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赴非洲記事

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1978年赴非洲記事

時光如流,幾十載彈指而去,人生有諸多經歷封存在腦海裡,唯兩次赴非之行難以忘懷。

一、赴尼日爾

1978年,國家實施援非建設,從地方招聘服務工作人員。我通過嚴格的政審和技術考核,被派往中國駐尼日爾大使館農業組做炊事員工作。

我們一行人先在京集訓了20天,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法語單詞,以備在當地所用。每人發給了800元的服裝費,購置了兩套中山裝、皮鞋等生活用品,爾後整裝待發。

當時國際形勢複雜,飛機不能直通目的地,只能繞道巴基斯坦,而此次行程卻來了個南轅北轍。在巴逗留了一夜,第二天早登機,途徑沙特、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奧地利、瑞士等國後,飛臨了法國戴高樂機場上空,飛機正準備下降,天降大霧,不能降落,轉機鄰國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機場降落。戴高樂機場又發指令,大霧消散,可以降落,就這樣飛機折騰了一番,飛回戴高樂機場降落。降落後,進入機場大廳,巴黎的景象映入眼簾,人流中奇形怪狀的服飾,燈紅酒綠的商家,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光怪陸離令人眼花繚亂,在大庭廣眾面前俊男靚女毫無顧忌的擁抱、親吻。我初次見到這樣的場景,感到有點尷尬,忙把頭轉向一側,心想這就是花花世界?我們被安排在賓館下榻,內部設施高檔,空調、電視、冰箱等一應俱全,投上硬幣即可從冰箱取些小食品、飲料等,快捷、方便、時尚,資本主義國家之先進程度可見一斑。我們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在巴黎待命,趁此機會走馬觀花地瀏覽了巴黎的名勝古蹟。第八天早上,乘法航“道格拉斯”班機飛行了7小時後抵達尼日爾首都尼亞美。

尼日爾共和國是西非一個內陸國家,距赤道較近,地勢北高南低,面積26.7萬平方公里。官方語言是法語,首都尼亞美。我們剛下飛機,一股熱浪即撲面而來,悶熱難耐,好在已有思想準備,只好慢慢地適應了。

尼日河長達600公里,南方是農業區,北方為沙漠區。

這次我國援助工程項目是開發沿河灘塗,興修水利,種植水稻,引進我國先進設備和技術。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按既定的規劃部署,頭頂烈日,不懼酷暑,測量施工,一個個身上曬的黝黑,有的人皮膚灼傷,曬出了水泡。更為不利的是大多數人因水土不服,消化不良鬧肚子,甚至有的人大便都拉在褲子裡,因而我們後勤一班人深感憂慮,責任重大,國家的使命,是我們援外人員的擔當,特別是大國的威望絕不能丟,更不能叫工程進度受影響。

我一次夜間上廁所,經過徐合民工程師寢室,見屋子裡的燈還亮著,隱約聽到他輕微的呻吟聲,心想,晚上開飯時見他精神欠佳,身體一定出了問題。我敲門進屋,見徐工面色萎黃,大汗淋漓,雙手摁著腹部,緊皺眉頭,非常難受的樣子。見此情景我回身叫醒了同室的陳瑞祥,我倆把他送到中方醫療隊。經過一個小時的緊急處理,徐的病情得到緩解,醫生診斷為胃潰瘍急性發作,適時做了住院診治,病人轉危為安,我們也鬆了口氣。接著炊事班每天抽出一人,到醫院照看徐工,想方設法做可口的飯菜,堅持數日,直到徐工程師病癒出院。出院時,他動容且感動的說:“在異國他鄉,大家就是一家人啊。咱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歸國後徐合民曾任遷安縣縣長,縣委書記,唐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為解決援外人員水土不服問題,領導千方百計組織醫療人員診治,我們後勤工作人員又設法搞些藥食同源的中草藥,在一日三餐上下功夫,調理好飲食,解決燃眉之急,通過援外全體人員的不懈努力,採取各種治療手段,人們慢慢適應了當地的生活和氣候條件,身體狀況越來越好,為此,領導也表揚了我們。

在祖國的全力支持下,援助尼日爾工程項目如期竣工,終於把藍圖變成現實,昔日一望無垠的不毛之地,荒草叢生的灘塗變成了一片片金燦燦的稻田。

在尼日爾兩年半的時間裡經歷過許多事情,其中有一件事讓我刻骨銘心。那是在回國前夕,工程已近尾聲,人們相對輕鬆了許多,一天傍晚夕陽西下,悶熱難耐,當地人愛泡在河裡洗澡。晚飯後我和同事小張去河邊散步,此時洗澡的人們陸續回了家,當走到河邊,發現河水裡幾隻小手在晃動撲打,似乎是小孩在戲水打鬧,再定睛一看,大事不好,有人落水了!我三步並作兩步,氣喘吁吁跑到跟前,來不及脫衣服就跳入水中施救。小張不識水性,只好眼巴巴的乾著急喊人。我一頭扎進水裡,上前就抓住了一個小孩,用手推,用頭頂把小孩弄到岸邊。小張忙伸手把人拽上岸。當我回過頭再看另一個小孩時,已不見蹤影,是被水流沖走了。我立即衝進水裡,但卻感到有些體力不支,慌忙之中嗆了幾口水,眼冒金星,身子發軟。但是使命在肩,救人要緊,必須咬牙堅持,決不能放棄一條鮮活的生命。我順水流搜尋,終於碰到了一隻小腳,頓時來了精氣神,一把緊緊地抓住這隻腳,使出平生力氣向岸邊遊,小張順勢甩過他的上衣,我猛抓住襖袖的一頭,另一隻手拽著小孩的腳游到岸邊。我倆忙給小孩控水,眼看小肚子憋了,眼睛也慢慢睜開了,孩子得救了,這時候,跑來的人們圍攏過來,孩子的親人哽咽著用聽不懂的語言千恩萬謝。事後,尼日爾當地政府中國援尼農技組對我們捨生忘死、見義勇為的精神進行表揚,並頒發了獎狀和獎金。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尼友誼源遠流長,我作為一名赴尼日爾援外的一員,倍感欣慰與自豪。

二、在突尼斯

第二次赴非是我國專家組援建突尼斯時做後勤服務工作。

突尼斯共和國位於非洲北部,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屬撒哈拉氣候,面積16.415萬平方公里,人口1038萬人,伊斯蘭為國教,阿拉伯語為國語,上層多用法語,1964年與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援建突尼斯水利專家組的援建項目是麥崩水渠,此項工程由南至北全長2000公里,分兩個工區,主要是解決居民飲水灌溉問題。我國派出近200人工程技術隊伍。該項目動用先進的機械化施工,國家用巨資引進的美國大型機械,這個龐然大物,當時堪稱水利工程的“巨無霸”。每當機器隆隆過後,8米寬、4米深的水渠赫然在目,頗為壯觀,令人驚歎。當時在我國國力尚不理想的前提下,無私支援非洲人民,這種國際主義精神得到了非洲各國家的高度讚揚,奠定了中非友好的基礎。

這項工程我國政府非常重視,抽調的援非工程技術人員都是業務骨幹。在突二年期間,他們堅持在施工現場,迎風雨,戰酷暑,不辭勞苦,奮戰在第一線。我們來自五湖四海幾名炊事員,說話南腔北調,交流較困難,在後勤領導的帶領下,團結一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千方百計做好本職工作。民以食為天,吃乃第一要務,它關係著工程的順利進行,關係著200人的身體健康,更關係著國家援外的聲譽和成就,我們經常開會獻言獻策,想盡辦法把伙食搞好,國家定期運送乾菜、粉條、木耳等能長期存放的食物,每天由當地市場購買新鮮蔬菜水果,餐桌上兼顧南北方和幾位少數民族人員的飲食習慣,做到一絲不苟。飯菜力求品種花樣多,吃著有滋味。因工作需要經常有晚歸的人員,炊事班每天留值班人員不厭其煩地把飯菜安排妥當,保障每一位晚歸的同志吃上熱乎乎的飯菜。雖然談不上珍饈大餐、美味佳餚,每個人都吃得津津有味,臉上掛滿笑容。

該項工程在工程技術人員的努力下,如期竣工,工程含揚水站,渡槽、隧道等系列配套項目,由空中俯瞰,水渠如一條銀帶,悠悠延綿,貫穿南北,銀光閃爍,美麗壯觀。

1984年,中央率代表團親臨工程現場參加了竣工剪彩儀式,表示祝賀,並共敘中突友誼萬古長青。工程技術人員受到國家和突尼斯政府的獎勵,我們炊事班同樣得到了獎勵,兩個大獎狀我當成寶貝一樣帶回了家,保存至今。

突尼斯濱臨地中海,盛產橄欖,橄欖油在世界久負盛名,我們駐地附近橄欖林隨處可見。那一年10月份,正值橄欖果收穫季節,一天午飯後,是炊事員休息的時間,我約上同事小鄭到林邊散步閒逛。剛進林子,只見兩個摘橄欖果的姑娘驚恐萬分地喊叫,我們循聲前往,看究竟發生了什麼情況,突然發現一條黑褐色的蜥蜴,足有一米半長,正虎視眈眈地向姑娘們靠近,把兩個姑娘嚇得魂不附體,喊叫聲也變了音。遇到突發情況,我心中一驚,但立刻冷靜下來,我囑小鄭要沉著,千萬別亂方寸,隨手撿了一根粗大的樹枝,小鄭也撿到一根大樹枝,我倆奮力衝向張牙舞爪的蜥蜴。蜥蜴見有人來,掉頭吐著可怕的大長信子,兇相畢露地向我倆示威,我們大著膽子,也顧不了多想,決心要和蜥蜴決一雌雄,救下兩個姑娘。蜥蜴見來者不善,一下沒了威風,爾後知趣地掉頭溜走了。兩個小姑娘嚇得蜷縮成一團,我們上前把她們拉起,並示意那條大蜥蜴逃走了。小姑娘擦乾眼淚,投以感謝的笑容和目光。我們安慰她們一番後,送她們安然回家。第二天姑娘家人送來了兩桶橄欖油,再三表示感謝。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四十載彈指一揮間,我國對非洲國家的無私援助,歷久彌新,得到了非洲各國政府的讚揚。

(作者劉煥利,原政府招待所退休職工;耿士生,樂亭鎮五街村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