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的建立与加强

其实你去读读上文说到的共识问题,就知道共识的建立其实需要不短的时间。这里明显有两方面是比较主要的。

第一方面是,去年涨得好的所谓价值投资品种挺深入人心,怀有各类反弹念想的大有人在,重仓这些品种中的也大有人在。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买入优质公司,长期持有,穿越牛熊。他们对于穿越牛熊的理解大部分是这样的,慢慢涨,一直涨,每年都涨。

但是,在价值投资这条资金雪道上,已经不会再有源源不断的钱流入去了,正如我所说的,漂亮50这类价值投资,包括的品种诸如银行、白酒、家电、房地产等,反弹着反弹着就新低了。也正如去年的很多小票一样,也是反弹着反弹着就继续新低了。其本质并不在于贵不贵的问题,而在于人心和预期问题,如果一旦增速并不能匹配其估值,基本上PE是可以直接腰斩的,反应到股价上,就是股价可以直接跌一半的。所以留言给我的很多人我都告诫过,不要去尝试抄底,最终它们的命运就是反弹着反弹着就新低了。至于新低到哪里,这个根本不重要,人心和预期不在,卖出就是了。

第二方面是,人类总对于新的共识开始是比较抵触的。但是总有先知先觉的资金开始买入了,表现在于股价磕磕碰碰的上涨,但是涨停板并不多,关注的人说说,嗯嗯,是很好,这些品种确实是未来,但是我现在持有的品种估值还可以,还不想换。但是结果就是这些品种每次回调后都新高了,低估品种每次反弹后都要新低了。

虽然其实持有价值股也没有问题的,你持有这些你认为的低估品种,也没多大问题,问题是需要付出多少的时间。也许会重来一次2007年买入银行股的直到十年后才新高的命运。对于资管产品来说,你每年的净值非常重要,你如果持有一些几年不涨的品种,那么被赎回的命运是必然的。那么这些机构会怎么对付他们持有的这些价值投资股的仓位?很明显的。

在股市玩,没有谁是不懂价值投资的。但是如何权衡价值和时间的问题,是摆在所有投资者面前的一道大难题。你知道十年后这些股会涨,但是等不及了。

买未来产业是很贵,但是会涨;持有价值股,是不贵,但是越来越新低。

那么来看看共识是否已经建立。

对未来产业的共识,其实在今年年后就已经建立了。期间经历过各类大跌,但是每次大跌后,都新高了。如果你看K线就会知道,这类股票每次回调都是很缩量的,然后稍微来一点钱拉一拉就涨停板了。

那么来看如何加强的。就这几天上证指数大跌,连跌4天,并且属于大跌了,上证为啥会跌呢?很明显的,一定是权重跌了,权重为啥跌了,那肯定是有人卖的,并且肯定是机构在卖,普通散户持有上证50毕竟是不多,那么这些机构决定卖了上证50,肯定短期内是不会买回去的。然后看看市场还有啥能买的品种,基本上也就是些未来产业了。其他的不属于这些产业的品种,无论PE多低,估值多便宜,基本上还是属于随波逐流,没有大资金买入,也没大资金锁仓,如同无主浮萍,淹没于茫茫股票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