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谈药:医药板块两天蒸发2400亿 定价权缺失下药企与药商都是受害者

小周谈药:医药板块两天蒸发2400亿 定价权缺失下药企与药商都是受害者

12月7日,国家组织“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拟中选结果公布,正式对外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25个试点通用名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到96%,其中22个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公示结果一经放出,A股、港股市场的医药板块在当日午后出现大幅“跳水”。次日,“带量采购价格降幅超预期”事件持续发酵,医药生物行业(申万一级分类,下同)在12月7日继续领跌,乐普医疗、贝达药业、普洛药业等多股跌停,华东医药、泰格医药跌幅超过9%,另外还有逾20只医药股跌幅超过5%。

医药生物行业的167只成份股中有160只个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仅有6只个股在近两个交易日内实现股价上涨。其中,跌幅最深的乐普医疗在近两个交易日内已经下跌了19.01%,华东医药、丽珠集团、恩华药业均下跌了15%以上。

连续两日,A股医药板块市值蒸发超过2300亿元。此次带量采购无论对中标企业还是未中标企业来说,都是没有赢家的。未中标企业丢失市场份额,中标企业由于定价过低难以维持以前的盈利水平。仿制药企业整体毛利率水平和净利率水平将下降,估值水平也将不可避免地下杀。

以上都是题外话,前两年就有朋友跟笔者讨论过医药板块,表示长线看好医药板块,理由是大健康产业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我说有想象空间不假,但只有国家一个采购方,医药企业没有定价权,被对手摁住脖子,一定会出问题。

果不其然,这次国家一出手,整个医药行业就鸡飞狗跳。国家理由很简单,药价虚高是我国医药领域存在的现有问题。根据权威部门调查资料,在药品销售价格中,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合理利润,仅占了较小的部分。因此这些拟中选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后,挤掉的主要是销售费用等“水分”,药品生产企业“还是能赚钱的”,中标不影响企业发展,并且降价不降质。本次集中采购以通过一致性评价为入围标准,中选后药品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加强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确保一致性评价不是“一次性”评价,因此群众不必担心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药企被国家卡住了脖子,对下游中药材流通端自然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国家怎么玩他,他就怎么玩流通端商家。为何能如此?中药材流通端多数时候都是买方市场,而非卖方市场。药企虽不能以行政手段干预调控价格,但总体中药材产能过剩,药商群体分散,你不卖自然有人卖,难有定价权。这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回款慢,账期长,一有风吹草动就退货。药企把大部分风险都转嫁给了更加弱势的药商群体。而面对国家,药企又成了受害者。受害者与施暴者角色的互换,让人不禁觉得可笑和可悲。

国家限了药企的价,药企限了药商的价,没有价格就没了利润,老百姓如何愿意种植?不愿意种植何谈中药材质量?没有质量中医药如何能良性发展?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多输的局面。

还是那句话,市场的事情就该让市场做主!

(本文由“ 宁夏天集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公众号供稿,不代表中药材天地网的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