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多點+物美”數字化零售跑在了阿里前面


假如“多點+物美”數字化零售跑在了阿里前面


物美的數字化改造比其他傳統零售商快一小步嗎?

文 | 王彥麗

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核心導讀1、發力數字化較早的物美超市,與其他零售商的做法有何不同?2、為什麼物美聯想橋店的選品和陳列,與去年底有很大不同?3、傳統商超想達到庫存週轉13天,究竟需要具備哪些能力?4、多點的盈利方式與其他新零售賦能平臺有何不同?


看完北京的物美聯想橋店,《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認為,“多點+物美”的數字化改造已進化到2.0版本,當然這是粗略地對比今年上半年的改造成果,所形成的一種整體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2.0版本不止對於“多點+物美”內部。即使放到整個零售業,說“多點+物美”的數字化進程已經跑到2.0版本,也是不為過的,當然不能說其他零售商還在1.0階段,至少,多點+物美確實表現出一些進階。

回望過去的一年時間,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事情是:多點+物美做了哪些事情?它是否真的比傳統零售的數字化快了一小步?作為一家數字化服務商,多點更多的是面向整個零售行業的。

多點的價值也是特別的。既不是像阿里那樣,深入股權層面的系統改造;也不是京東到家那樣,主要側重於O2O模式擴大門店出貨量。從相似度上尋找多點的同類夥伴(或說競品),閃電購、淘鮮達(阿里平臺獨立業務)、盒馬數字化輸出業務,反而更像。多點和他們一樣,淺層次的改造,深層次的賦能。

而且多點自己的進化速度,從未減緩。不久前的一次公開活動上,盒馬CEO侯毅對物美董事長張文中表達了由衷的敬佩。張文中回饋給侯毅的話,則更像面向全行業做了一次他所期望的格局劃分:盒馬去建新城,他去改造老城。

張文中自認得以改造老城的工具,就是多點。當然,有關中國85%(即全社會消費零售份額的實體部分)舊城改造工程,阿里集團CEO張勇也老早表態了,這是阿里新零售的重中之重。

可以說,多點要做的業務,現在是和整個阿里新零售,站在一個比較維度上的。也因為這樣,多點自己的進化速度,不僅不能減緩,還要加速。合作伙伴物美在其中,更多扮演著驗證者和配合者的角色。

物美聯想橋店,2017年底在多點的協助下,開始了全面的數字化改造工程。這也是物美首家門店,實現從前端到後端的系統改造工程。

而阿里新零售對於85%“舊城改造”工程的第一樣板工程——大潤發,至今尚未開始對其前端門店做系統性大改造。

為什麼?這是一個巨大的話題,但還能把答案說小:阿里實施大潤發的數字化改造,除了大潤發本身複雜的零售全鏈路體系外,如何將大潤發本就複雜的體系,再深度接入更為複雜的阿里數字化體系,難度太大,耗時太長,風險太多。

多點天然的少了這些“麻煩”,多點與零售企業之間,更像“就事論事”的做事方式,問題發生在哪裡,多點就解決到哪裡,並將問題的所以然解決,最多往前推進一步。這點,多點和物美的改造案例,特別典型。

改造前,物美這家門店每月淨虧損額100多萬,是整個物美體系中,虧損排名前三的門店;改造後,門店經營面積由之前的12000平米縮減到6000平,目前更是縮減到3500平,但日銷額卻由改造前的30萬做到現在的50萬,利潤率提升了1.1倍。

同時,物美聯想橋店的後倉改造為“週轉前置倉”,只存放快消品,既滿足線上訂單,也提供前場補貨。截至目前,聯想橋店的庫存週轉天數已經降到13天,大大提升了庫存管理水平,相應的行業平均水平,則要40天左右。

從虧損門店到盈利門店,並且庫存週轉降低到13天,聯想橋店的一系列數據在

傳統零售行業,確實具有標杆意義。最重要的是,這家門店的很多數字化玩法,現在已經明顯區別於其他商家了,並且是其他商家玩法上的一個進階。

- 1 -

“我們不一樣”:多點+物美的數字化2.0

這種不同要先從看得見的東西說起。還是拿聯想橋店為例,今年3月,在門店的收銀環節,多點開始推“自助購”,而在此之前,多點推的是另一種自助收銀設備“自由購”。

自助購、自由購,概念一字之差。實際體驗,顯然差別的不是一點,是“多點”,是進化。


假如“多點+物美”數字化零售跑在了阿里前面


多點的自由購設備

當多點已經用自助購逐漸取代的自由購時,一些大的零售巨頭正在嘗試類多點“自由購”的設備,如騰訊掃碼購等。此時,多點在合作門店設置十多平米的自助購專區,已經跑得很成熟了。


假如“多點+物美”數字化零售跑在了阿里前面


多點自助購專區

對於用自助購補充自由購的原因,多點合夥人劉桂海毫不諱言;“自由購有一個核驗環節,當消費者購買很多件商品時,我們發現核驗的時間並不比人工收銀環節短,甚至也出現了嚴重的排隊現象。”

因為這個原因,多點在自由購通道旁邊,又開闢了“自助購”專區。一個自助購專區可以放置八臺左右的設備,可供八位消費者同時進行收銀,而這個區域只需要兩名員工。

在減少大賣場排隊情況、提高人效方面,劉桂海認為自助購是更優的選擇。

另一個區別於其他商超的改變是:門店前置倉改為週轉前置倉。

門店前置倉、週轉前置倉,又是一組不易從字面上直觀看出差別的模式進化。實際上,這種進化的後端難度不小,倉做週轉,意味著類似數字化已經在供應鏈端起作用了。

門店前置倉目前已經成為零售商超的常態,不管是與京東到家合作,還是與淘鮮達、閃電購等新零售賦能平臺合作,你會發現在這些賣場裡面,通常都會開闢一個前置倉,做線上訂單的打包、配送。

去年的時候,多點也還在做門店前置倉,即在賣場開闢100平左右的面積,提升線上訂單的揀貨、打包等環節的效率。

今年開始,物美超市已經放棄了這種做法,而是集中精力對後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把後倉既作為門店的補貨倉,也作為線上訂單的揀貨倉。物美聯想橋店經營面積一減再減,與後倉面積的縮減有很大原因。


假如“多點+物美”數字化零售跑在了阿里前面


週轉前置倉也採用電子價籤

劉桂海透露,如果做門店前置倉,線上商品庫存和門店商品庫存就是兩個系統。例如前置倉的某件商品斷貨後,明明門店還有這件商品,但線上也只能顯示該商品缺貨,根本原因是線上線下的庫存系統沒有完全打通。


假如“多點+物美”數字化零售跑在了阿里前面


週轉前置倉中的線上揀貨區

聯想橋店做了週轉前置倉以後,後倉只放置快速週轉的商品(後倉面積便能大幅縮減),這部分商品既可以為前場補貨,也可以為線上揀貨,生鮮、長尾類商品則在前場直接補貨。

因此,在聯想橋店的後倉,《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發現一個幾十平米的線上揀貨專區,有店員會根據訂單信息集中把商品揀貨到這個區域,四位店員再根據每份訂單信息,完成分揀、打包工作。這樣一來,前置倉不必再佔用較為寶貴的前場營業面積,揀貨員又能避免滿場飛奔揀貨。

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樣的改造,使得門店庫存信息完全透明。一件商品,不管是線上銷售出去,還是門店端銷售出去,庫存信息會自動減去一件。而庫存信息精準後,補貨環節也會變得高效、準確。此外,還可以做線上線下同步促銷,當線上可以買一贈一時,門店也必然是買一贈一。

因此,多點對物美超市的改造,目前是走過了別人走的路之後,又做的進一步改造升級,頗有種“快人一步”的感覺。其實根本原因,還是物美門店數字化程度的加深。

傳統零售進行數字化變革的效果,或許從物美聯想橋店開始,讓人看到很務實的改變和進化。

- 2 -

讓門店所有動作透明化、規範化

劉桂海強調,門店數字化的最終效果,並不是指導、建議門店怎麼做,而是變成一種要求和規範——店員必須遵循這樣的流程去操作,讓傳統零售的各個環節變得數據化、透明化、規範化。從而打掉過去的諸多灰色地帶。

譬如,聯想橋店的每個貨架都採用了電子價籤後,貨架的尺寸,每類商品的貨位,以及商品數量都要數字化,這樣就消除了一些徇私舞弊的空間,工作人員只能根據要求進行補貨、上貨。

由建議到要求,雖然只是兩字之差,但背後是物美超市數字化水平的極大提升。這裡的核心點就是,盡一切手段抓取用戶數據。

在聯想橋店,抓取用戶數據有這樣幾種手段。首先,門店內佈置了20多個帶有計算機視覺功能的攝像頭,這些攝像頭會針對來店用戶,進行性別、年齡、來店次數、購買行為等方面的統計。當然,由於這種攝像頭成本較高,目前暫未有更大密度鋪設。

其次,智能購環節抓取用戶信息,不管是通過自助購收銀,還是自由購收銀,自助收銀設備都會對用戶購買信息進行統計。

此外,就是與騰訊雲的對接。多點目前已經接受了騰訊的投資,同時雙方也達成一系列戰略合作,其中一項就是與騰訊雲合作,即與騰訊的大數據進行打通,挖掘潛在用戶,並形成更加立體的用戶畫像。

以上這些數據再進行交叉、驗證,最終就形成了聯想橋店越來越清晰的用戶畫像。這也是為什麼在聯想橋店,門店更清楚如何選品,知道一件商品應該擺放的位置。

今天的聯想橋店,相比於半年前,它的選品、陳列方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劉桂海介紹,這是因為隨著門店對用戶信息積累,平臺對門店選品、陳列發揮了更大指導作用。

與此同時,手機工作臺的上線,也是對門店管理流程的簡化和優化。聯想橋店的辦公區域,如今只有十幾平米,因為幾塊大的智能屏幕,可以將門店的各種實時數據進行統計,而店長只需要登錄手機工作臺,就可以完成日常所需工作。


假如“多點+物美”數字化零售跑在了阿里前面


聯想橋店辦公區域的智能顯示屏

據店長介紹,他的手機上安裝有移動物美APP,打開以後,能夠看到這家門店的各項業績指標,如當天的交易次數、銷售額、淨毛利、庫存週轉等數據,包括一些審批的OA流程也都可以在手機端完成。

而所有這些智能產品的上線,都促使門店的操作更加簡單、透明。

- 3 -

數字化改造效果還看商超自身基因


事實上,很多傳統零售商已經意識到了數字化改造的必要性,也在積極主動地推進數字化進程,但結果表明,並不是每家傳統零售商,都能夠做到庫存週轉天數只有13天。

劉桂海表示,門店的數字化,從0到做到30%,多點可以在兩到三個月內完成,再深一層的數字化,就要涉及供應鏈的改造。而改造效果,就與傳統零售商的供應鏈能力強弱有關了。

多點與物美合作之所以順暢,除了雙方的共同管理背景外,重要原因在於物美本身的供應鏈能力較強。一方面是與供應商具有談判能力,另一方面,自營商品的比例也較高。

據劉桂海介紹,跟很多零售商接觸完,他們才發現,傳統零售在數字化過程中,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傳統零售商也想改造,但他們原有的系統服務商並不配合,或者跟零售企業報一個很高的價格,才願意開放接口。

有的零售商雖然羨慕物美的13天庫存週轉天數,但這種週轉結果的取得是建立在供應鏈的深入改造,以及向門店後倉的改造,甚至還要從零售企業的採購環節進行改造。很多零售企業到了這一步,就困難重重了。因為很多零售企業在採購作業上,大都有多年約定好的結算等模式。但這個環節不去介入,後端又不可能得以深度改造。

《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看到,這樣改造條件,不是每個零售商都能做到。例如有些零售商的倉庫是租賃的,從倉到店的物流外包給第三方,也沒有做自營商品的能力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數字化改造的效果。

“有些零售商基本沒有自營商品,甚至全部是聯營,主要通過物業方式創收,這樣就很難在供應鏈方面進行改造了。”劉桂海解釋道。

物美則強在供應鏈能力,有自己的倉庫以及物流團隊,北京建有生鮮加工中心,自營生鮮商品佔比達到70%,這就是物美聯想橋店做到庫存週轉13天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傳統零售商認識到數字化是必然趨勢,也紛紛加入改造隊列的時候,不管選擇多點,還是京東到家、淘鮮達、閃電購,其實數字化水平本身也要看零售商的基因——是否具有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因為它關係到整個數字化深度,以及對零售商降本增效的實際效果。

- 4 -

多點如何解決盈利問題?

雖然傳統零售水平參差不齊,但作為一個新零售賦能平臺,多點依然有自己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將業務模塊化、細分化。目前多點的賦能模塊包含:電商O2O、手機工作臺,會員系統、商品系統、供應鏈系統、鷹眼系統、線上線下一體化系統等。

這樣的業務拆分,也讓多點在2019年不再侷限於區域零售巨頭的賦能,一些小的零售業態也可以嘗試多點的部分數字化產品。因此,模塊化其實是為了更好地行業化。

這種業務細分也讓多點的商業模式更具特色。目前幫助傳統零售進行數字化改造的平臺並不少見,除多點外,還有京東到家、淘鮮達、閃電購等平臺,但各大平臺的商業基因、資源、側重點,其實還是不太一樣的。

多點主要做門店端的數字化改造,O2O電商雖然被很多商家看重,但對於多點來說,這項業務並不是必須,甚至一些合作商家就沒有上線O2O,而是採用了其他的數字化產品。

對於京東到家和淘鮮達來說,還是側重流量、履約端的賦能,因為有明顯的流量優勢,雖然門店、用戶商品的數字化也在嘗試。但業務重心有別,商業基因也不同,所以深入到商超供應鏈端的改造未必做得順手。

而流量平臺也有自己的盈利方式,即隨著合作商家的增多,服務費將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但多點的盈利方式就不是單純如此了。

“電商配送到家我們是抽取5個點,但我要付配送費,當很多地區沒有達到一定的配送密度時,這一塊其實不賺錢。”劉桂海坦言。

目前多點與40個大型零售企業5000多個實體店合作,覆蓋零售企業銷售額2000多億,多點會員總數達到5000萬,月度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

即便如此,多點依然還處於投入階段。因為隨著業務擴張,每進入一個新市場,都需要新的投入,包括系統研發、市場補貼等費用。加上多點的設備基本是免費提供給商家使用,從合作伙伴那裡賺錢,多點走的並不容易。

不過,已經步步取得對多家商超的供應鏈方面的介入,多點已經發現了一些新的盈利點:“我們正在嘗試與品牌商進行合作,例如寶潔、聯合利華、百事、伊利等,我們與寶潔的戰略合作已經做了一年,寶潔今年在整個物美體系也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劉桂海說道。

多點可以提供給品牌商的是,與消費者更好地溝通,並做一些促銷活動,這是品牌商喜聞樂見的事情,也是多點一個新的贏利點。

作為一家新零售賦能平臺,自身的造血能力正變得愈加重要,即補貼停止後,你依然能靠自己活下去,這其實是所有新零售賦能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多點,目前已經嘗試解決這一難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