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虛開又騙補!新疆棉紡業“害群之馬”被清除

關於我們

【華稅】中國第一家專業化稅法律師事務所,5A級稅務師事務所集團,成立於2006年,總部位於北京,專注於稅務爭議解決、稅務稽查應對、稅務籌劃、稅務審計、公司法等領域的專業服務。

【網址】www.huashui.com

◎ 華稅稅務爭議組 整理/評論

在優質棉重要產區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些棉紡企業精心製造“正常經營”表象,暗裡一方面虛構籽棉收購業務,自己給自己虛開農產品收購發票;另一方面根據棉紡產業優惠條件弄虛作假,虛開發票,違規套取財政補貼,收取開票費。這一騙局最近被稅務機關利用大數據技術揭穿,已挽回稅收損失1.5億元。

反思:虚开又骗补!新疆棉纺业“害群之马”被清除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我國優質棉重要產區,目前在該州註冊的棉紡企業已有600多戶)

最近,以盛產優質棉著稱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巴州)發生了一場打擊棉紡企業虛開發票、騙取財政補貼的戰鬥。

棉區引來眾企業,有人騙補並虛開發票

巴州是我國優質棉重要產區,2017年棉花種植面積已達到320萬畝,目前已有棉紡企業642戶。然而,在這個繁榮的市場中,有人打起了虛開騙補的主意。

今年4月底,國家稅務總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稅務局(以下簡稱巴州稅務局)收到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20戶打虛打騙案源,涉案企業全部為棉紡企業。

針對這一情況,巴州稅務局決定對棉紡行業展開深挖細查。

通過側面瞭解,稅務人員聽聞,巴州有棉紡企業弄虛作假享受國家扶持棉紡產業的優惠政策,違規套取財政補貼,虛開發票。

從大數據找突破,篩出79戶高風險企業

巴州稅務局高度警惕,考慮到不法分子通常作案隱蔽,反偵察意識強,為避免打草驚蛇,決定先做好案頭分析工作,爭取從大數據中找到突破。

一方面,依託金稅三期系統和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等信息系統,篩選、集成靶向指標,根據指標選案;另一方面,結合巴州稅務局搭建的棉紡織業個性化管理模型,全面剖析棉紡行業和企業的各項經營指標。在此基礎上,實行四級風險管理應對措施,綜合反映靶向企業的稅法遵從情況,同時與基層局共享對有關基礎數據的分析方式和成果。

通過對20戶案源企業上下游購銷業務的逐一分析排查,該局篩選出79戶企業。這些企業存在開票變動幅度明顯、購銷業務有違常規、虛開或接受虛開發票風險高的特徵。

此後,針對這些企業的專項檢查啟動。

為做好這次專項檢查工作,國家稅務總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稅務局相關領導先後3次到巴州督導,對辦案方向、證據定性等方面提出建議;巴州稅務局黨委專題部署檢查任務,多次向當地黨政領導彙報,爭取形成了多部門聯動的辦案機制。

傳統檢查遇阻礙,從記賬憑證中找棉農信息

“一開始,我們按照傳統方式查案,但查了幾戶企業後發現,這些企業的註冊資金與用工人數、經營規模都很匹配,票流、貨流、資金流也都完全一致,看不出什麼問題。”巴州稅務局稽查局檢查一科科長席水蓮說。

基於這種情況,檢查組轉而通過詢問尋求突破。但幾經詢問,只得到一個有價值的信息,即多數被查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是實際經營人的親戚或朋友,這些人大多是同鄉。顯然,在巴州,棉紡行業企業已經形成家族化、同鄉化的趨勢,從口供上打開缺口的想法不切實際。

意識到這一點,檢查組決定從細微處找疑點。他們逐筆核查被查企業的會計記賬憑證,發現有部分企業的收購憑證資料中,農民的種植面積信息是通過對《自治區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信息平臺》截圖打印出來的。檢查組隨即到田間地頭,連續10天核實了100餘農戶,最終查實:有關企業開具的部分收購發票上列示的農戶,實際上並沒有向該企業交售過籽棉,是企業對《自治區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信息平臺》截圖進行信息篡改後,偽造了收購棉花憑證,並據此虛開農產品收購發票。

這意味著,案件找到了突破口。

為深入瞭解涉案企業的作案手段,檢查組登錄網絡,對《自治區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信息平臺》的種植面積上報系統、棉農交售信息查詢系統等各功能模塊仔細研究,徹底搞清楚了從實地核查棉農土地面積、棉農交售棉花、加工企業開具收購發票到發放補貼各個流程的細節。

多部門聯動,完善證據鏈條挽回上億稅款

案件最終能否查實,資金流成為重中之重。然而,由於中國人民銀行巴州中心支行的查詢數據權限不夠,無法根據檢查組的需要提供有關資金流數據。

得知這一情況後,新疆稅務局稽查局馬上與中國人民銀行烏魯木齊市中心支行聯繫,選派巴州稅務局2名檢查人員到烏魯木齊市各家商業銀行進行賬號查詢。烏魯木齊市各商業銀行按照相關規定,在1周內查詢企業銀行賬戶500餘個、銀行流水信息數十萬餘條。比對分析有關資金迴流證據與物流證據,檢查組確定這些證據相互印證,使涉案棉農企業虛開發票的證據鏈條更加清晰。

調查至此,巴州稅務局決定請警方介入。6月12日,該局與巴州公安局經偵支隊組成“6·12”稅警專案組。稅警雙方研判這個特大虛開案件的情況後,擬定了周密措施。6月20日晚上,警方採取集中抓捕行動,成功控制犯罪嫌疑人7名。

“此後,專案組多次召開稅警協調會議,組織骨幹力量對重點犯罪嫌疑人展開心理攻堅和深挖擴線工作,結果又鎖定團伙成員50餘人。”巴州公安局經偵支隊副支隊長尼木才仁告訴記者。

專案組最終查實,有16戶棉紡織企業一方面虛構籽棉收購業務,自己給自己虛開農產品收購發票;另一方面偽造棉紗棉布銷售業務,對外虛開棉紗棉布銷售增值稅專用發票,非法獲取開票手續費,騙取紡織服裝產品出疆運費補貼。為扶持棉紡行業發展,巴州針對棉紡行業企業推出了多項財政補貼措施,企業只要符合規定條件即可申請享受。其中,紡織服裝產品出疆運費補貼的條件之一是,企業要有對外銷售棉紗棉布的發票。於是,這些不法企業便對外虛開棉紗棉布銷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由此既獲得財政補貼,又獲得開票手續費,共涉嫌違規騙取財政補貼4060萬元。

案件查實後,巴州稅務局專項檢查組深入分析涉及發票的流向數據,逐級追蹤,在取得確鑿證據的情況下,通過協查系統向全國15個省發出了306份確定虛開函,涉及發票5000份,由此挽回國家稅收損失1.5億元。

後 記

案件產生後續效應

“這次巴州稅警雙方查處的虛開發票大案,意義重大,可以說是清除了危害巴州棉紡行業發展的害群之馬,規範了行業秩序,為我們規範經營的棉農企業營造了公平公正的稅收法治環境,我們對此拍手稱快。我們有信心借‘絲綢之路’的東風,創出新疆棉業的優質品牌。”新疆利華棉業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畢桂榮向記者表示。

巴州金富特種紗業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文麗對此有相同感受。她說:“巴州大力支持我們棉紡企業發展,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國家優惠政策,實施騙稅和虛開發票違法犯罪活動,這嚴重影響了我們正規企業的經營。這次巴州稅警部門對非法企業的打擊行動,優化了營商環境,我們更有信心做大做強了。”

“我們不能僅就查案而查案,規範行業稅務管理才是重中之重,此案查辦體現了這個思路。”在案件查辦結束後,巴州稅務局局長師永革說。他指出,這次查處行動,巴州稅務局從制度和管理層面入手,藉助金稅三期系統和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發揮大數據在案源篩選上的優勢,準確地定位疑點企業,並通過棉花收購企業評估模型精準地對風險企業採取了管理措施。據悉,在此案查辦結束後不久,該局在尉犁縣組織召開“紡織、棉花企業虛開增值稅發票自查、自首”大會,倡導誠信納稅。通過此案查辦,該局進一步豐富了棉紡行業風險評估模型,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通過查處一個行業的違法企業、規範一個行業稅收秩序的目標。

華稅點評:第一,金稅三期系統強大,違法犯罪難逃法網恢恢;

第二,農產品收購發票開具要合規,農戶信息需要真實,相關合同、憑證必須妥善保存、備查;

第三,僅以騙取補貼為目的的虛開行為,沒有造成國家增值稅稅款損失的,不應當認定為虛開罪。

只有在持有騙取補貼與騙抵增值稅稅款的主觀目的,並且造成了國家增值稅稅款損失的條件下,才能認定為虛開罪。

華稅主任劉天永律師的QQ和個人微信號均為:977962,添加可互動交流。

反思:虚开又骗补!新疆棉纺业“害群之马”被清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