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說“春風送暖入屠蘇”,這裡的“屠蘇”指的是什麼?和春節有什麼關係?

智竅


問題:古詩中說“春風送暖入屠蘇”,這裡的“屠蘇”指的是什麼?和春節有什麼關係?

..........

前言 小草的發展史

屠蘇原是一種草,這種小草不簡單,隨後衍生出了房屋、藥酒、帽子等名稱。下面老街細細道來,道聽途說,未必準確。

一、房屋

屠蘇草很早就被畫到了屋椽上,在南北朝時期王褒 《日出東南隅行》詩中寫過:“飛甍雕翡翠,繡桷畫屠蘇。”

明朝楊慎解釋到 :“屠蘇本草名,畫於屋上,因草名以名屋。”,因為屠蘇草畫上屋樑,所以在古詩中屠蘇也被代指為房屋。

記錄南北朝劉宋的史書中,屠蘇也是指的房子,《宋書·索虜傳》:“ 燾 所住屠蘇為疾雷擊,屠蘇倒,見壓殆死,左右皆號泣。”壓死人人的屠蘇,估計不是太簡陋的房子。

杜甫《槐葉冷淘》詩:“願隨金騕褭,走置錦屠蘇。”仇兆鰲解釋說:“錦屠蘇,天子之屋。”這個厲害了,杜甫的屠蘇是指的皇帝居住的地方。

可見屠蘇屋,不僅僅是簡陋的草屋,還可能是不錯的房子。

二、屠蘇藥酒

大家知道屠蘇又是一種酒的名字,難道是屠蘇草釀成的酒嗎?看看這個故事,屠蘇藥酒確實跟屠蘇草有關,唐朝人韓鄂所著《歲華紀麗》記載:

屠蘇酒起於晉,昔人有居草菴,每歲除夕,遺閭里,藥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閤家飲之不病瘟疫。謂曰:屠蘇酒,屠,割也,蘇,腐也。言割腐草為藥也。晉海西令問議郎董勳曰:正月飲酒,先小者,何也?勳曰:小者得歲,故先賀之。老者失歲,故後也。

韓鄂說晉朝人住在草屋中,每年除夕將藥囊丟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來放在酒樽中,全家的人一起喝就不怕生病了。屠,就是割;蘇,就是腐草,砍了腐草當作藥來泡酒,這就是屠蘇酒。

至於屠蘇酒是因為釀酒的人呢住在屠蘇草屋中呢?還是因為割(屠)腐草(蘇)做藥的原因呢?我不好判斷,但是唐朝的韓鄂說是因為割草叫做屠蘇,所以才命名屠蘇酒。

三、帽子

《晉書·五行志中》:“時童謡曰:‘屠蘇鄣日覆兩耳,當見瞎兒作天子。’”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黥》:“忽有一人,白襴屠蘇,傾首微笑而去。”

據說是因為帽子有簷,像是房子的屋簷,所以屠蘇也成了帽子的別稱,以上引用的《晉書·五行志中》是唐朝房玄齡等人寫的,看來屠蘇代指房屋或者某一類特殊的房屋是普遍現象。


到此為止,可以知道,屠蘇的所有含義其實都來自語一種草,那麼王安石的這首詩中的屠蘇到底是什麼呢?《元日》作者:王安石 (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四、宋朝人的解釋 王安石的屠蘇是指的屠蘇酒:

我們先不要爭論,看看古人是怎麼說的,宋朝的向子諲是南宋的詞人,他寫了一首《浣溪沙》

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瞳瞳曉色上林廬。
老去怕看新曆日,退歸擬學舊桃符。青春不染白髭鬚。

在這首詞中直接使用了王安石的成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同時還使用了蘇軾的成句“老去怕看新曆日,退歸擬學舊桃符。”做重要的是他還寫了序言,說明了王安石的屠蘇是指的屠蘇酒:

荊公除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爭插新桃換舊符。”東坡詩云:“老去怕看新曆日,退歸擬學舊桃符。”古今絕唱也。呂居仁詩有“畫角聲中一歲除。平明更飲屠蘇酒”之句,政用以為故事耳。薌林退居之士年,戲集兩公詩,輒以鄙意足成浣溪沙,因書以遺靈照

向子諲說,王安石和蘇軾的除夕詩都是千古絕唱,呂本中(字居仁)的詩用了王安石的蘇東坡的”故事“,寫出了“畫角聲中一歲除。平明更飲屠蘇酒”之句。可見呂本中認為屠蘇是屠蘇酒,向子諲也是這樣認為的。

為什麼說還用了蘇東坡的”故事“呢?因為向子諲偷懶,沒有說明白,因為蘇東坡的詩中也有屠蘇酒,全文如下:

南來三見歲雲徂,直恐終身走道途。
老去怕著新曆日,退歸擬學舊桃符。  
煙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尋病客須。  
但把窮愁搏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

結語

王安石的這首詩裡的屠蘇是指的屠蘇酒,自古以來就沒有什麼異議,學校的課本中和歷代的詩詞賞析都說是屠蘇酒,但是都沒有詳細的解釋。

可能古人和學者們這個問題太簡單,覺得不需要解釋吧?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歡迎關注慢談讀書,我是有溫度、有態度的讀書君孫慶元。

“春風送暖入屠蘇”出自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元日》原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讀書君試著查閱《辭海》,得知了“屠蘇”有三個義項,分別是:

“屠蘇”是酒名,指“屠蘇酒”

可是從字面意思來看“春風送暖”和喝“屠蘇”沒有邏輯關係,而且“屠蘇”前有一個“入”字,如果是“屠蘇酒”前面應該搭配“飲”才對呀。

至於“屠蘇酒”和春節有什麼關係,這就不用讀書君多說了,從古至今,我國勞動人民每逢佳節必有美酒相伴!

“屠蘇”是草名

準確的說是藥草,吃了可以祛除百病、瘟疫,讀書君認為這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景哈。讀書君自暴自棄放棄這一義項,誰過年還不吃點好吃的呀,就算是神丹妙藥我們也不吃~

“屠蘇”指茅屋

這裡的茅屋指家園哈,大過年的誰不回家過年呀?

讀書君更傾心這一含義,“春風送暖入屠蘇”指“春風把溫暖送入千家萬戶”,多吉利呀!和我們現在的新年期待“回家過年”達到了高度統一!

回顧一下重點,屠蘇有三個義項:一指屠蘇酒,人逢喜事都少不了它的陪伴,過年時更是必不可少;二指草藥,祈求身體健康;三指家園,回家過年,團團圓圓。


慢談讀書


古詩中說“春風送暖入屠蘇”,這裡的“屠蘇”指的是什麼?和春節有什麼關係?


“春風送暖入屠蘇”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句子。全文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意思是:爆竹聲聲之中,一年又過去了。春風吹拂,帶著暖意,家家此時正在飲著新釀的屠蘇美酒。千家萬戶,被初升的太陽照耀著。人們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題目是“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元,頭,第一個,元日,就是第一天,自然指的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們說的春節。詩中寫了春節的活動:放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其中的換新桃符就是對聯的前身,延續至今。爆竹,延續至今。就是這個屠蘇酒,失傳了。



屠蘇酒是什麼?其實是一種藥酒名。新年來臨,正月初一,飲用此藥酒,為了避開瘟疫。端午時節,要飲雄黃酒,也是此意。這種民俗歷史很長,南北朝時就有記載。但據傳是漢末開始飲用,傳說是華佗的方劑。到了清代,這種風俗還盛行。今天,我們把這個風俗丟了。只有個別飲進補型藥酒的人,不分時令,在亂補。


宋朝的蘇轍曾經寫道:““年年最後飲屠酥,不覺年來七十餘。”這反映了飲屠蘇酒的順序是:小的先飲,年長的最後。蘇轍此言,是指自己已經年齡大了的意思。


為何叫屠蘇酒?屠蘇一說是一種闊葉草,一說屠蘇是畫了這種草名的草菴名。《太平御覽》引漢服虔《通俗文》:“屋平曰屠蘇。”所以,解釋為草菴者居多。


屠蘇酒與春節關係密切,自漢代到清代,歷時久遠,成為過年重要習俗之一,小兒先飲,祝賀新歲。年長後飲,以罰失歲。但目的一樣,因為是藥酒,以避瘟疫,期冀新的一年“去病”(霍去病),期冀新的一年“棄疾”(辛棄疾)。


走過萬水千山2018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家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第一句很好理解,就是說在除夕的爆竹聲中一年過去了關鍵詞是一歲除,意思是這一年就這樣過去了。第二句是題主問的問題,屠蘇指的是什麼?屠蘇

有好幾個指向,有指藥材屠蘇草的,有指用屠蘇泡的酒的,有指茅草菴(屋)或鄉村或城市也可是指自然界。那麼,在這首詩中究竟是指什麼呢?我們把這句詩分段分析:這句詩是由前後兩半句組成的,前半句春風送暖,很顯然是一句成語,不說也知道是什麼意思。關鍵是後半句,入屠蘇,這半句這三個字是不能分開理解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即可指酒,也可合指鄉村和城市。為什麼這麼說呢?關鍵在於這個入字,入,泛指進,可組動詞可理解為融入,或進入。那麼,春風送暖送到哪裡,是將春風融入酒中?還是送進鄉村、城市、千家萬戶?從上下句式看也可能是春風融入美酒當中,我認為是指美酒或全國各地的鄉村和城市,顯得入情入理,也比較符合詩意。

整首詩的意境就是:在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即將過去,春天來了,春風吹進了城鄉的千家萬戶陽光普照大地,人們在辭舊迎新的歡樂氣氛中,迎接新的一年,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守株不待兔2


《辭海》中“屠蘇”有三個義項:①酒名。②草名。③房屋;草菴。

本句出自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由一個入字,作草菴解更為合適。

“屠蘇”是一種闊葉草。南方民間風俗,有的房屋上畫了屠蘇草作為裝飾,這種房屋就做“屠蘇”。同時也有傳說,住在屠蘇中的人釀屠蘇酒。因此此詩雖解為草菴,但仍可想象出飲屠蘇酒的場面。

而古人也有正月裡飲屠蘇酒避瘟疫的舊俗,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而由此詩,飲屠蘇的風俗直到宋代依然保留。

《本草綱目》中載有制屠蘇酒的方子:“用赤木桂心七錢五分,防風一兩,菝葜五錢,蜀椒、桔梗、大黃五錢七分,烏頭二錢五分,赤小豆十四枚,以角絳囊盛之,除夜懸井底,元旦取出置酒中,煎數沸,舉家東向,從少至長,次第飲之。藥滓還投井中,歲飲此水,一世無病。”據傳屠蘇酒的方子由華佗初創。




這首詩以短短四句,交代了宋時慶賀春節的習俗:放鞭炮,飲屠蘇,守歲,貼門神。

放鞭炮的習俗始於年獸的傳說,年獸為禍人間,但害怕鞭炮,因此人們放鞭炮驅趕年獸。

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以示珍愛光陰;年輕人守歲,為父母延壽。自漢代以來,除夕當夜男女老少,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就成了習俗。


貼門神:度朔山有大桃樹,有神荼、鬱壘二神守於樹下,能食百鬼。因此,有用桃木板畫二神於門上以驅鬼避邪的風俗。五代後蜀開始在桃符板上書寫聯語,其後改書於紙,演變成為後來的春聯。

2017年上映的電影小門神中講了門神和年獸的故事,對上述風俗有所涉及。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風俗已漸被禁止或變得無足輕重,這也導致過年已經沒了味道,徒留嘆息。


萌萌覺悟高


這個問題,題主算是問對人了;有書君最近正在學習格律詩創作,剛好老師講過這首詩,印象正新。


今天,有書君就把這個學習過程拿出來,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一聲舊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有書君在拿到這首詩時很不在意,這很簡單嘛。


爆竹聲中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就要來到,春風把和暖的空氣送入了屠蘇城中,家家戶戶都貼起了新對聯,朝陽中一派繁榮喜慶的景象。


所以,屠蘇就是指屠蘇城。



可是,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有書君發現,根本就沒有一座叫“屠蘇”的城。於是,愛學習的有書君又去查了韻典,發現韻典上關於“屠蘇”有以下幾種解釋。


一,草名。


屠蘇就是一種草。


北周的王褒在詩中寫道:

“飛甍雕翡翠,繡桷畫屠蘇。”


翹起的飛簷上如同雕著翡翠,樓閣下的屋樑上畫著屠蘇草


這是一個對偶句。


飛甍(音蒙)對繡桷(音決),即屋簷對房梁。


雕對畫,兩個動作相對。


翡翠是一種玉,屠蘇是一種草,兩個都是自然之物。根據對偶的同類相對原理,完全正確。


二,即罘罳。


這兩個字有點眼生,讀:罘(fu音浮)罳(si音思)。


那罘罳又是什麼呢?是古代設在內堂門外的屏風。


有的書友可能對這個門外設屏風不太能理解,有書君就再給大家多說幾句。


古代的人都比較迷信,有很多的風水講究。比如說門不對門,門不對灶等等。


他們相信“開門見灶,錢財多耗”。


這種風水局是存不住錢的,而且家中小事不斷。不是今天病了,就是明天丟東西了,非要把辛辛苦苦攢下的一點兒錢消耗光。


那怎麼辦呢?整一大屏風擺在門口,把兩個門隔開,這不就見不上了嗎?


這門外放屏風,就是從這來的。


三,平屋;茅庵。


就是茅草房啊,杜甫住的那種。


老杜詩云:“願隨金騕嫋,走置錦屠蘇。”


這錦屠蘇屬於高檔別墅,不是那種風一吹就破的小草房,老杜奮鬥了一輩子,也沒住上別墅。


其實,有書君也沒住上。哎,為了早日住上小別墅,諸位書友尚須共同努力啊。



四,帽名。


是一種帶簷的帽子,形狀看起來好象小房子。


酷不酷,牛不牛,意外不意外,驚喜不驚喜。


五,亦作“ 屠酥 ”。藥酒名。


相當於“紅毛藥酒”,不對,是相當於“雄黃酒”。


在古代,因為衛生條件差,醫療水平也有限,瘟疫,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和健康。

有的人甚至背上長個瘡就掛了。


經過實驗,人們發現用花椒泡酒喝對一部分疾病有效,便開始喝這種椒酒。雖然效果不咋地,也聊勝於無吧。


直到神醫華佗橫空出世,發明了一種藥酒,能防治大部分的瘟疫,這才結束了人們的苦難。


後來,藥王孫思邈再次完善了藥方,並且每年臘月都要施藥鄉鄰,叫他們泡成藥酒,在除夕這天喝下去,就可以預防瘟疫。


因為孫思邈住的屋子叫做“屠蘇屋”,所以,為了紀念他,人們把這種酒就稱為“屠蘇酒”。


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年喝屠蘇酒便成為了一種風俗。



那麼,我們說了這麼多,該回歸主題了。


“春風送暖入屠蘇”,這裡的“屠蘇”到底是指的什麼呢?是不是就是指屠蘇酒呢?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我們來把以上的五個解釋帶入詩句中看一下,到底哪一個合適。


1,春風把和暖的春氣送入屠蘇草中。


偏離主題,錯誤,排除。


2,春風把和暖的春氣送入屏風後。


牽強,排除。


3,春風把和暖的春氣送入茅草房。


合理,且很順暢自然。


4,春風把和暖的春氣送入帽子中。


至於嗎?這人一定和有書君一樣,是個光頭。


5,春風把和暖的春氣送入屠蘇酒中,喝起來就象溫過的一樣。


牽強附會,不知所云。


還有的人解釋說:入,就是喝入口中的意思,入屠蘇,當然就是喝屠蘇酒了。


蘇軾在詩中寫道: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


蘇轍也在他的詩《除日》中寫道:年年最後飲屠酥,不覺年來七十餘。


同樣類似的詩句還有:


可是今年老也無?兒孫次第飲屠蘇。(宋.鄭望之)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明.葉顒)


各位書友,歷代寫屠蘇酒的名句,從來都沒有類似說“入屠蘇“是喝屠蘇酒的意思。


注意關健詞“入”,是進入。“飲”,才是喝下。


這麼多名家,都知道用“飲”,作者也是名家,他為什麼不用“飲”呢?顯然,作者是另有所指。


至於某些人解釋說,古人喜溫酒喝。所以,這裡是指春天的和暖之氣送入酒中,就好象是溫熱的酒等等之類的言語,純屬遷強附會。


古人春節是有喝屠蘇酒的習慣,就跟他們中秋節喝雄黃酒一樣。但是,這和“春風送暖入屠蘇”真的是一毛錢的關係也沒有。


不信?你去問問作者,他肯定也是這麼說。


綜上所述,“春風送暖入屠蘇”中的“屠蘇”,並不是屠蘇酒的意思,而是茅草房的意思。茅草房能和春節有什麼關係呢?不過是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罷了。



詩文全譯:


爆竹聲中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就要來到,春風把和暖的空氣送入了屠蘇屋中,家家戶戶都貼起了新對聯,朝陽中一派繁榮喜慶的景象。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你也贊同有書君的說法,就請動動手指,在文末點個贊助力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屠”字是指割,“蘇”是一種草藥,“屠蘇”就是這種草藥釀的酒。





”屠蘇”酒是春節時飲用的酒品,故稱“歲酒”,相傳是由華佗創制,後由唐代孫思邈流傳開來,還將自己的屋子起名”屠蘇屋”。除夕飲此酒,可以預防溫疫。所以“屠蘇”成了春節的代名詞。

宋宰相王安石《元日》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飲用“屠蘇”酒是有講究的,別的酒總是先敬長者,少者後飲。“屠蘇”恰恰相反,先從年少小兒開始,年紀長者在後,逐人飲少許。那是因為少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


蘇轍有《除日》詩“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

蘇軾詩《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他生性豁達樂觀,認為只要身體健康,雖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後飲“屠蘇”酒自不必辭!


尋桂子


這句話取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包含兩個信息,一是過年以爆竹開啟,還有家家戶戶換成新的對聯,我們現代常說的春聯其實就是起源於桃符。

全詩的意思是一聲聲煙花爆竹送走我們舊的一年,在春天的氣息裡,我們歡呼,喝著醇美的屠蘇酒,新年伊始,春回大地,陽光普照,千家萬戶都換上了新的桃符,這就是過新年的氣氛。如果用鏡頭來描述,我相信王安石絕對是一個好的導演,以細節描述民俗,迎接新年,點上爆竹,喝屠蘇酒,換新桃符,而這些也一直延續至今。


回到題目來,此處的屠蘇,僅僅指的是屠蘇酒,沒有別的意思擴展,這是我需要強調的。

屠蘇酒,是古代過春節時人們時常飲用的酒品,又名歲酒。屠蘇其實就是古代房屋的類型,在這裡釀的酒就叫屠蘇酒。相傳為華佗研製出來的。


關於屠蘇酒的記載有很多,比如蘇轍的《除日》:“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蘇軾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 過年飲用屠蘇,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了清代,現代的人們雖然不飲屠蘇酒,但是過年飲酒的習俗從來未變化過。


每天讀宋詞


1

屠蘇,一種藥酒,在每年正月初一飲屠蘇酒,據說可以避瘟疫,祛病延年。

蘇軾的弟弟蘇轍曾經寫詩:“年年最後飲屠酥,不覺年來七十餘。”

古人講究根據季節飲酒,比方說五月端午飲雄黃酒,大年初一飲屠蘇酒,都是為了防瘟疫,祛病延年年。

南朝梁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寫到:“‘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次第從小起。”

這就是個儀式,就像我們除夕晚上要看春晚一樣,很多年後春晚成了歷史,大約有人也會來悟空問答問:春晚是什麼,為什麼一到除夕很多人寫春晚這種東西呢。

2

屠蘇酒人們現在是不喝了,對於瘟疫人們有更好的辦法——疫苗。

但是這事兒不是大年三十干的,總不能全家大年三十一起打疫苗過年吧。不過喝屠蘇酒則可。

而且這東西還有儀式感,據李時珍記載:舉家東向,從少至長,次第飲之。

據說每年大年初一喝了這酒,可以一世無病,大約有吹牛的成分。

所以與古人,大年初一排隊喝過屠蘇酒後,就預示著春天來了,就像郭德綱說的,把秋褲一脫,春姑娘就來了。

所以王荊公《元日》這首詩寫到: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完全寫的是過年的景物,放鞭炮,貼對聯喝屠蘇酒,這是古代人過年的標配。

3

屠蘇在古代除了泡屠蘇酒,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大茅草屋,古人的房子都是土木結構的,有錢人的房頂還可以用點瓦什麼的,窮人家則只能用點草來擋風遮雨了,這種草就是屠蘇。

不過後來古人的屠蘇酒其實只是取了屠蘇之名,很多人的酒的配方都是很名貴的藥材,比方說《本草綱目》中記載的屠蘇酒配方就有八位之多,而《遵生八箋》中的屠蘇酒藥材也有七味,而且和本草沒有一樣的。

可見屠蘇酒也是在與時俱進的發展的。


薛白袍


一般來說「屠蘇」是一種酒。

《荊楚歲時記》中就說了:

「正月一曰是三元之曰也……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凡飲酒次第,從小起。」

這記的是元日飲屠蘇酒的習俗。《容齋續筆》中也說:「今人元日飲屠蘇酒,自小者起,相傳已久。」


古詩中提及飲屠蘇酒的更是不勝枚舉。「不辭最後飲屠蘇」「後飲屠蘇驚已老」「手把屠蘇讓少年」「屠蘇應不得先嚐」,等等此類,都說的是按照年歲少長為序來飲屠蘇酒。

屠蘇酒是一種迎新歲時所喝的酒,代表著辭舊迎新,吉祥如意。那為什麼要從年紀小的開始飲呢?《容齋隨筆》引《時鏡新書》中的一個解釋,說:

「俗以小者得歲,故先酒賀之,老者失時,故後飲酒。」


那這屠蘇酒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酒呢?


這其實是一種藥酒。陸游的《除夕》詩云:「熾炭爐中百藥香,屠蘇煎酒代椒觴」,「百藥」就點明瞭屠蘇酒藥酒的性質。


孫思邈《備急千金方》就詳細的記載了屠蘇酒的製作方式以及藥效。說這屠蘇酒能「闢疫氣,令人不染溫病及傷寒」,而其製作方式,自然是用很多藥物來煎制而成的。


屠蘇酒實際上是一種藥酒,是「令人不染溫病及傷寒」的。這種藥酒的方子起源很早,有人認為其源應該是古代冬春這際易發傷寒病疫,故在冬春之際喝藥酒來免除病疫,元日又是冬春之際的代表性節日,由此而沉澱成一種民俗習慣,元日喝屠蘇酒。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屠蘇酒為何以「屠蘇」為名呢?「屠蘇」這什麼意思呢。


韓鄂的《歲華紀麗》給了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解釋,他說「屠蘇」本來是一個草菴的名字,叫「屠蘇庵」,每到除夕,這屠蘇庵就扔出來一個藥貼,讓人把這浸在井中,元日就到井中取水和酒一塊喝了,就不會得病疫。人們只知道這玩意是從屠蘇庵裡出來的,也不知這方子叫啥,也不知是誰弄的方子,就直接以這庵名來稱呼,叫做屠蘇酒。


這顯然是一個民間傳說的類型,這個傳說仍是從屠蘇酒防病這角度來說的。但另一方面,這個傳說也說明,「屠蘇酒」的「屠蘇」到底什麼意思,還真是不大能搞得清,所以才弄出這樣一則傳說來。古人都大方的說了,「屠蘇不知何義」,還有人認為《荊楚歲時記》中「屠蘇酒」是其中「進敷於散,服卻鬼丸」這句話中「敷於」音訛轉為「屠蘇」。


陳元靚的解釋可能更靠譜一些,他在《歲時廣記》中說:「屠者言其屠絕鬼氣,蘇者言其甦醒人魂」。這顯然也是從藥酒祛病的角度來解釋屠蘇酒的,而「屠絕鬼氣,甦醒人魂」的解釋,和很合屠蘇酒的功效。這看起來很靠譜,但也不敢就說他就是對的。

最後一點,還需要說明,「屠蘇」也有平屋、茅庵,以及房廳之前屏障的意思,是一種建築。杜甫《槐葉冷淘》詩「願隨金騕嫋,走置錦屠蘇」,這個「屠蘇」就是建築而不是酒了。


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詩中,有人就認為後兩句寫的是千門萬戶,故此句中「屠蘇」當指院落建築,意思更為合適。這當然也說得通。


南宋向子諲有一首浣溪沙,其前兩句和王安石的詩句一樣,也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但據其詞序所言,這句詩是他由呂本中的「畫角聲中一歲除。平明更飲屠蘇酒」之句而來的。那麼顯然,向子諲所寫的「春風送暖入屠蘇」,屠蘇,就只能是屠蘇酒的意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