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賊偷就怕賊想,這句農村中的老話有幾種喻意?

龍鄉子龍


自古以來有一句古語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想必每位朋友都聽說過! 但是至於這句話的具體意思可能並不是每個人理解的都很透徹,東西為什麼不怕賊偷走而是怕賊惦記呢?為什麼東西丟了反而還沒有不丟嚴重?其實這背後的緣由是恐怖心理學在作祟,在國外有這樣一句名言叫做“等待死亡比死亡本身更可怕”,咱們中國也有古話說“腦袋掉了碗大個疤”“鈍刀子割肉越割越疼”說的就是事物的實際結果並不是最折磨人的,而擔心的過程才是最讓人糟心的! 不管是多麼貴重的物品一旦丟失,既定的事實已經發生,發生了也就發生了,事件也就終止了,儘管當時很難受但是時間會漸漸撫平心緒;另外賊偷東西往往只是個案沒有連續性,只是他的行竊行為的受害者恰恰是你而已,所以以後也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但是賊惦記你就不一樣了,賊整天在家琢磨你家,所以你家的東西不知道要丟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而且被壞人盯上往往心理上持續受到強制會讓精神很敏感,外界的風吹草動都會波動敏感的神經。這就是恐怖心理的威懾力!


駿景農業


農村裡,人們茶餘飯後聊天時,時不時的會隨口來上一句俗語,這些俗語涉及了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看似簡單,實質是精闢在理。

“不怕賊偷就怕賊想”還有種說法是“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不管哪種說法,含義都是一樣的。

這是人們對日常生活中一種現象的概括,光從字面上來理解呢,就是:不怕小偷來偷,而是怕被小偷給盯上。



那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按我的理解是:如果家中已經被小偷給偷了,被偷了什麼都已經知道了,雖然損失慘重,但事情已然發生了,也就告一段落了,之後無非是心疼被偷的損失。

但是如果家中某樣東西非常貴重,小偷也已得到了信息,來偷是遲早的事,但卻不知道確切的時間。於是,整日就會提心吊膽,吃不好睡不踏實,疑神疑鬼,惶惶不可終日,而且這種日子不知何時是個頭,精神壓力巨大,有時候想,還不如干脆被偷了來得痛快。



這句俗語在發展過程中,已不單單是指失竊方面的,而是有著越來越多的其它方面的喻義。

比如,以前哪家窮苦人家有個漂亮女兒,總是害怕會被人盯上,被動了壞心思,打了歪主意,父母的心情就是“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再比如,兩人起爭執,當時弱勢的一方又是個無賴,肯定不肯善罷甘休,說不定哪天就找機會報復了。這時候,也會有“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的擔心。

再有,商場上被競爭對手給盯上了,而且已經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這時候就得時時防著對手出招。這種局面也好比是“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這種心情就好比是:死亡並不可怕,更可怕的是等待死亡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