


民国年间,由于设计行业不景气,“样式雷”烫样与图档流入民间。1949年后,故宫博物院收藏了80余件烫样(烫样内容包括圆明园、万春园、颐和园等),并留存至今,十分珍贵。如今,这些古建筑的仿真模型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技艺和历史文化信息,都成为了研究“样式雷”乃至中国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