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纪委“二三四”工作法 让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增实效

今年以来,旬邑县纪委监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紧密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大局,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坚持运用“二三四”工作法,严厉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截至目前,全县共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37件,党政纪处分42人,移送司法2件2人;实施第一种形态152件156人,其中,提醒谈话107人,批评教育6人,诫勉谈话43人。

压实“两个责任”,层层传导压力

县纪委监委始终将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保障。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县委带头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精心谋划部署,制定责任清单。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汇报,并作专题安排,指导督促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将压力传导至最基层,将责任压实到具体人。二是压实监督责任。紧密围绕县委脱贫攻坚“15511”工程,研究制定《旬邑县纪检监察系统助力脱贫攻坚暨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安排意见》《旬邑县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包抓室部和相关责任人,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制定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压紧卡实监督责任。三是从严考核问责。研究制定《脱贫攻坚问责工作暂行规定》,明确问责对象,细化问责方式和情形,用严肃问责推动责任落实。将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明确考核分值。实行“月通报、季讲评、半年考核”和层层约谈机制,对每季度排名靠后的单位由县纪委监委主要领导约谈党组织负责人,县纪委常委约谈纪委(纪检组)和各室部负责人,对半年考核滞后的单位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有效倒逼责任落实。

开展“三个专项”,提升精准监督实效

紧密结合治理重点内容,精准发力,拓宽监督渠道,开展专项治理。一是开展专项行动。制定《旬邑县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专项行动方案》,成立4个专项行动小组,突出作风、项目、资金等关键问题,分阶段、分领域,采取定期专项督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专项治理,实行精准监督。共检查单位26个,发现问题线索11件,立案查结7件。二是开展专项巡察。由县委巡察办负责,组建专项巡察组,对全县10个镇办脱贫攻坚中的项目实施、资金使用,以及13个职能部门承担的产业脱贫、异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等扶贫政策落实,开展专项巡察。巡察发现问题9类31个,移交问题线索9件。三是开展专项督导。创新督导方式,坚持扶贫领域案件一周一催办,跟进督办反映强烈、复杂疑难案件,并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交办的6件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由专人负责电话督办15次、跟踪督办9次。

搭建“四项机制”,凝聚强大工作合力

坚持用机制推动工作,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发挥各自职能取得成绩最大化。一是搭建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建立了纪检监察机关与扶贫、财政、审计、公检法等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各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报县纪委监委集中处置,共收集线索37条。二是搭建委机关室部联动机制。县纪委监委各室部严格按照监督执纪工作要求流程,由县纪委信访室牵头负责,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并按程序审批承办。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明确专人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三是建立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了案件查办责任。县纪委监委先后复核案件11件,2名纪委书记被问责。四是构建协作查处模式。推行“1+3+3”工作模式(即1个常委+3个室部+3个镇办),由县纪委监委各常委牵头负责,相应室部“一对一”精准指导,职能部门密切协作,镇办迅速跟进的查处模式,快速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同时,坚持扩线深挖重点案件,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案件举一反三,在所涉及领域开展专项排查。已对全县家庭成员中有公职人员的农村家庭享受低保问题,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大排查,发现问题线索10条,立案查结1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2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扶贫领域违纪问题36起41人,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旬邑县纪委监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