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溪」寫好小城整“古”字文章,讓百年“古民居”活起來

「泗溪」写好小城整“古”字文章,让百年“古民居”活起来

泗溪鎮不僅僅有眾所周知的廊橋文化、紅色文化,還有獨一無二的人居建築文化。自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以來,泗溪鎮黨委政府就十分重視保護古村落、古宅、古殿等歷史建築,對古建築修舊如舊,保持原始的建築風貌和歷史韻味,熟悉又嶄新的泗溪旅遊風情小鎮逐漸呈現在人們面前。

泗溪的人居建築,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給凡俗中人住的房子,以張十一故居為代表;一種是給神仙蓋的宮殿,以順天聖母的臨水殿為代表。

「泗溪」写好小城整“古”字文章,让百年“古民居”活起来

張十一故居

張十一是浙閩邊境阿凡提式的傳奇人物,其故居位於泗溪往東8公里的前坪村,是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氏大院依山面水,結構呈“曰”字形,三進五廳,近6000平方米,整體院落10座樓房,44間,360根柱,天井5個,魚池、花圃、倉庫、酒坊、馬廄一應俱全。現存的遺址是四世張日華所建,時泰順第一才子董正揚贈匾曰:“鸞停鵠峙”。

「泗溪」写好小城整“古”字文章,让百年“古民居”活起来

張十一故居內部細節

「泗溪」写好小城整“古”字文章,让百年“古民居”活起来

陳氏荘濟王宮(俗稱陳大翁宮)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七年,陳聖母宮始建於大清初年,雍正九年(1731年)、嘉慶四年(1899年)重修,光緒廿三(1897年)擴建上宮內堂(臨水殿)及門樓(門樓外、內上方分別鑲嵌“四水廻瀾、必恭敬止”),2007年整體重修。雍正十三年(1735年)莘陽(今白粉牆)林、曾兩姓捐田舉行“二月二”。殿內祭祀的主神是“陸神”陳十四。在臺海兩岸,陳十四被信眾奉為“順天聖母”,和海神媽祖林默齊名 。有專家認為,閩東陳十四文明帶的中心在古田,而浙南陳十四文明帶的中心則在泰順的泗溪。

「泗溪」写好小城整“古”字文章,让百年“古民居”活起来

臨水殿

陳十四原名陳靖姑,歷史上確有其人。為祭祀陳靖姑而興建的臨水殿為四合院式建築,共三進,分別是門樓、大殿(下殿)和臨水殿(上殿),整體建築雕樑畫棟,工藝精細,古樸優雅,代表了當時泰順傳統建築的最高水平。

「泗溪」写好小城整“古”字文章,让百年“古民居”活起来「泗溪」写好小城整“古”字文章,让百年“古民居”活起来

有村民告訴我們:“古民居修繕後不僅我們自己生活得舒服了,在這裡舉辦的活動也多了,來這裡參觀的遊客也多了。”古民居的傳承與保護只是小城鎮整治成效的一個縮影,往更高層面思考,我們感受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是改善黨群幹群關係的重要載體,通過整治讓老百姓看到發展的希望,從而凝聚幹群一心謀發展的無限力量。

「泗溪」写好小城整“古”字文章,让百年“古民居”活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