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歷史上稱王稱霸的越國,為何沒有被列為戰國七雄呢?

一滴淚丶忘卻一切


戰國時代的正式開啟,是從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正式被封為諸侯。而此時,經過春秋的諸侯淘汰賽,數百個國家、部落徹底煙消雲散。反而是諸侯國的地盤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春秋時代的老牌帝國齊、楚、秦、燕,加上新晉諸侯韓、趙、魏,都是萬乘之國,所以被並稱為“戰國七雄”。

戰國時代的來臨,預視著戰爭將進一步升級,變得更加殘酷。以往春秋的戰爭,都是幾萬對幾萬,而戰國的戰爭,都是數十萬對數十萬。誰先撐不住了,哪個國家就要滅亡。那麼,我們來看看越國在戰國時代的角色,到底經歷了什麼才無緣戰國七雄?



越國在春秋時代長期是默默無聞的小角色,一直到了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滅掉了當時的霸主吳國,兼併吳國土地,又開始揮師北上爭霸,積極發展與中原諸侯國的關係,在當時屬於一流強國。勢力範圍北到齊魯,南至閩越,西至鄱陽湖,東至東海,擁有得天獨厚的國家資源。春秋時代的吳越人,彪悍而好勇鬥,軍事素質是諸國難以匹敵的。齊國的技擊之兵畏其如虎,更何況是晉楚這樣的軍事霸主。

戰國初期,越國是當時的四強之一,與魏國交好,更是齊國的剋星。歷代越君,均有好勝之心,雖然不如勾踐時代的輝煌,但是在國際上仍是強國。但公元前333年,是越國曆史的重大轉折點,標誌著越國由盛轉衰。越王無疆想要恢復祖上的榮光,於是率兵攻打齊國,當時正是齊威王時代,齊國蒸蒸日上。齊國素來怕南蠻,於是誑越國去攻打楚國,越王掉頭攻楚,結果中了楚國的埋伏,兵敗而亡,楚國趁勢達打到了錢塘江。這一仗,主要有兩大影響。第一是越國精銳之師在這次戰役中全軍覆沒,第二是越王無疆身死,諸子爭位,國家四分五裂。



公元前306年,楚國聯合齊國,向越國發起猛攻。越國北方土地兼併,設立了江東郡,越國主體已經淪為楚地。但是,越國並沒有滅亡,還有越國的延續—東越國、閩越國。東越國也曾一度恢復江東之地,但綜合實力不強,人數也不多,已經淪為戰國末流水平。因為戰國的戰爭拼的是國力,而不是勇猛。越國的強盛,終究只挺過了戰國初期,而後迅速沉淪,與七雄相比,存在的時間太短,底蘊不足,畢竟只有七雄活到了最後(衛國名存實亡)。

但越國是楚國、秦國難以嚥下的硬骨頭。楚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佔領越地,而越國是秦朝最後一個對手。當年,秦國名將王翦率軍攻滅楚國,揮師進入越地,打仗十分艱苦,最後越君投誠,才兼併了江南之地。公元前219年,秦國又發兵五十萬進軍嶺南,其中名將屠睢親率十萬大軍歷時一年攻克了閩越國。



如果越國能保持與楚國齊頭並進的勢頭,軍事力量和地盤能夠完整保存,那麼越國也不會在戰國七雄的選拔賽中被淘汰,那時可能就是戰國八雄。相比於中山國、鄭國、宋國、魯國等國家,越國是最有希望的那個。而戰國時代,七雄們先後進行了政治、軍事改革,更具備一個封建國家的概念,而越國還在處於奴隸與部落並存的時代,兩者已經不可同日而言。


慵懶國王


越國之所以沒有成為戰國七雄,主要有以下6個原因:

第一,越王勾踐三千越甲可吞吳,滅掉吳國後,雄心壯志不再,使范蠡離去、文種被殺,越國開始不思進取,沒有繼續大發展。



第二,越王勾踐後沒有勵精圖治雄心壯志的君主,越國沒有安享樂土,失去了滅吳時的霸氣。

第三,越國地處東南,在當時屬於華夏文明的邊緣,相對落後,文明程度低。



第四,越國相對人口稀少,勇士好鬥而國家綜合實力有限,不能長期保持強盛。

第五,越國在越王無疆時期,志大才疏,受齊國誆騙攻擊楚國,結果戰敗身死,餘下諸子爭位,越國內亂不斷,走向分裂,被楚國逐漸吞噬。



第六,越國在戰國初期就失敗被滅,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挺到最後,也是沒有成為戰國七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津城沐雨


越王勾踐死後,越國淡出了中原。其實,春秋霸主除了晉國保持最久,其他國家霸主一死,霸權即衰落,越國也逃避不了衰退的命運。


越國在當時地處南方,勾踐滅了吳國以後,越國將面臨兩個大國的威脅,一個是齊國,一個是楚國。楚國在勾踐稱霸時期不是很強,因為之前被吳國打殘了。但是齊國對越國的威脅很大,所以勾踐一死,越國君主再沒有勾踐這麼有魄力了。越國再次出現在歷史中與中原各國較量是在越王無疆時期,也就是楚威王時代。

越王無疆在位期間,想重振越國霸權,相繼與齊國和楚國爭霸。無疆決定先攻打齊國,結果被齊威王勸說,轉而攻打楚國,結果越國被楚威王打敗。要知道,楚國最強盛的時期就是楚威王時期,所以在當時越國根本不是楚威王的對手。越國被楚國打敗以後,越國陷入混亂,國家也陷入分裂稱王的稱王,稱君的稱君,總之已經失去與中原各國爭霸的資本。到楚懷王時期,越國才被楚國吞併,越君成為楚國的附庸。


謀士說


越國是夏朝分封的一個諸侯國,國格為子爵,都城在會稽,職責是守護大禹墓。越國地處中原之外,當時稱為南蠻之地,因不是周王室冊封的諸侯國,故他僭越稱王,常有不臣之心。越國在勾踐時代強大過一段時間,之後內鬥不斷,國勢漸微;因不與中原列國相通,故被戰國遺忘了,兼之實力又弱小,故不能列為戰國七雄。越國不能歸於戰國七雄有如下三點理由,分享給大家。

其一、越國不是周王室冊封的諸侯,不在當時的華夏圈內。秦為東周開國諸侯,燕齊皆為西周開國諸侯,楚國是西周成王冊封的子爵國;韓趙魏三國皆出於晉,且是周威王親自冊封的。由是觀之戰國七雄皆是周王室的諸侯國,他們的爭鬥可以說是內部爭鬥;越國、巴國、蜀國等化外之國可以看作是華夏之外的國家,諸侯徵之可以看作是開疆拓土。因此秦滅巴蜀、楚滅越國時諸侯國都沒有干涉,齊國滅周王室的宋國後就導致了五國伐齊。

其二、越國最終併入了楚國,作為楚國的一部分存在。戰國七雄最終都是併入了秦國的,在七雄爭霸時楚國的楚威王一戰滅越,之後一百餘年越國都是楚國的一部分,故越國不能單獨稱為一雄。戰國之世韓滅鄭國、魏滅梁國、趙滅中山國、齊滅宋國,故鄭國、梁國、中山國、宋國都不能稱之雄,因為他們被真正的雄給滅了!宋國曾經想當第八戰國,結果被齊國滅了;衛國一直都依附於大國,故他在秦二世時才壽終正寢。

其三、越國的實力不濟,沒有進入中原爭霸。

越國消滅吳國後,勾踐志得意滿,開始貪圖享樂,逼死髮妻,逼走范蠡,誅滅文種,從此越國國勢一落千丈,正應了那句古語:其興也速焉,其衰也迅哉!勾踐死後諸子奪位,內鬥不斷,越國快速退回原來的四流小國,經常騷擾楚齊兩國。公元前306年越王姒無疆統兵北上伐齊,後來聽信齊國說客之言,率領大軍調頭攻楚,楚威王奮起一戰,擊滅姒無疆,從此越國分崩離析,再不復存在。


大秦鐵鷹劍士


越國之所以沒有能夠在戰國佔據一席之地,根本原因就在於在越王無彊死後,越國陷入分裂和內鬥之中,不再給人強力的存在印象。

由於《史記》主要是以秦國為視角,因此對於東部地區尤其是兩淮、江浙等地區在戰國時期的歷史非常缺乏。但從《史記》、《戰國策》等史料可以明確得知:

在秦惠王時期,張儀實施重魏親楚策略之前的張儀時期,宋國和越國都是秦國在東方的兩個盟國。

越國戰艦模型——當時就有這麼先進的戰船了?!!


宋國和越國是張儀在提出重魏親楚策略之前就大力發展的盟友,意圖用著兩個國家制約東方的齊國和楚國。

在看《史記》中張儀去楚國要求楚懷王和齊國斷交時,我們並沒有得知這個前提:

秦國、魏國、宋國、越國,自西而東,一字型聯盟斷絕了楚國和齊國兩個盟國之間的溝通。楚懷王和齊國斷交,並不是什麼大錯。

宋國是秦國盟國的證據有:《戰國策》記錄了秦國對齊國要攻打宋國的反對態度:

“齊欲攻宋,秦令起賈禁之。”
“吾愛宋,與新城、陽晉同也。”

越國是秦國盟國的證據:《水經 河水注 卷4》:


汲冢《竹書紀年》,魏襄王七年,秦王來見於薄坂關;四月,越王使公師隅來獻乘舟始罔及舟三百,箭五百萬,犀角、象齒焉。〉

這說的就是:在張儀的運作下,秦國和魏國結盟後,越國在魏襄王7年,派遣水師援助魏國的歷史。

當時是公元前312年的丹陽、藍田之戰時期。當時秦國、韓國、魏國、宋國、越國結盟,對抗齊楚聯盟。這也是《史記》中著名的張儀以六里換取六百里地的故事。《史記》只給我們展現了秦國如何大戰楚國,但沒有著力當時秦國的這幾個盟國。丹陽之戰是秦、韓、魏三國聯軍作戰的結果,藍田之戰,沒有韓、魏的入侵,楚軍就攻下咸陽了。

除了西邊的秦楚韓魏戰事之外,當時還有東方越國派遣水師支援魏國,越國在齊國的挑撥下攻打楚國這兩個事情。

當時越國本來想要攻打齊國,但被齊國勸說下,攻打楚國,結果被楚國擊敗。

公元前307年,因為秦武王死去,秦國陷入奪位之爭中。

公元前306年,楚國趁越國內亂,聯合齊國攻打楚國,楚國佔領了原吳國土地,殺死越王無疆,設立江東郡。由於越王無疆沒有制定繼承人,於是越國分裂為東甌國與閩越國。

之後,楚國在被秦國屢屢擊敗時,東甌國曾經從楚國手中奪回了江東、江北之地。

公元前222年,王翦滅楚後,繼續南下,東甌國投降秦國,秦國設立會稽郡。

吳國和越國時期的青銅劍

越國在戰國時期的事蹟

1、春秋末期,勾踐滅吳稱霸後,在公元前468年遷都到琅琊(今山東省膠南市南。考古出土證實在連雲港。

2、越國稱霸後,將原來吳國所奪取的土地分佈歸還:淮上之地歸還給楚國;原宋國土地歸還給宋國;泗水東方百里的土地歸還給魯國。

3、根據《水經注》,在公元前312年丹陽、藍田之戰時,越國派遣水軍支援,並進攻楚國。

4、公元前306年,楚國趁秦國秦武王剛死、秦國陷入秦昭王和庶長壯奪位之時,和齊國聯合擊滅越國;越國分裂為東甌國與閩越國。

5、秦朝時,東甌國與閩越國雖然被設立為郡,但秦朝並沒有直接治理,只是設立讓原本的越王作為君長進行治理。

6、從秦始皇出巡海上射殺大雨,和越王無疆派遣水師援助魏國的兩個事實來看,戰國時期的越國的水軍應當是戰國中最強大的。


綜述

越國、宋國之所以沒有被列入戰國強國,根本原因就在於它們在中國中期就被滅了,導致後人認為它們都是孱弱的印象。但彭城的徐軍,在歷朝歷代都是強軍存在;越國是齊楚兩大強國聯合夾擊才被滅。這些事實都說明,越國、宋國在歷史上並非弱國的存在——特別是宋國,在宋康王的主政下,從齊、楚、魏、韓四國中奪取土地。

越國和宋國的滅亡非常類似:1、都是因為內亂而導致被滅;2、都是被兩大強國聯合所滅:宋是齊趙所滅;越是齊楚所滅。

宋、越兩國因為滅亡得早,導致留下的史料不多,因此人們印象不深,因此不被秦末漢初的人列為強國。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沒活到那個時候啊。

滅越的一說是楚威王,一說是楚懷王。反正是滅了。其實不是那種簡單的滅,楚國沒能消化,末代越王的死使得越國陷入群龍無首狀。就算經歷了秦始皇,西漢初年也還是在越地封了異姓王,直到漢武帝消滅了稱帝的東越王餘善並遷走越地百姓。

但是分裂的越在存在感和作用上都不足以和那七位抗衡了。


代牧益州閻文平


越國從勾踐死後就內鬥不休,根本沒有實力進入中原爭霸,大家也就選擇性的忽略了越國。越國最後在無疆的帶領大舉伐楚,結果被楚威王一戰滅了,越國併入了楚國。越國跟巴蜀二國一樣,不是周天子分封的,所以不入戰國七雄!



田夢搖


大家分析的都在理,我的想法是,越畢竟屬於“蠻子”(當時人的想法)犬戎那麼囂張還不是一樣被鄙視。


團鐵紅花郎


越國春秋晚期強盛一時,公元前306年越王無疆在北上伐齊,先後被齊國和楚國打敗,無疆被殺,越國隨即敗亡,最終被楚國吞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