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溧陽樣本

鄉村振興的溧陽樣本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陳棟棟|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47期)

鄉村振興的溧陽樣本

江蘇溧陽市市長徐華勤(《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相對於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的常武地區而言,溧陽被稱為“老區”“山區”“邊區”“窮區”,一度被視為常州的“西伯利亞”,很多溧陽人“一把泥刀闖天下”。

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它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黃金年代。

如今的溧陽,被稱為最漂亮的縣級城市,“到處青山綠水,賞心悅目”,一定程度上,它提供了鄉村振興的樣本雛形。

然而,就在前些年,常武地區的一些司機卻是這樣評價溧陽的:走S239省道到溧陽不必看城市地界牌,只要看哪兒天空是灰濛濛的,就知道到溧陽了。溧陽市市長徐華勤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這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礦山產業熱潮,溧陽走過“靠山吃山”的路子,灰塵滿天飛的情形在那個時代確實存在過。(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47期)

在徐華勤看來,城市是被鄉村包圍著的,多數城市周邊都是大大小小的鄉村。如果鄉村環境不能治理好,城市人就不太願意去,鄉村與城市的聯繫就可能被切斷,城市需求導向下的消費供給就很難實現,鄉村就談不上振興。“集中精力把縣域統籌發展好,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鄉村振興首先要破除思想障礙。徐華勤認為,任何把城市和鄉村割裂開來談鄉村振興,或者是以傳統的農業思維、個人兒時的農村記憶等,陷入脫離實際的鄉村浪漫主義情懷,甚至把某一個或者少數幾個村莊興起就視為鄉村振興,都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思想障礙。

實踐也證明,沒有縣域的整體發展,就沒有鄉村的全域振興。“只要是經濟發展好、社會治理好的縣域,不僅城鎮繁榮,鄉村也充滿活力。”

徐華勤長期紮根基層。在他看來,當前,以城市群、都市圈、經濟區為主要方式的區域一體化浪潮,正深刻改變著縣域發展的格局。“鄉村振興必須把握這一趨勢。”

溧陽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位於南京都市圈、皖江城市帶、杭州都市圈、蘇錫常城市群的交界地帶,屬於寧杭生態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是長三角城市群的地理中心,是區域一體化浪潮的參與者。如何在這種多元多層次的區域合作中尋找鄉村振興的著力點,是徐華勤和他的同事們一直探討的課題。

在長三角區域競爭中,如何探索一條發揮自然優勢、能夠挖掘特質、符合長三角協作趨勢的發展路徑,是溧陽鄉村振興必須面對的大課題。溧陽提出了建設“長三角生態創新示範城市”的目標:既要讓生態在區域一體化中更具吸引力,讓人願意來;還要把生態創新出新的表現形式,讓更多的人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更要通過生態優勢吸引創新的力量,在更高層次實現生態的價值。

不僅如此,徐華勤還認為,新一輪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是基於資源要素稟賦與比較優勢基礎上的城市間功能互補、分工協作的全面升級。而溧陽同時具備距離多個大城市近、交通條件好與生態環境優勢明顯的特徵,上海進博會宣傳片開篇15秒的南山竹海,就是長三角地區的人對溧陽生態環境優勢的共同認知。

溧陽的生態優勢也轉化成了產業優勢。該市打造的全國第一家水利設施類上市公司“天目湖”,不僅吸引了超過1700萬人次遊客徜徉其間,更是帶來了上汽集團、寧德時代長三角基地、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等項目。

實現鄉村增值,關鍵要激活資源

鄉村振興的過程,還是鄉村空間在縣域經濟價值鏈上不斷增值的過程。“實現鄉村空間的價值增值,關鍵要充分激活土地、生態、品牌等資源,形成聯動效應,才能在縣域鄉村振興上取得突破。”徐華勤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說。

土地是財富之母,溧陽通過土地綜合整理治出了“金娃娃”。近3年來開展各類土地整理項目總規模約13萬畝,累計新增耕地面積約4.9萬畝,連續3年新增耕地面積位居江蘇省第一,累計實現佔補平衡指標交易增量33.7億元。

2018年,溧陽市佔補平衡、增減掛鉤、工礦復墾等各類土地整理項目涉及到8個鎮、45個行政村。這些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平均增加18萬元,經過整理的耕地畝均發包收入由250元左右增加至700元左右。

遠近聞名的“溧陽1號公路”串成“金銀山”。溧陽依託“四好農村路”建設,建成365公里的“溧陽1號公路”,把該市主要的景區景點、文化遺存,220多個鄉村旅遊點、62個美麗鄉村和特色田園鄉村串聯起來。今年“五一”“十一”期間,180多萬遊客慕名而去。

1號公路把人們引向詩和遠方的同時,也把沿線的農副產品帶向千家萬戶。公路沿線一些特色瓜果種植基地,通過舉辦活動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徐華勤舉例說,擁有700畝楊梅林的“日日春”山莊,每年舉辦“楊梅節”開展遊客採摘體驗遊,日吸引遊客超1萬人次,不僅省去了用工、物流成本,而且實現了價格翻番。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品牌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近年來,溧陽傾力把“天目湖”品牌打造成“金招牌”。依託“天目湖”品牌效應,溧陽冠以“天目湖”品牌的農副和旅遊產品有100餘隻,天目湖砂鍋魚頭和天目湖白茶成為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名片,鄉村整體資源附加值不斷提升。品牌優勢拓展出農旅融合,11個國家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和休閒農業星級企業、19家省級鄉村旅遊區(點)陸續建成。

核心是要解決人的問題

在徐華勤看來,鄉村振興的本質是人的發展。如何讓人們在鄉村生活得更好、更有尊嚴、更有希望,產生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才是長遠的、靠得住的。核心在於解決人的問題,讓農村煥發出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農村事要有人管。“有人管”重點是解決農民組織化程度低、歸屬感不強的問題,讓農民主動參與到鄉村發展中來。溧陽在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的同時,首創鄉村“百姓議事堂”作為鄉村治理的陣地,探索村民參與式治理新路。

在創新基層自治組織建設的同時,溧陽探索構建“政民社”新型生產組織體系。例如,在有的鄉村,建立以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領辦的農地股份合作社,形成“黨支部主導、合作社經營、老百姓分紅、村集體增收”的模式,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迸發。

農村活要有人幹。徐華勤認為,鄉村振興需要靠一批真正懂農業、愛農村的人去落實。一方面,要吸引有眼光、有情懷、有實力的“能人”投身鄉村建設。溧陽大力實施了“溧商回鄉創業”工程,3年來溧商回鄉創業項目26個,總投資59.8億元。另一方面,資本下鄉不能代替“老鄉”,不能指望稻菽不識、韭麥不分的人能真正懂得農村。溧陽更注重培養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農村房要有人住。徐華勤解讀的鄉村振興具體指標是“三無兩好一有力”:農村無閒田、無閒人、無閒房,環境好、民風好,社會保障有力。一方面,就是要解決好城鄉公共服務均衡化的問題,讓群眾住得舒心。另一方面,加強農村困難群體的保障力度,讓他們住得安心。

體制機制障礙待解

談及鄉村振興過程中還存在哪些體制機制障礙,徐華勤直言,有一個市場尚未釋放出來,就是宅基地問題。如果不把宅基地市場價值充分挖掘,讓農民在宅基地用益物權上得到更多的收益,吸引更多的資本到農村去,那鄉村振興的空間就會被壓縮。

目前農村宅基地只能在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轉讓,實際上,農村家家戶戶都有宅基地,因此集體組織內部的流轉需求是很有限的,除非是有實力的人想擴建或是一些自然條件好的地方有人要辦民宿。

在現行土地制度安排下,利用集體土地從事非農建設被限制,鄉村空間無法實現與城市空間平等的發展權,工商資本和創新創業人才難以持久地向鄉村流動。

如何在不觸碰制度紅線的前提下,通過盤活農村土地,喚醒這些“沉睡的資本”,是徐華勤他們不斷探索的課題。這幾年,溧陽主要以農村土地綜合整理為載體,撬動農業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轉變。

溧陽鼓勵農業合作社流轉土地山林以及閒置農房等資源投入規模經營,促進富民增收。目前,溧陽已累計流轉土地23.31萬畝,惠及17萬農戶。溧陽市塘馬村合作社通過流轉50畝村民閒置土地,開闢“我家自留地”,返聘村民為田園管家負責種植,村集體年創收200多萬元。

在對鄉村空間開發利用的探索過程中,徐華勤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不在宅基地的市場價值上進行挖掘,賦予農戶對宅基地充分的用益物權,讓更多人、更多的資本到農村去的目標是難以達到的。

徐華勤建議,國家在宅基地改革方面,進行以縣為單位的試點。

鄉村振興的溧陽樣本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