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自成心甘情願歸順崇禎,能不能改變大明的命運?

七追風


明朝二百多年的江山到了崇禎皇帝手上,可以說已經千瘡百孔,災難頻發,無數的農民大起義席捲大江南北,更有東北帑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等後金乘亂坐大,成了心腹大患,其對大明的威協才是致命的,明朝把大量的兵力投入東北,從主動進攻到逐步防守再到除了山海關等極少數要地沒有失守外,其餘全部失守了,派駐東北的數位經略使不是被殺被下獄就是有象洪承疇這樣被俘而降的,毛文龍被殺部下叛逃後金陣營,都充實了後金實力,孔有德祖大壽降後金還帶去了威力巨大的紅衣大炮,局勢靡爛已不可收拾,幸而有吳三桂練就一支威武雄師“關寧鐵騎”才暫時穩住東北戰局,多爾袞也還未敢越雷池一步,到也一時相安無事。

關內的遍地農民起義大軍,以闖王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輩為甚,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不過,明崇禎用洪承疇(未降前)為帥,一度將高迎祥打死了,李自成也僅剩十八騎逃入商洛山不出,張獻忠不敵而接受了改編,以崇禎為首的大明總司令部誤以為關內已萬事大吉了,可以全力解決東北皇太極多爾袞了,殊不知主力被調走,李自成出商洛山,十八騎很快就變八十騎八百騎八千騎八萬騎直到百萬之眾,攻下西安建國立廟國號大順了;張獻忠也乘機再反,矛頭直指大西南,也在李自成之後稱帝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崇禎在煤山歪脖子樹上準備吊死的時候是否想到自已的一時心太軟才讓李自成的十八騎發展到百萬之眾,把自已逼上了絕路,無顏見祖宗而以帕遮面吊死煤山了。但李自成闖王也給過崇禎回報,起義大軍團團圍住北京城,眼看龍椅不保,破城只在旦夕,李自成卻派人向崇禎遞上降書,只願做一大明王爺足也,並願聽我皇調令,全力對付那後金多爾袞那虎狼之師,崇禎和眾大臣不相信天上掉大餅的事,只懷疑是詐降,爭論幾天,一口回絕了,寧可這樣吊死煤山,也萬難相信闖王誠意,大明也就玩完了,以後的什麼福王魯王桂王實乃強駑之末成不了氣候攏不起人心了,崇禎沒了,大明魂也丟了。

李自成是真心歸降嗎?沒眼光之舉?非也!東北的日日強大而勢不可擋,入關只是早晚的事,李自成擔心得來不易的北京城恐坐不久,必為多爾袞順治所奪,因而聯合大明共同抗清,明不會亡,自已也不失封侯還能兩全其美。後來的李的餘部李過郝搖旗等十三家聯明抗清至死不變足以說明李自成的真心了,張獻忠餘部李定國等也甘願保永曆帝而萬死不辭也說明一切了,崇禎你為什麼不可以信一次呢,哪怕一次也好,歷史就將改寫,人民就不需要血流成河家破人亡了,或許就不會有什麼後來的八國聯軍肆無忌憚,燒我圓明園,割我大好河山,運走我炎黃白花花的血汗銀萬萬億兩,可惜歷史就是歷史,痛心惋惜而已。





黑虎97


向敬之

已經擁兵自重、反抗朝廷的李自成,自然不會心甘情願帝歸順崇禎帝。“如果”,那也是自欺欺人的假設。

但是,據清人徐鼒的《小腆紀年附考》記載: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竟然派投降太監杜勳給崇禎帝送信,稱只要崇禎帝給他一百萬兩銀子勞軍、允許他在西北自立為王,他不但退至河南,還承諾出兵剿平關內其他義軍以及關外的清軍。結果,崇禎帝召開最後的國務會議,卻因為首輔魏德藻的不表態,而沒通過。

若此是真實,先不說李自成會不會真心歸順崇禎帝,就是崇禎帝此次與李自成達成休戰謀和的協議,大明的命運也會改變。

一、李自成退兵,明朝不亡,駐守山海關的寧遠總兵吳三桂和薊遼總督王永吉定會防守住圖謀入關的清軍。歷史上的清軍入關,主要是李自成東征吳三桂,迫使吳三桂以向清臣服,而獲取多爾袞揮師突襲李闖。

二、西南的張獻忠,雖然攻陷四川,擊敗過一代女將秦良玉,但還是對鎮守石砫的秦良玉忌憚三分。倘若李自成揮師進攻,張獻忠即便有孫可望、李定國等悍將衝鋒陷陣,但鹿死誰手還不好說。

三、多爾袞最初圖謀入關,只是想分一杯羹,他曾給李自成寫信,希望聯合攻明、平分天下。他所擁有的兵丁加民夫,不足十八萬,並無實力叫板明軍和李自成的聯軍。歷史上,李自成被多鐸大軍擊潰後,南明總兵左良玉曾收集李闖餘部,還使南明兵力上百萬。

不容假設的歷史,安排李自成無意歸順崇禎帝,崇禎帝也滿足不了李自成的條件,最後的結局更是不可改變的。


以禮觀書


不能。因為一切政治問題都是經濟問題,解決不了大明的經濟現狀,就算李自成投降了,依然會有王自成,張自成跳出來。


所以說即使李自成歸順大明,大明怕也是回天乏術。一個人說讓李自成去帶兵攻打後金。但最棘手的問題是攻打後金的經費去哪裡拿?那李自成手下這麼軍隊誰去養?以前李自成還可以打家劫舍,而一旦歸順朝廷,有了編制,肯定再不能縱兵擄掠了,這些軍隊國家可有財政去供養他們?當兵的,如果沒有軍餉,哪怕李自成可以餓肚子,誰敢說這群當兵的不會譁變。他們是跟李自成有飯吃,才會跟著他。而李自成一旦沒飯去餵它們了,他們肯定就轉向王自成,張自成了。

所以大明遇到問題的根本就是經濟問題,朝廷在東北要抵禦後金。關寧防線就是一個吞金巨獸,而且按照孫承宗和袁承煥的作戰策略。對後金只能採取步步蠶食的方法,而這種方法勢必會曠日持久,袁崇煥五年平遼的目標依然遙遙無期,大明的經濟能支撐得起東北戰局就已經很了不得了。這時大明又加上天災人禍,又冒出一堆李自成。你招降一個還會有十個等著你,國家可還有錢去招降他們。國家招降的不是一支支能征善戰的軍隊,而是無數張等著吃飯的嘴。

所以大明氣數已盡了,任誰都是回天乏術,區區一個李自成,又能有何影響?


朱鐵平


如果李自成真心歸順崇禎,還真有可能改變大明命運。遼東雖然也是心腹大患,但由於地理位置,兵力資源,經濟實力上處於劣勢,沒有外力幫忙,不會很快攻入北京。而李自成不一樣,進攻北京有多條道路可走,兵力資源遍地皆是,經濟上藩王、地方政府、富豪是他的資源庫。所以,在崇禎末年,李自成是大明王朝最得力的掘墓人。如果李自成真心歸順,其碼給崇禎解決了三大問題。其一,李自成自己;李自成百萬大軍歸順,朝廷少了百萬敵軍。其二,李自成有對付張獻忠等其他農民軍的辦法,能夠解決張獻忠等其他農民軍的問題。其三,李自成可以出兵協助防守以至進攻遼東後金,鞏固大明東北邊防。在這種情況下,崇禎朝廷用自己的政府力量專心救荒救災,幫助饑民渡過荒年,大明庶幾可恢復元氣。

但這只是如果,而且是李自成真心歸順,實際會發生嗎?就是發生了,如果崇禎不改猜忌狹隘的心胸,容不得李自成,還得讓李自成二次起義。


二曲人


大明王朝到了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時期,已經是天災人禍橫行了。天災,就是要麼旱災要麼澇災,氣候條件惡劣,導致土地收成減少,民不聊生。人禍,是指明朝的政府體系已經瀕臨崩潰,貪汙腐敗及不作為對黎民百姓造成另一重深重的生存壓力。

李自成只是起義軍的一支,而他的造反獲得了擁護,並不是投降。所以後來李自成打到北京,請求崇禎封自己關西王。但是此時打到北京城下,明朝主力野戰部隊只剩下了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關寧鐵騎經過消耗,此時也已經大不如初,所以即便李自成投降明朝,明朝也只能獲得一些苟延殘喘的時光,最終依然要走向滅亡。

更何況李自成初衷並不是投降明朝,只是在山西河北地區攻打寧武關時遇到重大挫折,主力部隊損毀嚴重,導致膽氣不足而已,放其回到陝西,重整旗鼓,必然再次揭竿而起,所以估計崇禎也是看穿了其計謀,寧可自殺了事,也沒答應李自成的請求。

李自成投降與否,於明朝而言,此時已經晚矣。如果他剛開始在河南被困期間便正式投降,估計明朝能夠集合幾員猛將,能夠抗衡清軍。不過從大局來看,也已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阿慶還是阿慶


在糖糖看來基本上,李自成是必死無疑的。至於崇禎皇帝的大明朝,倒是可能會像北宋往南宋這樣子轉移。

在戰鬥方面來說李自成領導的軍隊其實戰力並不佳。而他依靠的還是傳統的最老套的人海戰術。他若是歸順之後,大明朝的文官會教他什麼叫做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滴。你與皇太極互懟大打出手?你這是挑釁敵人來獲得軍餉,刺裸裸的騙子。你不打皇太極?你這是與建州女真人肯定有勾搭。反正只要你做了任何事,文官系統能分分鐘告訴李自成什麼叫豬隊友滴……

大明朝的落寞不是因為滿清而是因為大明朝內部的腐朽沒落。若是崇禎能依靠李自成的投降消耗。。。。。。。。


笑看風雲史


能否改變大明的命運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不能,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搞破壞可以,搞建設難。想改變大明的命運,首先要改變大明自身命運的走勢,只改變表,不改變裡,是沒用的,李自成沒這個能力。二是能,大明朝如果能通過招撫李自成,得到喘息的時間,革新朝政,消除利益階層,讓人民休養生息,假以時日,也許可以改變歷史走向。


燕趙清歌


在大明王朝被滅亡後,李自成帶領著他的軍隊,在山海關外的一片石大戰關寧鐵騎和滿清八旗兵,歷史的結果是李自成失敗了。這還是李自成御駕親征的結果,在大明朝的那個文官集團的體制下,能夠容得下李自成任意發揮嘛?如果,大明王朝的文官集團能夠讓前線的將領隨意發揮殺敵?那麼,滿清軍隊怎麼入主中原?


愛看愛思考


大明這艘破船能支撐到崇禎手裡已經是個奇蹟了,軍事上外有後金的威脅內有各地的農民起義,面對四處起火的局面已經很難挽回,就算沒有李自成 張獻忠也會有張三 王二麻子 起來造反。明政府的腐敗,還有那些個只會生娃啥也不幹的王爺們才是拖垮明朝的根本原因。弊政不革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


午後到傍晚有雨


根子在於缺少雄才大略之人矣!無論崇真還是李自成都不是!所以假設就沒有推理的基礎了!因此任何誇誇其談都是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