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和快手数十亿融资,资本寒冬下资本重仓A轮后企业


瑞幸咖啡和快手数十亿融资,资本寒冬下资本重仓A轮后企业

资本寒冬是2018年的一个关键词,之所以会出现是复合因素反映的结果,比如经济环境、政策因素等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资金端和资产端,使得双方供需关系失衡。谈到资本寒冬,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楼市降温、股市低迷、中美贸易战、P2P集中暴雷、影视、游戏、区块链、自媒体等行业被理性监管,这无疑让寄存与各个角落的资金变得敏感,缺乏了流动性,寒冷也就成为正常的反应。

反观创投圈在资本寒冬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募资的难度提升了,投资的频次和额度降低了。据投中研究院VC/PE统计报告显示,2017上半年市场完成募集资金的规模达1342亿美元,而这个数字在2018上半年仅为341亿美元——同比下降74.59%。清科研究院的数据也透露出相似的风向:募资总额在下滑。2018上半年募资总额3800亿元,比起2017上半年的8600亿,降幅达56%。资本寒冬下的企业融资出现了两极分化,A轮之前的企业融资成功概率很低,死亡数量激增。A轮之后的企业反而获得了大量的资本,快速攻城略地,异军突起。从今年媒体发布的融资报道就可以看出端倪,频传融资捷报的企业很多都是亿级融资额,几百万的融资额少之甚少。

瑞幸咖啡和快手数十亿融资,资本寒冬下资本重仓A轮后企业

资本寒冬下私募基金募资艰难,大批缺乏募资渠道和能力的小基金被冻死,而这些基金的盘子很小,投资额度有限,所以大多以投资早期项目为主。这样一来,早期创业项目在股权融资的道路上会很艰难,再加上债权融资的成本高、门槛也高,就会让一大批早期项目因融资难而死掉。

身处头部的知名基金公司也因为募资难,使得投资变谨慎,投资策略发生很大变化。钱少的时候,试错成本高,稳健保守型投资成为主流。一方面,与其投资不确定性较高、风险较大的早期项目,倒不如投资相对成熟的中后期项目,因为A轮之后的项目各方面数据已经成形,发展好的已经实现盈利,这时候资本进入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另一方面,“广撒网、重点捕捞”的投资策略已经不适用于现阶段,很有可能网撒的很大,捞上来的都是死鱼。早期投资,下一轮都不知道有没有人接盘,退出难考验着各方基金。

今年是中国企业上市比较频繁的一年,小米、美团、宝宝树、蘑菇街......,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基金公司面临的资金压力,希望尽快通过上市实现股权退出,缓解资本寒冬带来的寒冷。但是这种情况下上市出现了估值倒挂的现象,即上市就破发,市值低于估值。

瑞幸咖啡和快手数十亿融资,资本寒冬下资本重仓A轮后企业

资本寒冬倒逼基金内部调整组织架构,重新审视阶段工作重点,促使工作重心由增量市场倾向存量市场,从“投前”转向“投后”,从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寻找新项目到把目光放在被投企业投后管理体系化建设上,语境从“投出独角兽”转变为“培养成独角兽”。他们会寻找那些投资过的、有发展潜力的、更受资本青睐的项目,倾注更多的资源、时间和资金重仓押注,因为只有这样投资成功的概率才会大。各方基金众人拾柴火焰高,烧也能把项目烧上市。

而就在今天,瑞幸咖啡完成了2亿美元的B轮融资,以老股东增资为主。另外,据36氪最新报道,快手正在进行10亿美元融资,估值250亿美元,老股东悉数跟进。本轮融资并非创始人宿华主动寻求,而是由老股东发起。这再一次论证了资本寒冬下重仓押注的投资逻辑。

瑞幸咖啡和快手数十亿融资,资本寒冬下资本重仓A轮后企业

啤酒有泡沫才好喝,但泡沫太多就看不到酒原来的颜色了。资本寒冬之前创投圈是有泡沫的,PPT驱动型公司很多,项目估值也很高,对于金钱的追逐撑起了繁荣假象。知识付费、虚拟现实、共享经济、新零售、人工智能、区块链,风口一年接着一个,创业投资圈相当热闹。似乎创业变成了一个纯金融的生意,资本被神化,很多公司渴望榜上金主大腿,即便不缺钱也被资本塞了很多钱,殊不知越急功近利越难聚焦于商业本身。

如果没有资本寒冬,也许大部分人还在蒙眼狂奔,心存侥幸的认为好日子还很长,贪婪的享受金钱的味道。熟知,资本寒冬的到来打破了梦境,有的人冻死了,有的人冻醒了,吃的胖的人也许能挨过这个冬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