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三本奇書之一,但晦澀難懂,有何妙招讀懂?

老姚文字江湖


首先要明確幾個觀點,然後在找正確的學習方法。

一、關於周易的預測。就是利用當時的手段,預測預判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走向得失結果等等。就像現在我們決定明天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首先我們就會看天氣預報。來決定出行方法。如有大霧,高速是否封閉?有大雨大風是否影響航班?以及我們需要帶什麼物品?預定酒店。出行時間安排表計劃等。反過來看,假如把我們這一套計劃讓古人來看的話,他們是否會感覺更加神秘,就像現在的穿越劇所展示的效果,那樣讓他們震驚崇拜。。

二、有疑乃決。在武王伐紂時。太廟占卜風雨大作。武王猶豫不決。姜子牙闖進太廟踏碎歸家大呼。弔民伐罪,當為則為,怎能寄於枯骨朽草。這則故事是對周易預測的一個經典註腳。

三。周易只是提供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原則,而不是迷信化的預測學。大道至簡,對立統一。物極則反。等等。是。個人認為周易略例是學習周易的一個很好的指導手冊。建議詳讀。王必在其中分析總結了象、意、言的邏輯關係,卦、爻、位的對立統一。




陽光山上摩雲居


要想了解易經八卦,其實並不難。八卦其實是圖形符號,以天地人三爻所構成,一陰一陽排列組合,共可組成八組卦: 乾、兌、離、震、巽、坎、艮、坤,而這八個卦兩兩複合成64個六爻卦。

下面來分析其含義: 先看單個卦的含義,這就涉及到爻象與爻位,除了乾坤兩卦都是純陽或純陰外,其他6個卦都是有一個陽爻兩個陰爻或者一個陰爻兩個陽爻所構成,分析時就要看那個單獨的不同的爻,並以其為中心太極點。

如震卦,一陽爻在下,二陰爻在上,我們就看初爻那個陽爻,一陽承兩陰,說明了百廢待興,要發展,而且在初爻表示剛起步,所以震就表示發展、奮鬥的含義,又表示長男,因為長子就是要承擔比較多,震又表示雷,因為初爻為陽爻為震動響聲,平地一聲雷,它是在坤卦三陰爻的基礎上出發的,坤為地,地上一聲響,故為雷。

又如離卦,中間陰爻被初爻與三爻所包裹,陰爻為斷的,為柔弱的,故為離中虛,外強內幹,外表漂亮,裡面醜陋,表裡不一,注重外表,或者甲冑等等很多引申的含義。

瞭解了單卦含義,再看六爻複合卦也類似的含義,根據爻位與爻象、卦位與卦象來分析。如艮為山卦,兩重艮,而單個艮卦就是一個高位,陽爻處於兩陰爻之上,然後一個位置比另一個位置還要高,這不就是山嗎?去爬過就知道,一山還有一山高。艮也表示門,表示桌子等。又比如天山遁卦,乾卦處於上卦,艮卦處於下面,這就是一個權貴之人高坐凳子上的形象,又這個大人物躲藏在一座山之後,被阻擋視線了,屬於隱遁現象,故卦名為天山遁,這個卦只要你能發揮想象力,還可以發掘更多信息含義。想了解更多易經玄學、風水命理等更多知識,可以點擊右上角關注玄運風水講堂,在講堂空間裡面有眾多易經風水等玄學文章,教你真正的易經風水知識,讓你登堂入室!





玄運風水講堂


在人類歷史上,被公認為最具智慧的三本書。

中國的《易經》。

印度的《吠陀》。

歐洲的《聖經》。

其中《吠陀》和《聖經》兼有史書與宗教的性質,而《易經》探討的是整個自然的運行規律。

《易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

研究《易經》不但可以窮究天人之理,通曉古今之變,還可以學到處世的法則。

《易經》晦澀難懂,深奧無比,成書年代在周文王的時候。因為當時文字比較少,所以周文王用當時僅有的文字把它加進去,但是因為文字太少,所以晦澀難懂。幸好後來有孔子寫了“易傳”,我們今天才比較容易看懂。

想要讀懂《易經》就要從孔子的易傳開始,然後再綜合諸子百家的學說,才能把《易經》讀懂。要想讀懂《易經》就要從易理入手,才不會讀偏,讀偏就偏了道,就無法進入易道的大門。



風生水起道命理


中國易經的基石和精髓在於天與地、陰與陽的平衡。要想研究好易經以下知識必須具備。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其次,要有一定的國學基礎,易經是國學之根,要順藤摸瓜,方可以追本溯源。第三,要有一定的知識面。易經涉獵方方面面,天文地理,人文藝術,心理倫理,哲學宗教等,沒有一定的知識面,讀起來會非常吃力。第四,要有一定的人生閱歷,人的經歷是人最重要的財富,它能幫你更好的理解和認識世界。第五,注意學習的方法和途徑,先從整體上對易經有一個把握,然後結合自身經歷,必能有所得。第六,必須有持之以恆的信心。剛讀易經枯燥乏味,一般人堅持不下來。最後,建議讀原著。原著是原汁原味,畢竟這本書太過深奧,原著讀起來可以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不受外人的影響。

當我們對周易理解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學習歷代周易學者的研究,通過愽學貫通,最後實現自己對周易的理解!








東嶽隱仕


我們都知道《周易》被稱為群經之首,在中國古代是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但是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人來說,這本書無異於天書,讀起來毫無頭緒,晦澀難懂,無從下手。



現在所說的《周易》一般又稱作《易經》,但從上古來講,它們並非是一致的。相傳周文王推演周易,出自於司馬遷的《報任安書》: 蓋西伯拘而演《周易》,講的是文王被拘禁在裡時推演了《周易》事,後來相傳孔子作傳,但是自孔子開始,周易逐漸被各家所關注,加上孔子的解讀,開闢了“以己意隨便解釋《周易》”的先例。所以後世紛紛給周易做解讀,也就是作注。



秦以後,焚書坑儒,儒生借托孔子之名作傳數十種之多。但大家都公認《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那麼怎麼學習《周易》呢?這並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方法可以解決了。



首先要了解周易是做什麼的?一般認為是占卜,但從其《經》的部分來講確實很像,但更多的是推天道行人事,也就是通過每個卦象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這是通過自然的道理來講通為什麼這麼做的。比如《易·繫辭傳》指出:“古者包犧氏(伏羲氏)王天下也,仰者觀象於天、俯者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就是周易八卦的原始作用,用來指導古人的生產生活的。



清楚了目的之後,我們要選好版本,前面說了,周易的書籍,千百年來已經如汗牛充棟,不挑選好,各版本水平良莠不齊,難以有收穫。現存主要版本有兩種:通行本與馬王堆帛書本。影響最大的通行本有魏王弼注本、唐孔穎達疏本(即《周易正義》)、宋朱熹《周易本義》本。1973 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周易》與傳世各家《易》本均有不同,是現存最早的別本。《周易》注本,古今不斷,多達千餘種,影響較大的有: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孔穎達《周易正義》、宋程頤《程氏易傳》、朱熹《周易本義》。大體上講,各家作注大同小異,都是一個人意願引經據典解釋而已。



選好了版本就開始學習,我結合自己的個人經歷談談學習方法。我師承家學,幼時即開始接觸古文,因為古文是通向古籍研究的必經之路,只有熟悉古文基礎才能準確理解古文的含義,畢竟古今有別。如果初學建議買一本王力的古漢語常用字典,以備查用。我實在被祖父強制口口相傳,讀了五六年的古文之後,讀高中才正式接觸周易,研讀近二十年,才略有收穫。



所以打牢基礎後要有恆心,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讀《易》,韋編三絕。” 孔子讀易尚且如此,何況我們?所以要勤奮才行。不要想著多讀書就行了,至少讀易不行,為什麼呢?因為參考資料非常豐富,前人的成果也非常多,但不是你讀完了背熟了就會了,還要有悟性,這個悟性是什麼呢?很抽象,具體來講就是融會貫通的能力,比如同樣的事情,有的人可以舉一反三,有的人卻百思不得其解,就是這個意思。



路漫漫兮,上下求索!這需要慢慢去學習解讀,周易成書是有其歷史背景的,我們通過了解其歷史背景,瞭解中國文化的內涵,不斷地還原其真實面目是有可能的!


樸易堂國學易學文化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易經用什麼妙招來學習,這個倒是真的有一個妙招。那就是,只看易經本經,不看市面上複雜的易學相關書籍。

自古以來,研究易學的書籍就是最多的。因為一個人讀易經就有一個角度,所以心得體會越來越多。就現在所看的,《易傳》,《周易正義》《易林》……等等。

有的是從象數角度看,有的是從義理角度看。但是即便是同樣的角度,也會產生很多的衝突。

現在看到的《周易譯註》,也經常有一個爻辭,選擇多種解釋,共同寫在一處的。可見始終是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的。

其實有時候我們想一想,古代大師都沒有統一的結論,我們又何必在意誰對誰錯呢?可見,正如易傳所說: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既然如此,學習易經,就應該拋開所有的解釋,(除了必要的註釋),自己去解自己心目中的答案。自己尋找自己的方法。

當你有充足的自信去讀這本書的時候,也許就找到捷徑了。

我本人在讀易經的時候,也是在某天突然拋開了所有的註釋,找到了自己的方法。

其中一些也在頭條做出了分享,比如關於《粗說六十四卦》,這個非常完備,把卦名解釋的非常簡單,合理,以及完美。

比如《易闕》,是我對易經的基本知識的認識。

比如《細說爻辭》,這個因為流量太低,我沒有分享完。想了解的話,可以搜索我的文章。

這都是我自己的角度去看易經,也吸取過古人的精華,也有自己的創見。

當然,至於是與非,將來留給別人評說吧。


文人小哥


學習易經在於心靜,運用在於規律演變,卦象駁辭解釋在於借象。

我是三十歲左右研習易經(1992年),那時候住在一個深山的縣城做生意,經營比較穩定,自己守一個門市閒得慌,於是我四處去尋找有關易經方面的著述。由於易經方面的資料多,《周易》我基本上不讀,而專門研究邵康節的《梅花易數》。梅花易數講求推算技能,講求六爻演變及其六十卦辭的規律,用銅錢、物象、場景均可啟卦。有一次我去門市上班,路過一個山坡,見一個大盤蟹自東向西北方向爬行,我臨近時,它高舉雙蟹夾、立目注視我約一分鐘後自行爬走(學習易經要做到尊崇自然,愛護一草一木,不殺生),我到門市立馬畫卦(實習初學階段)占卜,卦象是三火一土,火生土是吉卦,但是,三火一土必成焦土,當時心裡一驚,馬上找員工代信給我老婆要她今天注意火災,員工剛一離開約十分鐘,當時我還在疑惑之際,鄰居隔八個的日雜門市著火了。我們這條街是木屋老街,當大家都在看熱鬧的時候我就趕快自急,把門市的商品搬到安全地方,等我把可以移動的東西搬完,這個時候火才燒到了第三個門市,但是第三個門市的白酒罈子燒爆炸了,一下滿街都燃了起來。我的東西得了,但是很多人的東西被炸了、燒了。

之後還準確預測了兩件事,認識到易經占卜很靈,後來由於生意興隆(火燒財門開)便放棄了易經的學習。

學習易經占卦心誠則靈,“信則靈、不信則無”。學習易經給別人占卜算卦不能收錢,收錢則不靈。學習易經要求高,一般人做不到,我只懂皮毛,要是認真鑽研一般文化水平是不夠的。學習易經要用於自我趨吉避凶,簡單說就是尋求做人做事的規律即可。


南德智慧


學《易經》沒有捷徑可走,堅持每天看一點,日積月累方有所得。我本人學《易經》是先學畫八卦圖開始的,在畫八卦圖前先分清陰陽,《易經》裡面用符號“一”表示陽,用“——”表示陰,八卦圖是由八個單卦組成的,分別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個自己去對照八卦圖看)。這八個單卦有個口決: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背下來就會畫了。會畫八卦圖了接下來先背誦六十四卦的卦名,第本《易經》書上都有一個卦序歌,其內容如下: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盅臨觀兮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鹹恆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騫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背完卦序歌了就可以學著畫出它對應的卦圖來了,記住在畫卦時要從下往上畫,(懶得打字了,直接推薦想學的朋友看圖中這本書,在百度上搜索《傅佩榮易經六十四卦》的視頻,跟著學就會看《易經》這本書了)。



太極未判


如果你僅僅是讀《易經》本身,恐怕你讀一千遍也讀不懂他的意思,讀一本書要從歷史脈絡出發,搞清楚它是怎麼來的,當時的社會背景是什麼,想表達的內容是什麼,把書的歷史地位搞清楚了,才能更好的理解這本書。

《易經》有智慧嗎?有,但這種智慧是什麼就值得探討了,鑽進去出不來並不意味著這本書有多高深,燈泡放進嘴裡還拿不出來呢,你能說燈泡的智慧有多高。

只有周易是周朝的書,你也可以認為比周朝更早,書是幹嘛用的呢,占卜,也就是算卦。不要扯什麼占卜不是算卦之類,幾千年了,社會變了,人性沒變,現在有人去算卦的理由,在古代同樣成立。

《史記》上說,文王拘而演周易,正是這句話奠定了《周易》的地位,是文王的地位奠定了周易的地位,要不然什麼迷信算卦之類,早就被當做巫術之類被人遺忘了。

《論語》如果不是說的,頂多算是鄰居大爺拉家常的水平,一句叔可忍嬸不可忍,誰不會說,孔聖人說了,那就流傳至今,到現在我也還在用。

文王編了教材,周易,孔子編了教輔,周易十傳,有了兩大聖人的加持,從此周易身價飛昇,超越所有經典成為群經之首。可說破天,它就是一本算卦書,當然算卦的方法已經失傳了,最接近的朱熹也只不過是連蒙帶猜,算是恢復了一點樣子,邵康節之輩,接乾脆另立門戶,打著周易的牌子,是另一套東西了。

大師,可否卜上一卦?

非也,非也,你命中自由定數。

大師,可有破解之法?

這個,天機不可洩露。

最後所謂的天機,也抵不過金錢的誘惑。

湯武革命,不過是冷兵器時代,一場廝殺罷了,看看美國是如何打敘利亞的吧,戰斧是導彈除了讓你讚歎,便沒有別的。

愚昧,落後,都要捱打,周易嘛,可以讀一讀,跳出來看看,就知道世界的樣子,已經不是八種現象能囊虧的下的了。



昭烈名臣


你不可能去完全讀懂,即便你廢寢忘食最終也只是弄懂個大概!甚者在上面白費時間!其中易學的三大構成脈絡:象、爻、彖外加歷朝歷代易學大家所注的繫辭,單是解讀象術,這就夠你忙的了!這本書在物質世界看來主特點有三,古今難斷:玄奇妙變、潔靜精微、包羅萬象!但也是這三大主特點致使《易經》雖有驚天地泣鬼神之萬能寶用,但造成了古今無可挽回的遺憾!我以下所說之看法請小編細心領略!1.正是因為《易經》的無所不用造成了它本身與人結合之後的用偏用歪一無所用!2.《易經》本身是對的正的,但在人的學習運用上一定是錯的邪的!(因人而異,但萬物之中人心最惡)3.可惜可嘆這部大丈夫的大有作為,同時讓君子釀成了捨本逐末(捨身取義)的悲劇!小人為私霍亂生靈的把柄。最後說明:只要地球不停止進化,《易經》就不會終止變化!《易經》是在與自然同步的基礎上超越和實現相對完滿生息的理想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