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糧食價格長期過低賣不上價的話,對我國農民和農業會有什麼影響?對此你怎麼看?

老張談三農


如果糧食價格長期過低賣不上價的話,對我國農民和農業會有什麼影響?

筆者常年關注我國的糧食和三農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可謂是感同身受。

個人以為,糧食價格連年低迷對我國農民造成的打擊是最直接的,它讓很多一線農民失去了種地的信心和積極性。

而對於我國的糧食安全,它也是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糧價過低帶來的後果中,農民種植積極性受挫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是值得警惕的,由此帶來的農民棄耕,土地撂荒問題值得大家所關注。

糧價過低,農民收益深受影響

這些年工作期間,我幾乎走遍了全國所有的糧食主產區,和很多堅守在種糧一線的農民打過交道,與他們的實際交流中,我深切的感受到這些年我國糧食價格低迷態勢對於種糧農民種植積極性的打擊和破壞。

就以這兩年我國最主要的口糧作物——稻穀和小麥的市場價格來說,

2017年,國家出臺的小麥收儲價格標準是1.18元每斤(國標三等,下同),農民賣糧時的價格大多在這個價位上下浮動。可是到了2019年,這個價格標准將直接下降至1.12元每斤,這也就意味著明年農民再賣小麥,市場價格要比前兩年降低6分錢/斤。

這將直接導致種糧農民賣糧所帶來的收益出現明顯的下降,對於今後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和勁頭帶來明顯的打擊。

對此,我個人的態度是,糧食價格可以不高,但是農民的種植收益必須要保證。

不管是對農民發放種植者補貼也好,還是通過其他方式提高農民賣糧價格也罷,讓農民種糧的收益穩定,讓農民覺得種地有盼頭,才是王道!


糧油市場報


如果長期糧食不值錢?後果怎麼樣?後果大家都看到了,別心裡明白裝糊塗!每個人都看到後果了,沒看到的人只有個別人。下面我給沒看到後果的人分析一下。

第一,後果之一很多農民不種地了,放棄了以農業為主的生產模式,改為其他經營模式,比如有能力的農民做生意,辦廠子,搞養殖,搞收購,開農家樂,搞旅遊等等。

第二,後果之二很多農民變成了農民工外出打工,收入高的是技工,比如木工,瓦工,裝修工,水暖工,等等。還有收廢品的,揀破爛的,等等。

第三,後果之三,大批農民進廠工作了,雖然錢少點,總比種地賠本強!

第四,後果之四,如果糧價繼續低,還有更多人改行。種地不是唯一選擇!

第五,後果之五,種地的人少了糧價就高了,太高了人們吃不起了,很多農民就會回來種地!這是經濟規律!

這是現實,兄弟,不要想太多,不行改幹別的。不能幹等,祝你好運!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農民號致富筆記


關於糧食價格走低確實影響農民積極性。

農產品價格差距對比,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豬肉每斤0.75元,雞蛋每個0.05元,稻穀每100斤9.5元,柑橘每斤0.225元,碳酸氫銨每100斤7.5元,火柴每盒0.02元,香菸每包最低0.08元高檔每包0.22元,食鹽每斤0.13元,紅糖每斤0.5元,疏菜和其他低價格就更用說了。

80年末至現在的農產品及商業產品究竟怎樣在網的朋友都應該清楚,農產品與商業產品有多大區別?這對農民種田積極性是否有制約影響?

總體來說做工一日為奴,這是歷朝以來無法改變的現實,三大差別永遠消除不掉。





鈍拙緣己G


糧價低,是相對其他商品和服務而言,特別是相對城市職工工資收入而言。比方,糧食收購價1角1斤,但城市職工人均月收入50塊,跟糧食收購價1塊錢1斤,但城市職工人均月收入5000塊,哪個收購價低呢??顯然1角1斤很貴,且比1塊錢1斤貴了10倍。因為職工收入漲了有100倍,而糧價卻只有10倍。這意味著什麼呢?他代表城鄉收入差距擴大了10倍,而且還不止。因為種糧成本擴大了很多倍,所以糧價漲到原來的10倍,但農民的淨收入卻只漲了一點點。糧食現在不是不值錢,而是基本便宜到無價值了。也許種1年糧食換不來看一次病的錢。現在種糧食只是解決城市人民吃飯的問題。而農民自己的生存問題主要靠外出打工掙錢來解決。農民以種糧食為生困難很大。現在需擴大十倍甚至百倍的土地種糧才能靠種糧維持基本的生活。農民的勞動強度因糧價低而成數倍的增長。面對如此低的糧價,糧農應該是苦不堪言。因此種田的農民會越來越少,人均種田面積會越來越大,才能維持糧農在物價上漲面前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但是這樣下去,全國總的糧食產量會逐漸下降,這將是個大趨勢。


老鄉2439


這是逼迫農民棄耕哪,自從建國以來,國家就牢牢地控制著糧食的價格,誰要漲價就是犯罪,就是犯法。工業產品和房子可以隨便兒漲價幾倍十幾倍的漲。就是不允許農產品漲價。農民種地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種地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國家還說,農民種地不是工作。因為沒有單位。難道鄉政府和村上不是單位嗎?他難道還不如一個私營企業嗎?這都什麼邏輯?簡直就是不把農民當成真正的公民來對待。.


壯壯姥爺58


如果糧食價格長期過低賣不上價的話,對我國農民和農業會有什麼影響?對此你怎麼看?

在這個什麼價格都飛漲的時代,唯有農民的農作物不漲,這確實挺無奈的,不過現在是市場經濟,無論是房價還是物價的上漲,都不是哪一個人可以阻止的。糧食價格如果上漲,對農民的影響肯定會很大的,農民的生活水平起碼應該比現在好。我們來一起看一下有哪些好處呢。


第一,當所有的東西都上漲時,人民的日常生活支付,早已經開始出現透支現象了,尤其是高房價的到來,更是讓現在的家庭負債率遠遠大於以前,據統計中國人的家庭負債率截至2017年債務佔GDP的比重是48%,這已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就算從國際上來看,我們的家庭債務率也是接近60%的警戒線了。所以如果糧食價格上漲,會對本已負債累累的人民,生活上雪上加霜。

第二,每個國家每個城市每個地方都在關心居民消費指數,也就是CPI,來看一組數據2018年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5%。其中,城市上漲2.5%,農村上漲2.6%;食品價格上漲3.3%,非食品價格上漲2.4%;消費品價格上漲2.8%,服務價格上漲2.1%。1-10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1%。這還是農民的農作物價格調控在很低的情況下,如果農民的農作物價格也像房價一樣,你想會是什麼後果。

當社會上所有東西的價格都上漲時,尤其糧食作物蔬菜作物,他不但對農民影響巨大,對非農業人員影響將會更大,如果糧食蔬菜不能自給自足的時候,如果農民朋友的蔬菜糧食價格又高高在上的話,像房價上漲的比列一樣飛漲,你說人民的生活將會變得怎麼樣呢?


農村早報


糧食不漲價,生活成本過高,已經導致很多農民棄田從工,導致大量農田荒廢,。個人覺得解決的方法應當給農民高待遇,就像企業職工一樣,讓他們有退休養老金,而不是現在的給每月的100多塊錢,這點錢真的微不足道,我記得以前說過我國用用!世界百分之幾的土地養活了世界百分之多少的人,創造了世界上的奇蹟。說這些話的時候只提到科學家的努力,但這之中也有民的辛勤付出!現在他們老了,幸運的每月領著100多塊錢的養老金,還不夠每月吃藥的錢。看病雖然有新農合,但是看病的費用是多少,看一次感冒的錢,一個月的養老金還不夠。有這些事實擺在眼前,迫使更多的年輕人,不再種地,因為種地連自己都養不活,更不要說養家!說了這些,我覺得糧可以不漲價,,但農民的待遇一定要提高,應當讓他們種地也有工資,也有退休金,當然,我不是說的每月連吃藥錢都不夠的一百多


淘淘98157341


鍾情三農以為,糧食價格過高或者過低都不行!

首先,糧食價格的高低不可以完全由農民自己定奪,這樣的話,糧食價格肯定會高的離譜,和市場完全脫節。

同時,糧食價格也同樣不能完全由市場化來決定,這樣只會讓那些利字當頭的商人牟利,農民成為被剝削的群體。

針對這種困局,我國給出的解決之道也比較具有中國智慧,那就是糧食價格逐步實現市場化,但是國家對於糧食價格實施嚴格的監管,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如果糧食價格過高,那麼就通過拍賣臨儲糧源的形式,增加市場糧源供給,穩定糧食價格。

如果糧食價格過低,除了通過市場的方式提高糧價以外,還可以發放糧食補貼來保證農民收入穩定。

我國糧食價格由國家把控

在以前,我國尚且沒有允許糧食自由購銷的時候,糧食價格對於農民來說可謂是問題不大,因為當時我國的糧食購銷幾乎都是實施統購統銷,和市場化幾乎無緣。

後來,我國逐步放開了糧食購銷,企業和個人也能夠進入市場進行糧食買賣,而農民也可以將繳納過公糧後剩下的糧食自由處置,自由買賣。

到了2006年,我國正式廢除了沿襲兩千多年的農業稅制度,我國的糧食價格市場化趨勢更加的明顯,可是在2014年以前,包括稻穀,小麥,玉米和大豆在內的這幾大糧食作物,幾乎都還是由國家來決定。

雖然近年來我國逐步實現了糧食價格的市場化,可國家意志還是決定糧價的關鍵所在。

既保證我國農民收入保持合理範疇,又確保我國糧食產業平穩發展。


鍾情三農


如果糧食價格長期過低賣不上價的話,那麼這肯定會打擊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你想啊,同樣是付出勞動,可是別人獲得的回報卻比你多幾倍,那麼隨便一個正常的人都不會幹啊。因此,農民就會選擇其他的出路,比如出去做小工,或者做生意。其實,這已經在農村地區反映出來了,所以看新聞經常會聽到農民工這幾個字,就是因為農民覺得種地沒有出路掙不了幾個錢,所以才另謀出路。

那麼,這樣就會造成一個問題,那就是耕地的荒廢。耕地荒廢種不出糧食,少數農民這樣的話,影響還不大,當大量農民都如此的話,那麼就會造成我國的糧食問題,而這可是個大問題。並且,做農民種地沒有出路這個思想還會深深影響下一代,像現在的90後農民都不會種地了,而且也不願意去種地了,就是受此思想的影響。那麼再過個二三十年,當那批會種地的農民老去的時候,還有誰會去種糧食呢?到了那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誰來養活我國這十多億的人口?


鄉間筆記


糧食安全,國家自然會懂的保護,只是現在處在一個農業發展的拐點,也就是說,農民變居民,讓有能力的人變成職業農民,隨著老齡化趨勢越來越近,在土地上勞作的農民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了,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土地流轉,勢在必行的,國家為了進一步提升流轉速度,把糧食價格壓低是必然的趨勢,小農意識已經要成為歷史,城鎮建設,土地流轉,確權,宅基地確權,村集體資產清資,這些都是為離開的農民打的基礎,在家務農的人少了,機械化程度也有明顯的提高,這就是農業陣痛期,糧食價格上漲趨勢越來越不大,為了保護新型職業農民的健康發展,會給予家庭農場,合作社,託管機構一定的支持,和補貼是必然的,而這樣也迫使一些有戀地情結的老人放棄土地,這樣一來,糧食價格壓低,給國家帶來了一定幫助,促進農民土地流轉的速度,提高大型農業現代化建設,提前解決老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形成城鎮化,合村並居,消除樓房泡沫,把村莊宅基變成土地資源,一舉多得。大家說,糧食價格會上漲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