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防冠心病?

花落♡KicaZ莫相離


目前我國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近3億左右,明確的冠心病患者1100萬!

這是非常龐大的數字,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預防冠心病尤為重要。預防冠心病但能減少患者的費用,更主要是減少患者的痛苦。


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冠心病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冠心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啥意思呢?就是心臟的動脈血管出現狹窄,因為這種狹窄導致的心肌缺血,我們稱之為冠心病。一般來說,心臟血管狹窄程度大於50%,我們才叫冠心病,小於50%的我們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冠心病的原因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並加重,所以預防冠心病就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加重。

動脈粥樣硬化加重的原因:遺傳基因,年齡增加,性別因素,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壓,吸菸喝酒,不健康飲食,肥胖,代謝綜合徵,腎病,不運動等等因素。


我們瞭解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那就知道如何預防了。

第一、不可改變的因素

遺傳基因我們沒法選擇,年齡增加無法阻止,性別男女無法選擇。但對於有家族史的,隨著年齡的增加,40歲以上的男性,絕經後的女性,建議定期查體,排除三高。

第二、可改變的因素,也就是能主動預防的方法:

1、戒菸戒酒,吸菸長期喝酒會明顯冠心病的風險,戒菸戒酒不但能預防冠心病,還省錢,還是唯一百分百能控制的因素。戒菸,戒酒後能明確降低冠心病的風險。

2、健康飲食,低鹽低脂低糖飲食,我們大多數人的飲食中的鹽、油都超標,比如鹽我們平均每天約10-12g,可是健康飲食建議每天5-6g。

多吃蔬菜水果,粗糧細糧配合食用,肉類以魚肉雞肉為主,控制豬牛羊肉的量,補充一定的奶製品及堅果。

3、堅持運動,檢查慢跑、快走、游泳、騎車等等有氧運動,每週3-5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4、減少壓力,規律作息,減少熬夜,控制體重,心態平和。

5、積極控制三高,定期監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如發現異常,儘早積極控制。

第三、藥物干預

對於一些有高危因素,有動脈粥樣硬化的朋友,如果屬於高危,根據一定的評分給予阿司匹林加他汀治療。

總之,冠心病的預防最主要的就是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只有健康的對待生活,生活才能健康的回饋我們!



心血管王醫生


冠心病患者需提防在秋冬季節發病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劉豐介紹,廣州“秋老虎”氣候早晚清涼、午後高溫暴曬,氣溫仍較高,這些都需要冠心病患者注意。

他表示,這種氣溫熱且氣壓低的氣候,室外活動出汗多,機體相對脫水,加上高溫導致的血管床擴張,易引發舒張血壓偏低,血液濃縮,容易誘發冠心病患者特別是老齡患者發生心絞痛,嚴重時可突發心梗,危及生命。

再者,“秋老虎”的悶熱天氣,人的情緒易煩躁、植物神經易紊亂,加上晝長夜短,睡眠不佳,對許多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也是不利因素。因此在“秋老虎”這段時間應注意保護心臟,及時給心臟“消暑”。

秋冬之交,心臟“保養”正當時

在秋冬之交時分,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注意什麼呢?

1.擇溫活動,適時飲水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病科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銀孟卓建議,在室內外溫差及晝夜溫差大的季節裡,心臟病患者要選擇舒適的溫度外出活動,且活動量不易過大、過激烈,適當間斷休息補充飲水。

2.規律服藥,調整血壓

他指出,如氣溫較高,許多合併有高血壓的心臟病患者,血壓也多有波動,需密切監測血壓,如出現血壓較以往降低超過20mmHg時,應及時就診並及時調整降壓藥物。

過低的血壓在遇到脫水情況常給患者帶來心腦組織缺血缺氧的後果,嚴重甚至出現梗塞事件。 此外,秋高氣爽的天氣讓人心曠神怡,許多應酬活動及室外活動日益增加,不規律的生活常帶來情緒不穩定、服藥不規律、睡眠不充足,這些都是心臟病患者所忌諱的生活方式。

3.常規體檢,發現隱患

最後銀孟卓提醒,秋季的工作常較年底空閒,且氣候宜人,適合對全身機體進行系統的體檢,特別是心血管慢性病患者,對自己的血脂、血糖、血壓、心臟功能等進行規範系統的檢查,將有助於提前發現隱患,及時診治,調整用藥方案。

廣東科技報記者 姚贊原 通訊員 黃月星


健康養生週刊


冠心病是由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危險因素包括不可改變的因素如年齡和性別,也包括可以改變的因素如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和吸菸等。預防冠心病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戒菸及預防青少年吸菸:大量的研究表明,無論主動吸菸或是被動吸入二手菸,吸菸量和心血管病、腫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呈顯著正關聯。隊列研究證據顯示,戒菸者發病和死亡風險顯著低於持續吸菸者。

2.控制血壓: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老年(≥65歲)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應降至<150/90 mmHg,如患者可以耐受,可進一步降至<140/90 mmHg。糖尿病、卒中、心肌梗死以及腎功能不全和蛋白尿患者,在患者可以耐受的前提下,最好將血壓降至130/80 mmHg以下。

3.控制血脂:低密度脂蛋白是主要目標,他汀類藥物是目前調脂治療的首選藥物。建議臨床上起始宜應用中等強度他汀,根據患者降膽固醇療效和耐受情況,適當調整劑量,若膽固醇水平不達標,與其他調脂藥物聯合使用,可獲得安全有效的調脂效果

4.血糖監測:首先控制體重,生活方式及運動可降低糖尿病發病率。如果已經是糖尿病患者,則監測血糖使血糖達標:


藥事健康


概述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發生堵塞以及冠狀動脈功能性的改變,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亦稱為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由於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嚴重危害著人類的身體健康,從而被稱作是“人類的第一殺手”。


引起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1、 年齡與性別:40歲后冠心病發病率升高 ,女性絕經期前發病率低於男性 ,絕經期後與男性相等。

2、 高脂血症:除年齡外 ,脂質代謝紊亂是冠心病最重要預測因素。總膽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險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LDLC水平每升高 1%,則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 2-3%.甘油三脂 (TG)是冠心病的獨立預測因子 ,往往伴有低 HDLC和糖耐量異常 ,後兩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3、高血壓:高血壓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關係密切。收縮期血壓比舒張期血壓更能預測冠心病事件 .140-149mmhg的收縮期血壓比 90-94mmhg的舒張期血壓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險。

4、 吸菸: 吸菸對機體有許多副作用,這些副作用是由於煙霧中所含的菸鹼、尼古丁、一氧化碳而引起的。 吸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與吸菸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用量 -反應關係。

5、 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 ,冠心病佔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 80%。

6、 肥胖症:已明確為冠心病的首要危險因素 ,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義為體重指數 (BMI=體重 (kg)/身高平方 (m2))在男性 >=27.8,女性 >=27.3.BMI與 TC,TG增高 ,HDL-C下降呈正相關。

7、 久坐生活方式:不愛運動的人冠心病的發生和死亡危險性將翻一倍。

8、 遺傳因素:研究已經證實,冠心病的發生似有家族性,即在家庭成員或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中,若有在 60歲以前發生了心肌梗塞,那個家庭成員就有易患心臟病的傾向。

9、 尚有飲酒 ,環境因素等。


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幾種。

1、 調脂治療:包括飲食,生活方式的調節和藥物治療,如他汀類。

2、降壓:生活方式調節;血壓>140/90mmHg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壓藥。

3、降低血糖:應嚴格控制血糖至正常範圍,空腹血糖<7mmol/l,餐後兩小時或隨機血糖<11mmol/l。

4、 抗血小板:只要沒有禁忌症都應該長期服用阿斯匹林。對阿斯匹林有禁忌者可服用氯吡格雷。

5、ß-受體阻滯劑:可緩解心絞痛發作。降低血壓。常用藥物有倍他樂克等。 6.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所有冠心病和其他血管病患者如無禁忌要長期使用。

(二)介入治療:即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CI) ,PCI能明顯緩解症狀, 改善生活質量。冠脈造影明確病變後,即對冠狀動脈嚴重狹窄處進行球囊擴張,然後植入支架,通過對冠狀動脈壁上粥樣斑塊的機械擠壓及牽張作用,使冠狀動脈通暢,心肌缺血改善,緩解心絞痛,降低冠心病風險,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其最大優點是不必開胸,簡便、安全、無痛苦,屬微創性治療,手術時間短(僅1小時左右),術後數小時即可下床,3-4天即可出院,具有手術後恢復快,併發症少和風險小等優勢,已經成為廣大冠心病患者樂於接受的治療技術。療效明顯優於單純藥物治療,治療後病人的胸痛、胸悶、氣短等症狀顯著緩解或完全消除,術後運動耐量增強,絕大多數病人術後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可完全恢復到患病前水平。成功率 接近100%,併發症小於3%,已經成為一項完善的、成熟的非外科手術方法。

(三)手術治療:心臟搭橋手術俗稱冠脈搭橋術,是在冠狀動脈狹窄的近端和遠端之間建立一條通道,使血液繞過狹部位而到達遠端。因為這種手術方法如同架橋,所以形象地稱之為心臟搭橋手術。將狹窄冠狀動脈的遠端和主動脈連接起來,使主動脈內的動脈血繞過了冠狀動脈原來的狹窄血管段,直接通過“橋樑血管”到達狹窄遠端的冠狀動脈,使狹窄遠端的冠脈血流恢復正常血流供血。心臟搭橋手術可改善心肌血液供應,緩解心絞痛症狀,改善心臟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如何知道自己患了冠心病?

1、每當體力活動加重,如上樓、爬坡、蹬車、搬運重物等或精神過於緊張,情緒波動時,突然出現胸骨後左胸部難受,疼痛。並且向咽喉部、肩部、上肢放射,休息一會兒可自行緩解。

2、飽餐後當時或20分鐘後,感胸骨後疼痛,尤其飽餐後進行體力活動時更易發作。

3、不明原因的突然胸悶,心難受,呈陣發性發作。

4、體力活動時,感心慌、氣短、憋悶;性生活時感心悸、氣短、胸悶或胸痛;長期反覆發作的左肩痛或胸痛。

5、自覺脈搏不齊,有停頓感,有“突突”的心臟早跳感,或心臟過快、過緩。

6、熟睡時突然憋醒,感到心悸、胸悶、呼吸不暢、坐起後可好轉。


冠心病的防治措施

和大多數疾病一樣,讓人生畏的冠心病也是可防可治的。冠心病的所有防治措施均是針對危險因素的防治對策,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不能指望神丹妙藥和什麼特效藥物或保健品。冠心病的防治應從以下方面進行。

1、改良生活方式

①戒菸限酒:有研究表明少量飲酒可增加體內高密度脂蛋白(HDL)濃度,從而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吸菸是冠心病的罪魁禍首,絕對應有毅力戒菸。

②合理膳食:控制膳食總熱量,以維持正常體重為度。40歲以上尤其預防發胖。人的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m2),正常範圍20-24。超過正常標準者,應減少每日進食的總熱量,食用低脂、低膽固醇膳食,限制酒、糖的攝入。

③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體育活動量應根據身體情況、體力活動習慣和心臟功能狀態而定,以不過多增加心臟負擔和不引起不適感為原則。

④心理平衡:生活要有規律,保持樂觀、愉快情緒,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

⑤另外還要注意“三個半分鐘”“三個半小時”。三個半分鐘指夜間醒來應先靜半分鐘,再坐起半分鐘,再雙下肢下垂半分鐘,然後下地活動,就無心肌缺血危險,因為心臟病發作常常在夜間和晨起床時。三個半小時是指每天上午步行半小時,晚餐後步行半小時,中午午睡半小時,則冠心病死亡率下降30%。

2、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①高血壓病:所有高血壓病患者血壓至少要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腎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②高脂血症:血脂治療一般以低密度脂蛋白(LDL-C)為治療目標。 無冠心病,危險因素<2個,LDL治療目標為<4.1mmoL/L。 無冠心病,危險因素>2個,LDL治療目標為<3.4mmoL/L。 有冠心病,治療目標為<2.6mmoL/L。

③糖尿病:空腹血糖應≤6.1mm0L/L。餐後2小時血糖應≤7.8mmoL/L。糖尿病患者應更加重視餐後血糖濃度。

3 、對已有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病患者,應預防再次梗死及其他心血管事件。防治措施可大致概括為“ABCDE”:“A”是指阿司匹林和抗凝藥物治療;“B”是指β受體阻滯劑和監測、控制血壓;“C”是指降脂治療和禁菸;“D”指的是合理膳食和糖尿病治療;“E”指的是健康教育和體育鍛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最大限度為心臟保駕護航。


快樂的小大夫


冠心病的發病率在我國呈現逐年增高的趨勢,而我國臨床重治療輕預防,造成心腦血管疾病複發率非常高。如果針對不同特定人群做好有效的預防工作,可以明顯減輕冠心病造成的危害。

對還未發生冠心病的人群如何預防

對於還沒有發生冠心病的朋友,主要預防重點是通過控制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防止動脈硬化形成。特別是對冠心病易患人群意義更大。

冠心病易患人群

1、 年齡>60歲的人。

2、 男性及絕經後女性。因為雌激素的心血管保護作用,除非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因素,女性在絕經期以前很少患冠心病。

3、 喜歡吸菸的人。據調查,吸菸者冠心病發病率比不吸菸者高2~3倍,心源性猝死則高5~10倍。

4、 血壓高的人。高血壓患者的冠心病發病率比血壓正常的者要高3~4倍。

5、 血脂高的人。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險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6、 有糖尿病的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要比非糖尿病者高數倍,而且病情進展迅速,預後差。

7、 肥胖的人。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尤其是合併血脂、血糖和血壓異常的代謝綜合徵,可使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生率增加3~5倍。

8、 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有久坐不動,缺乏鍛鍊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冠心病發病率明顯上升。

9、 有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的人。有早發冠心病家族史(<50歲)的人冠心病發病率明顯升高高。

10、 精神長期緊張的人

情緒緊張、激動時能使用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加,會導致狀動脈收縮,經常發生情緒的劇烈變化導致冠狀動脈內膜損傷,局部血小板沉積,促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狹窄。

對於這些人群,主要要做好以下防護工作

  1. 控制血壓。

  2. 戒菸限酒。

  3. 合理飲食,控制體重,控制血脂。

  4. 避免精神緊張。

  5. 積極參加運動。

  6. 控制血糖。

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可使女性卒中風險下降55%,男性冠心病風險下降27%。

對已經確診為冠心病的人如何預防

對於這部分人群,主要的預防工作是通過採用有效措施防止心絞痛、心肌梗死的再次發作。具體預防措施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外,主要是通過長期服用“ABCDE”幾種藥物。

A: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與阿司匹林(Aspirin)。

B:β阻滯劑(β-blocker)與控制血壓(Bloodpressurecontrol)。

C:戒菸(Cigarettequitting)與降膽固醇(Choles-terol-lowering)。

D:合理飲食(Diet)與控制糖尿病(Diabetescontrol)。

E:運動(Exercise)與教育(Education)。

這個階段的預防也叫作冠心病的二級預防,意義最重大,過去30年美國外依靠二級預防提高了平均壽命4.6年。

對正在發作冠心病的人群如何預防


對於正在發作心絞痛、心肌梗死的患者,預防的目的主要是通過採取積極治療,預防心衰、心律失常、猝死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這個階段一般需要住院治療,具體包括通過積極抗凝、溶栓、積極開通冠脈、保護心肌用藥等措施改善心肌供血。

冠心病是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一類心腦血管疾病,只有通過做好對不同人群的有效預防工作,才能減輕冠心病這個致命殺手的危險。


醫患家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當前嚴重威脅老年人身體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跳動時所必需能量、氧氣及其他營養物質的唯一通道。由於它像一頂帽子,覆蓋在心臟表面,故稱為冠狀動脈。冠狀動脈分為左前降支、左迴旋支和右冠狀動脈支等3條主幹,當其血管壁上發生粥樣斑塊,引起管腔狹窄或阻塞時就會導致血流不暢,使心臟發生缺血性病變,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其病理改變從血管內膜開始,血管上的脂肪及膽固醇積聚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加上纖維組織增生和鈣化,致管腔狹窄或阻塞,心肌缺血。或者斑塊破裂、脫落,血栓形成,堵塞血管而出現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導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肥胖、吸菸、年齡及遺傳等。此外,還與氣候、水質、勞動性質及職業、心理社會因素、雌激素缺乏等因素相關。那麼,針對上述導致冠心病的因素,反其道而行之即可預防冠心病。


進取80238858


冠心病患者大多與人的性格心理活動有很大關係,所以在我們生活當中,要注意,心理的調整,從以下四個方面去預防,治療冠心病:

1、遇事心平氣和。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氣急躁,故易生氣和得罪別人。必須經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心平氣和,增加耐性。

2、要寬以待人。寬恕別人不僅能給自己帶來平靜和安寧,有益於冠心病的康復,而且能贏得友誼,保持人際間的融洽。所以人們把寬恕稱作“精神補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維生素”。

3、遇事要想得開,放得下。過於精細、求全責備常常導致自身孤立,而這種孤立的心理狀態會產生精神壓力,有損心臟。冠心病患者對子女、對金錢、名譽、地位以及對自己的疾病都要坦然、淡化。

4、掌握一套身體鍛鍊和心理調節的方法。如自我放鬆訓練:通過呼吸放鬆、意念放鬆、身體放鬆或通過氣功、太極拳等活動,增強自身康復能力。

世界衛生組織對冠心病分類如下:

(1)原發性心臟驟停

(2)心絞痛

(3)心肌梗塞

(4)缺血性心臟病中的心力衰竭

(5)心律律常


醫透社


冠心病就是冠狀動脈粥樣化,這是由於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常見類型,也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

病理在於:病變從血管內膜開始,血管上的脂肪及膽固醇積聚在血管壁上,越積越多,形成黃色小米粥樣的斑塊,再加上纖維組織增生和鈣質沉著和動脈中層的自然退化和鈣化,加速阻礙血管的正常流動,血液流動受阻,梗塞,血管壁彈力下降,就會形成血管粥樣硬化,從而造成心臟缺血,身體會胸悶、胸痛、疲勞乏力等病症困擾,嚴重可發生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正常血管——脂肪聚集在動脈內膜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粥樣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影響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在於:

1、年齡

冠心病的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在40歲以上的人群,但是,據《萬人心血管疾病大調查2016》顯示,急性心梗的發病已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在臨床中,21~ 50歲的人群急性心梗佔心梗總住院人數的15%。

由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冠心病也開始襲擊中青年群體。很多中青年長期缺乏鍛鍊導致血管壁明顯增厚;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血脂異常;中青年仗著自己年輕忽視對健康的關注,這都導致冠心病早早的擊倒他們。

2、性別

冠心病的發病人群中,男性明顯高於女性,相比較而言,女性的發病率較低,但是,在更年期後發病率有所增加。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們的血管逐漸老化,人體排毒功能的退化(特別是女性絕經後),冠心病的發病因素也會有所增加。

3、遺傳因素

一級親屬中有冠心病早發的個體,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2~10倍,親屬冠心病發生越早,該個體發生冠心病的可能性越大。

以上都是人群中可能發生冠心病因素中的不可逆因素,那麼我們如何改變或者減緩冠心病的發病時間呢?

4、血壓

血壓增高與冠心病密切相關,是其主要的危險因素。60%~70%的冠心病病人患有高血壓,高血壓病人患冠心病較血壓正常者高3~4倍。

如何控制血壓成了很多人需要面對的問題。

高血壓使血管內壓力持續增高,血液對管壁的衝擊力顯著加大,結果使血管內壁發生機械性損傷;血管內膜一旦損傷,膽固醇、甘油三酯很容易滲入血管壁,並在那裡沉積而形成微血栓,這些微血栓又不斷吸引血脂,增加沉積。

在高血壓狀態下,血管長期處於痙攣狀態,使管壁營養不良,也易引起膽固醇等脂質沉著。

5、血脂

脂質代謝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者極地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都被認為是危險因素。

血脂異常與冠心病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果關係。大量的流行病學資料表明: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可導致冠心病。

6、血糖

糖尿病病人冠心病的發病率較非糖尿病者高。糖尿病史一個代謝性疾病,血糖升高往往會損傷血管內膜,內皮細胞損傷後,血液中的有害物質,包括血脂、血小板就容易沉積在血管內壁上,導致官腔狹窄。

糖尿病患者往往有血小板凝血功能障礙。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相比較非糖尿病患者而言,凝血功能增強,這樣就容易導致血栓,心梗實際上就是血栓堵塞血管後造成的。

預防控制“三高”無妨從飲食、運動、情緒這三個方面進行控制,防止器官性損傷,這也是我們可以從現在積極改善的。

7、飲食

我們應該學會控制每日攝入的總熱量,儘量吃一些低鹽低脂、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食物。

(1)總熱量。中國營養學會曾提出全國平均膳食熱量應控制在每人每日10056焦耳(2400千卡),而冠心病應該控制在2000千卡。

(2)控制總脂肪和飽和脂肪的攝入。冠心病患者應避免動物油的攝入,多使用植物油;同時可以增加攝入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海魚、大豆等。

(3)堅持低鹽高纖維高維生素的攝入。

鹽的攝入量過多會增加高血壓患病風險,對心血管的損傷大;高纖維和高維生素食物的攝入的有利於清除體內的有害物質,促進膽固醇的排出。

8、運動

中青年至少每週進行2次有氧代謝運動如:跑步、騎車、跳健身舞等。長期保持有氧運動有助於改善心臟功能,預防冠心病;有利於控制血壓、減少體內脂肪含量、增強肺功能和改善心情的作用。

冠心病患者為了防止發病,可以選擇散步、太極拳、慢跑等運動量較小的運動。鍛鍊需要注意循序漸進,鍛鍊貴在堅持。

9、情緒

冠心病患者切忌大喜大悲等激烈情緒,情緒(特別是消極的情緒)對冠心病患者的影響較大。消極的情緒易使血管收縮、血脂增高、血小板增多,增加冠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風險。

10、抽菸

吸菸會引起血管炎症、導致體內血壓、血脂升高,易形成血栓。據有關研究證實:戒菸1年,心臟病患病風險下降50%。

以上十項影響因素你中了幾個?關愛自己關愛身邊的家人就轉載一下,讓他們也能夠關注自己的健康,讓他們時刻感受你給予的關心。

若您有冠心病相關問題,可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好心舒冠心病管家”,也可以關注我們的頭條號,將會有更多資訊分享給你。


冠心病管家


高脂肪含量的飲食易引發冠心病。大量脂肪的攝入會導致人體產生更多膽固醇,血液中過量的膽固醇黏附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變窄,以至最終完全堵塞。心臟血管堵塞會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低脂肪含量食物有助於保持血管壁清潔和管腔通暢,從而預防冠心病。

生活小竅門:

晚飯要清淡,避免夜間保持高膽固醇狀態而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症狀。我們對食物進行以下分類:

第一類:可隨意進食

穀類,尤其是粗糧,如小米、高粱、大豆、小麥;豆類製品,其中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尤其是大豆類(黃豆、黑豆、青豆),相當於等量魚類、肉類中所含蛋白質的2 倍以上,並且它的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較一般動植物食品高;蔬菜,如洋蔥、大蒜、綠豆芽、扁豆、冬瓜、韭菜、青椒等;菌藻類,如香菇、木耳、海帶、紫菜等;水果。

第二類:應適量進食

瘦肉,包括瘦豬肉、牛肉、羊肉和家禽肉;魚類,包括多數河魚和海魚;植物油,包括橄欖油、茶油、豆油、玉米油、香油、花生油、魚油;奶類,包括去脂乳及其製品;雞蛋,血膽固醇高的患者每週應限制蛋黃在4 ~ 5 個之內。

第三類:儘量少吃,最好不吃

動物脂肪,如豬油、黃油、羊油等;肥肉,包括豬、羊、牛等的肥肉;腦、骨髓、內臟、魚子;糖、酒、煙、巧克力等;軟體動物等。

更多健康相關知識,請關注頭條號:“健康圈內人”,讓您瞭解健康必須知道的那些事兒。


健康圈內人


冠心病的形成並沒有一定的原因,沒有一單獨的因素能絕對引起動脈粥狀硬化或者CHD

一、抽菸

抽菸是動脈硬化的主要因素

其可使心血管疾病之死率增加50%,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則提高2倍

二、缺乏運動及身體不活動

運動可以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C),可能會使肝臟的脂解酶活性降低,並使體重下降

身體活動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降低患冠心病的風險

建議每天至少做3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

三、脂肪

1、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2、增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