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可為”的鄉村民宿,如何進入合規有序經營軌道?

鄉村旅遊是我國旅遊消費的重點領域,鄉村民宿作為鄉村旅遊的重要內容和新熱點,是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渠道,也是促進文化和旅遊消費的重要途徑。

調查顯示,2017年我國鄉村旅遊達25億人次,同比增長16%;旅遊消費超過1.4萬億元,同比增長27%;民宿消費規模達200億元。預計到2020年,我國鄉村民宿消費將達363億元,年均增長16%,遠高於同期國內旅遊消費年均8%的預計增速。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鄉村民宿工作,11月30日,全國發展鄉村民宿推進全域旅遊現場會在浙江湖州安吉召開,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出席會議並發表了題為《豐富民宿供給 深化全域旅遊》的講話,並提出要充分認識發展鄉村民宿的重要意義。


“大有可為”的鄉村民宿,如何進入合規有序經營軌道?


針對民宿行業界定模糊,取得許可證困難的種種現狀,需要國家儘快出臺相關規定,對民宿進行法律界定;也需要地方多部門協作與配合,出臺管理辦法對民宿行業予以指導,針對民宿行業的特殊性,為其合法經營提供便捷通道,推動整個民宿行業的規範化發展。正如雒樹剛部長在《豐富民宿供給 深化全域旅遊》講話中提到的:“鄉村民宿方興未艾,大有可為;全域旅遊如火如荼,大有作為。”

民宿合法經營

要過幾道關?

近年來,隨著鄉村旅遊的興起,各地民宿數量陡增。但一些民宿沒有任何證件即開業,導致民宿行業亂象叢生。

據業內人士介紹,民宿至少需要取得6個證件: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特種行業許可證、消防檢查合格意見書,以及食品流通許可證或餐飲服務許可證。

“但想要按照規定拿到這些證,難度不小。”業內人士介紹。

旅館業作為法律規定的特種行業,需公安機關許可頒發特種行業許可證。雖然民宿是類似旅館的提供住宿的場所,但它作為新興行業,其法律界限模糊,不能套用現行的旅館審批標準和程序。且由於民宿客棧面積小、消防衛生不完善等多種原因,使得大部分民宿客棧都沒有《特種行業許可證》,處於治安消防審批空白的境地,進一步導致消防、旅客人身財產保障等方面存在安全隱患,也使業主冒有違法風險,造成所謂的“非法經營”。

要取得公安部門的特種行業許可證,就需要拿到消防部門的消防檢查合格意見書。但相關法規規定,建築面積超過2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場所或者人員密集場所,需要到消防部門報送手續,200平方米以下的在當地派出所辦理。

“民宿一般由個人住宅改建,不到200平方米,達不到特種行業許可證的辦理面積要求。那麼,200平方米以下的民宿究竟該怎麼辦理消防檢查合格意見書,派出所又該出具怎樣的證明,經營者才能拿到特種行業許可證?目前還沒有相關規定。”業內人士說。

2017年2月2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安部、國家旅遊局發佈了《農家樂(民宿)建築防火導則(試行)》,對民宿建築消防、防火進行了細緻全面的引導和規範。然而,民宿想要達到導則規定的消防要求也並非易事。

“根據規定,民宿應設置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每25平方米應至少配備一具2千克滅火器;每間客房均應按照住宿人數每人配備手電筒、逃生用口罩或消防自救呼吸器等設施,並應在明顯部位張貼疏散示意圖等等。”這名業內人士說,規定是極好的,但絕大部分民宿,根本不具備實現上述要求的條件。

衛生許可證的要求,絕大多數民宿也難以達標。一方面經營者缺乏衛生管理意識,需要培訓與相關指導。另一方面,對於面積較小的民宿來說,很難規劃出一個符合要求的消毒間。2017年上海市消保委發佈了對40家特色民宿的安全、衛生以及預定金、押金退換狀況的消費體察。結果顯示,在40家特色民宿中,33家沒有滅火器,38家沒有急救包及逃生通道圖,7家民宿的門窗不能從內部反鎖。衛生方面,所有民宿用品都無消毒清潔標識、房間或用品有異味、衛浴不夠乾淨,衛生條件總體較酒店差。

面對目前民宿業複雜的現實狀況,尤其對於規模更小、更加分散的民宿來說,還存在現有管理政策針對性不強、可行度不夠的問題。因此多名業內人士呼籲,在我國,民宿行業亟須有力的引導和規範化管理,希望能儘快立法或者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引導與規範民宿業走上正軌,實現健康發展。


“大有可為”的鄉村民宿,如何進入合規有序經營軌道?


各地民宿規範

破局嘗試

如何破解民宿迅猛發展與無證經營之間的矛盾,引導與規範民宿行業走上正軌,實現健康發展,全國各省市均進行了一些嘗試。

今年年初至今,上海、南京、海南、成都、彭州、台州等地先後出臺了《關於促進本市鄉村民宿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強鄉村民宿行業規範管理。

這些意見中包括優化證照管理主體,形成申報監管制度;進一步明確民宿申報管理相關職能部門、管委會的工作職責,釐清工作流程;對符合條件的民宿,市場和質量監管、衛計、行政審批等部門依法辦理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衛生許可、消防、排汙許可等相關證照。

11月6日,安徽寧國市青龍鄉“溪畔三十三號”客棧業主獲得全省首張民宿《特種行業許可證》。此證的發放也意味著該民宿的消防驗收、經營主體等方面均已獲審批通過,同時也標誌著作為新興行業的民宿也納入該市治安規範管理行列。屆時,遊客入住時也與旅館住宿一樣須提供個人身份證件並登記入住信息。

為規範行業治安消防管理,助推全域旅遊發展,寧國市借鑑其他省市管理經驗及依據本市新出臺的相關規定基礎上,制定《寧國市公安局民宿(農家樂)治安消防管理暫行規定》,將民宿納入正規審批管理,明確民宿日常治安管理與消防安檢標準,並正式將民宿納入特種行業審批管理。

規定指出,民宿業主在提出申請後,民警對其進行了材料審查和實地踏勘,對照相關標準進行比對勘查,將發現的問題列表通報給業主。只有在符合相關治安和消防條件後,經公安部門驗收通過,才會向民宿發放特種行業許可證。

民宿有了這張專屬“身份證”,今後規範管理方面,也更有保證了。寧國市公安分局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為更多民宿前來辦理《特種行業許可證》提供成熟完善的服務。

更多地方正在動作。11月8日,西安對近30位民宿房東辦理了個體民宿營業執照,這是該市首批民宿營業執照。西安當地媒體報道顯示,有拿到營業執照的房東表示有了合法身份,民宿合法發展的春天終於到來。

此前,浙江嘉興、溫州等地也為破解民宿迅猛發展與無證經營之間的矛盾,出臺了相關細則,陸續為本地民宿業主發放了《特種行業許可證》。

近期,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建議,2018年底前,制定出臺城區和鄉村民宿具體管理規定,明確民宿的開辦條件、經營標準和範圍,為民宿經營者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正常開展經營提供明確的政策指引。同時,北京市旅遊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鄉村民宿和城區民宿的管理辦法制定已經取得進展。


“大有可為”的鄉村民宿,如何進入合規有序經營軌道?


鄉村民宿

大有可為

11月30日,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在全國發展鄉村民宿推進全域旅遊現場會上指出,要充分認識發展鄉村民宿的重要意義;要牢牢把握鄉村民宿發展的正確方向;切實抓好鄉村民宿發展的重點工作,強化“規劃先行”意識;強化鄉村民宿綜合保障;統籌推進全域旅遊各項工作。

會上,雒部長為鄉村民宿發展提出了重大指導性策略:實施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堅持有進有出原則,對精品民宿實施動態管理,確保其典型性、代表性和示範引領性;不斷建立和完善標準化體系,統一規劃範運營管理,提升開發和服務水平,大力培育有區域特徵和地方特色的鄉村民宿產品品牌,推出一批本地區產品建設好、服務質量好、市場評價好、帶動作用好、示範意義好的精品鄉村民宿和品牌企業、品牌帶頭人。

國家相關部門指導策略以及各地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都為鄉村民宿有序健康發展指明瞭方向。“鄉村民宿方興未艾,大有可為;全域旅遊如火如荼,大有作為。”


“大有可為”的鄉村民宿,如何進入合規有序經營軌道?


圖片來源 ▏攝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