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比南方更適合建都?為何我國古代多將都城選在北方而非南方?

靜夜史


  • 首先,北方特別是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古代經濟、文化中心,我們國家是誕生在農業文明的基礎上的。中原地區一直以來都是農業的中心,人口密集,文化淵源流長。而建都的王朝都把統一中原看作是定鼎天下的必要手段。“得中原者得天下”不是隨便說說的,掌握了中原也就掌握了經濟發展脈絡,掌握了最多的人口,所謂執天下牛耳
  • 其次,北方地區相較於南方地區發展較早,而南方是在比較晚的時期才發展起來。客觀來說,隋唐以前的南方無論是經濟、手工業都發展較北方緩慢,隋唐以後特別是大運河的開通之後,南方的發展逐漸繁榮了起來;到宋代,南方的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才開始真正超過北方,特別是長江三角洲一帶的蘇杭地區,成為了宋王朝的經濟中心,當時的杭州、南京等城市逐漸繁榮起來,南宋定都臨安,明前期定都南京都是考慮到這一地域的經濟環境

對於選取都城而言,每個王朝都有著自己的考慮,周秦漢唐時期,關中平原沃野千里植被茂盛,長安位於絲綢之路的核心節點,經濟貿易十分發達。北宋時期,定都開封,則更多的是考慮到開封的交通條件,無論是陸路還是水路(大運河)交通都是為最便利的。但是,開封地處平原,特別是北部地形十分平坦開闊,沒有天然屏障,這在軍事防禦上是十分不利的。至於元明清定都北京則更多的考慮到了對北方的防禦和控制,無論是長城的修建還是北京所處的地理位置(北京西北為燕山山脈),都可以看出統治者對北方的重視。

當然,除了上述的幾種因素外,中國古代讖緯學說對選擇都城也是有重要影響的,有人認為朱元璋定都南京與朱棣遷都北京都是受讖緯思想的影響所作出的選擇。


北大爐爐


北方的確更適合建都

從地理位置來看,南方東南部臨海,背靠西北腹部,北方臨海的面積很小,多為陸地。南方有大海作為天然屏障,北方則不具備。

從民族分佈來看,南方多為漢民族,比較穩定,北方以北以西經常飽受少數民族騷擾,戰亂不斷。

在古代,在南方建都的朝代多為半壁江山,在北方建都的朝代多為統一的國家,並且存活較長。五代的南唐、南宋王朝都為半壁江山,它們的都城都在南方;明朝朱元璋起初將都城定在南京,後來朱棣遷都北京,如果不遷都,明朝也不會存活近300年(1368——1644)。

蔣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國民政府也不過存活了22年,它的首都也是南方。

將首都建立在北方,比如北京、西安,國家比較穩定,並且能夠長久。在現代,由於先進的武器裝備,海陸優勢不像古代那麼明顯了,但將首都建立在北方,更能統籌國家安全戰略,進可攻,退可守,優勢明顯。

另外,在古代,將都城設在北方,一般朝廷將精銳兵力駐在都城,更能夠抵禦北部少數民族的侵擾。




董弧


根本原因是北方的威脅更大,大一統王朝只有建都在威脅發生的附近才是最安全的。簡單的說,威脅點必須派駐大量的軍隊,交給誰都不放心,把都城建築威脅附近既可以防外來威脅,軍隊離自己近才能控制住,才不會被自己手下篡位。商代威脅主要是東夷人,所以建都在河南附近,周代主要是西戎,秦漢主要匈奴唐朝主要是突厥吐蕃都在西北西南方向。所以建都長安,後來東北的契丹女真,正北蒙古崛起堵車就在開封北京。

天下守國門不是空話也不是天子勇敢,那是萬不得已。


勇行萬里路


主要是漢族人是農耕文明為主,首先北方平原面積廣適合種地,其次華夏的龍脈和根都在北方


寫寫畫畫發發


中華文明源自北方,有宋以前北方一直是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心,人口密佈,相反南方人煙稀少,山林密佈。至宋朝偏安一隅,大力發展南方,南方第一次在人口經濟上超越北方


小哥點讀


北方坎地,陽居中心上下陰柔順也,故位實也,宜建都統治。南方離地,陰居中心位虛柔,上下陽剛強也,位虛建都難統治,故建都取北不取南,位北面南而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