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會出現先進文明被落後文明徵服的情況?

用戶87399629192


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詳的話:落後就要捱打。但是我們看中國歷史,就會發現,落後文明的北方遊牧民族,卻經常打敗先進文明的中原民族。

最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卻先被落後文明的遼國打敗,接著被金國打敗,後來又被蒙古給滅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難道“落後就要捱打”這句話,是一句假話嗎?

(宋將抗金)

我認為,這句話並不是假話。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遊牧民族打敗,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時候,而分裂的狀態是落後的。

西晉時期,八王之亂,然後五胡亂中華。南北朝時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機強勢崛起。五代時期,諸侯並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農民起義大亂,滿清因此挺進中原。包括宋朝,其實也是因為沒有實現中國領土的大統一,才給了北方落後文明的遊牧民族以機會。

如果是在統一的朝代,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漢朝大統一的時候,遠逐匈奴,讓其就此衰落。唐朝強盛統一的時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風披靡。元朝大統一的時候,只有元朝打別的國家的份。明朝統一的時候,無論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對手。

(元朝大統一)

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遊牧民族打敗的時候,並不存在先進性可言。

這個可以拿宋朝的情況來比較分析。

宋朝是統一國家,但是它多次敗給北方遊牧民族。首先在軍事上是落後的。宋初和遼國開戰的時候,宋朝軍隊的戰鬥能力可能和遼國不相上下,但是指揮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採用“陣圖”打仗的方式,是一種很落後的戰爭理念。北宋末年敗給金國的時候,宋朝的軍隊處於一種百年不知兵的狀態,軍隊建設非常糟糕。宋朝末年敗給蒙古,其軍隊的戰鬥能力也是非常差的。

其次,宋朝的政治經濟,以及人的精神狀態,未必就比北方的遊牧民族強。宋朝的財政收入很糟糕,沒錢打仗。宋朝朝廷的黨爭很厲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為黨爭產生了巨大的內耗。宋朝人積極進取的精神,建功立業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國、蒙古。

所以說,要講文明程度的話,宋朝未必就比金國、蒙古高。

(宋太宗劇照)

第三,文明程度與經濟總量並不成正比。

打仗,實際上打的是經濟。經濟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撐戰爭往前推進。如果經濟能力薄弱,戰爭就沒辦法持續下去。也就是說,戰爭很多時候與文明程度的高低並沒有直接的聯繫。

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時候,如果是大統一的,地域面積比較寬廣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較高,同時其經濟力量也比較強。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樣高,但是經濟力量就比較弱。

所以說,落後文明戰勝先進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為比量,要以經濟能力作為比量。

第四,冷兵器時代,戰爭的成本比較低。

我們說“落後就要捱打”,說落後文明會戰勝先進文明,可能在當下社會起作用,因為你落後,武器就不先進,威懾力就不強。沒錢就造不了航空母艦。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時代,戰爭的成本比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頑強。因此,這句話並不一定起作用。


張生全精彩歷史


用邏輯駁斥謬論!

這題純屬約定俗成意淫結論,經不住反問、質疑、反駁!

這個題,可以轉換一個容易理解又形象的比喻:

為什麼一個三十來歲少壯男人,會被二兩歲女童打爬??就好理解了!

為什壯男被學步女童打爬?

這裡壯男必須有被女童打爬條件,才能成立:

(1)這壯男雖然個子高,吃得胖,但是個準植物人,反抗不了女童胖揍。

(2)這個壯男先天缺鈣,風吹即倒,遇到和女童幹仗必敗。

(3)這壯男人高馬大渾身蠻力,但是連小樹枝一樣武器都不會使用,天生欠抽缺揍,有受虐狂心態。

(4)這女童自身有專滅強男必殺利器。

,,,,,總之,這壯男稍凡正常,不會被女童打爬,打的找不著家,只會哭、會怨、會罵。

致於所謂人多地大文明發達強國,會被人少野蠻落後異族消滅,如同上面分析的諸多因素中,必有被消滅的因素,被弱小民族所猛揍吊打,摧毀了不可一世所謂文明強國。



這個問題很有見地,歷史上的確經常出現這種現象,但仔細琢磨其實這種說法不準確,要害在於對什麼是先進文明認識有偏差,實際上先進文明不能與文藝、財富等劃等號。

沒有糾錯能力的治國體制,終會淪為披著先進外衣的落後體制。中原封建政權與北方遊牧民族政權,誰的體制先進?從表面上看,自然是中原封建政權更先進,但問題是一些中原封建政權的治國體制沒有糾錯能力,最後因自身腐朽不堪為北方遊牧民族輕鬆碾壓。比如,宋代建政吸取隋唐五代封建門閥制度的教訓、鞏固自己杯酒釋兵權的成果,崇文抑武,剛開始對穩定新生政權是必須的,問題是政權穩定之後,面對北方強大的遼政權以及後來崛起的金、蒙政權,宋卻始終無法自我糾偏,轉入強軍衛國的軌道,只能一味地被動挨打,終至滅國。明代政權也存在這個問題,建政後大封皇族子孫,經過二百多年的繁衍龍子龍孫數量過於龐大,明政權供養這麼多人十分吃力,只能無休止地敲詐老百姓,以至民不聊生、天怒人怨、人亡政息。

沒有發展質量的經濟成果,最終只能成為強者嘴裡的肥肉。各朝各代建立政權後,都會有意識地恢復民生、發展經濟,加之中原王朝具有土地、人口、社會組織方式等諸多優勢,多數時候都比北方遊牧民族經濟發達,但發展經濟也有一個質量問題。首先,經濟成果要有普惠性。如果統治階層、特權集團把社會財富全壟斷了,財富分配嚴重失衡,只會為政權不穩埋下禍根。清軍入關之前,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實際上已經把大明統治折騰得差不多了。蒙古、後金等政權,財富來源靠放牧、靠掠奪,打勝仗了土地多了、還能搶到財富,人人都有好處,所以老百姓願意國家打仗、也願為國家打仗。其次,經濟成果要能轉化為綜合國力。蒙古政權的經濟基礎是牧業,牧業發達了就有更多的戰馬、騎手服務軍隊,這恐怕也是蒙古鐵騎稱霸東西的一個原因。反觀宋代,經濟發展靠的是種植、貿易,可能還有文藝,這些要轉化為軍隊戰鬥力、國家綜合實力,需要一個高效的、清醒的政府來運作,實際上宋政權沒有能力實現這種轉化。

沒有教育能力的文化藝術,只能是供大眾消遣娛樂的普通商品。文化藝術繁榮與否是社會文明的一個標誌,但文化藝術的功能具有多個層次,有滿足人們精神生活需求的屬性,也有教育人、鼓舞人的功能。在一個興盛向上的年代,教育人、鼓舞人的文藝作品會比較多;在一個頹廢、失落的年代,靡靡之音則會氾濫成災。宋代林升《題臨安邸》寫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唐代杜牧《泊秦淮》寫道“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反映的就是這種在國家面臨危亡之時靡靡之音的泛濫場景。宋代文化藝術確實很繁榮,徽宗皇帝自己就是名貫古今的書法家、金石家,名妓李師師地位高得可以為梁山招安運作,但這種文藝與國家實力連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面對南下入侵的金軍,宋徽宗送給他們一幅書法、李師師為他們唱首小曲就能令其退兵嗎?


戰漢古玉


歷史上,無論中外,都出現過先進文明被落後文明徵服的情況,我在這裡說兩個原因,順便舉兩個例子。我覺得主要原因有兩個:

1. 先進文明與落後文明本身的原因。

2. 歷史的必然驅動或者說是自然驅動。

第一個原因,首先說先進文明本身,先進文明起初不夠先進,也是從落後文明或者說野蠻階段發展而來的,先進文明大多處於自然環境優越的地方,發展到所謂的文明階段時,已經開始注重生產,發展文化,武力此時對他們來說大多意味著原始與野蠻,畢竟生產力的發展使他們衣食無憂,飽暖便忘記捕食的蠻力。再來說說落後文明,落後意味著茹毛飲血,他們生產力低下,抵禦災害的能力弱,一般來說都是看天吃飯,所以,一旦遇到困難,便想著靠蠻力掠奪先進文明,畢竟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第二個原因,為什麼說是歷史必然呢,因為一般來說文明多在富庶平原,野蠻多在苦寒之地,文明之地的人在享福,陶醉靡靡之音,而落後文明在艱難度日,一旦遇到自然災害除了劫掠別無出路,所以二者一旦靠近那必然是落後文明入侵先進文明。

下面舉兩個例子。首先是日耳曼人入侵羅馬,五世紀的日耳曼人文明程度遠不如羅馬,但是卻摧枯拉朽般攻佔了腐朽的西羅馬帝國,不妨對照以上筆者所說的原因,基本上吻合。還有,蒙古滅宋,南宋當時經濟發達,海運昌盛,人們生活水平世界前幾,卻被幾十萬蒙古人滅國。有時候生產力對文明程度很重要,明朝初年,北部邊塞封關,幾十年後蒙古人居然快回到了原始生活,而就在他們準備南下劫掠時,才發現,勇士們的箭頭大多是骨質的,因為封關他們幾十年鐵器奇缺,後來主動求貿易才攢了些許鐵器,也才有了後來的也先南下與土木堡之變。


無筆史官



我認為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於文明是野蠻落後還是先進,是基於其社會制度和生產組織形式,文明道德以及禮儀,法律的發展程度,所以野蠻文明徵服先進文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落後的文明野蠻,缺乏制度,法律,規章,崇信鬼神,缺乏禮儀。而先進的文明崇尚法制,人格修養,以及社會階級,制度的完善。還會考慮為人做事標準是否符合禮儀,道德。在古代那個冷兵器時代,反而先進文明過於在乎的人道,禮儀,道德,以及是否正義,導致先進的文明考慮的過多。在作戰以及做事方法上有所顧忌,。這往往成為拖累先進文明的弱點。

野蠻的文明可不在乎做事是否是正義的,合乎道理的這些說法。野蠻文明只在乎征服,奴役,以及眼前的利益。對於是否道義,是否正義,這樣做是不是對還是錯,考慮的並不是太多,往往侵略性更強。

但是如果長遠來看,這些道德,禮儀,法律以及完善的規章制度最後往往會征服野蠻民族,讓他們也開始進入文明。


舉個例子。漢軍討伐西域的樓蘭,由於樓蘭王反反覆覆,多次反叛漢朝。漢軍出於道義上的考慮,並沒有殺害在長安的樓蘭王子人質。這反而讓樓蘭王認定漢朝並不會因為自己反叛而殺害人質,反而更加大膽,漢朝的仁義道德被樓蘭王認為是軟弱,樓蘭王更加大膽,甚至敢於劫殺漢使了。

但是相對落後的遊牧民族匈奴就不一樣了。樓蘭王曾經投降了漢朝,但是匈奴可不考慮是否人道。在得到消息後,不僅立馬殺死樓蘭人質,將首級傳給樓蘭王,還派兵襲擊了樓蘭城,殺死城中居民無數,擄掠了很多樓蘭百姓做奴隸。而漢軍對於反叛的樓蘭,雖然也多次派兵攻陷樓蘭城,但是漢軍畢竟是屬於先進的文明,做事情對於道義,道德上考慮的相對比較多。而且做事講究對與錯,是非曲直。並沒有對樓蘭普通百姓進行懲罰,而是僅僅懲罰了反叛的樓蘭王和樓蘭相關大臣。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在古代那個冷兵器時代,過於講究仁義道德的先進文明,往往考慮的比較多,做事情也不會做的太絕,這反而成了那個冷兵器時代的弱點。而落後的文明往往不講究什麼仁義道德,只是簡單的追求利益,只要有一點不對,動輒就殺人放火,這無疑讓他們具有侵略性和威懾力。

例如羅馬帝國和匈奴的戰爭,匈奴作戰每到一地就開始屠城,從不講究對與錯。這對羅馬人造成了恐嚇的效果。而羅馬帝國相對文明,做事不會像匈奴一樣,反而讓匈奴認為軟弱可欺。最後羅馬帝國在匈奴攻勢下兵敗如山倒也是可以理解了。首先在心理上,匈奴人就勝利了。匈奴的屠殺讓羅馬人產生了畏懼的心理,。而匈奴人則是天不怕地不怕,殺人殺的多了也就越來越大膽,反而認為羅馬的文明是軟弱可欺。


其次,社會制度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落後文明徵服先進文明。

大家都知道,中國自從兩千年前就進入了制度法律完善的封建社會。而同時期的匈奴等民族還是氏族部落社會。封建社會固然先進,但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分配不均,以及巨大的貧富差距。這讓封建社會更容易引發混亂和內部矛盾。然而像匈奴等民族,雖然也存在等級關係,但是其屬於遊牧民族,部落社會,部落首領也和部眾生活在一起,基本上他們的生活差距不是很大。比如都是住帳篷,吃牛羊肉,並且部落都是整體搬遷,讓他們往往一個部落緊緊團結在一起,雖然有等級關係,但是貧富差距和生活水平卻不是太大。

而像漢朝一樣的封建社會就不一樣了。不僅僅是人們地位的不同,生活差距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例如漢皇有未央宮,長樂宮等高大舒服的宮殿給他居住,其大臣也是擁有豪華的府邸。而最下面的普通百姓,好一點的住個茅草屋,壞點的連茅草屋都沒有,只能露宿街頭,充當乞丐。漢皇和大臣們一頓飯價值千金,有眾多酒肉美食可吃。但是底下的普通百姓卻路有餓死骨。好點的普通百姓辛苦一年甚至連白米飯都吃不上,可見差距之大。這種貧富差距要比遊牧民族大的多。遊牧民族首領基本上同部眾同吃同住,貧富差距並不大,沒有差距就沒有壓迫,就沒有剝削,所以往往遊牧民族發生內亂的幾率要少於中原的封建王朝。往往落後文明都是趁著先進文明內亂而侵入先進文明的。

貧富差距小,在一定程度上讓匈奴人等遊牧民團結在一起。並且遊牧民族一個部落往往都有親緣關係,他們互相之間也比較照顧,戰鬥力固然強悍。而封建王朝由於存在巨大階級差距,士兵未必真心賣命,更多的是為了混口飯吃。一旦同遊牧民族發生戰爭,往往士氣低落,所以中原王朝從漢朝之後,經常被遊民民族打敗。


例如蒙古人同南宋的戰爭。蒙古人由於野蠻落後,每到一地便進行屠戮。讓南宋損失了大量有生力量。而南宋相對蒙古就比較文明瞭,對待俘虜一般不會痛下殺心,也不會屠城,所以往往蒙古人被俘虜沒多久就放回來了,這反而讓蒙古人更加大膽的面對戰爭,反正戰敗被抓了又不會送命。而蒙古人對待俘虜,則沒有那麼仁慈了,基本上能活命的非常少。這讓南宋士兵在心理上害怕蒙古人,而南宋善待蒙古俘虜,反而讓蒙古人不再愛惜自己性命,反正被抓了不會丟命。這在一定程度上讓蒙古人變得大無畏。並且遊牧民族做事從來不考慮道義,只會認眼前利益,反而讓他們不會考慮太多沒用的東西,專心戰鬥。

歷史上,野蠻文明徵服先進文明的事件是很多的。例如中國就曾經多次被落後的遊牧民所征服。但是最後,野蠻的民族要麼被先進文明所同化,要麼只是短時間內佔上風,一旦先進文明開始反思自己失敗原因,開始反攻,野蠻的文明最終還是會失敗。


忘川星玉


你所說的先進文明和落後文明其實指的是農業社會時期的農耕文明和草原民族。農耕國家裡只要有適合耕種的土地一般不會主動侵略草原民族,除非人地矛盾激化導致農耕國家不得不向周邊比如草原要土地而引起矛盾。

草原民族本身人口較少靠放牧狩獵生存,民風彪悍,喜歡騎射,逐水草而居。沒有固定的生活場所也就缺乏固定的生活用品和糧食。當自身強大時就會主動去搶周圍有糧食有資源的地區特別是農耕國家。搶了就走根本不和你主動打。而草原民族從歷史上看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興起一個強權先統一草原部落然後侵入農耕國家去掠奪資源,而當週邊的農耕國家自身內部因戰亂或災害勢弱時就給了正好強大起來的遊牧民族佔用征服的機會。

比如蒙古帝國的建立就是這個邏輯。同樣因為本身落後的遊牧民族特性只統治了幾十年又土崩瓦解重新被農耕文明趕出去。中國古代就是一直遵循這個輪迴,同時對於中原王朝來說不斷的入侵與對抗也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和邊疆的開拓。這才有了我們富裕遼闊的和多民族融合統一的國家。


路之遙


大部分情況,先進的文明不是被落後的文明徵服,而是先進的文明被自己打敗,而後被征服!

想想中國歷史上,每當中原王朝強盛且上下一心的時候,遊牧民族或者文明相對落後的民族,不是歸附,就是遠遁,或者被殲滅,被同化。

比如強秦對戎狄,基本都是直接殲滅,吞併!即使戎狄再勇武,但是畢竟巨大的代差,如武器裝備,戰爭戰略戰術等的巨大落後。還有對匈奴,更不用提了,匈奴只能被驅趕到苦寒之地,也間接成為了強秦培養優秀將領和鐵血軍隊的練兵對象。

還有強漢對匈奴,對月氏,對大食,對西域,從漢武帝開始就直接將絲綢之路沿線全面控制,這就是先進文明對落後文明摧古拉朽式的。即使是漢末,胡人亦不敢掠中原之一方諸侯的鋒芒。

還有盛唐對突厥!直接將突厥趕到了東歐地區。

不計其數!

一個最大的特點,中原文明極度發達,君臣一心,百姓合力,文明的中原總是壓迫著遊牧或者落後的文明,為了生存空間使勁的動武!

但是,當中原王朝出現動亂,出現內亂,出現你攻我伐,消耗內力之時,卻又是胡人乘虛而入之時。

想想西晉8王之亂,中原民力遭遇毀滅打擊之時,胡人乘勢作亂,華夏曆史上最最駭人聽聞的五胡亂華險些將漢人亡國滅種。

還有宋朝對西夏,對北遼。即使宋朝經濟文化無比繁榮璀璨,但是上下不一心,關鍵的時候,總有人出來使絆子,即使武器裝備再先進,制度再優越,依舊被打的狼狽不堪。

還有明末,官場腐敗,東林讜一手遮天,文人掌兵,開戰第一個跑,哪裡有不敗之理,就連整個大明最最精銳的戚家軍也當成了炮灰,湮滅在東北戰場。大明本需要同心協力之時,但因為腐敗而導致的民不聊生,李闖大鬧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大西攪和湖北,湖南,四川,落後文明還沒有打進來,自己就被自己人給消耗了,甚至滅了。

而且,很多時候,落後的文明不可能征服額進的文明。即使如成吉思汗時期,野蠻性的屠殺,征服,遇到的是大宋,如果遇到大唐,大明,大漢,大秦,我相信依舊沒有多少機會!

而且所有的落後文明徵服先進文明之時都極其相似!

1. 先進文明內亂之時,武功盡失。

2. 落後文明最終被先進文明所同化!

所以落後的文明很難征服先進的文明,而先進的文明其實非常容易摧毀落後的文明。

這就是為什麼偉人常常說的:落後就要捱打!


豪斯的上海灘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今的美國正在走的路。

世界歷史就是一個先進文明被落後文明政服的過程,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就拿中國的元、清來說,邊陲的遊牧民族靠著能征善戰取代了高度文明的宋朝和明朝。那麼為什先進文明反而打不過落後文明呢?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很好地解釋了這個問題,唐末宋初宋軍可謂是驍勇善戰,北拒大遼、西夏、金、蒙古等強敵。先後送走契丹人、女真族、和党項人,然而終究還是未能抵擋元軍的來襲。對於蒙古族而言宋是一個高度文明的國家,江南富庶之地才子輩出,文明空前繁榮。然而正是這興起的文明之風致使宋人重文輕武,人們更願意賦詩作詞安享平定而逐漸忘卻國家危亡。


高度的文明也會衝昏不思進取的人的頭腦,自以為天下太平國強民安無人可敵,昏君庸臣也是輩出,紙醉金迷貪戀奢華根本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而作為落後文明的野蠻人他們無時無刻不覬覦於那些文明人的奇珍異寶,為了榮華富貴為了衣食無憂他們不停地訓練自己壯大自己,只為去搶奪容易得手的資源。

如今的落後國家就如古代的遊牧民族資源匱乏,生產力低下。而成為文明頂端的美國在經歷了百年的強盛之後,他們也熱愛上了安逸的生活,自大自守與古代的封建王朝如出一轍。相信如果美國繼續這樣走下去時日不多了。



荒野歷史


這一問題,子月談史願意分享自己的觀點。子月舉一個例子:元朝與宋朝的戰爭,最終以宋朝失敗而告終。那麼元朝是屬於遊牧文明,宋朝是屬於農耕文明,按理說宋朝的文明程度要高於元朝。但結果是先進文明反而被落後文明徵服了,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第一:文明差距並不明顯。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差距其實並不大,從生產力上來說農耕文明的確超過遊牧文明。但是這種生產力的差距,並未給王朝實力帶來懸殊的差距。不像工業文明,能夠拉開與農耕文明的差距。我們可以從工業革命之後的英國來看這種差距,英國憑藉工業革命,迅速建立了全球的殖民擴張。

第二:武裝軍事實力的差距。元朝與宋朝的差距便在於武裝軍事實力的差距,元朝騎兵兇悍,而宋軍不之相比有所不足。更重要的是宋朝負責軍事指揮的大將少之又少,難以扛起抗擊元兵的重任。

以上二點,也只不過是子月的個人想法。如有不同觀點,歡迎大家與我一同討論。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關注我一下唄。


子月談史


因為先進文明有道德底線約束,落後文明無所顧忌,肆無忌憚,殘忍暴虐,什麼都做得出來,沒有道德底線,所以歷史上就會出現先進文明被落後文明徵服的情況,這是人類社會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