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县简介

平远县

平远县

是广东省梅州市下辖的中央苏区县 [1]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赣、闽三省交界处,东边与广东省蕉岭县相邻,南边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相邻,西北与江西省寻乌县相邻,西边与广东省兴宁市相邻,北边与福建省武平县相邻。介于北纬24°23′~24°56′,东经115°43′~116°07′。全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11.16万公顷,耕地10347.6公顷。

206国道线跨越县内五个镇并绕县城而过,县至镇公路全面实现水泥硬底化。全县电话普及率达13%,数字通讯发展迅速,县内企事业单位在网上建立网页,进入政府网络工程。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平远县位于梅州市西北部,地处粤赣闽三省交界处,面积1381平方公里,人口26万,辖12个镇(大柘、仁居、东石、石正、八尺、差干、上举、泗水、长田、热柘、中行、河头),县城设在大柘镇(原设在仁居镇),城区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4平方公里,有5万人。东连蕉岭县,南接梅州市梅县区、兴宁市,西邻江西寻乌县、北与福建武平县接壤。 [6]

地形地貌

县境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由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等构成山地、丘陵、盆地等地貌,尤其是突出的南、北两端形成丹霞地貌——石正南台山至中行大河背一带丹霞地貌和差干五指石丹霞地貌,呈现秀丽的自然景观。县境周围山地环绕,北部和西部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总面积中,山地占11.26%,丘陵占53.44%,盆地占28%。

气候

平远县简介

平远县风光(6张)

平远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7] ,日照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21.7℃,年降水量1637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73小时,无霜期达300天以上。 [8]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1年平远县有耕地157219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75%。其中水田面积128325亩,旱地面积28894亩。

水资源

平远县有丰富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和温泉。河流年平均流量为12.563亿立方米,人均拥有量为5200余立方米。县境河流总计理论水电可开发量4.1万千瓦。

生物资源

平远县生物资源丰富,主产松、竹、杉等,主要有林木、竹、药材

平远县简介

平远县风光(20张)

、花卉、野生禽兽等。2001年全县有林地面积15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43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5.2%。

2010年末实有林地面积(林业口径)108856.7公顷,森林覆盖率73.7%。当年造林面积2087亩,迹地更新面积2799亩。当年造林面积中,用材林2087亩。幼林抚育面积9690亩,成林抚育面积4682亩。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270吨,油茶籽877吨,木材采伐50056立方米。森林资源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年生长量大于年消耗量。 [9]

矿类资源

平远县境有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铁矿蕴藏量7800余万吨,其中平均品位达58%的优质磁铁矿2370余万吨;无烟煤藏量2400多万吨;稀土矿,经国家地质部门勘查,属品位较高,开采条件较好的中型矿藏;石灰石,藏量2亿吨以上 。

政区沿革

平远县治始设于明朝嘉靖四十一年 (1562)。当时以广东程乡县的豪居都

平远县简介

平远县景观(20张)

(今仁居镇)为中心,并析福建的武平、上杭,江西的安远,广东惠州府的兴宁四县边地,以原设在豪居都林子管通判府馆址为基础,扩大筑城,罢馆置县。因其界于武平、安远之间,故名"平远"。初隶江西赣州府。 [6]

明嘉靖四十三年 (1564),调整县域,归还闽赣两省武平、上杭,安远三县原析之地,增析程乡的义化、长田、石窟三都及兴宁原析之大信一里,仍组成平远县,改隶广东潮州府,县治仍设在豪居都。 [6]

明崇帧七年(1634),析平远的石窟一图、二图,及程乡部分地域,增置镇平县(即今蕉岭)。 [6]

清雍正十一年 (1733),程乡县升格为嘉应州(今梅州),平远改隶嘉应州,与程乡、兴宁、长乐,镇平4县并称嘉应五属。 [6]

民国成立后,废除原有建制,省县之间另设道。民国3年 (1914),设潮循道,平远为下属之一县。民国9年(1920),裁道,平远直属于省。 [6]

1996年,平远县面积1381平方千米,人口约23.9万人。辖16个镇:大柘镇、差干镇、仁居镇、黄畲镇、八尺镇、中行镇、河头镇、上举镇、泗水镇、东石镇、茅坪镇、坝头镇、超竹镇、石正镇、长田镇、热柘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平远县常住总人口215856人,其中:大柘镇46255人,石正镇27862人,东石镇24236人,仁居镇14888人,八尺镇12849人,差干镇7091人,黄畲镇5167人,河头镇8833人,中行镇7519人,上举镇5939人,泗水镇8718人,茅坪镇5990坝头镇人,11723人,超竹镇10325人,长田镇7840人,热柘镇10621人。

2002年,平远县辖大柘、仁居、东石、石正、八尺、差干、上举、泗水、坝头、茅坪、长田、热柘、超竹、中竹、河头、黄畲16个镇,共有153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

2003年5月,平远县面积1380平方千米,人口24.51万人。辖差干、黄畲、中行、河头、上举、泗水、坝头、热柘、长田、茅坪、大柘、石正、东石、仁居、八尺15个镇,共有7个居委会、153个村委会,1439个村民小组。

2004年10月,撤销坝头镇,并入大柘镇。调整后,平远县辖大柘、仁居、东石、石正、八尺、差干、上举、泗水、长田、热柘、中行、河头12个镇。

2009年末,平远县面积1381平方千米,辖12个镇,7个社区、136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大柘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平远县常住总人口230045人,其中:石正镇28593人,八尺镇10689人,差干镇6194人,河头镇7162人,中行镇7015人,上举镇4289人,泗水镇6219人,长田镇8480人,热柘镇9111人,东石镇30719人,仁居镇17779人,大柘镇93795人。

2012年末,全县面积138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6.2万人,常住人口23.2万人。2014年,大柘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10]

行政区划

平远明朝建县后,设4都2图,即义田都、义化都

平远县简介

平远县

、长田都、石窟都,石窟一图、二图。明祟祯年间割石窟一图二图与镇平,仍有四都,后改划为15乡。民国26年 (1937)调整为13乡,全县划为160保,1758甲。民国30年 (1941),实行新县制,按《县各级组织纲要》规定,全县调整为142保,1676甲。

建国初,全县设7个区,3个市,56个行政村。1950年调整为4个区,2个镇,13个乡。1954年,划为4个区,71个小乡,2个镇。1956年撤区并乡,成立13个乡,1个镇,71个村。1958年"政社合一",全县成立4个人民公社,1个镇。1961年与兴宁分县后,平远县调整为14个公社,3个农场,1个镇。70年代中期,划为16个公礼,1个镇。1983年11月,恢复区、乡建制,取消政社合一的队制。全县设14个区(差干、仁居、黄畲、八尺、中行、河头、上举、泗水、东石、坝头、大柘、石正、长田、热柘),1个区级镇(大柘镇),95个乡,3个城镇管理区,4个县属国营农林场。

1986年11月撤区建乡设镇。全县设立5个镇 (大柘、仁居、东石、石正、八尺),11个乡(差干、黄畲、河头、中行、上举、泗水、坝头、茅坪、超竹、长田、热柘),149个村,7个城镇居委会。1994年,11个乡改镇建制,全县设16个镇(大柘镇、差干镇、仁居镇、黄畲镇、八尺镇、中行镇、河头镇、上举镇、泗水镇、东石镇、茅坪镇、坝头镇、超竹镇、石正镇、长田镇、热柘镇)。2003年9月,撤销超竹镇、黄畲镇和茅坪镇的镇级行政区划建制。原超竹镇并入大柘镇,原黄畲镇并入仁居镇,原茅坪镇并入东石镇。2004年11月,撤销坝头镇的镇级行政区划将其并入大柘镇行政区划。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设12个镇:即差干、仁居、八尺、河头、中行、上举、泗水、东石、大柘、石正、长田、热柘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平远县辖大柘镇(含原超竹镇和坝头镇)、仁居镇(含原黄畲镇)、东石镇(含原茅坪镇)、石正镇、八尺镇、差干镇、上举镇、泗水镇、长田镇、热柘镇、中行镇、河头镇等12个镇,共有7个居委会、153个村委会,1439个村民小组。省级生态示范镇1个(长田镇),市级生态示范村8个。 [11]

人口

平远县2007年末户籍人口256288人,其中,农业人口172546人。据计生年报,全县人口出生2634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率为5.73‰,自然增长率为4.56‰。计划生育率93.89%,比2006年提高了0.61个百分点。 [12]

2015年末户籍人口264256人,其中,农业人口180815人。据计生年报,全县人口出生3116人,出生率为11.35‰,死亡率为5.43‰,自然增长率为5.92‰。 [2]

经济

平远县简介

两面针

平远县着力壮大稀土新材料、机械制造、优质建材、精致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建立了“优势更优、多点支撑”的产业结构和财源结构体系。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56亿元,比增15.2%,增速居梅州市第一;工业增加值29.1亿元,比增25.5%,增速居梅州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达到3.41亿元,比增46.6%,增速和综合增长率分别居广东省67个山区考核县第一和第八,全市第一,财政工作实现“满堂红”;外贸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突破1亿美元大关,比增32.0%,增速居梅州市第一 [13] 。

第一产业

平远县农业已建成以生产优质米、脐橙、梅州金柚、椪柑、李果、茶叶、西瓜、烤烟、花生、甜玉米、反季节蔬菜、生猪、甲鱼等农副产品商品生产基地 [8] 。

平远县大力发展了脐橙、油茶、南药、优质稻等四大农业主

平远县简介

农作物(2张)

导产业,种植面积分别达10万亩、17.1万亩、4.8万亩、6万亩,是“广东脐橙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仙草之乡”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30家(如国家级农业扶贫龙头企业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股份改造;广东南台药业有限公司升格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引进了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集团公司投资建设饲料厂和良种猪场等项目。),其中3家企业进入广东现代农业100强和现代企业500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县级农业产业园10个,农业基地29个,组建了68个专业合作社。培育了广东新大地、南台药业、金穗生态农业、飞龙果业、永桦果业等一批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省最大的南药种子种苗繁育种植基地”、“油茶丰产林国家标准化示范区”。 [14]

平远引种慈橙始于1996年,至2011年底,平远脐橙总面积10.2万亩,总产量7.11万吨,仅鲜果一项实现产值1.5642亿元,平远已成为广东省最大的优质慈橙生产基地。 [15]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超甜玉米、无籽西瓜、烤烟、生姜等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一镇一品一加工”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全县已建成农业专业镇5个、专业村28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3个。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2129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88503万元,增长7.1%;林业产值5611

平远县简介

油茶(2张)

万元,增长28.5%;畜牧业产值26491万元,增长2.8 %;渔业产值3968万元,下降10.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556万元,增长6.7%。全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401027亩,比上年增长2.0%,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57222亩,增长3.1%;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0928亩,比上年增长0.6 %。 [9]

第二产业

平远县工业已形成以建材、电力、轻化、矿冶、机械、稀土、食品、木材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300多种 [8] 。

平远县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规划建设了21平方公里的生态工业园区,一、二期已建成2000亩,三期已完成1500亩前期示范地土地平整。园区进园企业28家,计划投资23.6亿元,投产企业20家,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9亿元。园区重点引进稀土深加工项目,计划建设成稀土产业园或深加工基地。2011年被选为广东省第二批小企业创业基地。工业园引进了广晟、广柴、宜华、宁江等大集团,加快推动铸造、建材、木业等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全力发展稀土新材料、电子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了稀土新材料、机械铸造、优质建材等三大特色工业。

2010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77215万元,比上年增长3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62215万元,比上年增长38.7%。全县工业增加值13898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6780万元,增长21.8%。全年工业用电量2304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6%。 [9]

2012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6亿元,税收1.23亿元,比增29.2%和38.2%。全年引进项目16个,实际完成投资9.78亿元[13] 。

第三产业

平远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五指石以“

平远县简介

五指石旅游区

中国丹霞地貌盆景”著称,是第二届广东自驾游最优景点;粤东名胜南台山,状似仰天卧佛,号称“世界第一天然大佛”,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还有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地质公园、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热柘温泉等旅游资源,形成了“赏茶花—拜大佛—品脐橙—游五指—泡温泉”生态旅游线路。连续举办七届脐橙旅游节、两届茶花节,成功申报了两个吉尼斯世界纪录。平远县被亚大旅游联合会授予“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入选“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 [14] 此外,还有平远公园、热水温泉、紫林山等旅游景点。

2012年,平远县规划建设差干五子石、南台卧佛山文化旅游产业园、上举龙文三大景区。举办了广州“平远慈橙”品尝会、桐花节、第八届慈橙文化旅游节、粤闽赣边三省九县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等活动。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9亿元,分别比增48%和31%。| [13]

社会

交通通讯

至2004年,平远县境内公路距广州443公里、深圳413公里、汕头210公里,县城距梅州市区(梅城)、梅县机场、梅州火车站(梅州站)、梅汕高速公路入口处46公里。206国道跨越县内五个镇并绕县城而过,县至镇公路全面实现水泥硬底化。全县电话普及率达18%,数字通讯发展迅速,县内企事业单位在网上建立网页,进入政府网络工程 [8] 。

教育

2015年,全县有普通高中3间,实际招生人数1499人,在校学生5699人。参加高考1623人,考入大专及以上1393人,其中:考入本科627人、专科766人,高中专本升学率71.5%;中职学校1间,招生256人,在校学生851人,毕业生433人;普通初中14间,普通初中招生1961人,在校学生5946人,毕业生2183人,初中毕业升学率95.7%;普通小学19间,招生2742人,在校学生13641人,毕业生1935人;幼儿园35间,招生5193人,在园幼儿7755人。全县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2839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数2536人。专任教师人数中:任教高中471人、任教职中68人、任教初中693人、任教小学889人、任教幼儿园415人。2015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公共图书馆藏书12.5万册。 [2]

中学:平远中学、梅青中学

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2015年末全县卫生机构17间,其中,县级综合医院3间。医疗卫生机构共有病床526张,比上年增长0.2%。每万人拥有病床19.9张,每万人拥有病床比上年增加0.1张。卫生从业人员1063人,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63人,每万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7人,比上年增加5.9人。 [2]

文化

平远客家人,是古代中原汉族的后裔,在长期手产生活中形成了梅州客家人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意识。 [11]

生产习俗

以耕田为主业,禾分早晚两季。农忙时村人互帮互助,不计报酬。男人多外出谋生。理家与耕作由妇女担任。传统农具有犁耙、辘轴、脚头、铁扎、禾镰、荡耙、木制龙骨水车等。 [11]

妇女上山割草代名叫割鲁萁,客家妇女鲁萁担最有特色,一担鲁萁二头共八捆,用竹杠勾索绑担,四平八稳,旧时,园中种苎,妇女用其织为夏布,名曰家机布。另种黄麻以编绳,作萝索、牛索等。 [11]

生活习俗

  • 服饰:旧时用自织的织家机布制被和衣着,今已淘汰,清至民国初期,官吏豪绅及儒生穿长袍马挂,平民男女服装为开襟式,女的为在则开襟上衣,称大襟衫,衣长齐膝,服饰多样中西服盛行。 [11]
  • 鞋帽:旧时有布鞋,俗名阿姆鞋。草鞋和粤俗传统木履,现时的品种多,式样日趋新颖,旧时冬天男人戴毡帽、礼帽和棉帽。妇女冬日戴帽(头裙)蓝布所做。 [11]
  • 饮食:一日三餐,米饭为主。旧时早上用锅煮饭,用罩捞把饭捞起,盛于饭甑中,供一天吃,传统名菜、名吃有“蒜头焖猪肉”、“焖狗肉”、“炒鸡酒”、“盐焗鸡”、“梅菜扣肉”、“蘸仔鸭”、“酿豆腐”、“鱼生”、“仙人板”、“猪油板”、“锅笃板”、“黄板”等。 [11]
  • 民居: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客家民居是“围龙屋”,它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畴交错的小丘前。其所采用的建筑工艺,是中原汉族建筑艺术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形式,其结构一般是“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屋前有一晒禾坪,大门之内,分上、中、下3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以两厢向后延伸,形成马蹄形的后围,其特点是以南北子午为半轴,左右对称,以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屋结合成一个大极形整体。 [11]

婚姻习俗

解放前,平远人的嫁娶分为“大行嫁”、“童养媳”、“等郎妹”、“二婚亲”。大行嫁,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程序有定亲、纳彩、迎亲、拜堂闹洞房、做三朝等礼节。迎亲之日,女子穿旗袍、戴凤冠、乘花轿,出嫁时,先行一童桃枝或榕枝开路,谓拖青,男家鼓乐迎亲,花轿到男家后,新郎要踢轿门扶新娘入屋拜堂成亲,旧时小户人家生有男孩后,就向邻近外姓人捡(收)一女孩,俗谓“细心舅”。待成年后于除夕晚成亲,称圆房,此为童养媳。等郎妹即旧时有些贫苦人家当时自己没有儿子,先买个女孩来抚养,等自己生有男孩后,即配为偶,长大后即行婚配。有的媳妇长到十八岁,“小丈夫”才几岁,故有“十八娇妻三岁郎”的说法。二婚亲即妇女再嫁,旧时多受歧视,新中国成立后,婚事新办,大兴文明之风,有集体婚礼、男到女家、旅行结婚、开茶话会等形式,婚礼简朴而热烈 [11] 。

祭祀习俗

旧时,老人逝世,俗称“过身”;安葬,俗称“还山”。葬礼亦有许多繁文缛节,有钱人家还要延僧诵经(俗称做斋)。平远县用棺木土葬为尚,今已除旧习实行火葬,祭祀,平远各姓均有祖祠,设于县城者为宗祠,设族中曰家襟祠亦称祠堂。祭祀祖先分春祭与秋祭,春祭主要为扫墓形式,秋祭在八月,每姓各有祭日,从八月初一至秋分为止。但也有部分地区祭祀祖先日期七月半或其他时间 [11] 。

城市荣誉

“中央苏区县”、“世界客都文化始祖地”、“世界客都第一村”、“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仙草之乡”、“中国油茶之乡”、“广东脐橙之乡”、“中国绿色名县”、“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