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察右后旗的村子(9):白音察干

以下材料来自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名志(1988年10月版),看看与30年前相比,人口与地名等信息发生了哪些变化。

细说察右后旗的村子(9):白音察干

-


白音察干乡,乡政府驻地白音察干镇。平均海拔1429米。这里历史悠久。1972年,在土城子村曾经出土古城门、古城墙等文物。1953年修建集二铁路时,在这里设站,命名为白音察干车站。名称来历、含义同白音察干镇条。

1954年建乡,乡名从站名。1958年成立白音察干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42个自然村。9416人,其中蒙古族679人。地形属高原丘陵区,面积195平方公里。以农为主,有耕地5万亩。

林地9133亩,草牧场19.8万亩,草库伦1.9万亩,死了基地1750亩。有蒙汉学区两个,公办小学8所,其中蒙古族小学2所,民办公助学校26所,在校学生1700人;境内由集二铁路。公路及其它一些公路通过,交通极为方便。

细说察右后旗的村子(9):白音察干

-



高家地村。在乡驻地西南二公里。1872年前后,有高姓一家迁此地开地建村,故名高家地。人口756,均为汉族。以农为主,耕地4708亩。系高家地村民委员会驻地。地势平坦,在集二铁路西侧呈东西向矩形聚落。

丹岱村。在乡驻地西南7.5公里。1920年前后,张、吴、陈、刘四大户迁此地开地建村,命名丹岱(含义不清)。人口526,均为汉族。以农为主,耕地4212亩。系丹岱村民委员会驻地。地处丘陵坡地,在五一水库北侧呈正方形聚落。

建设村。在苏木驻地西2公里。1952年,由缺水的三苏木迁出部分村民居此开低建村,起名建设。人口489,均为汉族。以农为主,耕地3006亩。主要种植小麦。莜麦、土豆等。系建设村民委员会驻地,地势较平坦,在白音察干至商都县公路两侧呈东西向矩形聚落。

阿不达村。在苏木驻地西北5公里。1882年前后建村,因村西有一座山形似柜子,故名阿不达尔。后演变为阿不达。人口342,其中蒙古族83人。半农半牧,耕地981亩,草牧场8000亩。主要种植小麦、莜麦。系阿不达嘎查驻地。在白音察干至商都县公路北侧山坡上呈南北向矩形聚落 。

哈拉沟村。在苏木驻地西北5公里。1909年,蒙古族牧民迁此建村。因村北有黑色岩质深沟,故名哈拉沟。“哈拉”系蒙古语,意为“黑色”。人口327,均为汉族。以农为主,耕地1800亩。主要种植小麦、莜麦。系哈拉沟村民委员会驻地。在沟边平地上,呈南北向矩形聚落。

高木匠村。在苏木驻地东北9公里。1882年前后,一位高姓木匠在此居住,故名高木匠村。人口250,均为汉族。半农半牧,耕地1098亩,林地72亩。主要种植小麦、莜麦、土豆及油料作物。系大南沟村民委员会驻地,地处丘陵坡地,呈东西向矩形聚落。

杜高村。在苏木驻地东北12公里。1927年,由兴和县迁来一名杜高的人居此开地建村,故名杜高村。人口178,均为汉族。以农为主,耕地986亩。主要种植小麦、莜麦。系大井子村民委员会驻地,地处丘陵坡地,在白音察干至商都县公路两侧呈正方形聚落。

康三村。在苏木驻地东三公里。1850年前后,一名康三的人迁此开地建村,故名康三村。人口380,均为汉族。以农为主,耕地2400亩。主要种植小麦、莜麦。系西泉村民委员会驻地。地势较平坦,在白音察干至商都县公路两侧呈正方形聚落 。

化工厂村。在苏木驻地西北12公里。1959年在此建了一个盐场,故名化工厂(村)。现盐场已废弃。人口70,其中蒙古族49人。以牧为主,草牧场3000亩。系顶木其沟嘎查驻地。地势较平坦,在集二铁路东侧呈正方形聚落。

察汗脑包村。在苏木驻地西南5公里。1882年前后建村,因附近有一用白石垒起用于祭奠的石堆,故名察汗脑包。“察汗脑包”系蒙古语,意为“白色石堆”。以牧为主,草牧场6500亩,耕地400亩。系察汗脑包嘎查驻地,西依阿贵庙山呈南北向三角形聚落。

黑石崖村。在苏木驻地西北7公里。1880年前后建村,因村后山头石崖呈黑色,故名。人口130,其中蒙古族110人。以牧为主,草牧场1.2万亩,耕地700亩。系布拉格嘎查驻地,南依马花草山呈南北向矩形聚落。

尔登达花村。在苏木驻地西8公里。1882年前后建村,因村西有座似双层的山,故名。“尔登达花”系蒙古语“额尔登达布哈尔”之转音,意为“双层宝山”。人口132,其中蒙古族98任。以牧为主,草牧场1.1万亩,耕地500亩。系尔登达花嘎查驻地。地处丘陵坡地,在白银查干至商都公路北侧呈正方形聚落。

石塔汉村。在苏木驻地东北7公里。来历。含义不清。人口72,其中蒙古族71人,以牧为主,草牧场12000亩,耕地300亩。系石塔汉嘎查驻地。地势较平坦,在白银查干至商都公里西侧呈正方形聚落。

巨力更村。在苏木驻地东北10公里。1932年建村,因村前有个草丛卜子(洼地),故名巨力更。“巨力更”系蒙古语,意为“丛草滩”。人口149,其中蒙古族122人,汉族27人。以牧为主,有草牧场800亩,耕地410亩。系巨力更嘎查驻地。地势较平坦,在察汗淖尔碱湖西侧呈正方形聚落。

勿兰忽少村。在苏木驻地北9公里。勿兰忽少系蒙古语,意为“红山咀”。因村前有一座发红的山,山凸出一个尖子,故名。人口130,其中蒙古族69人,以牧为主,草牧场3000亩,耕地500亩。系勿兰忽少嘎查驻地。地处丘陵坡地,在碱海子东侧呈东南向矩形聚落。

都日布力计村。在苏木驻地东北10公里。1950年前后,有位“转达”曾住于此,故名转达营子。“转达”系蒙古语,为蒙古族旧官名。后更名都日布力计,系蒙古语,意为“四方形”。人口235,其中蒙古族70人。半农半牧,草牧场700亩,耕地953亩。系都日布力计嘎查驻地。地处丘陵坡地。在白银查干至商都公路两侧呈东西向矩形聚落。

察汗圐圙片村。在苏木驻地东北17公里。1932年前,村北有个白蘑菇圐囵,当时名察汗蘑菇圐圙,后简称为现名。察汗圐圙系蒙古语,意为白色的场院。人口110,其中蒙古族81人。以牧为主,草牧场1000,亩,耕地450亩。系察汗圐圙嘎查驻地。地处丘陵坡地,呈南北向矩形聚落。

塔斯海片村。在苏木驻地东北12公里。1922年前后建村。“塔斯海”系蒙古语“塔斯日海”之转音,意为“中断处”。因村前有个海子断为两处,故名。人口158,其中蒙古族139人。以牧为主,草牧场700亩,耕地300亩。系塔斯海嘎查驻地。地势平坦,察汗淖碱湖西侧呈正方形聚落。

察汗德力素村。在苏木驻地东北15公里。1931年建村,因村后长有枳机草,故名。察汗德力素系蒙古语,意为“白枳机”。人口60,其中蒙古族46人。以牧为主,草牧场800亩,饲料地100亩。系察汗德力素嘎查驻地,地势较平坦,在白银查干至商都公路北侧呈南北向矩形聚落。以农为主,有耕地7.8万亩,林地5213亩,草牧场7.3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莜麦和马铃薯。有年产榆、杨苗条25万株的苗圃一个。有乡中心学校一所,还有54个小学班分布在全乡各地,在校学生1512人。集二铁路、公路纵贯乡境内,并设有芦家村车站,交通便利。

前红海村。在苏木驻地东北9.5公里。因村村居一海子西,相传曾出过次红盐,又为别同名村落,故名前红海。人口54,其中蒙古族53人。以牧为主,草牧场300亩,耕地300亩。系前红海嘎查驻地。地处丘陵地带,在红海西侧呈南北向矩形聚落。

后红海村。在苏木驻地东北9.5公里。因村前有一海子,相传曾出过次红盐,有位别同名村落,故名后红海。人口94,其中蒙古族37人。以牧为主,草牧场500亩,耕地300亩。系后红海嘎查驻地。地处丘陵地带,在红海北侧呈东西向矩形聚落。


细说察右后旗的村子(9):白音察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