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為什麼叫“老佛爺”?

芳緋文學


慈禧太后(1835-1908),葉赫那拉氏,清代正黃旗人。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惠徽之女。於咸豐元年被選入宮,初封蘭貴人,後進懿嬪。咸豐六年生子載淳,再進懿妃,之後又進懿貴妃。

從咸豐六年生了兒子,到咸豐十年英法聯軍進犯北京這四年間,這個後來掌管天下的女人一直是懿貴妃,直到十一年咸豐於熱河駕崩,她才上徽號“慈禧”成了太后。


兩個皇太后。

區別於鈕鈷祿氏,又以當時居熱河行宮煙波致爽齋西暖閣為名,故稱“西太后”。

咸豐走了之後,親兒子載淳繼偉,定年號祺祥。這時的權柄被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等顧命八大臣牢牢掌握,如果沒有後來的叔嫂聯手,“祺祥政變”的話,就沒有之後禍害中國近半世紀的老太婆的事了。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政變成功,顧命八大臣死的死,廢的廢,兩宮太后掌權,進而垂簾聽政,改年號為“同治”。

這便開啟了近半世紀的垂簾歲月,生生耗死了兩任皇帝,直到欽定溥儀為宣統之後,才戀戀不捨地昇天去嘹!



死了之後又變了稱呼,成了太皇太后。

在光緒朝,宮廷自皇帝依次及宮眷,均以男性稱呼,有時亦稱呼為“老祖宗”,皇帝稱之“親爸爸”。

至於老佛爺之稱,則以慈禧時做觀音大士妝,李蓮英為善財童子,李蓮英之姊為龍女,用西洋法照一大像懸於寢殿,於是宮人均稱呼為“老佛爺”


這恐怕是中國最早玩COSPLAY的人了吧?關鍵周圍人都還湊趣,拍馬屁似的叫著“老佛爺”,叫著叫著,老太太真以為自己是老佛爺了,這也是個狠人,硬生生地騙過了自己……


九應


慈禧為什麼叫“老佛爺”?回答這個問題用幾張慈禧的cosplay老照片最貼切了,您瞧著。

您瞅見了嗎,這幾張老照片,當中的老太太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慈禧皇太后,圖三旁邊是扮演成護法的李蓮英,他們身穿著“戲服”,慈禧頭上還有一個招牌,上寫普陀山觀音大士,仔細看她的左手上還有一個玉淨瓶有沒有,真是cosplay的極致之作。

慈禧叫老佛爺的名字的始作俑者,正是旁邊的這位大太監李蓮英,據說他極度的能揣測慈禧的心思,在慈禧太后剛滿40歲的當口,慈禧又想出山垂簾執政,但苦於找不到太好的藉口,於是李蓮英幫助她在萬壽寺大雄寶殿的後面建了一座佛殿,完工之時,把文武大臣都叫過去候著,他去請慈禧前來“剪綵”,結果等慈禧到了地,他故意大喊“老佛爺到。此事文武百官也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爺!”慈禧見狀明白了一半兒,但她故作不解問道:“你們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爺呀?”李蓮英他們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爺呀!”“您就是當今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啊!”

於是,經過李蓮英的這一頓策劃,慈禧老佛爺的名頭被叫開了,在之後,文武百官見到慈禧後都開始改成老佛爺了,慈禧也欣然接受了。


老豬的碎碎念


眾所周知,慈禧身邊有個大太監名為李蓮英,此人深得慈禧的喜愛,因為他非常會討慈禧的歡心很會來事,至於慈禧為什麼叫老佛爺,這也歸功於李蓮英。準確的說,慈禧老佛爺這個稱呼還是李蓮英給慈禧的。

根據記載來看,李蓮英一直在變著花樣討慈禧的歡心,慈禧對佛一直很虔誠,每天都是必須唸經供佛之後才休息。這個特點被李蓮英看在眼裡,於是他便想了個辦法讓慈禧開心一番。當時慈禧在一座寺廟裡面遊玩,李蓮英提前安排好人在大雄寶殿裡配合他。他自己跑到慈禧跟前說,大雄寶殿的佛像在發光。

慈禧一聽還有這種事,這可是吉兆,於是趕緊讓李蓮英帶著自己前去觀看,慈禧到了之後,眾人立馬下跪,高呼老佛爺,慈禧愣住了,問李蓮英這是拜誰呢?李蓮英說拜的還能是誰,當然是老佛爺你啊,眾人使勁誇讚慈禧,並且說她和觀世音塑像非常的相似,老佛爺非常的開心,這件事傳出去之後,人們都習慣稱慈禧為老佛爺。

當然這個事情還有另外一個版本,有一年華北地區大旱,慈禧看到這種情況,整日在求雨,黎民百姓們也用各種方式求雨,在慈禧求雨的第三天,天空果然下起了大雨,李蓮英非常的興奮,趕緊拍馬屁,說慈禧好比老佛爺一樣,求雨三天便來雨,真的是了不得。

關於這個稱呼慈禧也很受用,李蓮英叫的多了,周圍的人聽到也都這麼叫,所以說慈禧老佛爺這個稱呼不是她自己起的,而是李蓮英為了拍馬屁給她起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相傳,慈禧的這個稱謂是有一個典故的。
當年,慈禧聽說江湖上有一位異常聰明而且畫技又很強的和尚,他不僅擅長繪畫各種形態的觀音菩薩像,而且還功於各種各樣的蘭花和菊花。慈禧非常虔誠、尊崇觀音菩薩,而且自己的小名又叫蘭兒。由於這兩方面的原因,慈禧命人將這個和尚請來。
慈禧有意要考考這個和尚,想看看他是否如人們所說的那樣聰明。慈禧拿出一張四尺長的宣紙,要其在這紙上畫出身高為八尺的觀音像。不久,和尚將畫好的觀音畫拿來獻給慈禧。畫上是觀音菩薩彎腰取放在地上花瓶中的一根柳枝。和尚解釋說,這個觀音菩薩上下身各四尺,這是彎腰時的畫面,若要站起身來,就是八尺的身高。慈禧聽後認為和尚果然聰明,而且畫得也很出色。
看著觀音菩薩像,慈禧說:自己的道行還是不夠,佛法方面造化還是太淺,看來還是要出家修煉修煉。慈禧不過是說說而已。但李蓮英立刻跪在地上說:您就是我們的老佛爺,您不出家也是我們的老佛爺。“老佛爺”的稱呼就這樣不脛而走,漸漸地被人們叫了起來。
還有一種說法是,清朝是女真族建立起來的王朝,女真族最高位的頭領叫“滿柱”,“滿柱”譯為滿語就是佛爺的意思。那麼佛爺就是清朝皇帝的象徵。慈禧讓人稱自己為老佛爺,就是要像男性皇帝一樣,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特權。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對於慈禧為什麼叫“老佛爺”這個問題?咱也不賣官子啦,也不扯犢子啦!直接就撈乾的說。慈禧作為清朝末年實際掌權者,統治江山達半個世紀之久,對於她的傳奇一生,人們的評價自然是貶大於褒,慈禧的為人在中國近代史上也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


由於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和權利,滋養了她專橫跋扈,為所欲為,唯我獨尊的性格。在她眼裡她就是神主,雖然她也信封神靈,沒事的時候也參禪拜佛,但她並未覺得神佛有什麼神聖。慈禧認為自己位居皇太后,並且常常垂簾聽政發號施令,皇上都要聽他的擺佈,所以她自問自己的地位也不比神佛差哪去。

於是慈禧太后閒暇之餘,就自己裝扮起了神佛來,她扮的最多的角色就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

慈禧身穿滿服,頭戴毗盧帽,學著觀世音菩薩的一舉一動,或坐或站,站的時候,左手執一淨水瓶,右手那一柳枝。做的時候,左手放在膝蓋上,右手持一念珠。背後懸掛一條橫幅,上書“普陀山觀音大士”字樣,慈禧這般裝束貌似觀世音菩薩下凡來到人間。

為了跟好襯托自己,做到觀世音菩薩的意境,慈禧每次還讓最寵信的大太監李蓮英裝扮成善財童子,讓她的親信的女兒四格格扮成小龍女,站立在她的左右。慈禧覺得這樣才是最完美的。才是令她最滿意的效果。


慈禧太后不僅如此,還特意找人拍下來當時的場景,製作出巨幅相片掛在了自己的寢宮裡面。

慈禧這樣做也是為了證明自己就是神,觀世音在天上,我慈禧太后在地上,你可以稱神,我慈禧也能做到。

由此可見慈禧太后這個老奸巨猾的娘們,她的野心有多大。

更有甚者,大太監李蓮英為了討好慈禧太后,溜鬚拍馬,為虎作倀,居然在當時高呼慈禧太后為“老佛爺”。這令慈禧太后非常高興,不僅重賞了李蓮英,而且從此還要求其他人也這樣叫她“老佛爺。”



就這樣慈禧太后又多了一個“老佛爺”的稱號,至此黃宮內外“老佛爺”這個大名不脛而走。以至於到了今天,在小說,影視劇中大多都是這樣稱呼的。


任馳贏天下


自慈禧往後,到民國,掌權者往往都是有帝王之實的,但絕不能稱帝,一稱就完蛋。袁世凱就是個鮮活的例子,都終身總統了,而且還可以指定接班人,已經是事實上的皇帝了,非要再弄個洪憲皇帝出來,結果不僅竹籃打水一場空,而且還遭了個身敗名裂,含恨終身。

但像慈禧以及跳過袁世凱之後的大一統掌權者就都沒有犯這種形式主義的錯誤,他們紛紛為自己的帝王之實造出了獨屬的稱謂,在這其中,老佛爺應該是民間流傳說法最廣的一個。

關於慈禧“老佛爺”從哪裡叫起的,歷來有四種說法。

第一、二種說法是咱最早在一本書上看到的,說慈禧“老佛爺”是李蓮英叫響的。

大概是因為李蓮英的奴才智商、情商在清末太出名了。

說慈禧虔誠信佛,有一回北京鬧旱災,多日沒下雨,照慣例,於是慈禧開始拜佛求雨。未想到,這一次慈禧只拜求了三天,雨就傾盆而來。

見這情景,李蓮英知道恭維拍馬屁的時候來了:太后真是了不得,真真跟佛爺一樣。

從此之後,慈禧就成了李蓮英的“老佛爺”,再朝後就成了大清朝的“老佛爺”。

該怎麼評價這種說法呢?

皇城根下,小老百姓的粗糙神談。

接下來的這第二種說法就講究多了,很像老北京提籠架鳥的在茶館裡侃出來的。

說光緒初年,慈禧剛滿四十,一心想二度垂簾,但又怕招致朝中非議,於是猶豫不決、悶悶不樂。李蓮英察言觀色,心有靈犀後,便命人在萬壽寺大雄寶殿的後面按慈禧的模樣塑了一尊佛。

太后佛像塑成後,李蓮英屁顛顛地跑到慈禧跟前稟告,說:聽說萬壽寺大雄寶殿近來常有雙佛顯光,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請太后駕臨前往觀看。

慈禧聽罷,甚為驚訝,於是起駕出宮,一看究竟。

到萬壽寺,仔細一看,大殿上的觀世音菩薩果然栩栩如生,關鍵栩栩如生的很像慈禧本人。就在這時候,李蓮英亮嗓一喊:老佛爺到。

眾人隨即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爺。

慈禧多明白的人,到這當然明白了其中的名堂,受用之餘,只見她故作不解地問道:你們迎的是哪位老佛爺呀?

這時候李蓮英必須接話:就是迎接太后老佛爺您呀!如今先皇晏駕,新皇尚幼,國不可一日無主,天下臣民請太后老佛爺垂簾聽政,您可要救萬民於水火啊!

一席話說得是哪壺要開提哪壺,自此,老佛爺這個稱呼便從萬壽寺傳遍京城,家喻戶曉。

而慈禧呢,再度垂簾也就這麼完成了聲威鋪墊。

典型的深宮老戲碼!

接著再說第三種說法。這第三種說法很直白,甚至沒啥意思,但持這種說法的人卻很有些名氣,著名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蔡東藩。

蔡東藩在《慈禧太后演義》中說,在60大壽時,慈禧“自加徽號,令承值人員等稱她作老佛爺,或稱她作老祖宗。”

《清朝野史大觀》的說法跟蔡東藩的差不多,說慈禧愛照相、愛扮佛,一次慈禧和李蓮英、李姊玩真人秀,慈禧扮觀音、李蓮英扮善財、李姊為龍女,完了還用西洋相機照了一極大相,懸於寢殿內。宮人們見到這栩栩如生的大照片後,不禁呼出了“老佛爺”這個稱呼。

這種說法很有些四兩撥千斤,越至高無上越信手拈來的味道。

再來說第四個說法,清末學人王無生在其筆記《述庵秘史》中說:“宮中稱老佛爺,沿蒙古俗也”。

啥李蓮英,啥大照片,人慈禧玩的是來源於傳統,又高於傳統。

但這四種說法,不管哪種均認為“老佛爺”這個稱號是慈禧專用、獨享的。

然而深入清宮規制後才發現,原來“老佛爺”一說根本不是因慈禧造出來的,清朝歷代皇帝都可特稱為“老佛爺”,只是這些正宗的皇上平日不咋用這稱呼,最後讓慈禧別有用心地借用、獨佔了。

說這女真族首領最早都特稱自個叫“滿柱”。這“滿柱”是啥意思呢?佛爺“晏珠”的轉音,達的是佛爺“吉祥”之意。可後來呢,一些顯赫家族世居高位後,也起名叫“滿柱”。如此一來,“滿柱”就顯得有些不值錢,不唯我獨尊了,於是清朝建立後,“滿柱”就被譯成了“佛爺”,特指皇上本人。

這其實跟宋朝皇帝特稱“官家”,明朝皇帝有特稱“老爺”的差不多。

因為特指的是皇上,所以皇后、太后、太皇太后都不能用“佛爺”這個稱謂,甚至輔佐三帝的孝莊終生也未曾用過這個稱謂。

這就給慈禧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空擋,讓整個大清朝稱自己為“老佛爺”,既不露骨,又含蓄霸道,還能給民間多種解讀,並且越解讀,她越是有清一朝坐天下的頭一號女主。

一個稱呼,即是政治學的精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