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田其實挺多的,為什麼還會大量的進口外國原油呢?

一隻可愛的福娃


看似油田太多,但是產量卻很一般。國內需求強勁,沒有油了只有進口。

我國的油田確實挺多的,被人熟知的大慶油田、遼河油田、勝利油田、長慶油田、玉門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和塔里木油田,遍佈中國大地。

雖然油田數量眾多,但是我們的石油產量卻不容樂觀。截止2018年11月,國內石油產量單月維持在1500萬噸的水平之上,預計全年石油產量在2億噸。而2018年國內石油表觀需求到了6.15億噸,同比2017年增加了4.6%。全年需求和供應的缺口在4億噸,完全依賴石油進口彌補,我國對外石油依賴度已經超過了70%。

中國有句話,人多力量大。而在消費上,這就是一個大胃口。我們對於石油的需求,已經超出了我們油田產量的幾倍,我們的石油無法滿足自給,只有拿著外匯儲備,進口石油。我們也只能承受國際石油價格高漲和美元升值對我們形成的剋扣了,對於被動挨打。

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我國進口原油4.18億噸,同比增加8.4%,進口均價為每噸3442.9元,上漲31.5%;我國進口成品油3024萬噸,同比增加12.4%,進口均價為每噸3981.4元,上漲21.2%。看到這個進口數據,我們是否要感慨一番,我們的“三桶油”基本上就是一個吃乾飯的料,除了漲價賺快錢外,對石油產量增加沒有一點點的貢獻。

在過去十年,我國的石油產量一直保持在2億噸的水平。要想解決我們石油一來進口的被動局面,只有發現像長慶油田的那樣巨量的油田。當然這都是痴人說夢話,幾乎不可能。或者像美國一樣在頁岩油開採技術上實現突破,使我們的採油成本降低,獲得更多的投資。或者加大發展新能源,以遏制國內石油需求的過快增長。


以上所述,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在評論裡發表不同見解,我們一起探討~


行走吧木頭


是的,我國石油資源確實很豐富的。根據國土資源部的公開數據,中國目前已經探明的石油地質儲存量大約1260億噸,可開採儲量300億噸,而廣闊的東海、南海與黃海,尚且沒有進行深入勘探。目前中國的石油儲量在全球前十名外,但產量僅次於俄羅斯、沙特與美國。2017年全國石油產量為1.92億噸,約佔該年全球產量的4.4%。

我國現有石油開採油田二十二個,分佈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和海洋。它們分別是大慶油田,長慶油田,勝利油田,渤海油田,克拉瑪依油田,遼河油田,南海東部油田,延長油田,西北油田,西南油田,大港油田,塔里木油田,華北油田,吉林油田,河南油田,中原油田,青海油田,土哈油田,江蘇油田,冀東油田,江漢油田和玉門油田。而大油田有十個之多。

這麼多的石油資源,由於開採技術裝備還根不上發達國家,開採能力只能保持在兩億噸左右。然後我國卻是石油消費大國,僅2017年石油消費總量達到5.9億噸,今年預計突破6億噸的石油消費量,今年石油的產出量還在2億噸左右。這麼大的石油缺口,只能是進口外國石油。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提升,我們一定會趕上甚至超過發達國家,到了那個時候,我國的石油一定能自給自足的,立於世界先進國家行列。


祺臨962


從表面看,中國油田石油儲量世界第三,中國大油田的數量能從很大程度上,彌補石油的需求。同時我們要考慮油田的位置開發難度和成本等方面考慮。進口石油讓我們的成本更低,另外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開採一些,就少一些。從國外進口石油,對我們的石油儲備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另外我們國家發現大油田的同時,國家也在進行石油儲備。為什麼我們要大量進口石油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進口原油價格比我們國家的開發石油成本低。同時也很好的保護我們國家的生態環境。一箭雙鵰何樂而不為呢。




明天得名


中國的石油儲量在全世界排名為13位,不算特別少但也算不上豐富。和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及人口數量相比,儲量就相當可憐了。相比儲量,中國石油產量已經很高了,但遠遠滿足不了需求,要大量進口

截止2017年,中國石油探明可採儲量有35億噸,在全世界排名第13位,只佔全世界石油探明可採儲量的1.5%。相比中國的人口和經濟,可以看出這個比例不是一般的低。

排名第一的委內瑞拉石油探明可採儲量473億噸,排名第二的沙特阿拉伯石油探明可採儲量366億噸,排名第三的加拿大石油探明可採儲量272億噸,排名第四的伊朗石油探明可採儲量216億噸。與這些國家相比,中國的石油儲量低的可憐。

相比很低的石油地質儲量,中國的石油產量就高得多了。2017年,中國石油產量1.92億噸,這還是低油價形勢下產量有所下降的結果,前幾年連續超過2億噸。2017年,中國石油產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七位,僅次於美國、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伊朗、伊拉克六國,佔世界石油產量比例的4.4%。中國以佔世界比例1.5%的地質儲量,生產了佔全世界總產量4.4%的石油,可見中國石油的開採強度已經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油井)

按現有產量計算剩餘的石油探明可採儲量還可以開採多少年,被稱為儲採比。中國石油的儲採比僅為18.3,就是說按現在的的產量,再有18.3年中國的石油就會全部開採完畢。當然新的勘探肯定還會有新的石油儲量發現,實際上不至於只能再開採18.3年,但可以看出中國石油生產形勢的嚴峻。全世界儲採比為50.2,中國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2017年,中國石油進口量4.1957億噸,進口量是中國自己產量的兩倍多。中國自己的石油產量增產潛力不大,頂多能維持在兩億噸左右,能保持現有產量已經很不錯了。可預見的將來,中國石油消費量都會保持不抵的增速,進口只會繼續增加。


仁勇校尉


中國油田確實很多,大油田有19個,知名度比較高的有大慶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華北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四川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以及吉林油田等。

截至2017年底,全國石油累計探明地質儲量389.65億噸,剩餘技術可採儲量35.42億噸,剩餘經濟可採儲量25.33億噸。看似很多,排名世界第十三位,但是不要忘了我國有多少億人口,人均可採儲量排名倒數,和美國、委內瑞拉、沙特以及加拿大相比差距太大;尤其是我國每年石油開採量位居世界前列,總量少、開採量大、進口量大是我國真實的現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可以說形勢是非常嚴峻的!

所以新舊動能轉換儘快提上日程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雖然有些專家說油價降低會影響新能源的發展確實有失偏駁,但是嚴峻的現實狀況也是客觀存在的。油價得降、新能源也得發展,這是兩個並不矛盾的事情,如何更好更快的發展才是我們的專家應該要注重的問題,不負責任的甩鍋只是令人貽笑大方罷了。

所以說,我國人口多、汽車持有量大才是大量進口國際原油的根本原因,因為我們的國內原油開採量已經連續多年超過2億噸,位居世界第2,但是抵不住需求量太大,只能通過進口國際原油的方式來解決!


銀行小學生


中國就目前知道的油田也比較可觀?中國進口油品也不是現銀結賬的?都是貿易互換而來,經常能看到碼頭上的大量貨櫃吧,大大的貨輪吧?都是這些東西在裡外搗騰來的石油~糧食~礦粉~金屬原料~等等……大體來路就是這樣發生的。國內的資源就不必開採了!


龍的傳人水泊梁山


一般油田的形成到開採這個過程需要幾百年,所以稱為不再生資源,國家戰略層面肯定要考慮留下一些給子孫後代,而外國的油田,尤其中東國家,具有大量的資源,但是人口稀少,所以我們進口外國石油也是給自己未來做儲備。


藝元先生


俄羅斯石油公司道出了當今世界動亂的根源,美國資本為了自己的利益,驅動美國政客去霍亂全世界,中國在此次的中美貿易戰中答應多購買美國的油氣,可以說也被他們黑了。


我怕我會哭傷了


很簡單

1.自家生產的不夠用。

2.外國特別是中東的便宜,質量也好

3.先用外國的資源,自家的先留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