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371只基金清盤 同比增 260%

迷你基金加快處置速度。12月11日一天就有3只基金髮布清算報告,12月以來已有15只基金髮布清算報告,平均每天超過1只。截止12月12日,年內已清算的基金達到371只,這一數量已經相當於2017年的3.6倍。

清盤數量相當於去年3.6倍

12月11日,華泰柏瑞泰利混合、德邦銳璟債券、中信建投穩惠3只基金擠在同一天發佈了清算報告,這種情形在2018年以來並不少見。12月5日,海富通欣悅混合等3只基金也同時發佈了清算報告,12月8日,交銀卓越回報、大成景源等3只基金也在同一天發佈了清算報告。趕趟似的扎堆清算,顯示了今年以來的基金處置在力度在不斷加大。截止12月12日,12月份已有15只基金髮布清算報告。

如果以啟動清盤程序的日期計算,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止12月12日,已有371只基金清盤,這在公募基金髮展史上為絕無僅有的。2014年匯添富首開公募基金清盤先河以來,累計有529只基金清盤,其中,2014年當年有4只基金邁出了試探性的步伐走上清盤之路,2015、2016年,各年清盤的基金數量分別為32只和18只,然而到了2017年,公募基金好像終於鼓足了勇氣,103只基金集體清盤,今年彷彿清盤成為時尚,清盤基金只數相當於2017年的3.6倍。

從基金公司角度看,今年以來清盤的基金來自69家基金公司,11只基金公司清盤產品數理在10只以上,包括長盛、中信保誠(港股02378)、廣發、德邦、國投瑞銀等。

由於清盤速度加快,公募基金月度數量甚至出現負增長。基金業協會剛剛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公募基金總數較9月減少5只。

多因素導致贖回增加

公募基金的清盤數量的爆發,與基金髮行數量的增長息息相關,其中,又以委外資金的進出引發定製基金數量變動帶來的影響最大。

據WIND統計,2014年,新基金髮行市場共有347只發行設立,2015年轉眼就翻番至824只,首募規模合計達到1.65萬億元。委外資金加速進入公募基金,當年新成立的基金數量達到1152只,首募規模也達到1.08萬億。2017年及2018年以來,委外資金進入公募基金受到監管政的規範,加上公募基金髮行監管政策有所調整,新基金成立數量分別為975只和789只。

發得多自然清得多。對比發行數量可知,公募基金清盤數量的激增自在情理之中。具體分析來看,首先是委外資金的贖回。委外資金贖回後若無後續申購資金,基金公司會選擇清盤;其次是由於監管層對“迷你基金”的嚴格監管。去年,證監會下發相關規定,在基金產品註冊審查過程中,對於旗下“迷你基金”數量較 多的基金管理人,原則上對其上報的產品適用 6 個月的註冊審查期限。部分“迷你基金”數量超過 10只的,監管就曾停該基金管理人申報新基金。此外,加上迷你基金的運營成本本身較高,即使不是委外資金定製,基金公司選擇清盤也算得上是明智之舉。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