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慈禧太后創造的“同光中興”真面貌


1874年,一位低級官員的全家福。1874-1875年,攝影師阿道夫·伊拉莫維奇·鮑耶爾斯基跟隨俄國科學和貿易考察團來到中國考察,沿途拍攝了200多張照片,本文選取了10張以饗讀者,我們藉此管窺同治、光緒之交晚清的社會面貌。

1874年,北京,一個滿臉委屈的男孩。俄國這支考察團的目的,是調查貿易的增長前景,探索經由陸路抵達中國的新路徑,尋找合適的地方建立領事館和工廠。其實,說白了,就是要蒐集清朝官府和民間的情報,為進一步掠奪中國權益打前站。

1874年,兩位蒙古婦女。阿道夫在中國拍攝之際,正趕上19歲的同治帝去世,他4歲的堂弟光緒帝繼位登基。雖然同治帝沒有子嗣,權力的過渡還是很平穩。“兄終弟及”不符合請朝皇帝承繼的祖制,曾引起非議,但一切都在慈禧太后的掌握之中,她壓制了批評意見。


1874年,一個閻姓大戶人家的妻妾在花園裡。阿道夫的鏡頭對準了各類人物和人文景觀。這時候的社會面貌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固守傳統、貧窮落後,所有的衣著用度都跟一百年前、二百年前相差無幾。

1874年,北京,大戶人家的太太和丫鬟,這位太太纏著“三寸金蓮”。

1874年,彈奏樂器的樂師。儘管整個清朝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慈禧太后還是創造出了“同光中興”。同光中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興”,不是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其主要內涵是打敗了太平天國、開啟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技術,一批近代軍工企業、民用企業以及新式學校得以創辦,留學生也開始被派遣到海外。

1874年,北京的乞丐。實際上,在慈禧太后掌控朝政的48年間,清朝的社會形勢是日暮途窮的,普通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艱難,頻繁的自然災害和戰亂,讓很多人失去家園、逃離家園。

1874年,蘭州,湘軍軍營。左宗棠率領的湘軍駐紮蘭州。當時,左宗棠剛剛平定陝西、甘肅的叛亂,正在籌備進軍新疆,驅逐俄國勢力,收復國土。

1874年,蘭州,湘軍中的炮兵。“大將籌邊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在左宗棠的指揮下,湘軍在西北取得了赫赫戰功。

1874年,北京一位官員,手戴扳指。扳指是射箭時用的護手工具,說明這位官員是武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