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盤、停業平台數量衆多 按計劃兌付者寥寥無幾

整改、合規、備案成為網貸行業發展的關鍵詞,平臺存在的問題在劇烈的洗牌浪潮中逐漸暴露出來。2018年以來的網貸環境明顯好轉,跑路、詐騙等金融亂象得到遏制,清盤、停業等良性退出平臺數量隨之上升。

清盤、停業平臺數量眾多

據第三方機構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1月截止5月31日業內已有157家網貸機構清盤或停業,並且不少平臺的運營時間都在兩年以上。據網貸1號觀察發現,清盤或停業的平臺基本上都會給出兌付計劃,但是平臺真的會按照兌付計劃償還投資人資金嗎?

清盤、停業平臺數量眾多 按計劃兌付者寥寥無幾

顯然是不可能的,據網貸1號不完全統計,從1月份宣佈清盤的領投鳥到5月份宣佈停業的沃時貸,期間多達一百多家平臺相繼宣佈良性退出,但是據第三方調查發現,在宣佈清盤或停業的157家網貸機構中竟然有118家平臺的官網無法正常訪問。

平臺在宣佈退出行業後是否受監管約束呢?目前只有山東和深圳兩地的監管政策對網貸機構在停止運營後有相應要求。山東省監管要求網貸平臺在終止業務期間其網站不可關閉、高層管理不可失聯等;深圳要求平臺制定退出計劃和兌付方案並做好出借人的資金清退工作,且每週須向互金協會回報退出情況。

網貸行業隨著“1+3”監管政策體系的建立和網貸備案指引的相繼出臺,網貸行業也開始了新一輪的整改、合規、備案,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平臺歇業退出市場,但與之相應的退出機制卻尚未健全,這恐怕也是當前網貸行業良性退出亂象叢生的緣由吧。

良性退出按計劃兌付者寥寥無幾

157家清盤或停業的網貸機構中,據第三方統計發現只有20家平臺有兌付行動。網貸平臺停業、清盤作為一種相對良性的退出方式,在備案合規整改進程中將逐漸成為主流,並且隨著整改備案持續推進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平臺,但是退出的後續監督和投資者權益保護卻成為空缺。並且行業內有難免有很多平臺藉著良性退出的名義在暗中跑路,也有大張旗鼓宣佈清盤、停業的平臺並未給出具體的兌付計劃,即使有投資人資金償付計劃,但是其週期長的可怕,動輒兩三年甚至更長,投資人能夠收回本金的可能性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並據網貸1號分析師看來,目前網貸行業中選擇清盤停業的平臺要麼是資產端出現了問題,要麼就是備案無望,又或者是資金出現困難等因素。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平臺在退出後都基本屬於資不抵債,短時間內是很難全額償還投資者資金的。相對應的監管缺失和後期回款無人監督,兌付與否全看平臺的道德。

對於已經遭遇問題平臺或者清盤、停業平臺的投資者應當積極採取維權行動,儘可能追回投資的損失,但在維權的過程中要警惕騙子割韭菜和通過正規渠道依法維權;而尚未有此遭遇的投資者應當儘早往合規性較高以及備案可能性較大、綜合實力強的網貸平臺靠攏,選擇風控嚴謹、資產端優越的網貸機構進行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