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烏茲別克人是什麼人的後代?

張僮珀


答:主要是以粟特人(等東伊朗民族)、波斯人為核心,外加一部分突厥語民族混合而成,簡而言之,便是伊朗-突厥混合。

以下我們來具體說明:

首先,我們在地圖上找到烏茲別克斯坦這個國家,我們可以發現,此國處於中亞地區,為連接東西的交通要道,這就決定了此地的基本民族文化特徵:在某一種主流強勢文化、強勢民族的基礎上,融合其他文化、其他民族。


烏茲別克先民的早期歷史

烏茲別克斯坦位於中亞南部(中亞南部的農耕區與中亞北部的遊牧區尚有區別),屬於大陸性的綠洲農耕地區,有可靠文字檔案記載以來,該地的土著居民便是:東伊朗人,確切的說,是包括粟特人(河中地區)、大夏人(巴爾赫地區)、花拉子模人(阿姆河下游花拉子模地區)在內的各種東伊朗族群。


早期的東伊朗族群,遠不如自己的伊朗親戚(波斯人)強盛。他們沒有發展出成熟穩定的大帝國,故而,除了斯基泰王國、貴霜帝國、厭噠等少數本民族的強權外,他們經常為其他強權所控制,如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巴克特里亞王國)、阿拉伯帝國、西突厥汗國等,而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當屬各個波斯帝國: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阿什康尼王朝(帕提亞)、波斯薩珊王朝、波斯塔希爾王朝、波斯薩法爾王朝、波斯薩曼王朝,等等。

波斯薩珊王朝軍隊


當今烏茲別克斯坦,就是昔日波斯帝國在東方的重心之一。具體而言,當今烏茲別克斯坦的河中地區(布哈拉、撒馬爾罕),是昔日波斯帝國在東方的戰略重心,與前哨基地。波斯人概念中,河中地區與伊朗東北的呼羅珊往往被統稱,名曰“大呼羅珊”。

波斯人統治時間長,統治穩定性較強,同時他們與中亞本地的伊朗土著存在“同為伊朗人”的親善關係,故而,波斯文化開始大肆輸入今天烏茲別克斯坦地區。當然,波斯文化的輸入也存在階段性,在早一些的時候,波斯的影響力還沒有那麼強大:

1.在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前550~前330年),波斯自身的文化程度尚不甚高,對周邊地區的文化輻射力度自然有限。

2.在阿什康尼王朝時期(前247~224年),國家實行鬆散的分封制,中央對地方持放任態度,國內的部落、部族、城邦都可以保留自己的宗教文化,甚至還有阿狄亞貝尼這樣的猶太教邦國。

3.在薩珊王朝時期(224~651年),此時的波斯,以伊朗雅利安認同為核心,吸收埃蘭、希臘、巴比倫、敘利亞等古典文明的精髓,提高了波斯文化的成熟度,波斯文化也逐步東漸,中亞東伊朗農耕區開始和波斯趨於接近。


不過,波斯文化真正走向完善,要到皈依伊斯蘭教以後;而烏茲別克斯坦真正成為波斯文化圈的一員,也是在皈依伊斯蘭教以後。


烏茲別克人形成的第一階段——波斯人與中亞東伊朗人的融合

公元651年,波斯薩珊王朝被阿拉伯滅亡。但是,其國雖亡,其天下卻沒有覆滅。在被阿拉伯征服之後,波斯文明仍然頑強存續下來,並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將阿拉伯人的伊斯蘭教給“同化了”:

在被阿拉伯佔領前,波斯和中亞伊朗人的宗教是拜火教,這種宗教較為落後,已難以適應時局。被阿拉伯佔領後,伊斯蘭教開始傳入波斯,波斯人雖然厭惡阿拉伯人,卻也發現伊斯蘭教可以成為其復國的“工具”。於是波斯開始信仰被包裝後的伊斯蘭教(夾雜著波斯色彩的伊斯蘭教)。

此後,波斯長期積累的底蘊和實力,實現了復國:公元820年,波斯塔希爾王朝建立,宣告波斯開始復興;公元874年,波斯薩曼王朝建立,宣告波斯完全復興。

在公元651年薩珊王朝滅亡,到公元874年薩曼王朝復興的這段時間裡,來自西部的波斯人移民大批遷往中亞地區,他們帶來了波斯人的語言、波斯人的文化,與當地的粟特人等東伊朗土著大規模混合

公元874年建立的波斯薩曼王朝

波斯人攜帶著波斯語、波斯文化與波斯化的伊斯蘭教而來,對粟特人、大夏人等各個東伊朗土著民族實施了“大改造”:在波斯人的影響下,許多中亞東伊朗人的邦國、族際界限消失了,波斯語,波斯文化、伊斯蘭教,成為了維繫他們之間統一的紐帶,他們不再是原本的粟特人、大夏人、塞種人等,他們現在與遷居中亞的波斯人融為了一體,並有了新名字——塔吉克人(平原)。

(當然,還有許多東伊朗族群沒有參與這一過程,例如塔吉克斯坦巴達赫尚的雅閣諾比人、什克南人等,他們保留了較為原始的東伊朗風俗,儘管他們也被稱為“高山塔吉克”,但與真正的平原塔吉克人有著明顯的區別。)

這便是烏茲別克人的主體形成時期。

烏茲別克人形成的第二階段——突厥語民族的遷入,與“突厥化”現象

薩曼王朝(874~999年)時期,中亞北方草原生活著許多突厥語民族,正如波斯史詩《列王紀》(Shahnameh)中提到的那樣,波斯人通常稱呼他們為“突厥人”、“土蘭人”。

薩曼王朝實行了一種名為“古拉姆”(ghulam)的奴隸兵制度,其奴隸兵源,便是北方草原的這些突厥語民族。為了獲取充足的奴隸來源,薩曼王朝軍隊經常大舉北進,向北方發動數次大規模軍事遠征,俘獲了數量可觀的突厥奴隸。

與此同時,為了抵禦其他敵對突厥語部落的進攻,薩曼王朝經常強制性將一些較為和平的突厥語部落遷入國內。這些突厥語部落通常皈依了伊斯蘭教,波斯化程度較高,他們被稱為“休戰的突厥人”。後世塞爾柱人等,都屬於此。

然而,隨著突厥語族人數量的不斷增多,形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1.不少突厥奴隸兵憑藉戰功高升,逐漸掌握了兵馬大權,從而憑藉手中兵權,頻頻干涉政務,甚至廢立統治者,自立政權。

2.在一夫多妻制情況下,一名伊朗男子通常有多名突厥妻妾。新生兒在多數時候,都是由母親撫養。這樣以來,越來越多的兒童只會突厥語,而淡忘了母語。

一名盛裝的古拉姆奴隸兵

於是在公元999年,由薩曼王朝奴隸兵建立的加茲尼王朝,曾為波斯薩曼王朝附屬的黑汗國(鑑於這句話容易產生歧義,所以換一個說法:曾深受薩曼王朝影響的黑汗王朝),這兩個突厥語政權一道,瓜分了薩曼王朝的疆域。中亞的突厥化進程由此開始。

其實,所謂“突厥化”,僅僅體現在語言上。而在文化、習慣等方面,突厥語族人仍然深受波斯人、塔吉克人等伊朗人的影響。

烏茲別克人形成的第三階段——“烏茲別克”這一名字的傳入

公元15世紀,歷經蒙古入侵,又從蒙古統治下解放出來的中亞-南俄羅斯草原地區,出現了一個名為“烏茲別克”(月即別)的部落。

“烏茲別克”這一名字是怎麼來的?眾說紛紜:

1.有的人認為,來源於金帳汗國的大汗——烏茲別克汗;

2.有的人認為,是來自於11世紀的一支中亞遊牧民族——烏茲人;

3.有的人認為,是來自於“烏古斯”和“別克”這兩個詞的組合;

……

但不管怎麼說,烏茲別克這一詞肯定與蒙古語無關。因為就拿“別克”(beg)這一詞講,這個詞語早在塞種人時期、貴霜帝國時期就出現了,後來的突厥語也是借用了這個詞,更遑論嚴重受外來影響的蒙古語。

而“烏茲別克”這一族群的來源,就更加複雜,其中,有:

欽察人、保加爾人、阿蘭人、馬扎爾人、葛洛祿人、阿拉伯人、蒙古乞顏人,等等,已經無法將其歸類於哪個族,除了他們的統治者和蒙古有著語焉不詳的聯繫。

公元1500年,這些被稱為“烏茲別克”的族群,在其領袖昔班尼的率領下,南下河中地區,推翻了當地的帖木兒后王統治。“烏茲別克”人與早已來此的伊朗人、突厥語族進一步混合,他們帶來了“烏茲別克”這一概念。

烏茲別克人形成的第四階段——蘇聯的締造與識別

“烏茲別克”人雖然帶來了“烏茲別克”這個稱呼,但是此時這個稱呼尚不是民族的名字。

在近代以前的烏茲別克斯坦地區,河中地區的定居居民被稱為“薩爾塔人”、“布哈拉人”、“塔吉克人”,而“塔吉克人”則是主要稱呼。遊牧居民則各自有自己的部族稱呼。當時中亞南部存在著三大封建王朝——布哈拉埃米爾國、希瓦汗國、浩罕汗國。

布哈拉的塔吉克人

1920年,布哈拉埃米爾國等被推翻,布哈拉蘇維埃政權等建立,它們隨後便加入了蘇聯。當時,蘇聯為了進一步識別中亞各族,同時為了在中亞締造一個“蘇聯式的樣板民族”,便在套用“烏茲別克”這一詞彙的基礎上,

將大部分塔吉克人(主要是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的)、部分哈薩克人、部分土庫曼人等相互整合,由此,最終形成了現代的烏茲別克族人。

所以總的來說:

烏茲別克人與塔吉克人有著共性,兩者的核心,都是波斯化的中亞東伊朗人。

而烏茲別克人與塔吉克人又有著不同,烏茲別克人是在波斯人、東伊朗人的基礎上,又吸收了部分突厥語族人而形成。


“烏茲別克人”雖帶來了名稱,但其重要性卻並不高。

正如加富羅夫在《中亞塔吉克史》中所言:“‘烏茲別克’人只是這一龐大民族的最後到來部分,而且論其貢獻,論其影響力,也並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同時,當今各地的烏茲別克人,也存在著一些差異,我們以地圖來看:

黑色:費爾干納地區,這裡居於東方,突厥語族人成分較多。

紅色:河中地區,這裡位於中南部,以塔吉克人成分為主,受波斯影響程度深。

綠色:花拉子模地區,這裡位於西北,也保留著自身的特色。


劉紀堯


現如今烏茲別克人大多都分佈在中亞地區,烏茲別克斯坦佔有1600萬人、阿富汗160萬人、塔吉克斯坦150萬人、吉爾吉斯斯坦60萬人。那麼這些烏茲別克人的祖先究竟是哪個民族?他們的祖先真的是蒙古人嗎?

(烏茲別克人)

中亞地區作為“文明的十字路口”,自然是有著不同種族進入,並且在不同時期迎來不同的族群,其中主要包括

6世紀入侵的突厥人,突厥汗國橫跨了整個歐亞大陸,在整個境內推行突厥語;

7世紀進入的阿拉伯人,他們的進入,使得整個中亞地區伊斯蘭化;’

13世紀入侵的蒙古人,而蒙古人的後裔則成為了如今烏茲別克人的主要族群之源;

(烏茲別克斯坦(紅色區域))

要知道如今的烏茲別克斯坦國家,烏茲別克種族人群佔了80%,為什麼說烏茲別克人的族源大多是蒙古人?

主要是因為13世紀時,蒙古帝國的創立,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他的封地就是在如今的哈薩克斯坦和西西伯利亞地區,朮赤的兒子昔班分封到了烏拉爾至額爾齊斯等廣闊的土地。

(孛兒只斤·朮赤)

14世紀初,昔班的後人開始南侵帖木兒帝國,攻佔了錫爾河流域以及花剌子模,再後來朮赤的後裔從汗國分離出來,與烏茲別克人進行了一場大戰。

1500年,烏茲別克人在昔班尼的帶領下佔領了河中地區、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從此建立了強大的烏茲別克汗國。

所以很多書上寫的烏茲別克人的祖先大多是蒙古人。

其實烏茲別克人的族源比較複雜,並不是只有蒙古人,其中還有伊朗語民族、突厥語民族。

而伊朗語民族更接近塔吉克人;突厥遊牧部落大多包含了欽察人、葛邏祿人、撒馬爾罕的突厥人。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羽評郡主


個人看法:我認為烏茲別克斯坦位於絲綢之路上難免會有很多的民族通婚,比如費爾干納地區的烏茲別克人和撒馬爾罕的就有區別,哈喇子木和塔什干的區別,我說的區別是語言上有一些,類似於方言,還有就是生活習俗也有一點。烏茲別克斯坦人長的有歐洲臉的也有亞洲臉的和中東臉的。大家都在推測或猜測這個民族的來源,我個人認為不會有太準確的答案,所以讓歷史學家們去研究和下結論吧!



旅行解藥


烏茲別克的祖源多樣,不過個人認為是以大月氏人的血統為主。

我之所以會這樣看的原因是,大月氏西遷後,留下了一部分人稱為小月氏。秦始皇伐匈奴時,小月氏一分為二,一部分人後來跟隨秦軍,被遷到今天的福建武夷山地區,另一部分人歸降匈奴,被遷到今天的外蒙的科布多地區,後來這一支小月氏發展成了回鶻,也就是今天的維吾爾人的主要祖先。

據說今天的維吾爾語和烏茲別克語,實際上為同一種語言,而維吾爾人和烏茲別克人的眾多祖源中,只有一個相同的共祖,也就是月氏人!儘管今天烏茲別克人奉蒙古可汗為祖先,但是我個人認為語言是不會騙人的,兩個自古互不隸屬的民族,不可能說同一種語言,如果有人認為是他們都被蒙古人統治過而造成的,那也應該都說蒙古語才是。


鬼影147951010


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國土面積大體上包括了整個河中地區。這裡也是歷史上多次對規模民族遷徙的必經之路。烏茲別克人的祖先按照數量來說,大體上就是當年東伊朗土著、斯基泰人、突厥人、蒙古人的後裔。當然,當中也有少量的波斯、希臘、月氏,甚至匈奴人存在。

起初,烏茲別克所在的河中地區,屬於伊朗語系的東伊朗分支。這一支的其他分支就包括大夏、伊朗東部、北印度部分人群,以及後來從西面重返的遊牧始祖斯基泰人。在斯基泰人佔據當地主要地方後,河中地區按照生產模式分為綠洲農業定居點--遊牧草場的混合樣式。


當波斯帝國征服河中後,烏茲別克人的早期祖先也一分為二。

城市居民臣服於波斯人,草原部落則是波斯人的同盟。後來的希臘人進入該地,尤其是佔據了撒馬爾罕後,也沒有改變這個模式。

隨著帕提亞部落的南遷,與帕提亞帝國的建立,河中開始處於一個相對獨立的混亂時期。這裡有時候從屬帕提亞帝國,有時候從屬巴克特里亞希臘人,後來還臣服於北印度的貴霜帝國。


絲綢之路的逐步興盛,讓當地的城市經濟迅速發展。一些從中國境內西逃的月氏人,也開始遷徙到當地。但總體上人口還是斯基泰伊朗。這些人的混合與當地經濟發展,最終在古典時代後期,催生了一個被稱為白匈奴的中亞霸權。

白匈奴與西面的薩珊波斯王朝,多有徵戰。最後在波斯人與新崛起的突厥人夾攻下敗亡。突厥人則利用自己的冶鐵技術和貿易位置,開始進入河中地區。這個階段內,被中國古人稱為粟特人的團體開始嶄露頭角。

所謂的昭武九姓,大部分就來自當地。他們壟斷絲綢之路貿易,一直到阿拉伯征服者到來。

但最終,從阿拉伯征服中受益的還是更為接近的突厥人。尤其是阿拉伯帝國的阿巴斯王朝,本身就是偏向中亞-伊朗勢力的一個王朝。大量突厥人開始進入近衛軍與宮廷機構,逐步取代了原本波斯人的位置。阿巴斯王朝雖然還存在了很久,但已經失去了對河中地區的控制。當地成為了波斯-突厥系王朝或突厥人自己建立的地方軍事強權的主要爭奪目標。

這個至關重要的階段,成為了中亞與西亞突厥化的原因所在。大量的突厥人佔據了軍事職位並滲入了商業團隊,從而促成了當地人的突厥化。典型的就是喀喇汗國、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這樣的中亞突厥王朝。他們的時代在13世紀的蒙古第一次西征後,戛然而止。

在蒙古西征後,烏茲比克人祖先所居住的地方,大體上被金帳汗國和察合臺汗國瓜分完畢。蒙古人除了少量在邊緣草場活動的部落外,其餘的基本上在100年時間裡被城市及周邊地區的波斯-突厥文化同化。今天烏茲別克人的直系祖先,就來自原本屬於金帳汗國的那部分地區。他們以金帳汗國曆史上的烏茲別克汗為民族始祖,將大汗的名字作為自己這個種群的名稱。

但在南方地區,屬於察合臺一系的帖木兒帝國異軍突起。以撒馬爾罕為核心的這突厥大帝國,數次北伐金帳汗國,每次都掃過烏茲別克人所在的區域。這迫使他們更加團結一致。在帖木兒本人死後,他們開始對河中南部地區進行反撲。帖木兒各王公的分裂,促成了他們的成功。

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努力,終於殺入河中,佔據撒馬爾罕。最後,他們甚至追殺了帖木兒王朝的各地方藩屬,控制了大半個中亞。

此後,烏茲別克人就為了他們在河中地區的征服成果,與起源自阿塞拜疆的波斯薩法維王朝纏鬥。在著名的謀夫戰役中,波斯皇帝伊斯邁爾一世擊斃了烏茲別克歷史上最重要的領袖昔班尼汗。烏茲別克人被迫分裂,形成了後來的布拉哈、希瓦等較小的汗國。

這些烏茲別克人的小國,為了對抗波斯的東擴壓力,開始尋求向西方的奧斯曼帝國求援。由於奧斯曼帝國從16世紀開始,由蘇丹本人兼任伊斯蘭世界的領袖哈里發。所以,一直支持同樣信奉遜尼派的烏茲別克人,在東方牽制什葉派的波斯。一些奧斯曼人掌握的歐洲軍事技術,也在這個時候持續輸入河中地區。


波斯人始終拿這些地區小強沒有辦法,這個局面維持到了19世紀。隨著俄羅斯人在19世紀從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大舉南下,這些汗國在不長的時間裡,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中亞領地。又經過了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的政治重組,今天的烏茲別克地區才正是成型。


簡單講完這段歷史,相信大家也就對烏茲別克人的祖先來源,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斯基泰伊朗、突厥和蒙古,無疑是他們最主要的血統和文化來源。


米南德王問道


歷史上的烏茲別克人是什麼人的後代?其實烏茲別克人和哈薩克人一樣,都是非常年輕的民族,真正形成的時間很晚。但因為其形成的時間晚,所以其族源就非常複雜,並不是單一哪個民族的後代。因此要嘗試說清楚烏茲別克人的族源,還是要多說幾句的。


烏茲別克人產生地的歷史變遷

現代的烏茲別克斯坦可以說是中亞的中心地帶,因為位於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因此在漢文古籍裡也曾被稱為河中地區。此地可以說是東西方文明交匯的核心地帶,因此其歷史上的變遷是極其豐富多彩的。

絲綢之路,烏茲別克斯坦所在的河中地區差不多正好是其中間地帶

比如最早有歷史記載以後,此地比較明確的居民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粟特人,除此之外還有巴克特里亞人和大月氏人等等。但這裡桃花石雜談卻要肯定的說明一點,這些人基本都不可能是烏茲別克人的直接祖先,因為首先他們的語言和烏茲別克人都不一樣,粟特人和巴克特里亞人都是說印歐語系伊朗語族語言的民族,而大月氏人的語言則不太確定,但應該要麼是漢藏語系,要麼是伊朗語系,這和現代烏茲別克族所使用的阿爾泰語系語言距離都非常遠。

在早期歷史上,河中地區也曾經是從屬於伊朗文明圈的一個地區,來自伊朗的阿契美尼德帝國和薩珊波斯帝國都曾先後統治過這一區域。但從公元6世紀開始,突厥汗國佔領該地,這一地區開始有突厥人大量遷入。而後來突厥臣服於唐朝之後,又有大量唐軍曾在該地駐守,也有相當數量的漢人移民遷入此地。但在公元8世紀中葉的怛羅斯之戰後,阿拉伯勢力和伊斯蘭教到達該地。而在幾年後發生的安史之亂後,唐朝對河中等西域地區逐漸失控,此地出現了統治者說突厥語的黑汗王朝,當地突厥人的比例也開始越來越大,突厥語族的語言開始取代伊朗語族的語言,成為當地的主要語言。之後黑汗王朝又臣服於塞爾柱突厥帝國,成為其附庸。

西遼時期也曾對河中產生過重要影響

但在公元12世紀,當地再次出現漢化的趨勢。原因是耶律大石在建立西遼王朝之後,在震動歐亞的卡特萬戰役中擊敗了塞爾柱突厥帝國,西遼帝國成為了中亞的主宰。大量隨耶律大石西遷的漢化契丹人和漢人再次在河中地區定居了下來。但在13世紀初,西遼衰落,花刺子模又成為了河中地區的強權,當地的突厥化更加深入。

察合臺汗國與烏茲別克人

之後的事對中亞歷史有些興趣的朋友也都知道了,花刺子模惹到了成吉思汗鐵木真,蒙古大軍從中亞一溜橫掃到了歐洲,河中地區也被納入了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大量蒙古人在此時也進入了河中地區。在後來蒙古帝國分裂之後,此地成為了察合臺汗國的核心地帶,而察合臺汗國統治河中地區的幾百年,就成了烏茲別克民族形成的重要時期。

帖木兒汗國是烏茲別克族形成的重要時段

在察合臺汗國統治該地時,當地原有的不同民族和蒙古人之間發生了廣泛的民族融合,同時也形成了相對統一的語言,即察合臺突厥語。而在後來西察合臺汗國的駙馬帖木兒崛起並建立帖木兒汗國之後,察合臺語成為了帖木兒汗國的主要語言,同時在統一語言的融合作用下,一個統一的民族也開始形成,也就是烏茲別克人。而烏茲別克這個名字具體是什麼意思現在還有爭議,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它是“自己為王”的意思。

承德避暑山莊麗正門名牌,左起第二行就是察合臺語

而在帖木兒汗國末期,不同勢力彼此攻伐。在混戰中,當時生活在鹹海以北的一些遊牧烏茲別克部落開始壯大起來。在公元1501年,烏茲別克人開始大舉入侵河中地區,在其首領,有蒙古黃金家族血統的昔班尼帶領下先後攻佔河中地區的重鎮撒馬兒罕和赫拉特,在公元1506年建立了第一個烏茲別克人的王朝布哈拉汗國,同時這些部落在建國之後也開始在河中地區定居下來,從遊牧民族轉變成了定居民族,與當地原來的定居民族進一步融合。至此,烏茲別克民族也基本成型了。

建立了第一個烏茲別克王朝的昔班尼


根據前幾年英國劍橋大學對烏茲別克人進行的一項基因研究結果,烏茲別克人的基因中伊朗語族各民族和阿爾泰民族的基因比例都比較高,反映出多數烏茲別克人很大可能是粟特人和蒙古人的混血,但其基因構成也非常複雜,也反映出了大量其它民族共同融合的情況。所以總體上,烏茲別克人是中亞歷史上各個不同民族的融合體,其中即包括早期的粟特人,也包括後來的突厥人和蒙古人,可能也包括少量的漢人的契丹人以及其它歷史上在中亞留下過痕跡的民族。


桃花石雜談


烏茲別克的祖源十分複雜,有斯泰基人、突厥人基因,這還要從中亞的突厥化說起。

其實所謂突厥人的國家很多都是突厥化的國家。下面先看下中亞是如何突厥化的。 突厥和匈奴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在匈奴被漢朝滅亡後,一隻黃皮膚的突厥人征服了當時中亞的操伊朗語的斯泰基人。 這次突厥化可是由內到外的,這些白人們陸續的改說了突厥語,這也就是後來這一帶“烏古斯葉護”的前身,突厥語也就是“部落酋長國”的意思,我們可以稱之為“西烏古斯”。

而東邊的回鶻、葛邏祿等也都成了突厥的小弟,這也就是一般說的“東烏古斯”。

沒想到後來突厥被唐朝幹掉,這群哥們又重新歸附唐朝,唐朝最後又安史之亂了,這一代的遊牧民被葛邏祿人統一,建立了個很有名的“喀喇汗王朝”,

而在蒙古高原,失去了唐朝保護的回鶻汗國被北邊的遊牧民“黠戛斯”幹掉,只能逃到天山一帶,這樣一來新疆地區這哥倆就並立了。

當時伊斯蘭化的波斯為了對抗阿拉伯勢力,直接接跑到了河中地區建立了個波斯薩曼王朝,喀喇汗王朝也是被這群貨伊斯蘭化的,

結果喀喇汗的戰鬥力極強,反過來幾乎滅掉了帶來真主的波斯們,直接佔領了河中區域,所以喀喇汗王朝的葛邏祿人就成了這個地方巨大的勢力。後來哈薩克西部的屬於西突厥烏古斯的土庫曼人異軍突起,一路殺到了波斯,建立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塞爾柱帝國。

後來契丹人滅了喀喇汗國,甚至打到賽爾住帝國,要知道塞爾柱已經打到歐洲和歐洲人正十字軍東征呢,所以這麼一下很快塞爾柱就解體了,留在這裡的人就是土庫曼斯坦的前身。

然而雖然蒙古人入侵,但是葛邏祿人的民族性沒有消失,後來這群人在一個叫做月即別汗的哥們的帶領下建立汗國,逐漸稱霸中亞徹底統治河中,聽這個名字大家也感覺到了,這個汗國也就是“烏茲別克斯坦”的前身。

當然了,被葛邏祿打殘的波斯薩曼王朝一部分就躲到了帕米爾高原,這也就是“塔吉克人”的前身,也是這些斯坦裡面唯一不說突厥語而說波斯語的國家。

所以可以出看出,建立了喀喇汗王朝的葛邏祿人就是烏茲別克族的前身,更早的祖源就是斯泰基人。


鷹的家園


烏茲別克人是中亞的一個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民族,使用烏茲別克語,在書面文字體系上在1927年前用阿拉伯字母拼寫烏茲別克語,後改用拉丁字母,從1940年起改用西裡爾字母,現又改用回拉丁字母。約有1600萬烏茲別克人聚居於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除此之外在阿富汗分佈著160萬烏茲別克人,塔吉克有150萬,吉爾吉斯有60萬,哈薩克、土庫曼和我國新疆地區也有烏茲別克族分佈。

歷史上最早活躍在中亞地區的是伊朗語族的遊牧民族,他們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今屬哈薩克的北部草原地帶向南遷徙。公元前329年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一路東征至此,當地的伊朗語族居民開始出現希臘化跡象,到了大約前256年希臘化的巴克特里亞王國開始統治位於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相當於今烏茲別克斯坦地區。居住在中國祁連敦煌一帶的大月氏民族在被匈奴擊敗後被迫西遷到中亞,在這裡他們征服了希臘化的巴克特里亞王國,設置休密、雙靡、貴霜、肸頓、都密五部歙侯分別管轄原屬巴克特里亞的土地。公元1世紀中葉貴霜部翕侯丘就卻統一五部,建立貴霜帝國。丘就卻又南下攻擊喀布爾河流域和今喀什米爾地區並奪取了安息(帕提亞)帝國的高附地區(今阿富汗的喀布爾)。丘就卻以八十多歲的高齡與世長辭,給他的兒子閻膏珍留下了一個蒸蒸日上的帝國。閻膏珍繼承了其父丘就卻的開疆拓土大業:征服了印度東北部和旁遮普,在中亞將勢力範圍擴展至花剌子模,吞併錫斯坦。此時的貴霜帝國版圖東起巴特那,西達赫拉特,南至納巴達河,北盡鹹海。都城遷至白沙瓦。到了迦膩色伽國王時代貴霜的領土已東到蔥嶺,與漢朝的西域都護府接壤;西接伊朗高原;南抵恆河河谷;北與康居接壤,與漢、羅馬、安息並稱當時的四大帝國。公元91年漢軍直搗北匈奴腹地,在燕然山勒石記功。北匈奴人絕大部分踏上西遷之路,逐漸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中。西遷的匈奴人先是進入西域和中亞,接著在公元四到五世紀時侵佔了印度部分地區,在與當地中亞部族混合後逐漸形成了被稱為白匈奴的嚈噠人,他們取代貴霜帝國成為中亞新的主人。

公元540年左右以阿史那部族為核心形成了活躍於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突厥民族集團。突厥的祖先最初活動於今葉尼塞河上游,是吸收九姓鐵勒構成的部落聯盟,後遷徙至高昌北山中即今天山東段之博格達山附近地區。北匈奴西遷,南匈奴、鮮卑南下亂華後漠北草原逐漸被柔然部族控制,突厥也被柔然征服,成為柔然的鍛奴。柔然全盛時期長期同北魏爭鋒,結果在漫長的戰爭中北魏和柔然落了個兩敗俱傷。公元552年突厥首領土門在和由北魏分裂出來的西魏通使後獲得了經濟文化的飛躍式發展,隨即起兵戰勝鐵勒、柔然,自稱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政權。至木杆可汗時期突厥又進一步消滅了柔然的殘餘勢力,東敗契丹,西破峻噠,北並契骨,控制了東起今遼河流域,西至今裡海,南至長城北,北至今貝加爾湖的廣大地區。河中粟特諸國,塔里木盆地諸城邦,乃至東方的奚、契丹、高麗都曾為其藩屬。突厥設牙帳在於都斤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之北山),形成為以漠北為中心的地域遼闊的突厥汗國。公元657年唐高宗李治滅西突厥汗國,在中亞河中地區設置羈縻州府進行管轄,中亞同中原內地的聯繫得以大大加強。這一時期絲綢之路上活躍著一支被稱為東方猶太人的商業民族——這個民族的名字叫做粟特。粟特人生活的地區就是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唐朝人稱他們為昭武九姓胡——所謂昭武九姓是根據各城邦人們的姓氏的漢語譯音分別將其稱為康國、安國、曹國、石國、米國、何國、火尋國、戊地國、史國。其中的康國正是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這裡長期以來就是絲綢之路貿易的重鎮。康國人對經商能力的培育是從娃娃抓起的——男孩5歲開始讀書寫字,稍微認識一點字就開始教他們經商之道。《唐會要》中曾有如此記載:康國生子必以蜜食口中,以膠置手內。欲其成長口嘗甘言,持錢如膠之沾物。

公元7世紀中期以後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開始征伐中亞河中地區並在怛羅斯之戰後基本實現了這一目標。隨著阿拉伯人到來的是他們的宗教,此後烏茲別克地區開始伊斯蘭化。1219年底—1221年中亞河中地區被西征的蒙古大軍征服,其土地被蒙古系的欽察汗國與察合臺汗國瓜分。此時的烏茲別克已是一個民族融合同化現象相當普遍的地區:伊朗語民族與11~15世紀之間遷居於此的突厥部族不斷混合,馬其頓人、希臘人、大月氏人、匈奴人等民族也都在烏茲別克留下了部分後裔。在經歷上千年的民族融合後當地形成了在語言上傾向於突厥語、波斯語,文化上受歐洲、波斯、印度等多方面影響而信奉伊斯蘭教的格局。當地人在人種上則由於各民族混血的緣故呈現出兼具白種人和黃種人特徵的跡象。在蒙古人到來前當地人建立過的最強大的國家莫過於花剌子模:強盛時期的花剌子模曾囊括中亞河中地區、霍拉桑地區與伊朗高原大部,但在1231年花剌子模被西征的成吉思汗大軍所滅。儘管此時烏茲別克民族尚未正式形成,但之前居住於此的各民族的相互融合已塑造了烏茲別克民族的雛形,而蒙古人的到來進一步促進了烏茲別克民族的最終成形。

蒙古欽察汗國第九代汗王月即別汗完成了伊斯蘭化和突厥化的轉型。他的後裔所建立的部族被稱為月即別部(又翻譯為烏茲別克部),該部族的人民稱為烏茲別克人,意為自己統治自己的人,這是歷史上“烏茲別克”一詞的最早出現。1428年烏茲別克人的新任首領阿不海爾汗在南西伯利亞的圖拉河畔被擁立為汗王,他率領自己的部族南下征服了花剌子模舊地,至此蒙古烏茲別克部同中亞河中地區此前的文明聯繫起來。這時中亞最強大的國家是帖木兒帝國,帖木兒帝國在建國之初曾數次征伐欽察汗國,而烏茲別克人聚居之地正是帖木兒帝國進軍的必經之地,因而屢受兵災。阿不海爾汗率領自己的族人攻佔了帖木兒帝國的都城撒馬爾罕,佔據了整個中亞河中地區。當阿不海爾汗率領烏茲別克族人在中亞開疆拓土之時位於東部的蒙古草原上崛起的瓦剌部越過杭愛山脈和阿爾泰山脈向西發展,阿不海爾汗被瓦剌部擊敗後被月即別部的另一分支哈薩克人殺死。這並未就此終止烏茲別克人的發展步伐:公元15末16世紀初阿不海爾汗的孫子摩訶末·昔班尼在經過多年的韜光養晦和臥薪嚐膽後徹底翦除了帖木兒後裔的勢力並於1500年在撒馬爾罕登基,這標誌著烏茲別克民族的基本形成。

烏茲別克人的生活模式隨著生存空間的改變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們從原來的遊牧民族開始向定居民族轉變,因為他們生活的中亞綠洲平原相比祖先生活的草原更適宜農耕。由於他們生活的中亞河中地區正處於東西方交流的大通道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繼承自粟特人的商業基因也被極大煥發了。在當時的中西亞地區這個新興民族被視為是由突厥文化、伊斯蘭教和蒙古黃金家族後裔混合組成的民族共同體。統一的烏茲別克汗國並未維持多久就在16世紀分裂解體成為希瓦、布哈拉、浩罕三大汗國並在19世紀後期相繼被沙俄征服。1924年10月以布哈拉汗國的一部分和希瓦汗國的一部分合併成立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8月31日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並宣佈獨立。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民族劃分很複雜的,特別是中亞西亞地處四戰之地,古往今來是民族遷徙的大通道,民族組成更加複雜。看一個民族主要還是看他們自己的文化認同,自己認誰為祖宗,別人再怎麼研究說服都沒有什麼用處的。

烏茲別克人自認的祖宗是阿布海爾汗,黃金家族中昔班家族的汗王,帶部從西伯利亞侵入河中和七河地區,從此在中亞落戶。在此之前統治過七河地區河河中的有維吾爾自認的祖宗喀喇汗國,所以說烏茲別克人和維吾爾人區別不大是正確的,區別在於他們自認誰是自己的祖宗。當地各土著部落在來來往往的征服者統治時期,被同化了就匯入新徵服者的部落和民族。沒有被同化的依然堅持著自己的民族認同,保持著相對的獨立。

所以中亞各民族的區別都不是很大,他們的祖先都曾經統治過這塊土地,有過自己的輝煌歷史。需要明白的是祖先只是征服者統治者的祖先,各民族絕大部分的平民百姓都是當地的土著後裔,被征服者是沒有自己歷史的,只能沿用征服者的歷史。

烏茲別克人是中亞最大的民族,原因在於沙俄侵入、吞併中亞西亞時,統治中亞的三個汗國都是由烏茲別克人統治的。可以說烏茲別克人是俄國人之前最後一個統治中亞地區的民族。


yunzzr


從蒙古史及金帳汗國史相關記載,烏茲別克人確實是以昔班汗為公認的先祖。昔班與拔都、斡耳達、別兒哥等一樣,都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兒子,因為在隨同拔都西征的過程中,昔班曾屢立戰功,故而在拔都回軍羅斯、建立金帳汗國後,特地冊封了哥哥斡耳達為白帳汗、弟弟昔班為藍帳汗。昔班的藍帳汗國的主要封地在烏拉爾山脈東南、伊列克河、薩雷河和伊爾吉茲河之間。與金帳汗國類似,藍帳汗國內真正的蒙古族人並不多,其國中諸部中絕大多數都是突厥人,但是汗國統治者則都是出自昔班的後裔。


到了十四世紀中期,藍帳汗國內效忠於昔班後裔諸汗的眾多部落,已經開始以烏茲別克人(Uzbek)的稱呼行於世間,這個名稱的具體起源,由於史料中沒有說法,學界至今莫衷一是。有一種說法是,這些部落傾慕當時強大的金帳汗月即別汗,故而以他的名號來稱呼自己群落,(月即別汗也可稱為烏茲別克汗),但畢竟缺乏證據,僅可作為一種假說。


1428年在南西伯利亞的圖拉河畔被擁立為首領的阿布海爾汗,是烏茲別克人歷史上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英雄,他憑藉著強悍的個人能力,將當時已近乎分裂、瓦解的藍帳諸部組合成一個強大的部落集團,奪取了從西起裡海東岸、東到阿爾泰山的大片領土,雖然在其晚年遭遇到了慘敗於衛拉特、部眾叛離等失敗,這種“啟發”式的悲劇英雄,鼓舞著烏茲別克人建立自己民族政權的雄心。


穆罕默德 昔班尼汗正是這樣一個順應時代潮流的梟雄,他雖然貴為阿布海爾汗的孫子,但其幼年卻歷經劫難,顛沛流離於中亞各個政治首領之間,逐漸收攏、聚集起了其祖父時代的各部落勢力。當帖木兒的各個子孫自相殘殺、大為削弱,而蒙兀兒可汗們也昏庸貪暴地相互敵對時,昔班尼汗打出了復興烏茲別克汗國的旗號,連續的軍事出擊、連續的勝利凱旋,富庶的河中地區幾乎全部落入昔班尼汗的手中,在帖木兒帝國的廢墟上,烏茲別克汗國應運而生,儘管昔班尼汗在此後與同樣正崛起于波斯的伊斯瑪儀沙赫的決戰中慘遭失敗、身亡,連頭骨都被殘酷的對手作為飲器。但烏茲別克汗國最終擊退了薩法維波斯和帖木兒後裔巴布爾的聯合進攻,在速雲赤汗、奧貝杜拉汗等後繼統治者的努力下,烏茲別克人的政權成為了河中地區長期的統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