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区块链产业里,链圈、币圈、矿圈早已经是分立,链圈的龙头是公链,币圈的龙头是交易所,矿圈的龙头是矿机公司与矿池。如今矿圈作为一个隐秘的算力江湖,谁拥有了算力,就拥有了在这个江湖的地位。这是一场简单粗暴的生死之战,在绝大数人还在观望时,矿圈已经演变成为两派——输家快速出局,赢家垄断市场。

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BTC.COM官网有世界矿池实时算力的统计页面,算力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全网显示世界前十大矿池中国就占了八家。前5名的微小浮动24小时内可能不会影响各自的排位,但却又可能在3天内发生排位的变化。同时,排在10名以后的矿池,可能某一天就因为没有算力而从排位表上消失。

和挖煤采矿相比,比特币挖矿只需要用矿机在网络世界中不断的进行特定的数学运算,不需要亲自动手。制售矿机、挖矿、建矿场、搭矿池,“矿圈”成为区块链世界里另外一条发财之路,矿机也成为一门鲜为人知的大生意。本文就科普下矿圈的一些基础知识:

  • 矿机
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计算哈希的机器就叫做矿机,用于赚取比特币的电脑,取代过去需要人类组织来做的事。这类电脑一般有专业的挖矿晶元,多采用烧显卡的方式工作,耗电量较大。

  • 矿工
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对参与挖矿的人的代称。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矿工,购买一台专用的挖矿设备,只要保证矿机电力供应和网络连接就可以开始挖矿了。

  • 挖矿条件
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因消耗电资源很大,越便宜的电价越好;场地要求非居民区,因为噪音比较大,并且需要良好的通风环境,温度相对较低;对网络的要求不高,一根网线即可。

  • 挖矿
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计算哈希的过程叫挖矿。矿机利用芯片的计算能力在比特币网络的区块中不断进行“哈希碰撞”,只要比竞争对手更快求解,就能赢得在公开账簿上的记账权,获得系统奖励的币。

  • 挖比特币
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每一笔交易发生后,需要将交易数据写入数据库才算成立,对方才能真正收到钱。这时候所有的交易数据都会传送到矿工那,矿工负责把交易写入区块链,完成挖矿获得收益。

  • 挖山寨币
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零币、门罗币、以太币、莱特币、比特股等山寨币。矿机连接指定的矿池,用特定的算法,完成一个计算周期即可获得一枚虚拟货币,然后将币放在交易平台套现。

  • 云算力
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如果你买不起也维护不起矿机,那就去租矿场的矿机,租来的就叫云算力。

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早期矿工有几百台、几千台矿机,只需要输入一串代码就能开始挖矿,中本聪就是用他的电脑CPU挖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创世区块。当时不少人通过区块链挖矿致富。由于比特币总量仅有2100万枚,且软件会自动控制计算难度,以此保证比特币产出速度,以至于后期产量和利润均减少;除此之外,比特币价格遭遇下跌,挖币成本却上升到几万元。若遇上熊市,投入成本高,产出少,矿工基本亏钱。同时,挖矿从CPU到GPU,再到FPGA,最后到现在的ASIC和大规模集群——矿场及矿池。

  • 矿场
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选择一片合适的区域,搭建起厂房,把成百上千台矿机连接起来一起挖矿,部署了大量矿机的地方就是矿场。

具体来说:早期就是把一堆矿机放棚子里,矿场就开始运营了。后来发现这种运行方式消耗大量电力,矿机损坏率还严重,维修成本太高了,毕竟矿机一旦运行之后,就是24小时运作。随着矿场的专业化,矿场会选择建在电费便宜且稳定的地方,毕竟电费占经营成本的六七成,另外水冷、风冷、通风、防尘、室温、电路设计都非常影响后期矿场的维护和收益。根据币价浮动及算力变化,及后期维护,大概为7-10个月之间。

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我国的比特币矿场多数在新疆,云南,内蒙古,四川等电费很低的偏远地区,电费低廉也是我国成为第一大矿国的原因之一。

矿工更多追求持续稳定的收益,于是抱团取暖的矿池应运而生。大家把算力集中到矿池,能挖到区块的概率就会增加,然后把收益根据每个人的算力占比去分配。矿池的核心工作是给矿工分配任务,统计工作量并分发收益。

  • 矿池
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矿池干的事情无非是组一大堆矿工联合在一起挖矿,矿工将自己的矿机接入矿池,贡献自己的算力共同挖矿然后获得收益。类似于买彩票,一个人买中奖机率太低,那就几个人把本凑一起买,中了奖大家分。谁出的本多谁分得多。

具体来说:早期的矿工们是自己计算,自己为交易信息打包。但后来能挖到比特币的概率越来越小,赚的钱越来越少,为了获得更加稳定的挖矿收益,就有人把大家的算力都集中起来一起挖矿,按任务分配给连接矿池的矿机,算力竞争由矿机进行,记账由矿机进行,挖到区块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然后再把区块奖励发给大家。根据币价浮动、算力变化、电费和托管费,大概为8-9个月之间。

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如今,矿池没有2%以上的算力份额很难稳定运行下去,因为小矿池最怕DDoS攻击——所有的公开的矿池,普遍遭受过此类攻击:大量合法的请求占用大量网络资源,以达到瘫痪网络的目的,随时会因为算力归零而”死掉”。

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矿池掌握数字货币的规律和秘密

一直是业内巨头攻城略地的要地

举上个月火热的BCH算力之争,本质上与99%的人没有太大关系,但却又影响了币圈99%的人;但是它确是一个很好的矿工社区治理和技术社区治理的实验,也暗示着在区块链的世界即使像BTC这样的老大哥,也可以出现技术造成的算力分裂,以往一直宣扬矿工不会以危害利益而去作恶,但是矿工却可以坚持自己不同的信仰而造成内耗,这样的信仰分裂一旦造成头部矿场分裂,后果还是挺严重的。不管分裂前矿工各大派系炒得如何凶残,人性都是逐利的,这将演变成一场博弈——金钱与面子之争。

有算力的地方,就有江湖

谁最先记账,最新生成的比特币就奖励给谁,这就是“比特币之父”中本聪最初的设计。因为“赢家通吃”的属性,导致中小散户矿工要联合起来组成矿池来累积工作量,联合算力越高,矿池联合体先找到数字货币的概率就越大,增大找到新发数字货币的概率,瓜分挖到的数字货币,这就叫PoW工作量证明机制。这种分布式的算力,最早被称为去中心化。现在在实际运转中,几大矿池掌握了主要的算力,其实已演变成多中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